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春天的精神疾病,关于命名(1)

普静

<p class="ql-block">春天,阳光穿过新绿的枝桠,在肩头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脸颊,带着青草和花苞的香气。这本是万物复苏和充满希望的季节,但从进入雨水节气开始,精神病又开始进入高发期,从学中医开始,每个节气对身体的变化我都变得非常敏感,而作为曾经的重度精神病患,这个季节也勾起了我的一些回忆和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据有关医学统计资料表明,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最高,占全年的70%以上。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受季节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我想说的是,首先在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直接使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抑郁症”这些现代医学术语。中医对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称为神志病,将其归类为“癫”、“狂”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为什么春天精神疾病会高发呢?从中医角度看,其中一个原因是春天寒湿重,阳气升不起来,肝阳被郁住,肝气郁结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影响心神(心主神明)。例如: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可能出现幻觉、妄动(类似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肝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可能表现为抑郁、淡漠(类似阴性症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尽管我当初也是首先接受西医治疗,可以说马上就把症状压下去,先是打针、再到吃药、减药、停药共计2年,停药2年半后复发,一切都很认命的依照西医生当时告诉我的逻辑路径进行,只不过把他告诉我的停药半年左右复发,延长多了2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几天我一直在想,假如一开始我就用中医思维,会不会整个的路径又会发生改变呢,因为中医不等于中药,中医是十分病,三分治,七分养。首先是把症状先调整好,下来再调神,调神是一定要调心,还要忏悔,这些都是属于七分养的范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所有病的发生,都跟过去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有关系,假如只是通过药物把症状压下去,依然是我行我素,内心和行为不发生任何改变,那么过一段时间,等药效过去,病又会复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08年我第一次发病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这些道理,出院后只是每周复诊,挂号,西医生问一些症状,几分钟把药开了,交钱取药,周而复始。但我的内心一直害怕复发,害怕再吃药,害怕再住院,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好不容易获得的静好岁月,被猝不及防的复发打回原形,内心感到前途渺茫。(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