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豪门钩沉

下河佬

<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盐城的,以为盐城是一座新兴城市,就连我这个在盐城生活了一个甲子的老盐城也摸不清盐城以前的头高头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三岁那年从老家南通来到盐城的。刚到盐城的时候住在老百货公司的大院里,那个时候父母晚上都要学习开会什么的,我一个小屁孩呆在大院里,印象里大院里没有其他人家。我家门前一口井,井旁还有一棵大树,夜晚,月光如泻,梧桐筛影,印象中我似乎老是看着眼前的景色发愣。也不知道怎么的,到了读书年龄,唐诗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一直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大抵是那时种下的情愫。</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搬到了百货公司食堂大院里,开始的时候住在大院的里院,只不过在那里住的时间不长,再后来住到了大院的最南边,紧挨着盐城镇政府大院,这里留下了我整个的少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忽生执念:这片与盐城镇政府大院连成整体的徽派建筑群,究竟藏着怎样故事?试着在朋友圈发问,如石沉海。幸得名"红中"的老兄解惑,方才揭开尘封往事。</p> <p class="ql-block">  盐城解放前有三大豪门望族,我们住的百货公司食堂大院加上南边的盐城镇政府大院,是盐城一个姓陶的大户老宅,这个姓陶的只不过是盐城的第三大户,盐城的第一大户是“王”家,第二大户是“金”家,第三大户为“陶”家,为方便记忆,这个顺序倒过来就是“淘金王”,反之就是盐城三大姓排名的正确顺序。</p><p class="ql-block"> 三大户邸宅沿建军路北侧呈马蹄形布局,为一个三角形,王家在剧场路北,金家在解放路东,陶家在剧场路西。(剧场路呈L形,与解放路连接)恰将今之“亨达商业街”揽入怀中。</p> <p class="ql-block">  附小旧址(后市一小)乃王家故宅根基。据传,昔时粉墙黛瓦自附小绵延至盐中西门,亭台楼阁间氤氲着书墨香气。惜乎抗战烽火起,日军轰炸三日不绝,万卷藏书化火蝶,雕梁画栋作焦土。王家的名人王小村是当时的附小校长,记忆里的王小村校长,瘦小如竹却撑起整座学堂。曾经教过我们自然地理课,六六年我们冲进他在校园里的约十平米的北向蜗居,连个窗户都没有,谁能想到这竟是当年盐城首富的嫡传居所?</p> <p class="ql-block">  金家故址在盐阜人民商场周边,上世纪70年代因为修建盐阜人民商场,仅存的"盐城县文化馆"院落也被拆除。印象最深的是,少时曾见大院里二楼纱帘后悬着一具人体骨架,冬日里,金家大院里老梅虬枝与森白骨骼相映成趣。金家后人曾执掌市美协,我同事也有金家后人,谈及祖辈总欲言又止,似有千钧往事压在舌尖。</p> <p class="ql-block">  我最熟悉的是陶家大院了,因为在那里住了十多年。陶家大院分为前院后院,前院就是盐城镇政府所在地,后院就是百货公司食堂大院,前后院各有两口井。印象中的陶家大院,层次叠嶂、纵深开阔、迂回曲折、高檐雕镂、马头墙、回廊、伙食房、闺阁楼、后花园等,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设立的“江淮银行”,也在我们百货公司食堂的大院里。前后院的大门都是朝东,对着剧场路,进入前院后院,迎门都是一个下沉式的花岗岩石板沿正方形天井,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天井是干什么的。前后院都是院中有院的布局,里院约莫是正院,屋脊两侧马头墙对峙,前院的马头墙是粉墙黛瓦,后院的马头墙则是青色,未加粉饰,圆形砖雕居中,格局井然。大概是门朝东的缘故,里院都是对面成院的构造,东西为通道,两端有门,打开门,里院就与外院相互贯通。前后院的里院各有两进,加上外院,后花园,整个大院南北长近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在三十亩以上。</p><p class="ql-block"> 最为神秘的是南北院之间位于后花园里的闺阁楼,只有从前院穿过一段廊道才能进入,但进出的小门一直锁着,偶尔开门的时候,我想溜进去看看,但一直未能如愿,远远望去,但见小楼幽静破败,阴森潮湿,斑驳漫漶,周边杂草丛生,罕有人迹。想必当年一定有多少凄美绝伦的故事漶没其中。</p><p class="ql-block"> 陶家大院是我们小时候玩耍的所在,玩得起兴,我们会在屋顶上飞奔,看到不顺心的人,我们会揭起屋顶的瓦片敲碎砸过去。</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后院西南侧的一口井,大概是后花园的浇水井,某一个下午,我带领院子里的小朋友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给填平了。</p><p class="ql-block"> 没有几年,盐城镇大院(前院)拆了,建了一座四层的简易楼,像是工棚一样,没几年又拆了。</p><p class="ql-block"> 倒是在拆除大院的时候,挖出了32锭银元宝,每块都重达5公斤以上,一时在盐城传为美谈,因为我住的地方近在咫尺,是少有的亲眼目睹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不过,陶家的后人我一直没有见到过,尽管我的母亲姓陶,但此陶非彼陶,我母亲的“陶”是阜宁益林的“陶”。</p><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后院也拆了,搞房地产开发。在那个旧址上建了一个“同曦鸣城”的商住项目,现在却也是门前冷落车马稀。</p> <p class="ql-block">  世事沧桑,也不过几十年光景,盐城三大豪门的故宅都已经不见踪影,就连一片瓦砾都没有留下。</p><p class="ql-block"> 难怪,在外人看来,盐城是一座新兴的沿海城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无题</p><p class="ql-block">百年门第化飞烟,王谢堂前燕杳然。</p><p class="ql-block">战火焚书香未烬,梅魂浸月色犹妍。</p><p class="ql-block">江淮银锭埋深土,徽派雕梁没晓天。</p><p class="ql-block">谁记三姓淘金事,新城月是旧时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