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4 年 8 月,我在炮八团指挥连测地三班担任副班长。彼时,物资相对匮乏,部队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为了实现自力更生,改善伙食,各部队纷纷行动起来,开垦小农场种植庄稼,在营区内养猪、种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饭菜变得丰富多样,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指挥连拥有十间宽敞的猪舍,每年都会精心饲养十多头猪。从肥猪、架子猪到小猪,全连上下都格外关注,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天不亮就有人起床打扫猪舍,保证猪舍内干干净净。每隔一两个月,连队就会宰杀一头猪,让大家品尝美味的猪肉,改善伙食。</p><p class="ql-block"> 然而,仅靠炊事班的泔水,远远无法满足这些猪日益增长的食量。到了冬天,司务长四处打听,购回醋糟和酒糟,晒干后作为饲料。这些饲料香气四溢,营养丰富,把猪养得膘肥体壮。猪舍旁设有一间粉碎机房,饲养员每日在此忙碌,将玉米杆粉碎后,放入大铁锅煮熟,再置于大缸中发酵。待浓郁的酒香味飘散而出,便烧热喂给猪吃。</p> <p class="ql-block"> 冬去夏来,连队又面临饲料供应的难题。于是,打猪草成为夏季连队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每天早饭后,每个班都会派出一人去拔猪草。战士们手持镰刀,背着竹筐,提着麻袋,三五成群地出发寻找猪草。打猪草并非易事,其中门道众多。哪些草猪爱吃,哪些草猪碰都不能碰,饲养员都会详细交代清楚。例如,鲜嫩多汁的马齿苋,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绿色珍宝;营养丰富的灰条菜,是猪眼中的美味佳肴;开着喇叭花的扶秧,随风摇曳,也是猪爱吃的;还有车前草、荠菜、野豌豆、垂盆草、苜蓿草等,都是猪儿们的心头好。而那些带刺或味道苦涩的草,则绝不能混入猪草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测地在野外训练时,经常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因此对哪里长着猪草格外留意。记得有一次,我接到拔猪草的任务。早饭后,我满心兴奋,带着一条麻袋,朝着营房南边的湟水河边奔去。训练时,我发现老百姓的玉米地里有许多灰条和扶秧,猪肯定爱吃,便一头扎进玉米地,不停地拔起来。临近中午,太阳高悬,酷热似火,玉米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难耐,汗水瞬间湿透了衣服。我又热又累,脸涨得通红,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拔满一袋,回到连队一称,才三十多斤,离任务量还差得很远。</p><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我顾不上休息,又带上两条麻袋,前往民和县马场垣寻找猪草。那里有个苹果园,我向看管人员说明了情况,好说歹说,对方才同意我进去。哇,园子里的草多得令人惊喜,灰条菜长得几乎与人等高。我赶忙挥舞镰刀,如同一位辛勤的农夫在田间劳作,汗水再次湿透了衣服,但我全然不顾。两个多小时后,我终于装满了两麻袋猪草,找根棍子挑着,满载而归,顺利完成了任务。那天,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内心充满了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 打猪草的日子里,我们的足迹遍布享堂镇,最远还到过红古城、马场垣。每次外出,都仿佛是一场刺激的寻宝之旅,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优质猪草的角落。有时,为了找到更多更好的猪草,我们还会前往偏僻的沟渠边、山坡下。</p><p class="ql-block"> 在寻找猪草的过程中,战友们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成长。有的战友发现了一片马齿苋和灰条生长繁茂的“秘密基地”,会兴奋地告知大家;还有的战友总结出快速分辨猪草和杂草的窍门,也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大家打猪草时相互帮忙,有时几个人推着架子车,带着麻袋和冷馍头,前往遥远的地方一起打猪草。这种团结互助的氛围,让原本辛苦的劳动充满了温暖与欢乐。我们深知,只有保证猪草的质量和数量,猪才能膘肥体壮,才能为改善连队伙食贡献力量。因此,每一位参与打猪草的战士,心中都怀着为集体奉献的热情与责任感。大家走过一片片田野,跨过一道道沟渠,即便汗水湿透衣衫,即便双手被草叶划破,也没有一人抱怨。打猪草时,大家一边劳作一边聊天,相互协助,共同享受劳动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连队的猪养得愈发壮实。肥猪们圆滚滚、胖乎乎的,憨态可掬;架子猪和小猪也健康活泼,充满生机。随着猪一天天长大,连队的伙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本略显单调的餐桌变得丰富起来,每周都能品尝到一顿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每天的菜品中都有肉,肉丝肉片变着花样烹饪,香喷喷的猪肉菜肴,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 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生活,还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大家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对集体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只有团结一心、共同付出,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段养猪种菜的经历,成为众多战士军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也是那个时代部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生动写照。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岁月,以及我们为集体、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