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历史文化研究会 刘志军 敖汉旗四家子,地处敖汉旗最南端,虽然地理位置偏僻,却成为延续百年的副县级衙署——建昌县县丞署、建平县县丞署所在地。<br>一、从设立塔子沟厅到改称建昌县<br> 乾隆四年(1739 年)设塔子沟厅,辖喀喇沁左旗(今喀左、凌源、建昌三县市)、土默特左旗(今阜新市)、土默特右旗(今朝阳、北票)、敖汉旗、奈曼旗,及唐古特喀尔喀旗、锡埒图库伦喇嘛旗。<br> 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年 ) ,划塔子沟厅东北境置三座塔厅,辖今朝阳、北票、阜新市、奈曼旗及喀尔喀旗、库伦旗。三座塔厅设置后,塔子沟厅境界只剩下喀喇沁左旗和敖汉旗。<br> 乾隆四十三年 (1778 年 ),升承德州为承德府,领一州五县。即:改八沟厅为平泉州,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四旗厅为丰宁县,喀喇河屯厅为滦平县,塔子沟厅为建昌县,三座塔厅为朝阳县。<br> 二、设立建昌县丞署并颁发印信<br> 喀喇沁左旗和敖汉旗两旗互不连界,是南北两块飞地。县衙座落在今凌源县城,距离敖汉旗较远,两旗中间隔着平泉州所属喀喇沁右旗牧地(今建平县),行政管理极为不便。<br> 为加强管理,嘉庆十六年四月,清廷在今敖汉旗四家子镇设立了县丞署(副县级单位)。<br> 据《清实录》记载:嘉庆十六年(1811年)夏四月(二十六)癸酉,设平泉州州判,建昌县县丞及巡检,赤峰县县丞,承德府司狱。从总督温承惠请也。<br> 据《清实录》记载: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十一)丙辰,铸给直隶新设平泉州州判、建昌县县丞、巡检、赤峰县县丞、承德府司狱、关防条记印信。换给承德府经历印。从总督方受畴请也。 <br> 从设置县丞到颁发印信,经历数任总督,相差11年。是清廷规制还是效率低下,原因待考。<br> 清代,只有那些政务繁重的县,才会设县丞。按照《光绪会典》卷四的记载,全国共有1314个县(不计台湾、东三省及新疆),县丞仅有345人。按清代官制,县丞秩正八品。县衙门中,有品级的文官即入流的也仅仅是知县、县丞、主簿、教官、巡检(从九品)这五个岗位。其他的都属未入流。县丞例由恩拔、副贡、举人考授,亦有九品笔帖式、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县主簿、府州县训导等升任。县丞具体工作是掌一县之粮马、税征、户籍、巡捕诸务。明代的县丞权力比较大,人称“二老爷”,重要的文件需要知县、县丞两人签字方能生效。遇到重大政务时,如果县丞认为知县的处理办法不妥当,可以据理力争,甚至可以到知府乃至巡抚衙门控诉知县。如果知县外出或者出缺,县丞作为二把手可以履行知县的权力。<br> 清初时期是按照明代的模式执行的,自康熙以后,吏部赋予了知县最高权力,即知县一人负责制。知县出缺或是因公外出,县丞不能履行知县职责,而是由上级部门委派临时代理知县。即使平日里,县丞的签字权也被剥夺,县丞作为佐贰官员已经失去了辅佐正印官筹划、办理政务的职能。乾隆时期,县丞的工作有了新的调整,一般县丞都不在县城办公,而是被派往一些重要的关津要冲之地,或是五方杂处、寇盗混迹的繁华市镇。<br> 《凌源县志》:县丞署,在县治四家子,距县二百里,嘉庆十六年添设丞厅,即于是年建。<br> 县丞年俸四十四两,县官年俸六十两,门子、典吏、仵作、轿夫、民壮、皂吏等差役,年俸均为六两,惟马快十六两八钱。<br> 三、从归属建昌县到归属新设之建平县<br> 据民国二十年(1931 年)《建平县志》卷一载:光绪二十九年,承德知府曹景郕鉴于今县为平泉、建昌鞭长莫及之区,两年用兵,此剿彼窜,为正本清源计,禀请析县设治。九月,热河都统诚勋(实为锡良)奏准析县。委平泉州知州陈赓杨、建昌县知县洪子祁,并派专员会同履勘。于是划平泉州之东北境喀喇沁右翼旗旧牧地、建昌县北境敖汉左、右、南三旗(实为敖汉一旗)旧牧地,析置建平县,治所设平泉州划出之新邱镇,取其适中易资控驭也。<br> 敖汉旗从建昌县划归建平县之后,四家子县丞署是如何处置的,《建平县志》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清实录》记载了光绪三十三年添铸建平县敖汉旗四家子县丞印信一事,说明建平县保留了四家子县丞署。<br>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四月初八戊辰,添铸热河朝阳府经历兼司狱事、建平县敖汉旗四家子县丞各印信。从热河都统廷杰请也。<br> 建平县设立之后,地域广阔。而县治设在新邱(今建平镇),县南部(包括今建平县南部、敖汉旗南部和今喀左县公营子、中三家、甘招、水泉)距离县治较远,不便于管理。所以保留四家子县丞署就顺理成章了。<br> 据《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名志》:公营子(含中三家)、甘招(含水泉)在清朝时属于喀喇沁右旗游牧地。乾隆四十三年改置建昌县,蒙民归喀喇沁右旗,甘招(含水泉)南部的汉民归建昌县,北部及公营子(含中三家、小塔子)的汉民归建昌县。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平县设立后,甘招(含水泉)南部的汉民归建昌县(民国三年即1914年改凌源县),北部及公营子(含中三家、小塔子)的汉民归建平县。<br> 牛夕和屯青城寺 那么,四家子县丞署是何时完成其使命的呢?建平县党史办的姜老师在民国《建平县志》里找到了答案。<div> 《建平县志》卷四政事载:康熙末始建热河城,置热河同知厅。乾隆以后置各州县。今治(新邱即今建平镇)东九十里四家子镇为建昌分县(即县丞),亦仅管领东南境地,而西北境则属平泉,政治未独立也。……民国初元……今热河省,废热河道……清季知县之名则改称知事,寻改县长。废县丞、巡检、典吏及武营、千把等官,务实也。</div><div> 由此可见,四家子县丞废于民国初期。自嘉庆十六年(1811年)始置,到民国初元(1912年),恰好百年。</div> 四、外记四则<br><br><div>1、四家子县丞龚衍淮受处分<br> 据《清实录》记载:道光三十年夏四月二十八辛卯,又谕,赓福奏参委拏贼盗、冒昧具禀之县丞一摺。热河建昌县四家子县丞龚衍淮,于委拏著名巨盗之案,并不访查确实,辄听信弓兵一面之词,率行具禀,冒昧已极。龚衍淮、著先行交部议处。并著赓福提集该弓兵等,研讯确实,有无别情。并饬缉逸犯,务获究办。至捕务废弛,岂止热河一处。近日劫窃之案,层见叠出。虽有一二缉获惩办,其隐匿不报,或报不以实。地方文武员弁,往往改劫为窃,规避处分,承缉兵役,甚至诬良为盗,冒功邀赏。此等情弊,在所不免。著各直省督抚等,严饬所属,认真访查。如有似此劣员,即著从严参办,毋稍回护,致属吏无所儆畏,公事益形玩泄也。将此通谕知之。<br><br></div><div>2、四家子县丞署被围扰<br>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十七年冬十月二十辛亥,谕军机大臣等,德福奏夥匪突扰地方,派兵往剿起程日期,并请调援兵各摺片。据称热河朝阳县赵胡子沟等处,突有外来匪徒,聚众抢劫。复在三道梁汛西官营子等处,肆行焚掠,并有焚烧敖罕贝子府,围扰四家子县丞衙署情事。现派官兵往剿,请饬调练军援剿,迅催蒙兵截击防范等语。热河地方关系紧要,此股匪徒亟应迅速扑灭。即著德福严饬派出官兵,认真拏办。并著裕禄、李鸿章,各派得力将弁,统带练军,速往援剿,以期一鼓歼除。仍著理藩院严催卓索图昭乌达两盟,迅派蒙兵,在各交界处所,会同截击,实力防范,毋任蔓延。至所请派大员统带神机营官兵助剿一节,京兵不宜轻动,致涉张惶。著毋庸议。原摺片著钞给理藩院、裕禄、李鸿章阅看。将此谕知理藩院。并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br></div> 3、朱碌科设置税局<br>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三十二年夏四月二十七甲子,热河都统廷杰奏,热河整顿各税,拟定画一办法。又奏,新设建平县,未及设税。拟于该县扼要之朱录科,设立税局,次第办理。均下部知之。<br><br><div>4、建平县知县锳麟遭弹劾<br> 据《清实录》记载: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三丁酉,谕内阁,廷杰奏举劾属员一摺。热河建昌县知县陶藻华、准补阜新县知县姚致远、准补滦平县知县李文昇,既据该都统胪陈政绩,均著传旨嘉奖。建平县知县锳麟,贪酷钻营,虐下媚上。候补知县段光烈,猥琐无能,沾染嗜好。试用通判文瑞,才具平庸,操守难信。均著即行革职。请补丰宁县知县候补同知李锬,性耽安逸,遇事偏执,著开缺另补。<br> 锳麟,《建平县志》卷五秩官载:锳麟,字履祥,本姓顾,汉军旗籍,京兆宝坻人也。光绪中,由县丞捐知县,历任建昌县属四家子县丞,朝阳赤峰诸县知县。三十二年,属理事分府管建平县事。县当析置未几,百端待理。麟精严机警,令出风行,政无不举。其听讼也,发奸擿伏,出人意表,案无留牍。尤长建设,收买基地,规划街道,并于道旁植树,严令保护,秩序井然。又以新邱昔之荒镇,今之县治,四望辽阔,峰峦相属,非有城垣不足以防盗匪。遂督饬各区所分派民夫,创筑县城。四周累土为垣,东西一里,南北二里许。每牌派夫二人,自具畚插,一月为期,更番工作。力为筹赀,具黍以食人每遇三五百,必具酒肉以劳之。以是来者恒千人。不烦民而程功,县人始有安居之乐也矣。后文俊增葺县城,亦仍其制(事具文俊传)。复升县城小学为高、初两等小学堂(三十二年二月),树全县兴学阶进之基。在任年余,被劾免官,非其罪也。去之日,县民老幼攀送号泣焉。<br> 廷杰,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补授热河都统,宣统元年(1909)调任法部尚书。</div><div> 锳麟,光绪三十二年,属理事分府管建平县事。</div><div> 二人相处两年有余,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反目,上官弹劾下属。廷杰所奏(官方评价)与《建平县志》所载(民间风评),截然不同。孰是孰非,兼听则明。<br><br></div> 廷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