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印加与东方古滇

黄河行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云南省博举办南美洲印第安文物展,令人特别佩服远古印第安人辉煌的大气场。秘鲁,哥伦比亚,还有墨西哥,大家之所以熟悉这个国家和米国有很大的关联,因为墨西哥和佬米接壤,而米帝又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因此,大家在关注米国的时候,也都会看到这个国家。何况时下吵得纷纷扬扬的一个闹剧,怪异的米国大当家要把墨西哥湾改名为米国湾的称谓。米联社说不改,大当家的就禁止米联社记者进白宫采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人跟古滇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生存在高原地带,都未能留下文字传谕,都以结绳刻痕,诗歌叙事,巫术谶语而传递历史信息密码。都好黄金装饰,太阳崇拜火神崇拜生殖崇拜。善于用羽毛贝壳作修饰,用活人战俘祭献。训养野生动物,都遗留有古老的岩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凭什么不厌其详的组合这个美篇,伟大的印第安印加人,完成了玉米,土豆,小麦的培育栽种。拯救了人类上百亿人口的存活,这其中受益的,也许就有我们某朝某代的的哪位祖先的分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丘-比丘位于安第斯山脉一处海拔两千伍百米的山顶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山间云雾缭绕,因此这座古印加人的城池也被称作“消逝在云雾之中的城市”,也被叫做“空中之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被废弃的城市在深山中不知沉睡了几百年,荒草藤萝覆盖在建筑物上,只有那些山里的印第安人才知道它的存在。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希南·宾翰姆发现了它,并组织了对遗址的考察,向世界公布了马丘-比丘城的考古结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市地势非常险要,几乎与世隔绝。城中约遗下200座建筑,包括神庙、祭坛、宫宇、广场、仓库、监狱、街道和其他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而且都用巨石建成,非常坚固。城中布局完整,城池居于悬崖峭壁之上,围以石墙,城中小巷纵横如迷宫,一条阶梯沿山路而上,横贯全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分为城区和外部梯田两部分。城区按地势分为上城和下城。城中有水道和引水设施,至今水流不断。主要建筑有太阳神庙、印加宫、神鹰庙、三窗庙、谷仓、中央广场和祭坛——拴日石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拴日石是一个奇妙的建筑,在一块巨石平台上矗立着一块造型奇特、经过雕琢的石头,似乎是个复杂的天文观测装置。据推测,印加人常在夏至、冬至来此祭拜,因为传说中冬至是太阳神的节日,而那一天太阳会回来并被象征性地拴在这里。整个印加帝国祭太阳神的日子都是在冬至这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世对马丘-比丘的性质、建成年代、废弃年代、废弃原因等争论不休。考古学者发现,荒城中挖掘出的头骨绝大多数是女性(男女比例为1∶10),因此推断,这不是一个由普通居民构成的城市,而是一处祭祀中心,在没有宗教活动时,只有那些被称为“太阳贞女”的女子住在城中,照料寺庙和祭坛,封闭的城变成一个女儿国,以侍奉太阳神为唯一的生活内容。在节日或祭日期间,贵族、平民们才从山下其他地方汇集过来,举行盛大活动,那时,这座寂静的城池才活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帝国鼎盛时期,印加人耗费多年的功夫和不可估量的人力兴建起这座云雾中的圣城。仅以巨石刻凿加工为例,巨大的石块运到山巅,需要多少人力?如何运输的?巨石的相接无灰浆黏合,却天衣无缝,这需要极费工时的打磨、切割、磨合、打凿、拼接,这又需要多少人力,这一切的工程都是匪夷所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是一座在不同年代陆续建成的城邦,大约始自公元250年至900年,即远古时期,而后一度衰落。8世纪之后又一批来自普顿部落的玛雅人来到这里,再度兴建城市。到了11世纪,奇琴-伊察变成一个重要的宗教、商业和文化中心,城内居民有3—4万人,并且成为中部美洲最大的中心之一。但是到了1250年前后,城市再度被荒废,文明又消失了,只剩下一座空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第安人称之为库库尔坎金字塔,因为在塔顶的神庙里过去供奉着玛雅人的主神之一——羽蛇神库库尔坎。塔为梯形,高约50米,有四面斜坡,坡上有一层层的石阶梯,直通塔顶,顶部有一个平顶的神庙。塔身四面各有91层台阶,加上神庙的台阶,合计365层,正好与太阳历中一年的天数相符,平台的层数为9层,而52块刻有各种图案的石板象征玛雅历法中52年为一轮回的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塔身位置显然经过精心计算,其四面阶梯分别朝向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为其春秋祭羽蛇神提供了一个天人相契的绝妙场景。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1日),奇观出现:日落时分,阳光照在库库尔坎金字塔上,塔身一侧石阶的角度的光影便形成一道蛇形曲线,犹如一条巨蟒从金字塔顶缓缓向下爬行,与塔基处刻的高1.5米的蛇头相重合。古代玛雅人运用高超的天文学、数学和建筑学的知识,制造了这一奇观,虔诚的玛雅人深信不疑的是:他们的大神苏醒了,自庙宇爬出了。这一景象每次可持续3小时22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塔供奉羽蛇神,这里还有武士神庙、美洲豹神庙等。残庙的墙壁上画满了壁画,可以看出表现的是战争场面。在一个贞女庙从墙壁到窗户到门楣,布满了华丽细致的雕饰,有动物图案和抽象的条格图案。经常能看到的神像是恰克·莫尔,它始终保持着坐靠的姿势,双腿并拢屈起,双手放在胸前,捧着一个容器,那是放祭品的地方。通常放置的是人的心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奇琴-伊察的球场非常有特点,这种作为宗教仪式而非体育比赛的活动是以血淋淋的祭献场面而告结束的。比赛场地宽阔平坦,两侧各有一面高墙,中间的距离约为30多米,一侧墙上连接着一个石制圆环,环的直径刚好能穿过一个小小的实心橡胶球。比赛的关键就是双方队员是否能把球投进圆环。两队分别是玛雅人和被他们征服部落的战俘组成,战俘队必须输球,胜方会不惜在赛前以饥饿等惩罚来使对方丧失体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球者代表胜方,败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墙上的浮雕显示出,失败者被砍头,或被捆绑四肢从金字塔顶部被推落下来。据说,比赛结果可能表示象征光明和生命的力量一定会战胜邪恶与黑暗。这种仪式后来又传到其他土著部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多带有托尔特克文明风格的建筑,例如一处被叫做千柱台的平台,那里有成排的石刻柱子,笔直而立,形成一座长廊,如今这些石柱已经严重损坏,但仍能依稀看出曾刻有托尔特克勇士。连玛雅人最崇敬的羽蛇神库库尔坎,也有托尔特克神的影子。武士、神庙、美洲豹神庙的壁画、石刻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托尔特克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弃城里包含着多少玛雅人留给现代人的秘密,还有待人们去一一破解。大约在13世纪中期,也许遭到更加强大部落的袭击,奇琴-伊察衰落了,它被遗弃的年份大约在1225年前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为墨西哥合众国的简称,地处北美洲,联邦制的共和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北部与美国接壤,南部与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两国接壤,陆地邻国数量不多。墨西哥西临太平洋,东部和东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边缘海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地跨两大洋。总面积约为196万平方千米,是北美洲面积第三大国,也是世界第十三大国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北部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属于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仙人掌是墨西哥最多的植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古文化中心之一,墨西哥孕育出了众多的古代文明,包括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萨波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等。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中部地区,是玛雅文明古迹的集中分布区,庞大的建筑遗迹,彰显着墨西哥曾经灿烂的文明,其中高三十米的呈阶梯状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是最典型的代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存在漫长的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在公元1519年,西班牙人开始入侵,此后逐渐沦为了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的独立战争始于1810年,经过数年抗争,推翻了西班牙人的统治,成立了墨西哥第一共和国。不过,此后墨西哥并没有顺利走向发展道路,先后经历了美墨战争、爆发内战、法国入侵、迪亚斯独裁等时段,直到1910年,最终爆发了墨西哥革命,击败了联邦军队,此后又陷入内战中,在20世纪中墨西哥一直磕磕绊绊、步履蹒跚的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墨西哥历史可以追溯至九千年前,上古墨西哥人已经驯化玉米,土豆,番茄,花生并推动农业革命,开启了悠久的印第安文明。公元前1200年,在墨西哥中南部的圣洛伦佐高地的热带丛林中,奥尔梅克文明崛起,并积极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地区扩张,建立起早期部落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鲁安第斯山脉中有片长达百多公里的河谷地带,河谷中流淌的是奔流不息的乌鲁班巴河,这条河被古印加人视为圣河,因此,这条河谷则被称为圣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古印加帝国时期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谷的主要聚居地,隐匿着印加帝国遗留的大量古迹,于是,圣谷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世人探寻古印加文化的胜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圣谷地带,高山、田野、农舍、羊驼、还有迎风绽放的油菜花……秀丽的风光宛如一幅幅田园画卷,坐落于圣谷中的小镇——钦切罗,印加语意为“彩虹之地”,据说是因为这里雨后经常出现彩虹而得名。钦切罗小镇自古便是秘鲁的“编织之都”,以古法染织作坊远近闻名,如今人们在小镇的编织中心,便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当地的羊驼毛天然染色与手工纺织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万六千年之前,秘鲁科迪勒拉斯山脉广阔的高地上的洞穴中就有人类存在的记录。提起秘鲁的古文明,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印加帝国,不过,印加时代距今不过六百年,而秘鲁的历史,至少上万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534年西班牙殖民秘鲁之前,居住在现在秘鲁中部安第斯地区的人们成功地适应了丰富、复杂和多样的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展现给世人的实践和规则有些还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安第斯山脉有人类活动的开始,在适应这一自然背景的漫长过程中,思想和宗教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人们认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和繁殖周期是由自然界的基本力量驱动的,神话和宗教仪式试图寻求去表现、解释和确保这些自然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包括土地耕种和海洋资源的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斯卡文化创造了精美的陶瓷,用十一种颜色装饰画上了异形的、几何的、动物形的和植物形的器皿。用植物和纤维制作纺织品,纳斯卡可以找到灌溉系统用于农耕活动。纳斯卡人崇拜安第斯神,如秃鹰、猫科动物和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卡拉尔文明被发现之前,查文文明一直是秘鲁“最古老文明”担当。它幅员辽阔,覆盖了大部分安第斯地区,有考古学家认为查文文明是秘鲁安第斯文明的发源地。查文文化最为著名的遗址是位于秘鲁高原北部的查文·德万塔尔遗址,“查文文化”这个词也是因遗址而得名。查文文化的彩陶、石雕富有特色。查文·德万塔尔遗址神庙围墙上,有许多用石榫固定的石雕。查文人的灌溉技术很高,农业和畜牧业因此非常发达。他们还崇拜美洲虎、蟒蛇、秃鹰等丛林动物,建立起了多神崇拜的阶级社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帕拉卡斯文明(公元前900年~公元100年) 该文明的起源,认为它与查文文明有所渊源。帕拉卡斯文明位于极度干燥的伊卡沙漠,诞生了已知最古老的复杂社会,还有神秘迷人的丧葬文化。著名的帕拉卡斯头骨,证实了当时社会存在着尊卑阶级,贵族的婴儿从出生起就被木板紧紧夹住头部,以形成畸变。同时,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头骨上凿洞的痕迹,揭示了帕拉卡斯人进行开颅手术的历史。(还有专家说:由于帕拉卡斯的头盖骨比常规人类头骨大25%,重量上多60%,研究人员坚信这种变形不会通过人为捆绑实现,而是某类人种演化过程中的亚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奇卡文明,出现在公元前三百年到一百年之间,是秘鲁北部沿海一带的古代印第安文化。特鲁希略附近的考古发现——月亮神庙和太阳神庙为其典型代表。也被称为前奇穆时代,于公元八百年左右没落。奇穆文化继承了莫其卡文化,并进一步发扬广大,在特鲁希略附近昌昌古城的考古发掘,就是奇穆文化的典型代表。昌昌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遗产。据说,昌昌古城的城墙在十年间下落了五米,濒危显而易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莫奇卡文明和纳斯卡文明处于同一时期,大约公元三世纪中叶,莫奇卡文化在秘鲁北部发展起来,一直延续到公元八世纪左右。这一文化最具特色的是陶器、金器和规模宏大的建筑。惟妙惟肖的奶油色和红色陶瓷容器是他们最杰出成就之一。莫奇卡人是太平洋上熟练的航海家。他们使用称为“芦苇马”的脆弱船只,这方便了他们的旅行和捕鱼。莫奇卡陶瓷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人物、动物、劳作、祭神、折磨俘虏等各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瓦里文化表现力在治金、建筑、雕塑、纺织和陶瓷等领域。主要功迹是培育骆驼科动物。它的彩陶装饰着人形、兽形、几何形和适合形的浅浮雕和高浮雕设计。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瓦里人会强制推行其固有的城市规划模式。因此,瓦里人统治下的许多城市,都是格局相近或者相同的。瓦里帝国是印加人的前身。瓦里人在广袤的疆域内修建道路、连通城市,他们还发明了印加人后来使用的绳结语 ,建筑风格和砖石结构也极大地影响了印加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昌昌古城能容纳六万人的奇穆王国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坯建筑城市。在城市中心地区发现了九座宫殿,被认为是九位统治者的住所和坟墓(古文明时期,一个君主过失,所有的一切埋葬,新主另建自己的住所)。即便经过大自然侵蚀和后世盗宝者的破坏,土胚建造的围墙仍然恢弘而苍凉,精美的海鸟、鱼类浮雕诉说着曾经灿烂的古文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文化起源于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印加文化起源于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大约在十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的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据印加入的传说,此时他们的首领是曼科·卡帕克。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印加帝国享有“美洲的罗马”之称,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器而闻名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的古城遗址,位于秘鲁南部的安第斯山脉中,海拔两千四。它是南美洲最重要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印加帝国的象征。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建于公元十四世纪,是印加帝国时期的重要城市。这座城市的规划非常精密,每个建筑都反映了印加文化的特点,如梯田、广场、水池和神庙等。古城的中央是一个大型的广场,被称为“广场之神”,广场上有一座神庙和一座金字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丘比丘古城遗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海拔高度和地理环境。这座城市建在一座山的山坡上,由一系列梯田和大通道组成,使游客可以俯瞰周围的山脉和森林。在古城的顶部,有一座著名的金字塔,这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在198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并成为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文化色彩斑斓。存在特殊风格的陶器,并使用青铜制品。印加人重视农业,主要农作物是藜麦、玉米和马铃薯。水利灌溉工程发达,最长的水渠长达113千米。印加人还长于金属冶炼和加工,已能开采金、银、铜、锡等金属,生产工具和武器以青铜制造。金银铜制作的首饰和日用器皿也很精巧。主要手工业部门除金属加工外,还有制陶、纺织等行业。陶器造型优美,纹饰绚丽。纺织品主要为棉毛织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加陶瓷人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立体的人物雕塑,也可以是平面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哪种形式,它们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印加人的面容和特征。有些作品以正面视角展示人物的表情和眼神,以及头饰和装饰品的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鲁为南美洲文明的心脏,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秘鲁历史可以从公元11世纪开始溯源。当时不可阻挡的印加人(印第安人的一支)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这一带海岸,征服了强大的奇穆王国。但实际上,大约公元前四千年的时候,秘鲁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文明的曙光出现了。公元前1500到公元前400年的查文人和公元前200年到公元700年莫奇卡人在农业、工程和建筑上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留下的遗迹至今令人惊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便在安第斯高原地区建立了疆域辽阔、独具文化特色的“印加帝国”,定都库斯科,形成古老而灿烂的“印加文化”,使秘鲁古代文明达到顶峰。印加文化丰富多采,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公元前两千年秘鲁开始种植马铃薯,而培植玉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与此同时,信仰太阳神的古印第安人,不仅能用青铜铸造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古代秘鲁有发达的农业和纺织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代秘鲁文学代表作是印加人民间流传的长诗《奥扬泰》。它记叙了古代印加王帕查库蒂时期民族英雄奥扬泰反抗专横强暴和追求纯真爱情的故事。长诗于15世纪被改编成戏剧,广为流传。后于1770-1780年间被一传教士用拉丁文记载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库斯克建立基业之后,印加皇帝图帕克·尤庞基开始了他的大规模扩张。这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规模与成就可与“亚历山大征服”媲美。印加帝国从不到二百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一举囊括了从哥伦比亚的帕斯托到阿根廷的图库曼以及智利的毛雷河的辽阔疆土。印加帝国雄霸一时,创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至今令人浮想联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华伊纳·卡帕克皇帝的两个儿子瓦斯克和阿塔瓦尔帕为争夺皇位发动内战,帝国由此衰败。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秘鲁北部卡哈马尔加与印加人首次相遇。利用令土著人震惊的火枪马匹和诡计,率领仅仅数百人的冒险家皮萨罗战胜了人数上占有压倒优势的印加人。他诱捕了阿塔瓦尔帕,索要了大量赎金后将其杀害。“太阳之子”的帝国时代至此终结。皮萨罗占领库斯克后,并在海岸建立了自己的首都——“国王之城”利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秘鲁在南美洲的重要性在印加帝国覆灭后有增无减。她是西班牙最富庶的殖民地,利马也成为所有西属美洲殖民地的行政中心。她的富庶给当时的人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西班牙谚语里惊叹一件物品价值连城时都说“它值整个一个秘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秘鲁的富庶给这里原先的主人印第安人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他们的文化遭到了洗劫式的破坏,人口因欧洲人带来的疾病以及被迫进行的繁重体力劳动而急剧减少。但是同时,西班牙人也带来了地中海的政治、宗教、社会组织、艺术、工农业等文明成就,两种文化以一种并不平等的方式融合到了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班牙美洲完全因袭本土的封建制度。西班牙国王是最高统治者,总督是他在殖民地的代表。渐渐地,在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占据了殖民地政府的主要部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样的体制持续了将近三百年,直到十九世纪初,拉美人民的独立怒火才将它推翻。两位杰出的自由战士解放者何塞·圣马丁和西蒙·玻利瓦尔都在秘鲁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21年圣马丁奇袭利马,7月28日秘鲁宣布独立。这一天也成为秘鲁国庆日。1824年,在独立战争最著名的阿亚库乔大捷中,人民军队活捉了西班牙秘鲁总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结束了西班牙殖民统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共和国成立后,总统和议会都由民选产生。秘鲁曾一度于1835年与玻利维亚合并,1839年联邦解体。1879年秘鲁-玻利维亚联军与智利进行了“太平洋战争”,战败后不得不将最大的硝石矿区塔拉帕卡割让给智利。今天的秘鲁文化是古代印加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大家庭当中独具异彩的一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