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代申纪实散文《足迹》分享会上的发发(王兴春)

周代申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很高兴今天有幸参加周代申老师的新著《足迹》分享会。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是周老师人生旅途中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也是我们烔炀河地域文化的一桩盛事。我借此机会向周老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真诚的赞美。</p><p class="ql-block">祝贺周老师用完美的文字形式,真实地回忆、记录自己的人生历程,用从容的叙述,情感饱满地传承周氏家族的家风。彰显了周老师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追求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烘托岀周老师晚霞催灿,光彩照人。我由衷的赞叹周老师文如其人,是的,作者文章的风格和他的性格与为人极其相似。周老师的文章接地气、有活力、文笔细腻、语言流畅清新,朴实无华、内容真实。</p><p class="ql-block">从《足迹》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岀周老师年轻时命运多舛,他历尽艰辛、饱受磨难。但他在艰难困苦中仍能乐观向上、肯学苦干,敢与命运抗爭,并能成功逆袭,他的生命在逆境中绽放光芒,透视出浓郁的岁月芳香,也向人们昭示岀这样的人生哲理:知识改变命运,是金子总会发光。周老师在农村种田十几年时间,虽然又苦又累,甚至受尽委曲、歧视和欺凌,但他照样能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并能积极进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勇于拼搏,照样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凸显出他顽强的意志和笑对人生,乐观豁达的情怀。</p><p class="ql-block">《足迹》全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动态的优美画卷,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亲人和朋友,家乡的学校,家乡的典型人物和故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周老师的笔下完美呈现,熠熠生辉。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变化,历史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精神风貌,表明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殷切的期盼。</p><p class="ql-block">通读周老师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他是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岀生命的厚重与辽阔的。作者在写作许多人和事的文章时,都是经过反复的采访和查证后才开始创作的。他是以情怀为内核,以细腻白描的手法展现人物和故事的。他的文字清晰简朴,又不失艳美明丽,恰似行云流水,让人读后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老师多才多艺、兴趣多样、爱好广泛,他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退休后继续奉献于社会,成为镇老年学校讲师团骨干教师,继续活跃在老年教育战线上,并先后获得巢湖市和合肥市老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光荣称号,也为我们其他退休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还是烔炀镇文艺文化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骨干也是尖兵。他能做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为烔炀镇地域文化和乡村文化振兴作岀了特殊的贡献,他深受同事们赞誉和领导的信任。正如凌志先生所说,“与周老师相交,如捧读一本厚重的书,如品鉴一杯醇冽的酒,其韵隽永,其味悠长”。</p><p class="ql-block">最后,深深的感谢我的老朋友周代申老师给了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并激励我们在今后的晚年生活中以他为榜样,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并有质量地生活着。我的话完了,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