参观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

龙王

<p class="ql-block">涉县,隶属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邯郸市西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背靠京津冀,雄居中原,是联动京津冀和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面积1509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9个镇、8个乡。</p><p class="ql-block">涉县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涉县公元前206年(汉刘邦元年)立县,因涉水而名。涉县交通条件便利,邯长铁路、阳索铁路穿境而过。截至2018年底境内文物保护单位达111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5处、市级28处、县级62处;有1家5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涉县全域旅游简介 </p><p class="ql-block">涉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旅游资源丰富,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美称,现有"露天博物馆"之赞誉;远有华夏始祖女娲氏在这里抟土造人,近有刘邓大军在这里抗击日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近年来,涉县以全域旅游为重点,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确立了"一体两翼"全域旅游涉县模式,坚定走以红色旅游为主体,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两翼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唱文化大戏,创生态绿城,作旅游文章,促经济转型。以"中国太行红河谷、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三谷为支撑,辐射带动清泉寺、九峰山、南山寺、长生寺等60多个中小景区,建设和提升娲皇宫、129师红色教育基地、太行五指山、太行梯田大峡谷、韩王九寨、太行红叶大峡谷、符山洞天福地、七佛湖、团结湖小三峡等9大景区。涉县旅游已经成为涉县的支柱产业。</p><p class="ql-block">右侧地图是:涉县全域旅游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师陈列馆——刘华清</p> <p class="ql-block">将军岭</p><p class="ql-block">——邓小平 一九九〇年十月</p><p class="ql-block">牺牲换来胜利,</p><p class="ql-block">贡献迎来幸福。</p><p class="ql-block">伟哉雄哉,一二九师!</p><p class="ql-block">勤哉俭哉,涉县人民!</p><p class="ql-block">——戎子和 一九八六年七月</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雕塑群——刘邓和他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徐向前题</p> <p class="ql-block">简介 </p><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师陈列馆是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序厅、五个展厅和半景画馆组成,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展览主题《太行山上》,分挺进太行、鏖战太行、情铸太行、师出太行四部分。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讴歌了根据地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展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设成就,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是一部不朽的晋冀鲁豫抗战史诗。</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随之东北全境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不畏艰险,力挽狂澜,肩负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1937年9月,八路军第129师东渡黄河,转战太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创建了华北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6月,刘邓大军离开太行山,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上</p> <p class="ql-block">挺进太行</p><p class="ql-block">日军入侵,国难当头,东北沦陷,华北危急,在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下,八路军第129师临危受命,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p> <p class="ql-block">日本侵华大事记</p><p class="ql-block">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从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开始,经过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魔爪已伸进中国东北。</p><p class="ql-block">左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三省,1932年3月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p><p class="ql-block">右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p><p class="ql-block">左中: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p><p class="ql-block">右中: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p><p class="ql-block">左下:1935年7月,国民政府代表何应钦与日军代表梅津美治郎订立《何梅协定》。11月25日,日本侵略者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12月改组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个县沦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p><p class="ql-block">右下: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上:八路军总部领导(1937.8)</p><p class="ql-block">总指挥 朱德、副总指挥 彭德怀、参谋长 叶剑英、政治部主任 任弼时、副参谋长 左权、政治部副主任 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右上:八路军129师领导(1937.8)</p><p class="ql-block">师长 刘伯承、副师长 徐向前、参谋长 倪志亮、政训处主任 关向应、政训处副主任 甘泗淇</p><p class="ql-block">左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战斗序列暨主官姓名表(1937年8月)</p><p class="ql-block">右二下: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主力布防图</p><p class="ql-block">右下:一二九师编制表</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主力布防图</p><p class="ql-block">为贯彻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结合战局变化,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第115师挺进以恒山山脉为依托的晋察冀地区;第120师挺进以管涔山脉为依托的晋绥地区;第129师挺进以太行山脉为依托的晋东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师建制表</p><p class="ql-block">注:七六九团由第四军第十师改编;七七团由第十二师改编;七七一团由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改编;七七二团由第九十二师改编;陕北红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军,独立第一、二、三、四团和十五军团骑兵团分别改编为师直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骑兵营;编余干部和西路军的归队干部改编为教导团。</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6日,第129师在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冒雨召开誓师大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p><p class="ql-block">日本帝国主义,它是中华民族的死敌,它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p><p class="ql-block">为了抗日救国,我们已经奋斗了六年,现在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功,我们改名为国民革命军,上前线去杀敌!我们拥护国民政府及蒋委员长领导全国抗日,服从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工农出身,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替民众谋利益,对友军要友爱,对革命要忠实。如果违犯民族利益,愿受革命的纪律制裁、同志的指责。</p><p class="ql-block">谨此宣言。</p> <p class="ql-block">鏖战太行</p><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区连战连捷,挺进平原抗日反顽,并在百团大战中取得辉煌战果。在敌后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成功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人民战争发挥出巨大威力。</p> <p class="ql-block">左上:七亘村两次战斗经过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26日、28日,刘伯承师长指挥部队连续两次在山西平定县七亘村设伏,毙伤侵华日军4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打击和迟滞了日军沿正太铁路西犯的行动,有力支援了国民党军作战。</p><p class="ql-block">右上:1937年11月2日,八路军第129师在山西昔阳县黄崖底东伏击侵华日军,毙伤敌军300余人,缴获骡马200余匹。图为战斗后的巩家庄村口。</p><p class="ql-block">右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初期(20天)在正太路南侧战果一览表和广阳伏击战中八路军割断日军电线。</p><p class="ql-block">下:1937年11月4日、7日,八路军第129师在第115师的配合下,连续在山西昔阳县广阳、户封等地设伏,迟滞了侵华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队的撤退。图为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正面中间站立者)在广阳前线。</p> <p class="ql-block">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七亘村勘察地形</p> <p class="ql-block">左上:1937年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山西辽县西河头村。</p><p class="ql-block">中上:1938年1月,邓小平接替张浩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政委。图为奔赴太行抗日前线的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右上:长生口战斗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22日,八路军第129师386旅为切断侵华日军交通,在河北井陉、旧关间的长生口设伏,击毙日军130余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3门,步枪50支。</p><p class="ql-block">左下:朱德(右)、刘伯承(中)和邓小平(左)研究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右下:长生口战斗胜利结束后,386旅召开庆祝大会。</p> <p class="ql-block">上:1938 年3 月16 日,第129 师在山西潞城县神头岭设伏,经过激烈战斗,毙伤敌军 1500 余人,缴获枪支 550 余支,骡马600 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资,给侵入晋东南的日军以有力打击。图为神头岭伏击战战前干部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左下:神头岭战斗经过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右中:八路军第129师战士进入神头岭地区设伏、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后勤人员到达漳河,运送给养</p><p class="ql-block">右下:神头岭伏击战中缴获日军的战马</p> <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31日,为牵制日军向晋西南进攻,第129师在河北涉县响堂铺地区设伏,袭击日军辎重部队。经2小时激战,击毙森木少佐及所部400余人,焚毁军车181辆,缴获迫击炮4门及大量枪支、军用物资。</p><p class="ql-block">左上:响堂铺战斗经过示意图</p><p class="ql-block">左下:响堂铺伏击战八路军第129师前线指挥所</p><p class="ql-block">右上:响堂铺伏击战(木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右中:响堂铺伏击战缴获日军的汽车</p><p class="ql-block">右下;响堂铺伏击战缴获日军的战利品</p> <p class="ql-block">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战况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响堂铺战斗缴获日军的汽油桶(国家二级文物),原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借展。</p><p class="ql-block">响堂铺战斗缴获的日军指挥刀、三八大盖步枪、齿轮、钢盔等物品。</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和参谋长倪志亮在研究晋冀豫区进军形势</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一二九师冀南、冀鲁、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进军平原 </p><p class="ql-block">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中:1938年1月中旬,陈再道、李菁玉率领八路军第129师东进抗日纵队挺进冀南,与先期到达的孙继先、胥光义率领的挺进支队汇合。图为东进抗日纵队挺进冀南途中。</p><p class="ql-block">下:1938年3月中旬,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率骑兵团到达南宫,接任李菁玉东进抗日纵队政治委员职务。图为东进纵队领导人合影,右起:宋任穷、朱瑞、张霖之、李菁玉。</p> <p class="ql-block">左上一:1938年,朱德在敌后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左上二:九路围攻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侵华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分九路向晋东南的八路军、山西新军和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八路军总部以一部分兵力和游击队在内线开展游击战,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消耗和疲惫日军,主力跳出合围圈,转至外线涉县以北地区,待机歼敌,日军“九路围攻”计划落空。</p><p class="ql-block">右上二:1938年3月24日至28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山西沁县小东岭村召开东路军将领会议,制定了反围攻的作战方针。图为参加小东岭会议的将领:朱德(左四)、彭德怀(左一)、刘伯承(右二)、左权(右一)、徐海东(左二)、李达(左三)、朱瑞(右四)。</p><p class="ql-block">右上一:武乡县长乐村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右中二:长乐村战斗中牺牲的772团团长叶成焕</p><p class="ql-block">右中:长乐村战斗经过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38年4月16日,八路军129师在山西武乡以东长乐村围截东撤日军,歼敌220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马步枪100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此战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具有决定意义,各路日军纷纷溃退,巩固和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左下:粉碎“九路围攻”的战利品和粉碎“九路围攻”后收复的长治县城。</p><p class="ql-block">右下:粉碎“九路围攻”收复沁县后,军民一起拆除城墙,准备长期坚持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香城固战斗要图</p><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第129师386旅旅长陈赓率部在河北邱县香城固地区诱伏,击毙侵华日军大队长及翻译和部下200余人,俘8人,毁车8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创造了平原地区诱伏战的模范战例。</p><p class="ql-block">右上:第129师386旅旅长陈赓</p><p class="ql-block">右下:香城固战斗后,根据地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帮助部队运送物资。</p> <p class="ql-block">左:1939年春,刘伯承在冀南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这次战斗敌我伤亡的比例是4:1,我们的代价是小的,是赚钱的生意。这是个模范的诱伏战,应当表彰。 ——刘伯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上: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派张霖之带领一批干部到达聊城,和进步的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了统战关系,开辟鲁西北工作。图为范筑先将军。</p><p class="ql-block">右中:1938年6月14日,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在威县会见范筑先将军,互相介绍了冀南和鲁西北的抗战形势,达成互不相犯、互通情报,冀南、鲁西北分别由八路军和范部驻防协同抗日,八路军为范部培训政工干部等协议。</p><p class="ql-block">右下:1938年7月25日,范筑先将军与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卡尔逊在聊城。</p> <p class="ql-block">磁武涉林反顽战役</p><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同年11月,又确定以军事反共为主的方针。12月至翌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随后,蒋介石调集10万余人的兵力,向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边等抗日根据地进犯。</p><p class="ql-block">左上:关于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袭击八路军的报道。</p><p class="ql-block">右上:1940年,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八路军第129师召开反磨擦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左下:磁、武、涉、林反顽战役经过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5日,在晋察冀军区和第115师的配合下,第129师发起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反顽战役,至8日,打退了国民党顽军的进攻,歼灭第97军等部万余人,涉县全境解放。</p><p class="ql-block">右中:磁武涉林反顽战役胜利后,第129师司令部、政治部等重要机关单位进驻涉县。图为领导人在涉县的合影,左起:李达、聂荣臻、邓小平、刘伯承、吕正操、蔡树藩。</p><p class="ql-block">右下:反磨擦斗争结束后,八路军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领导人聂荣臻在一起研究工作、交流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p><p class="ql-block">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日伪军和反击其扫荡的百团大战。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交通破击战;第二阶段重点攻占日军据点,进行涞(源)灵(丘)战役和榆(社)辽(县)战役;第三阶段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3万余人,拔除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里。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p><p class="ql-block">图为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前线指挥作战。</p> <p class="ql-block">左侧的一组照片分别是:百团大战前夕,太行党、政、军领导开会休息时在一起。左起:邓小平、李达、蔡树藩、杨秀峰、刘伯承;百团大战期间,刘伯承和黄镇在山西和顺县石拐镇八路军第129师前线指挥部合影;第129师某部在寿阳、榆次间对正太铁路进行大破击;榆辽战役突破榆社城垣。</p><p class="ql-block">右侧的一组照片分别是:关家墒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左五)视察战场;百团大战中俘虏的日军;战士们攻下了右一座碉堡,并活捉残余的日军;1940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攻克榆社,在城垣前合影。挂相机者为386旅旅长陈赓,穿大衣者为参谋长周希汉;第129师攻克日军华北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p> <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中缴获的步枪、机关枪和迫击炮</p> <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师“百团大战”战果统计表</p> <p class="ql-block">痛击敌顽</p><p class="ql-block">左上:沁源军民围困日军示意图</p><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日军占领沁源后,太岳区党政军民采用长期围困的方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围困沁源之敌,历时两年半,共歼日军4000余人,将岳北的腹心沁源城变成了一座孤城,创造了群众性长期围困战的范例。</p><p class="ql-block">中上:沁源县全城1.2万多居民实行空室清野,全部撤往山区,以野菜充饥,以山洞为家,坚持对日军进行围困。</p><p class="ql-block">右上:收复沁源县城后,战士们在碉堡上欢呼胜利。</p><p class="ql-block">左下:1943年夏,晋冀豫军区部队在卫南战役击退了投降日寇的庞炳勋、孙殿英部后,召开了反对投降、反对内战大会。</p><p class="ql-block">右中:卫南、林南战役作战要图(1943年7月30日~8月26日)</p><p class="ql-block">右下:1943年8月,抗大六分校组成武工队,配合主力作战,参加林南战役。</p> <p class="ql-block">左权将军雕像</p><p class="ql-block">左权将军 </p><p class="ql-block">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历任新十二军军长、红一方面军参谋处长、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辽县(今山西左权县)与偏城县(今属河北涉县)交界的十字岭上壮烈殉国,年仅37岁。</p> <p class="ql-block">粉碎日军围攻“扫荡”次数统计</p><p class="ql-block">从1937年12月至1944年10月3日,共计25次。</p> <p class="ql-block">第129师所属各军区部队在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3.78万人,收复县城28座,扩大解放区1.95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多万,进一步把日军压缩到平汉、陇海、津浦、同蒲、正太等铁路线和安阳、石家庄、新乡、太原、济南等大中城市,为尔后举行全面反攻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左上:1945年1月16日,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部队攻克大名县城后召开庆祝大会。</p><p class="ql-block">右上:关于太岳军区部队奉命进入同蒲路作战的报道。</p><p class="ql-block">左下:1945年6月29日,太行军区部队发起安阳战役,至7月上旬结束,攻克水冶等据点30余处,毙伤日伪军800余人,俘日伪军2500余人。图为水冶战斗中摧毁日军碉堡。</p><p class="ql-block">右下:1945年4月,太行军区部队攻克山西省左权县城。</p> <p class="ql-block">人民战争——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左上:晋冀鲁豫边区掀起抗日高潮。</p><p class="ql-block">中上:太行区武工队开赴敌区,开展抗日工作。</p><p class="ql-block">右上:深入敌占区的朝鲜义勇军书写宣传标语。</p><p class="ql-block">左下:第129师参谋长李达与美军飞行员在太行。</p><p class="ql-block">中下: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儿童团。</p><p class="ql-block">右下:1940年三八节,参加庆祝活动的太行女民兵。</p> <p class="ql-block">地雷战(雕像)</p> <p class="ql-block">情铸太行</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八路军第129师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共渡难关,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军民紧密团结,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晋冀鲁豫根据地各项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军民大生产</p><p class="ql-block">左上:1943年遭遇百年不遇的涝灾,华北大地一片泽国。</p><p class="ql-block">左中:1942年9月10日,在涉县弹音村成立了以杨秀峰为主任的太行区救济委员会,图为战士们踊跃捐款。</p><p class="ql-block">左下:农民在互助除草</p><p class="ql-block">中上:1944年4月1日,八路军总部发布《滕代远参谋长、杨立三副参谋长预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简称滕杨方案。</p><p class="ql-block">中上: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滕代远</p><p class="ql-block">左上:八路军前方总部副参谋长杨立三</p><p class="ql-block">《滕杨方案》鼓励个人参加一切农业、手工业和副业生产活动;多劳多得,生产得越多,所得的也越多;</p><p class="ql-block">提倡节约,奖励节约,只有节约的合理,节约的越多,所得的也越多;</p><p class="ql-block">提倡私人积蓄,准许私有。</p><p class="ql-block">规定参加集体生产和节约所得以"二八分红"(即公八私二)的分配原则;个人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手工业生产的,30%上缴伙食单位,70%为个人所得;个人采集野菜、饲养鸡、兔、蚕、蜂所得,"全归自得"。</p><p class="ql-block">中下:1943年10月,太行军区司令部、中共太行区党委机关组成联合开荒队,在李达司令员、李雪峰政委亲自带领下,上山开荒。</p> <p class="ql-block">左上:第129师政委邓小平带领师直人员在常乐村种白菜。</p><p class="ql-block">右上:八路军第129师干部、战士帮助群众修河造田。</p><p class="ql-block">中下:八路军战士打柴归来。</p><p class="ql-block">右中: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在涉县王堡村挖窑洞解决住房困难。</p><p class="ql-block">右下:战士帮助群众播种。</p> <p class="ql-block">左上:妇女做军鞋。</p><p class="ql-block">左中:乡亲们为八路军战士洗衣服。</p><p class="ql-block">左下:抗战时期掩护八路军伤病员的窑洞。</p><p class="ql-block">中上:组织妇女为部队做军衣。</p><p class="ql-block">中下:妇女细心照顾伤病员(木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右上:八路军母亲李才清</p><p class="ql-block">李才清,河北涉县庄子岭人。1942年在反“扫荡”中,掩护了50多名八路军伤病员,保存了八路军的32驮冀南银行钞票、8大箱银器及许多被服和药品。1983年,被涉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八路军母亲”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右下:太行群众运粮支援前线。</p> <p class="ql-block">根据地人民支前</p><p class="ql-block">上:民兵担架队开赴前线。</p><p class="ql-block">下:根据地人民慰问子弟兵。</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边区政府</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布告</p> <p class="ql-block">左上:194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新华社社长廖承志凭着极强的职业敏感度,请示中央"五一"劳动节期间是否有重要主张发布。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高度重视,指示中共中央立即着手起草"五一口号",毛泽东亲自修改。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以"AAAA"特急绝密电报电告新华社,当晚"五一口号"由涉县沙河向全世界首次播发,后于5月1日和5月10日以文播、口播、英播形式各连播三天。图为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p><p class="ql-block">中上: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电令晋冀鲁豫中央局迅速组建临时新华总社,社址设在涉县西戌,由《人民日报》总编吴敏负责。7月初,廖承志率新华通讯社大队人马到达西戌,新华社临时总社正式更名为总社,廖承志任社长。</p><p class="ql-block">中中的照片是:新华通讯总社社长廖承志</p><p class="ql-block">右上:新华通讯总社旧址,位于涉县西戌村。</p><p class="ql-block">右下:新华通讯总社社长廖承志宿办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方的实物从左至右依次是:新华社用过的大座钟、制作木刻版画的工具(太行文艺工作者关夫生使用)、新华社使用过的机器架子。</p> <p class="ql-block">根据地建设</p><p class="ql-block">党的建设</p><p class="ql-block">上:第129师分兵创建抗日根据地情况表</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13日,八路军第129师在山西省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动员坚持华北抗战,传达中央关于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并布置了开展游击战争的任务,这是第129师实施第一次战略展开,史称"石拐会议"。图为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中:太行军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书记: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委员:刘伯承、邓小平、蔡树藩、李雪峰、杨秀峰、薄一波、戎伍胜</p><p class="ql-block">1940年4月11日,为统一太行、太岳、冀南三区的领导,成立了以邓小平为书记的太行军政委员会。</p><p class="ql-block">1940年4月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黎城召开了太行、大岳、冀南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会上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三大方针与积极打击敌人"囚笼政策"的任务,史称"黎城会议",图为黎城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下:1943年1月25日至2月20日,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在涉县下温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总结五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研究今后对敌斗争方针,以求扭转晋藏鲁豫区的困难局面,全面开展敌占区、游击区的工作和根据地的建设,史称"温村会议"。这次会议历时27天,是晋冀鲁豫区进入恢复与再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左上:1940年4月,邓小平就任新组建的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全面领导冀南、太行、太岳三个区根据地的工作。1942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成立,邓小平任书记,1943年10月太行分局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合并,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图为邓小平在涉县赤岸村。</p><p class="ql-block">右上:中共太行分局党委机构人事一览表(1942年9月1日)</p><p class="ql-block">左下:1937年11月15日,中共冀豫晋省委(后改称"晋冀豫区党委"、"太行区党委")在山西辽县西河头村成立。图为省委书记李雪峰(左一)、组织部长何英才(左二)、宣传部长徐子荣(右三)。</p><p class="ql-block">中下:1940年4月,中共晋冀豫区党委迁驻涉县。1943年10月6日改为中共太行区党委,1949年8月19日奉命撤销。在涉县驻扎9年零5个月,全面领导了太行区党的工作。图为涉县赤岸村太行区党委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下:八路军第129师挺进晋东南地区。</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建制一览表(从1937年至1945年)</p> <p class="ql-block">左上: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涉县赤岸村司令部驻地合影</p><p class="ql-block">中上:1937年冬至1938年,八路军第129师与中共冀豫晋省委在辽县西河头村举办游击训练班。</p><p class="ql-block">右上:战士们进行跨越障碍训练。</p><p class="ql-block">右中:1941年,警卫连战士在涉县王堡村上政治课。</p><p class="ql-block">左下:1938年4月,晋冀豫军区成立,图为第129师参谋长兼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倪志亮(左)和军区政委黄镇。</p><p class="ql-block">中中:八路军战士正在练刺杀。</p><p class="ql-block">中下:朱德、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在晋东南观看八路军第129师部队训练。</p><p class="ql-block">右下:黎城会议后,建军工作在紧张对敌斗争和反顽作战间隙进行,重点是政治整军和军事训练。图为部分领导在晋东南阅兵大会主席台上。</p> <p class="ql-block">政权建设</p><p class="ql-block">左上:1940年8月1日,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冀太联办)在涉县东辽城成立,图为冀太联办旧址。</p><p class="ql-block">左二:冀太联办行政委员会主任杨秀峰</p><p class="ql-block">右二:冀太联办行政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p><p class="ql-block">右:冀太联办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戎伍胜</p><p class="ql-block">左下:冀太联办的部分人员在涉县,右一为主任杨秀峰。</p><p class="ql-block">中下:1941年7月7日,晋翼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会议在辽县桐略开幕。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建议,会议同意将鲁西33个县划入本区,临时参议会改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会议审议通过了《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和各种重要条例、法令,选出临参会驻会委员14名和正副议长3名,还选出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图为全体参议员合影。</p><p class="ql-block">右下:1941年9月1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及全体委员在涉县靳家会就职视事,边区政府正式成立。下设太行1个直辖区和太岳、冀南、冀鲁豫3个行署。全区直辖198个县、22个专署,面积15万余平方公里,人口2551多万,翼太联办作为边府的前身完成使命而撤销。图为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左上:根据地人民拥护减租减息举行游行庆祝</p><p class="ql-block">右上: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及人事沿革一览表(从1941年9月1日至1945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左下:1942年2月,边区政府由靳家会迁驻涉县弹音村,边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同志等在此居住3年之久。图为:弹音村全景、边府主席杨秀峰宿办室、边区政府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下:边区政府政权机构及人事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全图</p> <p class="ql-block">发展生产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打破敌人封锁,建设自给自足经济的基础,而发展衣业和手工业,则是生产的重心。</p><p class="ql-block">货币政策的原则,是打击伪钞保护法币。我们鉴于敌人大发伪钞,掌握法币、大量掠夺人民物质的危险,所以发行了翼南钞票,作为本战略区的地方本币。 ——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左上:冀南银行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上:太行造纸厂的工人在工作</p><p class="ql-block">左下:为打破敌人封额,保证人民必需品供给,发展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图为根据地成立较早的涉县寺子岩供销合作社。</p><p class="ql-block">中下:1940年成立的经济建设委员会和1942年成立的工商管理总局的组织机构和经营品种。</p><p class="ql-block">右下: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粮票和兑米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行的生产建设公债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军事工业建设</p><p class="ql-block">左上:晋冀鲁豫边区军政联合财经办事处军工第三工厂,又名刘伯承工厂、西达兵工厂。始建于1944年4月,每月生产75山炮炮弹6000发,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50年冬迁离涉县。图为兵工厂全景。</p><p class="ql-block">左下:八路军太行军工基地一览表</p><p class="ql-block">右上:军工战士在铸造手榴弹壳。</p><p class="ql-block">右上二:黎城县黄崖洞兵工厂用生铁做底座、铁轨做床身的自制机床。</p><p class="ql-block">右上三:工人在制作手榴弹。</p><p class="ql-block">右下:武乡县柳沟兵工厂自制的炮弹焖火炉。</p> <p class="ql-block">文教、体育、卫生建设</p><p class="ql-block">左:1942年1月16日至19日,第129师政治部和晋冀豫区党委在涉县中原村召开文化工作者座谈会,这次座谈会是“文化战士大聚会”。图为邓小平在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上讲话。</p><p class="ql-block">中上:小学生放学回家后,给母亲温习学过的课程。</p><p class="ql-block">中下: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右上:抗大第六分校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中:太行联合中学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下:作曲家郑律成(左)与朝鲜义勇军总司令武亭(中)在涉县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18日,第129师在涉县赤岸村和王堡村之间的宽阔地带举行全师运动大会,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唯一的一次运动会。图为大会遗址</p><p class="ql-block">左上:1940年春,第129师文工团在涉县王堡村举行的联欢会上演出收割舞。</p><p class="ql-block">左中:日本反战同盟在排练樱花舞。</p><p class="ql-block">左下:第129师运动会排球比赛。</p><p class="ql-block">右上:彭德怀副总司令策马检阅运动会。</p><p class="ql-block">右下:一二九师运动会成绩统计表</p><p class="ql-block">锻炼革命身体,还要武装革命头脑。——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左上:第129师卫生部钱信忠。</p><p class="ql-block">中上:太行山上的诊疗所(木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右上:第129师卫生部训练班的年轻卫生员在给战士针灸。</p><p class="ql-block">左下:第129师卫生部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为战士和百姓治病。太行山第一支柴胡针剂,在涉县通过临床试验,并广泛应用。图为第129师卫生部第一届医生训练队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中下:1939年12月21日,朱德总司令(左四)在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爱德华(左三)、柯棣华(左五)等和德国援华医生汉斯•米勒(左二)。</p><p class="ql-block">右下:卫生材料厂正在制作药丸。</p> <p class="ql-block">新闻出版建设</p><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1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涉县沙河村正式播音。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大举进攻延安。28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广播了"青化砭大捷"消息后,即结束播音向涉县转移。为保证党中央的声音不中断,29日,邯郸台接替陕北台以陕北台呼号向全国播音。4月25日,陕北台温济泽、钱家楣等从延安赶赴涉县,接手陕北台编辑、播音工作。</p><p class="ql-block">左上: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刊,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1943年10月1日,改为《新华日报》太行版。1949年8月19日终刊。图为《新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p><p class="ql-block">中上: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室旧址,位于沙县沙河村。</p><p class="ql-block">左中:1942年7月,《新华日报》华北版由辽县(今左权县)迁驻涉县桃城村;1943年10月1目,在桃城改为太行版,后迁至涉县中原村元定寺;1948年春,迁往涉县东戌村。图为《新华日报》桃城村旧址。</p><p class="ql-block">中中: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在编稿。</p><p class="ql-block">左下:《新华日报》太行版印刷厂工人正在排版。</p><p class="ql-block">中下:1947年秋,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增加英语广播,由沙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图为英语播音员魏琳。</p><p class="ql-block">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边区群英</p><p class="ql-block">我们同华北、华中、华南等其它抗日民主根据地一样,干出了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英雄事业。 ——邓小平</p><p class="ql-block">左上:1944年11月21日至12月7日,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和第一届劳动英雄大会在黎城县南委泉召开。</p><p class="ql-block">右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戎伍胜在群英大会上讲话。</p><p class="ql-block">中下:邓小平、滕代远、李达等在群英大会上。</p><p class="ql-block">右下:邓小平、滕代远参观群英大会生产展览。</p> <p class="ql-block">边区首府涉县</p><p class="ql-block">左上:第129师司令部、太行军区司令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旧址及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张廷发、何正文、李雪峰、张磐石、赖若愚旧址</p><p class="ql-block">左下:晋冀鲁豫边区教育厅旧址及教育厅厅长罗青旧居</p><p class="ql-block">左二下:晋冀鲁豫边区高等法院旧址</p><p class="ql-block">中上:《新华日报》社旧址及赵树理旧居</p><p class="ql-block">中中:晋冀鲁豫边区公安总局旧址</p><p class="ql-block">中下:晋冀鲁豫边区农林总局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二上:晋冀鲁豫边区工商总局、税务总局、贸易总局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二下: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上:太行区党委旧址</p><p class="ql-block">右下:刘邓旧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当年的老八路、老战士写给王堡村民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师出太行</p><p class="ql-block">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路军第129师在太行山浴血奋战八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7年6月,这支威武之师、功勋之师从这里出发,千里跃进大别山,踏上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停止敌人的进攻,准备我们的反攻!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左:毛泽东、朱德在一起研究全面反攻战略</p><p class="ql-block">中上:日军向八路军缴械投降</p><p class="ql-block">中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图为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向中国政府递交的投降书上签字。</p><p class="ql-block">中下: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呈递的投降书。</p><p class="ql-block">右下:庆祝抗日胜利,中国民族解放万岁!——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千里跃进 </p><p class="ql-block">继上党、平汉战役之后,晋冀鲁豫军区相继进行了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战役。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右上:1946年6月,晋冀鲁豫军区在邯郸召开练兵会议。图为与会干部参加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0日,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为书记,薄一波为副书记;同时撤销八路军第129师番号,在赤岸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p><p class="ql-block">为保卫解放区的胜利成果,晋冀鲁豫军区和地方部队相继发动了上党、平汉战役,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左下:上党战役示意图(1945年9月10日~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中上:1945年8月,国民党军阎锡山部5个师在日伪军接应下,入侵我上党解放区。8月25日,刘伯承(后排右四)、邓小平(后排右五)、薄一波(前排右二)等从延安飞回太行,抵达太行长宁机场,亲自指挥上党战役。</p><p class="ql-block">中中:上党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攻克屯留。</p><p class="ql-block">中下:上党战役中的太行区某部指挥员在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右上:广大群众向前线运送军需物质和战斗器材。</p><p class="ql-block">右中:按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阻挡沿平汉路北上的国民党军。1945年10月17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开赴邯郸峰峰矿区,成立了平汉战役指挥部,调动主力部队6万余人和10万民工,经过漳河北激战和争取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高树勋起义,历时12天,共毙伤国民党军1万余人,俘第11战区副司令兼40军军长马法五(左三)及部下1.7万余人,取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图为起义后的高树勋(左五)、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邓小平(左一)、杨秀峰(左二)、刘伯承(左四)、薄一波(左七)合影。</p><p class="ql-block">右三下:军委关于平汉作战方针致刘伯承邓小平电(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p><p class="ql-block">右二下:中央转发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邯郸战役的通报(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九日)</p><p class="ql-block">右下:平汉战役(邯郸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缴获的枪支弹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上:1947年3月至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动豫北攻势作战,先后攻克延津、阳武(今原阳)、濮阳、封丘、淇县、滑县、浚县、汤阴等城。图为部队进入解放后的淇县城。</p><p class="ql-block">左下:1947年1月2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豫皖边战役。图为担任郓城攻坚战的突击团1纵1旅1团部分领导在“大反攻中首立奇功”的奖旗下合影。</p><p class="ql-block">右上:1947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攻克汤阴,全歼守敌万余人,生俘敌纵队司令孙殿英。图为攻克县城后,战士们在欢呼胜利。</p><p class="ql-block">右下:豫北攻势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挺进大别山路线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 </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八路军第129师的奋斗历程,创造了千秋不灭的丰功伟绩,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诗篇。历史再一次昭示出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p><p class="ql-block">"75 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斗争,彻底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取得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中国军民做出巨大的牺牲,换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英雄的一二九师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威震敌胆,立下赫赫战功!从这支部队走出的366位开国将帅,像熠熠生辉的星辰一样闪耀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元帅两位:刘伯承、徐向前</p><p class="ql-block">大将三位:黄克诚、陈赓、王树声</p> <p class="ql-block">上将十八位:王宏坤、王新亭、韦国清、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聚奎、杨勇、杨得志、肖华、宋任穷、陈再道、陈伯钧、陈锡联、唐亮、阎红彦、韩先楚、谢富治</p> <p class="ql-block">中将四十八位</p> <p class="ql-block">少将二百九十五位</p> <p class="ql-block">从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所展出的照片和展品可以看出,一二九师当年在晋冀鲁豫边区的战斗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隆九编辑于包头——2025年3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