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麟|报告文学《天路长歌第三集》

任逍遥

<p class="ql-block">天路长歌一一国道318长阳段风采录(第三集)</p> <p class="ql-block">沿着国道看长阳</p><p class="ql-block">一一周碧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道318长阳段是一条神秘的风情大道,迷人的景观大道,也是长阳的经济与文化走廊,是窥探长阳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的窗口。百姓因产业致富,乡村因国道而兴,318国道穿越县域全境,极大地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经济腾飞,带来了山乡巨变,318国道是长阳百姓致富的幸福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8国道进入长阳,就进入到长阳工业窗口长阳经济开发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阳经济开发区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验收的省级开发区。开发区处长阳东大门白氏坪,是鄂西南山区进入江汉平原的咽喉,也是西进四川、重庆、恩施的必经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发区依国道而建,因国道而兴,实行一区多园。开发区机关所在地白氏坪背靠女娘山,面朝白石溪,当年的小村庄,现在是厂房林立,机器轰鸣,街道上车水马龙,为长阳县城新区。白氏坪健康食品产业园现有企业56家,其中:规上(规模以上)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出口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2023年省级开发区工业规上企业73家,2023年规上企业总产值101.20亿元,税收4.62亿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致魔芋”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业老大,产品畅销世界,被认定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一致及图”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魔芋行业的首个中国驰名商标。由于魔芋膳食纤维具有预防与控制“三高”的作用,魔芋产品受到市场热捧,畅销海内外。徐福记、旺旺、喜之郎、福建亲亲、双汇、克明面业、康师傅、汤臣倍健、三只松鼠、海底捞等国内知名企业已成为公司的稳定客户,产品销售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南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司在全国魔芋产品出口量排名稳居第一位。一致魔芋老总吴平女士先后获评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国巾帼示范基地带头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民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宜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阳康农种业成功上市。康农种业深耕玉米育种二十年,是大西南地区的种业龙头大哥,下一步将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拓展。康农种业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出了大贡献,企业老总彭绪冰先生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新水泥长阳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百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是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指定供应商。水泥厂污染问题是个老话题,可当我们在公司副总商总引导下走进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厂区,既无震耳欲聋的轰鸣,也无天昏地暗的尘雾,一墙之隔的农家与科研单位都没有受到影响。据商总介绍,科技助推环保,所有地表附着物都可以成为制造水泥的原材料和添加物,包括生活垃圾,经过处理都可以转化为有用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阳经济开发区发展蒸蒸日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前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8国道在偏岩遇见丹水,也就进入到高家堰地界。高家堰镇山环水绕,穿过镇域全境美丽的丹水河是清江在长阳境内的最大支流,全长近百里。国道沿丹水蜿蜒,深溪幽谷,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传古代高家堰村中心有一圆形石堆,形如大印,上面长有一棵大柳树,形如印把。石堆有高姓人家居其上,故名高家印,后因一堰塘演变为高家堰。国道318横贯高家堰镇全境,在沪蓉西高速没有开通前,高家堰镇异常繁华,国道两边餐饮旅馆林立,出蜀入川的车辆川流不息,经济空前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沪蓉西高速开通以后,318车流量骤减,以交通服务为主的国道经济式微。当地百姓利用国道优势迅速转型,发展根艺盆景。通过几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百里盆景长廊、千户百姓作坊、万亩种植园区、百万产品市场、亿元销售收入、十亿资源存量”的发展格局,被誉为“华中盆景第一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盆景根艺咫尺千里,方寸天下,是园林艺术的奇葩。她温暖着岁月,惊艳了时光,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高家堰镇318国道两边的农民,个个都是制作盆景根艺的高手。他们化腐朽为神奇,把产于丹水两岸不能成材的野生草木,培育成千姿百态的微型景观,把埋在土壤石缝中的死树烂根,雕刻成惟妙惟肖的飞禽走兽。几块钱一根的苗木,通过根农多年的精心培育制作成盆景,价格可达百万,利润极为丰厚。小盆景大产业,规模大的盆景专业户年销售额可达千万。绵延丹水20多公里的盆景走廊,是318国道最靓丽的风景线。白果坪是高家堰盆景集中展示区,国道两边的巨大盆景,每盆价值都在几千几万几十万,起重机整日为吊装盆景奔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盆景产业发展也串联带动上游苗木产业沿318国道向两侧临近村延伸。盆景管理、装盆、打包、美工盆钵制作、快递物流等相关产业也迅速壮大,形成了以盆景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民上千人就业致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家堰镇在发展盆景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引导群众将盆景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庭院打造之中。倡导群众就地取材,将盆景花卉融入庭院景观。花园式农家,提升了百姓生活品位,惊艳了乡村。国道,让高家堰百姓致富; 盆景,扮靓了3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18国道从千里之外来到太史桥,所有坦途已经走完,从此开始进入爬坡模式。从前的长榔公路从太史桥上三肩坡,过白沙驿上青林口到贺家坪。川汉管道公路改从簝箭坪上聂家坪上青岗坪到贺家坪,更为直接。从太史桥上山,走完个把“之”字,就到了青岗坪,海拔却从两百多米飙升至950米。青岗坪地理气候特殊,冬天不奇冷,夏天温润凉爽,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14000个。在高速和宜万铁路开通前,青岗坪民宿餐饮异常火爆,曾是318国道最有名的避暑胜地,夏天,往来司机紧赶慢赶,也要到青岗坪过夜。近些年,即使高速与铁路开通,车辆分流,流动人口骤减,这里依然有农家乐66家,武汉、荆州、宜昌人来此避暑,每年接待客人上万人次。当年出蜀入川走318的老客户,还专门下高速来青岗坪吃饭,住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岗坪村军人出身的张启兵书记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青岗坪村的发展优势和开发前景。青岗坪村依托国道,利用高山地理气候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请进湖北巴源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落户青岗坪。公司拟先期投资两亿资金,以旅游度假、避暑康养为核心,集文化娱乐健康运动为一体,依据基地优良的品质及人居气候环境,汇聚高端综合配套,逐步打造成鄂西南休闲避暑康养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养中心建筑工地,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座座高楼已见雏形,一座占地142亩、总建筑面积40183.42平米、集康养娱乐休闲避暑多功能为一体的云中小镇正拔地而起,预计2026年全部建成。不要多久,一座云中康养小镇,即可喜迎八方来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称百里荒的贺家坪,古时是一片芦苇地,明朝大将傅德友带兵入川时凿开山路,始建宜川大道。后来逐步开发形成一条小街,街上餐馆杂货铺生意兴隆,各种饮食小吃远近闻名,上四川下湖广的客人都来这里购物住宿玩耍。镇上当地核桃土豆山板栗等土特产物美价廉,是让人喜爱的佳货,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在众多过客中有一位来自广东的文化人,一连住了多天,对此地颇生好感,于是给餐馆题了“货佳坪”三个大字,货佳坪地名便不胫而走。二百多年前,因有贺氏人家居住此地,系更名为贺家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贺家坪的山货物产依然名不虚传,紫台的山羊,中岭的洋芋,渔泉溪的大米,闻名遐迩,当然最出名的物产当属贺家坪村老雾冲的茶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雾冲茶历史悠久,驰名有年。茶圣陆羽在《茶经》开篇所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陆羽是唐代天门人,天宝十五年,时年二十四岁,为写《茶经》出游巴山峡川,历时四年。据传,他从长江入宜昌,经驿道,进长阳,然后上巴东、重庆,深入西南。陆羽曾在长阳老雾冲、很山、巴山等地盘桓数月。因此有人说炉子坪或叫陆子坪,因陆羽小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就好茶需要多种因素,茶种,生态,海拔,局部小气候,加工,都决定茶叶品质。老雾冲因冲顶有常雾岩而得名。老雾冲平均海拔912米,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气温12至16℃,无霜期220至270天。常雾岩常年云雾缭绕,老雾冲日晴夜雾,绝佳环境孕育出了“绿豆汤、板栗香”的老雾冲名茶。据科学测定,老雾冲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之元素,其茶营养丰富,口味调和,茶体饱满,汤色豆绿,栗香隐含,清香持久,数泡犹甘。唐开元年间,老雾冲茶被列入纳贡名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茶叶是成就好茶的先决条件,而加工制作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同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先天禀赋与后天养成缺一不可。2010年,长阳职教中心茶学专业高级教师茶叶专家覃立明在老雾冲建立了茶产业研学基地,注册“老雾冲”商标品牌,带领村民建茶园,传授绿茶加工技艺;覃立明的学生覃巍巍是扎根本地的茶叶土专家,每逢农闲时间他就同村民一起学习钻研改良种茶、制茶技术,茶叶品质因此不断提高,“老雾冲”品牌便越走越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老雾冲不断探索深化产业转型。以“老雾冲茶叶公园”为中心,贺家坪村在老雾冲片区以挖掘茶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核心,保护和修复了一批有价值的传统建筑,沿老雾冲主干道建设了2000米长的茶文化长廊,还在茶园内修建1800米的生态步道,1500亩连片茶园成了旅游打卡地。打造了一批集民宿、采摘、盆景、康养为一体,具有“老雾冲”特色的“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走进文小溪、清谷居、山水谣、坳上云居、鱼跃岭等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花园式民宿、农家乐,像走进了童话世界。仅去年一年,老雾冲13家民宿、农家乐旅游收入就达165万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的老雾冲,阳光明媚,熏风和煦。满山杜鹃花,一簇簇,一丛丛,开得热烈,红得醉人。小溪流水飞珠溅玉。跨过溪上小桥,漫步山顶怡心亭,老雾冲全景尽收眼底,排排茶树,是一首抒情长诗的诗行。老雾冲茶刚刚开园,花花绿绿的采茶姑娘像片片蝴蝶在茶园翻飞,一串串山歌在山间回荡:</p><p class="ql-block">高山岭上一树茶/年年摘来年年发/头道摘了斤四两/二道摘了八两八/把给幺姑娘做陪嫁。</p> <p class="ql-block">春茶还没有上市,早有人开着车来这里等候,民居爆满,这是老雾冲一年最热闹最丰满的时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年,贺家坪村获得诸多荣誉:国家森林乡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宜昌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宜昌市优秀村规先进村,宜昌市最美茶园等,老雾冲,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道翻过碑坳,下青岩沟,便进入被称为宜昌西大门的榔坪镇地界。榔坪原名朗亭。元末明初,葬于此地的中卫将军秦时禄为两个儿子建了两处豪宅,命名朗亭。河上游称上朗亭,河下游叫下朗亭。后来村庄被洪水冲毁,朗亭不复存在,人们便将长有榔树的下朗亭改名为榔坪,上朗亭改为上榔坪。长阳自古有三个好地方,枝柘坪,磨市,榔坪,谚曰:一枝二磨三榔坪。榔坪,从来就是一方富饶的水土,平畴沃野,稻花飘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水患让从前的榔坪没有宁日。诺亚方舟,大禹治水,西方和东方神话中,都有关于发大洪水的传说。榔坪也有一首创世纪洪荒古歌,记录了一次可怕的滔天洪水:青岩沟的黄龙九丈九,和响水洞的犀牛一起走。搬仙脚山,筑峡马口,水打关口垭上流。意思是说,有一日下暴雨,青岩沟、响水洞同时发大水,冲塌了仙脚山,堵塞了峡马口,榔坪一片汪洋,水涨到关口垭,改道与巴东泗渡河合流再向南注入清江河。而最近的一次大洪水发生在1975年,西流的榔坪河一片汪洋,农田村庄悉被冲毁,街道房屋被洗劫,清江上满河漂流着榔坪水灾的房屋牲口,刚刚建成的长榔公路榔坪段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自然环境得到最好保护,榔水河得到彻底整治,水患根除,河水清波荡漾,岸柳成荫,亲水步道绵延数公里,成为长阳最美的河流之一。新改道的318国道绕镇而过,伴河而行,全天候畅通,路市双赢,百姓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稻乡榔坪已成过往,今日榔坪以盛产木瓜名动天下。药用木瓜或称贴梗海棠、光皮木瓜、皱皮木瓜、宣木瓜等,它有腊梅一样虬曲的枝干,海棠一样艳丽的花朵,瓜一样肥硕诱人的果实,果实是常用中药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赠给我,我拿琼琚回报你。不是仅为答谢,而是珍重永远相好的情意!你送我三月春光,我赠你四月桃花,木瓜作为示好的信物送人,对方则以珍贵的玉饰回赠,木瓜在古人心目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瓜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关于木瓜种植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北魏的《齐民要术》:“木瓜,种子及栽皆得,压枝亦生。栽种与桃李同。”长阳境内木瓜种植亦可追溯至唐朝,几百年前,木瓜以其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已在长阳榔坪广为种植。长阳“资丘木瓜”一直享誉东南亚,殊不知,资丘木瓜本产于榔坪。榔坪皱皮木瓜通过骡马驮运至资丘,打上“资丘木瓜”标签后,通过清江水运出山,行销海内外。若当年榔坪交通便利,无须借助清江水运,榔坪木瓜就依然叫榔坪木瓜。现今榔坪木瓜种植规模已达10万亩,其中挂果园3万亩,年产鲜果10万吨以上,干果8000余吨,年产值达1.8亿元。而榔坪木瓜占全国药用木瓜份额达7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医学证明:木瓜含有19种氨基酸,18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一批“药食同源”名单中木瓜赫然在列。这些年,榔坪镇深度开发木瓜产业,实行“一花多业”“一瓜多链”的发展模式,让木瓜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制药、冬酿酒”的产业矩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3至4月,榔坪木瓜花竞相开放,山野一片粉红,有如恋人的梦境。榔坪木瓜花海号“木瓜花都”,入选宜昌市精品赏花旅游线路,依托318国道,榔坪镇已连续18年举办木瓜花文化旅游节。每到赏花期,万名游客来榔坪,民宿、餐饮农家乐火爆空前。同时,榔坪镇开发出的木瓜果酒、果醋等保健饮品和木瓜果脯、蜜饯等休闲零食亦深受欢迎,供不应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0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了“资丘木瓜”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证;2022年6月,“资丘木瓜”顺利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现场核查和品质鉴评;2023年,榔坪镇木瓜主产地之一关口垭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榔坪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药用木瓜之乡”荣誉称号。一个山区小镇,把木瓜玩到如此极致,百姓有福,国道有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路奉献给远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桔黄马甲是国道上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走在318国道上,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看到一抹抹桔黄色的身影。骄阳似火的盛夏,急风暴雨的深夜,冰天雪地的寒冬,往往是他们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路需要养护,不养护,公路就病了,废了。318国道曾经十分忙碌,日日夜夜,车辆川流不息。自沪蓉西高速从山腹穿隧而过,318长阳段车水马龙的喧闹便渐趋平静,奔流不息的运力渐趋式微。尽管如此,公路养护却没有丝毫马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路养护站过去叫道班,318国道长阳段过去有七个道班,现在只有高家堰和榔坪两个养护站,职工也从过去上百人减少到十多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家堰养护站位于G318线K1375+400桩号;榔坪养护站地处 G318K1425+200米处,是318国道西出宜昌地界的重要站点。高家堰站现有职工6人,担负国、省道113.081公里的日常养护任务;榔坪站有职工6名,包括站长1名,资料员1名,机械管理员1名,养护工3名。榔坪管理站主要负责管养G318沪聂线和S255兴五线两条国省干线,列养里程79.372公里。两个站十多个人,既管国道又管省道,共承担了近两百公里的养护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护站兼顾国道服务区功能,站内分办公区、生活区、养护机械停放区、养护应急物资储备区四个功能分区。院内设无障碍交通厕所、停车场、便民窗口,并配备热水器,便民药箱等。院内大块空地是方便过往车辆停泊休息和徒步旅行者露营的,每天都有自驾或是徒步旅行者在院内支起帐篷过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隔行如隔山,别人不知道他们公路人天天在干什么,公路需要怎么养护,也不懂他们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养护站的日常工作和主要职责包括公路日常养护、道路应急保畅、道路小修保养等工作。其中日常养护主要包括道路日常巡查及汛期冷冻天气期间道路巡查,道路日常清扫,保障路面整洁,清理疏通水沟涵洞,保障排水畅通,桥梁检查保养,伸缩缝泄水孔清理,路肩绿化带补植,杂草清理,绿化苗木修剪,路面病害维修等。养护站内勤人员负责养护资料整理归档,日常养护工作台账建立。台账包括巡查日志记录,养护机械使用台账,物资出入库台账,问题整改修复记录台账等。台账要求公路巡查问题全面完整记录,机械、物资、人员在时间、地点、事件上数据闭合,逻辑合理,三图三表公示数据填写规范完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路应急保畅主要包括汛期水毁塌方等灾害的紧急抢通工作,冬季除雪防滑保障畅通工作,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引起的道路不畅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聂家坪一路西行,海拔开始大幅抬升。穿过贺家坪集镇,就来到了碑坳坳口,这里每年从10月底就开始进入冰雪季节,坳口冬季的风力达6/7级。在大风的加持下,碑坳冬季的温度可达零下15度以下。碑坳段是冬季除雪防滑的重点路段,也是榔坪养护站的重点工作,防滑周期从头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3月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十年的除雪防滑经验积累,加上现代化先进设备不断更新,榔坪站在应付冰雪,保通保畅方面已是得心应手。进入10月,养护站就开始根据气象预报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储备融雪剂、防滑链等应急物资,做好人员、设备的安排筹备检查维修调试,随时准备上路开展除雪防滑工作。每至暴雨雪天,养护站工人就像公安110一样随时坚守待命。险情就是命令,他们总是出现在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就是养护站最忙最苦的时候。春运期间除雪融冰作业,连续昼夜奋战是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鄂西遭遇多轮极端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天寒地冻,长阳318国道线面临严峻考验。养护站打有准备之战,提前储存了融雪剂,防滑料,备足除雪防滑工具,提前调试维护撒布机、装载机、推雪板等机械设备。组织除雪融冰突击队,整合应急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应急队伍及设备随时拉得出,打得响。突击队采取不定时视频连线、一日三报信息、一日两研判方式及时跟进除雪进度,统筹调度安排除雪工作;强化巡查力度,一日三巡查,及时掌握实时路况,核查隐患,落实管控措施;通过一日两撒溶雪剂、先铲后撒、人工辅助策略,昼夜循环开展机械铲雪和融雪剂撒布,确保即下即清、雪停路清;通过一路多方同心同群联动机制,采取道路执法指挥、警车引导、养护救援等措施,积极疏导滞留车辆;通过党员干部全员上路,除雪帮困,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和国道安全畅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沥青路面,是行车最舒适的路面,你坐在车上闭着眼睛也感受得到,可铺设沥青路却是个十分艰苦的活儿。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道养护铺设油路还没有今天的现代化设备,全是土法上马。用石头支起一块两平方米的铁板做炒盘,下面用柴火加热,人工翻炒铁板上的沥青和砂石。拌合均匀后,用盒子车拖到路面上,铺平再碾压。没有压路机,就用拖拉机拉着两个铁滚子碾压。炒一盘铺不到2平方米,往往五六个炒盘同时工作,7.5米宽的国道,一天最多能推进30米。高家堰养护站站长周乐俊回忆道:“为了达到沥青与路而最佳的粘合效果,须在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连续作业,尽管只穿背心和裤衩,但汗水还是一个劲地往下流,皮肤晒得像沥青,而这样一干往往就是两个月。”现在铺设沥青路实现了机械化,但需要机械与人力的高度配合。溶化炉的沥青高温达800度,铺设到路面依然还有140度,工人工作起来满而火烧火燎,像孙悟空过火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养护装备机械化、养护生产集约化、养护管理智能化、养护决策科学化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日常养护,不仅大大减轻了人力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也降低了养护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公路日常养护数据化智能化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依靠经验、人为因素的方式转变为以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的方式,对公路病害、养护、检测、环境灾害等数据进行获取。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技术确保获取的数据系统、真实、可靠、多维,为公路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日常养护管理计划,也为后续国省干线公路养护运行制定适应性强、标准细化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巡查工作是国省干线公路开展养护管理的重要基础。318长阳段从海拔几十米到1320米,下坡上岭,巡路,一天三次,雪天,暴雨等恶劣天气夜间巡逻更勤,每天行程都在两百公里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智能化养护巡查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无人巡查,有效地扩大巡查范围,提高巡查频次及能效。随着公路养护里程的增加,养护管理对象增多,长阳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将无人机巡查运用到日常巡查中,从而对国省干线公路路基、路面、边坡等情况进行有效掌控,进而降低巡查成本,减少人工巡查过程中存在的漏查漏报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桥隧设备设施等重要巡查节点进行自动监控,针对各类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警。长阳国道养护充分发挥养护管理资金效益,确保了国省干线公路巡查、养护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使所获取的各类数据能够准确、高效地反映国省道公路的实际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公路养护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养护职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就更高,传统锄头加畚箕的作业方式派不上大用场,这就要求职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对新技术的掌握和操控能力,提升对新材料新工艺的认识与使用能力。在宜昌市公路养护中心推行养护信息化后,长阳公路中心积极组织员工学习信息化养护APP的操作使用,并要求职工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信息化养护,初步形成“掌上养护”模式。站长每天对管养道路进行巡查,并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不同类型在手机APP上报,安排相应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处理人员在施工中及时通过手机APP上传工作进程,同时上传施工前、中、后三张照片加以佐证,从巡查到问题处理完成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系统根据养护人员上报情况自动生成考勤、派工记录,养护机械物资使用情况以及完成指标等统计表。除此之外,桥梁、涵洞定期巡查与养护、安全生产检查、养护作业布防检查、养护中心对养护站的考核等都通过手机APP一步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养护中心(站)利用钉钉、微信、高德等优秀软件及终端,建成全面统一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干线道路养护阻断、灾害等方面的实时信息,高效、快速地公开相应信息,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利用北斗导航5G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开展道路抢险和应急养护工作,做好突发事件处置、人员车辆转移安置、公众信息发布等工作,并根据服务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类数据对应急处置模型进行评估,确定后续养护管理方案。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公路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自身的应急决策、指挥、处置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路养护信息化智慧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长阳公路养护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运用,结合现在大数据支持,逐步实现系统完善、健康可持续的智慧养护。我们在高家堰养护站参观了站内养护信息技术应用过程演示,感到神奇和震惊。</p> <p class="ql-block">公路景观解道采用以公路养护中心为主体,授权养护公司具体承建管理的运营机制,并建立县乡村三级其管板式,联合村级基层政权组织具体落实公路驿法,服务区、度假区的目常管理运营。公路景观廊道的建设带动了沿线乡村环境治理,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公路路产路权、公路设施的认识与爱护程度,进一步促进了公路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深度融合。绿化美化公路环境,级桶整治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交通环境,擦亮了美丽乡村“底色”;通过县乡村三级共管,建立“路长制”养护机制,举办志愿护路活动,激活了老百姓爱路护路的主动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乐于奉献的人从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高尚,他们只想把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做好。坚守在沪聂线长阳段的养护工人,多数不知道“沪”是什么模样,“聂”又在哪里,他们却把生命最好的时光奉献在这段百多公里的国道线上,很多职工都是第二代公路养护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玉龙,榔坪养护站站长。他三十年来以路为业,以站为家,忠诚坚守,从青春到半百,从学徒到高级技师,从普通职工到养护站站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以站为家,以养路为业,以养好路为荣”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27日17时,318国道长阳榔坪龙潭沟(1405KM+600M)路段发生山体垮方,2000余立方岩石将道路覆盖,造成交通中断。接到险情通知,刚要出门,几个月不见的女儿女婿进了家门。女儿叫过一声“爸!”玉龙应一声,丢下一句话“我去路上了”就消失在雨幕之中。20名抢险施工专班10台套机械设备赶赴现场。4月的龙潭沟,还是春寒料峭,大雨一直在下,风挟着冰凉的雨钻心透骨。所有人都神经绷紧,不仅因为寒冷,更担心垮方会引起次生灾害。装载机挖掘机彻夜作战,从27日17时一直作业到第二日6时,道路终于抢通。经地质专家和公路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安全评估,于9时50分恢复道路半幅通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4日和7月4日,长阳两次遭受几十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5月4日,长阳发生山洪灾害,国省道公路多处告急。榔坪站养护的国省道路段,出现上边坡塌方15处,路基塌方1处的质情。接到公路出险电话,正在吃饭的刘玉龙二话不说,放下轨筷,立刻调配机械、人员抢险。在辖区内七十多公里的各条道路上夜以继日来回奔波,用最短的时间抢通了所有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4日凌晨5时,沪聂线K1354至K1404+350段有600多方泥土砂石从五十多米高的路基边坡呼啸而下,上下档连续垮方,下档三分之一的路基被掏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刘玉龙在第一时间带领全站职工赶到抢险现场,一边组织铲车运输车辆进行抢修,一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看着周围焦急等待的行人,尽管天下着滂沱大雨,险象环生,但他依然不顾危险,带领养护站的工人们一铲一铲地清理路面上的泥土碎石,疏通被堵的水沟和涵洞。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有些地方不便于机械作业。为了争抢时间,防止路通后再次出现滑坡等现象,刘玉龙与工友们挑灯夜战。夜间施工强度更高,难度更大,危险程度也更高。抢险人员用铁锹和铲子先将小的碎石挖出,用肩挑背扛方式进行转运。刘玉龙和他的同事们与时间赛跑,经过数小时抢修,险情终于排除。他们累瘫在路上,脸上却露出了微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五,正是万家团圆,共享春节假期的祥和日子,318国道炉子坪(k1404+200)山体突然垮方,交通受阻。刘玉龙迅速通知在家休假的养护站职工奔赴抢险现场,险情很快排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坳,海拔1320米,是318长阳段的唐古拉山口。山口东西两端分别为19公里和11公里的长距离下坡,每年冬季这段道路积雪结冰长达4个月,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24日,一夜积雪,碑坳段路面平均深度达30厘米。碑坳沿途,公路两边的行道树冠被厚重积雪压弯,断落的树枝横卧在路上,国道中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日凌晨天刚亮,一支橙红的队伍便出现在碑坳路上。这是榔坪公路养护站的抢险队伍,走在最前面的那个蹒跚而坚定的身影,就是养护站站长刘玉龙。他们踏着一尺多厚的冰雪巡路,分29批轮换,砍枝,清障,破冰,铲雪,帮助受困车辆排除险情。刘玉龙心脏主动脉夹层之前做过支架手术,刚刚服过药,同事们都劝他回家休息。刘站长说:“雪没停,路没通,我睡不着!”呼啸的寒风打在他脸上,雪片落进他的脖子,被汗水湿透的内衣紧紧地贴在背脊,双手早已冻僵,可他的脚步却没有一刻停歇。就这样,经过刘玉龙和同事们连续3天2夜坚守一线的破冰除雪,确保了318国道安全畅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玉龙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公路系统内传扬,他被省、市、县级交通、公路部门授予先进模范、先进个人等15项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连续被推选为宜昌市人大代表。刘玉龙的团队榔坪养护站多次获得县局“先进道班”称号,市局“先进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玉龙早已升为高级技师,也收获了许多掌声和荣誉,但他没有丝毫自满,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他不断学习,先后拿到装载机操作证书、挖掘机操作证书等,掌握了多项重工机械操作技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国工匠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乐俊,长阳都镇湾镇水竹园人。1986年8月,19岁的他通过招录成为松元坪道班的一名临时工。1987年6月,他被调到318国道炉子坪道班参与国道整修,从此与318国道结下了一生之缘。1990年,他被调到偏岩道班参与铺设油路。1993年调至炉子坪道班任班长,并转正。之后在贺家坪、高家堰道班任班长,1999年,贺家坪、聂家坪、野竹山、高家堰等道班合并为高家堰养护站,周乐俊被任命为站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站长,他身先士卒,带领职工夏战三伏,冬战三九,煅炼打造出了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养护队伍。他在工作中有股拼命三郎精神,重活、脏活带头干。虽然是养护站站长,在办公室却很难看到他的身影,从早到晚,他都和工友们一道劳动在路上,路上工作时间常在16个小时以上。他的实干精神和人品赢得了同事们的敬重与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春节期间,长阳遭遇大雪冰冻天气,在一个月内经历三轮降雪降温过程,贺家坪等半高山地段降雪厚度达30公分以上,给道路运输和春节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也给扫雪防滑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降雪就是公路人抗雪灾保畅通的战斗信号,本该在家享受春节假期的周站长,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精心调配人员,组织机械设备,坚持做到白天降雪随降随扫,夜间降雪,次日凌晨5点机械、人员上路清雪。在零下几度的凛洌寒风中巡路排险,遇到车辆受阻,他和同事们一路撒盐,一直护送车辆越过冰雪路,受困司乘人员感激不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运期间,长阳遭遇重大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连续的大范围低温强降雪,导致318国道公路冰雪叠加,从太史桥至榔坪全线路面积雪,局部路段积雪深度达到50厘米以上,路面结冰严重,道路通行困难。春运期间车流量倍增,更给道路保畅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碑坳段雨雪边下边冻,单靠榔坪站已赶不上路面积雪冰冻的速度。在接到榔坪站长请求援助的信号后,本该在家养病的周站长,拖着重感的身体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精心调配人员,组织机械设备,从白天到深夜,从太史桥铲雪铲到贺家坪,一直干到次日凌晨5点。他说:“我们多往前铲一节,刘玉龙压力就小点。”他们在零下几度甚至零下十几度的凛洌寒风中巡路排险,遇到受困车辆,他们就帮助推车,直到护送所有车辆越过冰雪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周乐俊突然接到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的消息,母亲患了直肠癌!可当时正值聂家坪路段施工生产的关键时刻,本应守候在母亲病榻前的他却不能离开。好在有一个贤慧达理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全身心代丈夫尽孝,没有丝毫怨言。直到母亲去世,他才请了几天假回老家办理母亲的丧事。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做丈夫的责任,至今想起来,内心依然有无边的酸楚与愧疚。</p><p class="ql-block">周乐俊先后8次被评为县公路局先进工作者,3次被评为县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长阳县“十一五”期间劳动模范,被市公路局评为2010年度全市公路系统先进个人,被省公路局评为2011年度全省公路系统先进个人,并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宜昌市公路局评为2014年度“最美养护工”。高家堰养护站两次获得省工会“职工之家”荣誉,被市总工会授予“模范班组”及省公路“五星级养护站”荣誉称号,先后2次被评为宜昌市公路系统先进集体,5次被评为县公路局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应忘记另外一位318国道守护神,那就是长阳交警贺家坪中队318国道碑坳交通安全服务站。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绿色通道安全保畅,冬季道路安全防滑,应急处突,接受群众救助,查缉布控,道路安全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碑坳是318国道长阳段制高点,也是连接周边乡镇的重要通道。以碑坳为界,国道两端是崎岖蜿蜒的下坡道路,绵延36公里。车辆平时行驶在这个路段已十分惊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就更为惊心动魄。此外,碑坳路段,常年有危化品车辆进川入渝,中重型货车通行量大,坡陡弯急,交通情况十分复杂。318国道榔坪段有一处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出事车辆多为江苏籍,此地被人戏称为江苏湾。而事故原因主要是平原司机不熟悉不适应山区交通环境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春运,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气象部门联动,启用恶劣天气预警系统。该系统可进行气象采集、可变限速提示、路况信息发布、行车警示诱导和激光防疲劳驾驶等,全力保障交通安全。碑坳服务站及时发布恶劣天气预警,对过往车辆和司乘人员认真讲解此路段的复杂情况,检查刹车,强制加水,强调谨慎驾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自驾回乡过年的车辆日益增多,降雪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较大影响。“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方式告知大家路况。春节返程,碑坳路段大雾小雨,道路湿滑,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2月15日8时51分,服务站民警李咏建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了实时路况消息,为返程的人们提供交通出行指引。评论区里留言不断:“火烧坪可以走吗?”“炉子坪通车了吗?”李咏建一一耐心回复。而更多的评论是对李咏建和他的伙伴们常年坚守高山上保畅通保安全的钦佩和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咏建,湖北省宜昌市交警支队长阳公安交警大队贺家坪中队队长。三年前,他带领同事驻守在鄂西高山“第一哨”一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碑坳交通安全服务站。服务站管辖318国道与255省道共55公里路段,这两条路在碑坳交汇,连接周边5个乡镇35个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服务站处于碑坳“壶口”,整日有风无景,晴天也有4级,冬天就是刀子风。服务站开始每天升国旗,可过不了三天,国旗就被风撕烂,有一次竟把旗杆吹断了,后来服务站改为重大节日升旗。冬天气温零下近十度,“身无三件衣,难过堡镇地”,说的就是这里,冰雪天气往往从当年10月持续到第二年5月。李咏建与他的战友长年坚守在碑坳风口,有时几个月不回家。周围没有任何生活服务设施,饭要下山吃,水要从山下运上来。遇上恶劣天气路上忙碌,往往是一盒泡面凑合,早饭中饭一起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外是小雨,我们这里可就是小雪了!”长年在这里值守,李咏建特别关注天气。要实地查看,还要快速向交通信息员搜集路况信息,以便及时发布给过往司机。暴雪来袭之际,李咏建一直在路上巡逻,随时通过短视频、朋友圈、微信群等发布交通路况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的特殊性和职责所在,李咏建有一个庞大的朋友圈。他建了5个微信群,加了近3000名司机好友,并被卡车司机、村民拉入20多个微信群。从2023年11月到2024年2月初,李咏建一共发了68条朋友圈。2023年,他看到短视频信息传播速度快,于是通过短视频加大了辖区交通、天气信息的实时发布力度。如今,他的短视频账号已经累积2.3万粉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李咏建一直巡逻到凌晨4点。刚眯了两个小时,凌晨6时,突然接到交通信息员报料:318国道堵车。他迅速赶往事发地点疏导交通,帮司机安装防滑链,帮事故车辆推车脱困,然后迅速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提醒到群里。发微信,请群里的人帮忙转发相互提醒成了他冬季工作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除了日常路上交通巡逻、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外,他还坚持走访沿线村民。几年下来,沿线居住的群众不仅成了他的“粉丝”,还成为他的义务交通安全信息员。“有市县两级信息指挥系统,加上群众的支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辖区交通状况。哪个路段结冰,哪个路段发生了交通事故等,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李咏建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6至10月,是火烧坪高山蔬菜运输车辆进出的高峰。李咏建公布了自己的电话,欢迎过往司机加他的微信,分别为他们建了微信群,发布交通安全提醒等,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碑坳“交通路况预报员”。走碑坳路段,出门前群里问问建哥,刷一刷他的抖音、朋友圈,已成为过往司机的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沪蓉西高速公路长阳段因隧道过多距离过长且有一定坡度,小事故时有发生。每当高速交通管制,大量车辆就会涌入318国道,给国道交通疏导带来突如其来的压力。有一次他们专门数过,四十分钟就有640多台车辆通过。这些年,在李咏建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有效预防,碑坳路段一直没有发生过重大堵塞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为保障318国道安全畅通立下了大功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国道精神?国道精神就是对国家建设的奉献精神,对艰苦和困难的顽强拼搏精神,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生共荣的精神。这些精神体现在古代对道路的建设上,近代对国家重要通道的建设中,更体现在现代对国道维护和发展的持续努力之中。318,一条让中国人引以为傲和热爱向往的神奇天路,历史将铭记你的奋斗,你的浪漫,你的奉献,你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