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第一游四州三岛(三)韩文公祠,龙湖古寨,广济桥

青青海上草

<p class="ql-block">潮州八景之一—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p><p class="ql-block">韩愈在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为官不到八个月,却为潮州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包括驱恶除弊、扶持农桑、赎放奴婢、兴办教育等,深受潮州人民的敬仰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是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祠宇,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正面石牌上的“韩文公祠”在1984年有胡耀邦同志题写。</p> <p class="ql-block">業精于勤 荒于嬉</p><p class="ql-block">行成于思 毁于隨</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p> <p class="ql-block">龙湖古寨始创于宋,围寨于明,繁盛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潮汕地区从农耕时代到商业时代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寨内保存着历代数以百计的祠堂、府邸等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走进龙湖寨门,可以感受到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两旁民宅中有着数不清的公祠和甲第,每一户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建筑既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又展现了潮汕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建筑荟萃了木雕、石雕、贝雕、嵌瓷、彩绘、贝灰塑等潮州民间工艺的精华,体现了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不同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可以在此领略到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感受到千年潮州府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广济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于光宗开禧二年(1206年)形成了梁桥与浮桥并存的基础结构。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行了修缮。</p><p class="ql-block">1958年进行加固维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总体按明代风格为修复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于2007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民不能忘坊</p><p class="ql-block">该牌坊是桥上唯一牌坊,特为太守刘浔、分司吴均而建。</p><p class="ql-block">清道光廿一年(1841)韩江洪水,冲垮桥墩若干次 又泛滥,冲崩江心东墩及墩上牲牛,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发动盐商及富户重修广济桥。因工程浩大经历数年始告完工。百姓不忘刘、吴功绩,建坊以作记念,寄托对先贤的崇敬和追忆。</p> <p class="ql-block">十八梭船二十四州</p><p class="ql-block">潮州湘桥好风流</p> <p class="ql-block">寓意:“过河拆桥”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恩负义。它反映了人们对达到目的就无情抛弃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人的一种强烈的憎恶。</p> <p class="ql-block">“过河拆桥”是一个具有深刻寓意和广泛用法的成语,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感恩之心,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p> <p class="ql-block">暮色中的广济桥</p> <p class="ql-block">夜色降临,广济桥亮起了炫丽的灯光</p> <p class="ql-block">一场灯光秀如期而至,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潮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太平路牌坊古街。</p> <p class="ql-block">许驸马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