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两地三域游

刘文泉

<p class="ql-block">已过蛇年灯节,我们一家三人的错峰游启动。我曾提过:广西是我少有未涉足的省份,女儿闻言便做足了功课,桂林~北海~涠洲岛之行程安排得精细妥当,丝丝入扣。2月14日一早直奔大兴机场,8:40起飞,近12点落地桂林。此时桂林气温10度上下,与北京相同,但体感却差异甚大,这里就是花红树绿的春天,未有寒意。</p> <p class="ql-block">酒店位于漓江与桃花江交汇处,楼立江畔,出门即景。午餐:椿记烧鹅店,桃花江江滨路两排大榕树横柯上蔽,疏条交映,遮天蔽日,此时更处阴雨季,本就难见太阳。走入数百米外的饭馆,但见吃客不减,看来持久的网红是有理由的。女儿昱是吃货,我俩有口福。游玩全程,我俩只负责跟随、赏景、享受。</p> <p class="ql-block">美味佳肴后,漫看桃花江:江宽有如北京护城河一一30米左右,对岸水侧有人垂钓,岸上即是居民区,我觉得若楼上有人用海杆儿,打开窗户就能钓鱼。沿江过桥就进入象山(象鼻山)公园了,那侧也是桃花江汇入漓江之处。象山公园人潮如涌,围绕象山有各种故事,带团的导游们都是那样的绘声绘色。我们叁个绕山而行,石山不大,尽头山洞通透,洞石插入漓江,形如巨大象鼻,山体犹如象身,象鼻山由此得名。这通透的山洞叫“水月洞”,洞名深系历史渊源。洞壁上的宋元明清壁刻让我驻足,诗赋赞语在斑驳中透着潇洒、文气、豪迈、庄重、法度。洞外是水,视线被照壁一样的山壁阻隔,回身一细看,沿江一侧犹若骑楼般的山脚石壁上镌刻着各种文体的诗文。这一侧还可沿石阶登上象山,山体植被丰茂,树草杂生。回返时又关注了象山酒窖即三花酒窖。</p><p class="ql-block">原来象鼻山的2/3是空体,面积达3千平方米,常年恒温19度,湿度在90%以上,早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官窖用以储藏三花酒。贴近洞栅口,一股清醇的酒香扑面而来,我似乎嗅到了一种古醇之韵,宋人陆放翁诗作手迹今留刻于水月洞壁上,他饮的三花酒是此味道吗?我忽然有了买三花酒的冲动。据说桂林有三宝,三花酒是其一,哈,我有作广告之嫌🙃。在中国的名山大川处总藏有佛寺,这里也不能少,只是太现代。</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地,游客甚众。我们穿桥过岸,在漓江对岸看山,象鼻山具象活脱,留影者站满江边。我们叁个沿漓江漫步,江面宽阔,清澈见底,微风中略起微澜。这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学过的课文: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五六十年前朗读这首现代诗时就想着漓江的水得有多美呀,抬头看向对岸及远方,几座馒头山,不,更形象地说是窝头山并排而列,天阴色黛,水墨丹青,“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不虚,桂林是楼间有山,山边是楼,水从不缺位。江滨路侧巨榕树更是千奇百怪,多数树干上都缠绕着寄生植物,不知是否是共生,倒更像是人工装饰。</p> <p class="ql-block">沿江贴水步道 干净、艺术,保留或添补了各种绿植,这十一公里之段被称为“漓江西岸慢行步道文化长廊”,这里不缺诗情画景。在一江畔景观处,一抬眼,发现江坡斜面上出现了好大的真实石印,或斜置、或平放,好奇使我近前细观。第一枚印章,成盖印稍斜抬起状,印模亦是石材,蹲下可看清,这可是真的篆刻,是“周恩来印”,真乃大手笔,该印大气、古拙、雄劲,其篆法、章法、刀法具显老道,前后又见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董必武、陈义的巨石篆刻名章,我更青睐“董必武”印,这方印:雄勃霸气、古朴浑融、和谐苍劲, 和着边款上他们游赞漓江之诗文,更衬托出这里的山水之秀。</p> <p class="ql-block">河畔之上,滨江道另一侧就是“逍遥楼”。登楼观景,此楼为2015年重建,为二层三檐楼阁式建筑,高24米,长宽22米。追溯逍遥楼历史:始建于唐朝(621年),因庄子《逍遥游》而得名,唐宋元明清屡损屡修,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登楼可鸟瞰漓水诸峰,可触芭蕉阔叶,可观万家灯火,逍遥乎?</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东西巷”更有它的历史感,小吃街见证了它的活力。然而夜晚桂林最惹眼处之一就是日月塔了,两塔通体璀璨的灯光,让天水共明。日月塔又叫情侣塔、金银塔,晚上金塔即日塔金光罩身,银塔银光闪闪,杉湖中 塔影倒悬,金银之身通天入地。在穿湖的石桥小路上,不乏拄杖的老人赏塔忘归。我们坐在灯影婆娑的丛林小座上,透过枝条和花叶,望着日月同辉的双塔,顿觉这是人文地水的交融,黄铜琉璃,映水佛光。</p> <p class="ql-block">桂林与北京应有一小时的时差,15日早晨,7:15天才微明,阵雨。我携伞而出,绕过白塔塔院,迈过盘根错节的榕树俘根,下奔到桃花江的贴水小路,雨时大时小,街上无人,树间鸟鸣,小鱼漫游。垂钓者比我早,或三三两两并排而坐,或一人独钓,每人都支着一把大伞,清一色老人。我在雨中漫步,过小石桥、惊动飞鸟、看雨落江,很是惬意。遇一晨练老者,知桃花江均深有两米,在虹桥处分流,最后都汇入漓江,实际上象山两江交汇是明代人工开挖而成。</p> <p class="ql-block">饭店的早餐很丰富,地道的蒸煮食品适我胃口,女儿屡劝我留余地给当地美食。上午我们冒雨出游,再进杉湖,雨中的日月塔是另一番景色,坐落于湖心,潇洒挺拔、大气磅礴、雍容华贵、君临天下,湖周榕树树冠相依,树根相联,三角梅挂滴而绽,若大的公园似乎只为我们三人而设。再说日月塔:日塔为铜塔,高41米,共9层,所有构件如塔什、门拱、柱梁等等完全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最高的水中塔。月塔为琉璃塔,高35米,共7层,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这是个“易”型风水建筑群,能够藏风聚气。两塔之间以湖底一条10米长的隧道相连,可地下暗通款曲,谈情说爱,这情侣塔也由此坐实了😀。</p> <p class="ql-block">小雨中从杉湖走入榕湖,再往前是桂湖和木龙湖。榕湖之景在湖心,越过高桥,我们漫步于湖上的九曲桥,我用心的数了一下,还真是九曲,走到湖心岛,回头细观,其形确如北斗七星状,所以又名北斗七星桥。或坐或行于湖心岛,看花观湖赏竹睹怪石听鸟语。雨中游人少,曲径能静心。</p> <p class="ql-block">雨停,白云半掩,远山成画。行于湖畔,碧桃初绽,红梅小开,春雨增媚,心内有歌。突见一面巨石高立于一侧,令我心头一颤:这方大青石上以篆体镌刻着教员那首词《沁园春 长沙》,阴刻作底,阳刻古茂,红白纹套刻,布局新颖,纵横挥洒,阳刚与阴柔并举,珠玉风雅,豪迈大气,经天纬地,神韵与诗意具现,极具视觉冲击力。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貌”,望“鹰击长空”“指点江山”…,还需细细揣摩!往前走,在草丛花枝间的形石上,嵌有多个名家的篆刻作品,如齐白石、启功、吴作人等,亦有甲骨文、石鼓钱币等诸多史料,原来这里藏着个“中华金石园”。“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文脉的一角,取钟鼎之精华,创艺术之奇葩。赞!</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桂林家喻户晓的名店——新锅记油茶。菜辣茶怪,但油茶我竟然喝了四碗,我确信我的适应能力。</p> <p class="ql-block">继而网约车直奔“桂海碑林博物馆”。60~65岁以内半价,65岁以上免费。此博物馆坐落于七星公园内,碑林、摩崖石刻存于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的一侧和龙隐洞、龙隐岩内,由此月牙山又叫龙隐山。</p> <p class="ql-block">园内所见皆是文物,明代墓石像、清代石牌楼、清代石制井圈、明代水缸…,最吸引我们的是摩崖石刻。看到龙隐洞,顿感震撼,那大大小小的石刻分布于洞壁内上上下下、左右右右,前前后后。龙隐洞可穿行,一侧壁下有路。洞壁上斑驳棱棱,恰似片片龙鳞。最吸睛的是各种文体的诗文题跋记述之石刻,他们来自唐宋元明清民国,篆隶楷行草应有尽有,大字如斗,小字可辨。“龙宫”巨刻来自光绪年间,这里有洞有水,却像“神龙遗迹”。洞中留下的历史信息不可估量,石刻的文法与书法的原始与历史价值无法计量,朝代更替中的文风民情叙事录以石证一一今人后人要在此一拜!你的手边就是明朝人的正楷之文,一抬眼就是行书叙事,一回头是篆书诗文,文字之美、字刻之精、古拙之厚、优雅之态、布局之妙,让人欲罢不能。</p> <p class="ql-block">这龙隐洞洞口刻有巨字“龙隐岩”,我以为龙隐洞与龙隐岩为一体,女儿否定,她说龙隐岩更大,查找未果。问一本地游园老者,他只知此洞。最后女儿在不远的高台处找到龙隐岩入口小门,进门,别有洞天,这是巨大的摩崖石刻洞窟。这里有无尽的文化宝贝,信息量大到目不暇接,自感脑容量远远不够。我先看简单的,巨刻“布袋”(篆字)令我生奇,即刻以为与“布袋和尚”有关,继而搞清:此岩洞看起来有若一个巨大的布袋,这是用来起名的😂。慧燕曾得知这里有一块著名的摩崖石刻,即“元祐党籍碑”,进门就找,看到了,兴奋。这是宋代禁言与删帖的真实故事。这块碑在这里最早刻于南宋(1198年)。北宋徽宗时期,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被列为奸党,他们的姓名被刻石公布天下。徽宗后来下令毁碑。到了南宋,这块碑反而成了“元祐党籍”名臣后人彰显荣誉的纪念品和徽章了。历史变迁,世事无常,无奈与有趣交互。</p> <p class="ql-block">龙隐岩洞石刻的丰富性令人感叹,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龙隐洞、龙隐岩摩崖石刻现存205件,始于唐代(1件),即《杜鹃花唱和诗》刻于公元894年。宋代最盛,北宋的《龙图梅公瘴说》广为传播,那是一篇抨击时弊的檄文。文长,我在碑前只能匆匆一扫。逗留许久,我们才进入现代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公园,在月牙山的另一侧,梅花林已成花海,我们需穿过龙隐洞,再爬过半山绕行。园内很清静,环山路上只有我们数人,沿路行即可到梅园。月牙山上有“揽月亭”,这对我有些诱惑。我便独自登山,石山植被不茂,在汗流浃背时登上了揽月亭,光秃秃的一亭而已,现在整日阴天就是晚上也不可能揽月。好在远山近景颇有层次,有云加持,也算风景独好了。路牌警告小心野猴,上下山未见到,从山路入梅园时偶遇了大摇大摆向我走来的一雄猴,似刚下山,我扔给它橘皮,它轻蔑无视,只是背过身去,看向石台上的母猴。</p> <p class="ql-block">梅林已处盛花后期,小风一吹,落英缤纷。最可爱的是树上有不少小鸟,这些小鸟比麻雀小比蜂鸟大,它们似乎不怕人,边叫边啄花吸蜜,高速跳转,好像在说:我吃我喝,你瞎忙啥,给它们拍照对焦没少费劲儿。梅花好看,鸟儿们好玩儿!</p> <p class="ql-block">回返时,步上“花桥”。这桥可有来头,颇具地方民族风格,属廊桥式桥梁,原名“嘉熙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距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这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因岸边遍植桃花、翠竹等,春夏时节,花开烂漫,漂亮的桥身也被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花桥由此得名。花桥旱桥临水处是明代的古渡口,现是人们热闹的活动之所。走在这么有历史感的古桥上,桥栏上杜鹃花正开,心情大爽。</p> <p class="ql-block">16日一早在小雨中,乘高铁奔阳朔,一路云山如画。坐大巴至兴坪古镇,雨中徒步到一竹林掩映的河边,河床下众多竹船并排停泊,每只小船上立着三五只鱼鹰(鸬鹚),它们旁若无人,估计它们对到这里打卡的人们(多为年轻人)习以为常。站在这里的水边,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何是绿水青山、何是云山雾罩、何是雾霭流岚、何是水光山色、何是仙山琼阁、何是水墨丹青、何是如诗如画。人民币20元上的画面就来自眼前的山水,年轻人手拿纸币对景而拍,上下同框,人入画面,景币相合,这种嵌入别有风情,影财和美啊。行千里而对标,理想审美,但也要看是否“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这要瞧运气了。</p> <p class="ql-block">小众游就不走寻常路,网约车去“富里桥”,这桥藏在乡野远村,还未开发。于此先了解一下这孤品:该桥距阳朔县14公里,它是遇龙河的源头,石结构单拱,长30米,宽5米,高10米,筑于明代,距今约500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桥位于村前,我们站在不远处的平桥上赏观富里桥,该桥为半圆形,与水中倒影相接就是整圆桥,恰似一满月。远处群山叠翠,桥两端老树横枝,桥上有数人慢动,有如登月人,桥下一彩船游动,有如飞船奔月。我们沿河步向富里桥,桥的另一侧更是拍桥佳位。桥石斑驳,桥面平整,踏在桥上,思绪跳跃,造桥人与明清的过桥人已远去,这桥留下了他们的智慧印迹和生活气息,后人过桥睹桥,生生不息。立于桥上,四下环顾:青山环抱,绿水绕村,溪水潺潺,田畴井然,阡陌如织。我们分别脚蹬桥石,身靠古树虬枝留影。这时,一对新人身着大红古装,漫上桥头,古桥与新郎新娘顿成风景,这是双双奔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网约车到达骥马码头,开始了十里画廊步行。天阴,不冷,舒服,时而滴雨。田间有栈道,残荷存叶,稼禾留茬,油菜放叶,无人有鸟,左侧百米开外是高低起伏、淡绿浓墨的窝头山、馒头山,右侧是碧波荡漾、水流不缓的遇龙河,河对岸群山迭障、绿植包山、河随山走。步行于河畔小路,清幽、恬静、空远、放松。一边枯草守田,稼苗破土,偶见油菜花黄;一边竹护河床,花红柳绿,漏空处时见竹排漂流,过坝时高起高落、水花四溅,排上游客惊呼不断。远望是幻景,近观是实景,小鸟唱歌,河水有声,这极富动感的美景让人久行不累,十里画廊,名副其实。可谓:春风十里不如你,三里桃花不及卿。苏子曰: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在美轮美奂中,我们到了水厄底码头。我们由此漂流,这是个网红之地,也是节点,等待漂流者众多,排号、分批、过泵,两人一个竹排,不得超160公斤,女儿给我买了独排。我们上排时,天将小雨,我就喜欢细雨中游江。遇龙河遇小雨,可遇而不可求。每个竹排由十根巨竹扎制而成,河水深两米左右,船工操作老道,我则只管享受和欣赏,那山那水那竹那花流动换景,目不暇接,一会儿“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会儿轻舟已过多重山,只是未听到猿声啼。过坝时,我这单人竹排更轻松,湿衣更少,速度更快,相互观望,意趣横生,一路拍照,手机电罄。接近尾声时,天雨加大,立体环顾,忽觉竟有醉景之感。</p> <p class="ql-block">农家菜的土鸡劲道味好,小小鲜虾着实好吃。</p> <p class="ql-block">17日早晨桂林又是小雨,我们乘高铁驶向北海。下榻:银滩~悦民民宿(接送站)。与桂林不同,这里有夏季之感,花更繁,未有雨。</p> <p class="ql-block">银滩商业街很热闹,可吃喝玩乐。女儿带我们俩走进网红店~越乡小厨,鲜虾蛤蜊鱿鱼炒饭米粉上桌,靠海吃海,尽享海味。 虽已满腹,女儿还不忘网红虾饼和椰奶,好吃好喝的东西总要一网打尽。银滩展示了海的宽阔,在此时不强的阳光下,平阔远延的海滨一派银色,阳光明媚时,海滩定会银光闪闪。海滨的一角,许多洁白的鹭鸶在避风港处嬉戏、翻飞、高鸣,她们长腿高脖,头后一缕长羽在风中飘逸,站立、展翅、飞翔尽显高洁优雅,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我们身处银滩,鞋袜似乎是多余的,光脚踏沙,脚感细腻、滑溜、解痒、舒服。空旷中人们在尽情玩耍,一群年轻人在踢足球,一群中学生在做游戏,有人在放风筝,有人在拾蚌壳,一个老妇人驾驶四轮海滨车带孙子在沙滩上快奔,不亦乐乎。慧燕和女儿坐躺于细沙上,玩沙听浪,我则踏水踩浪,感受海水的清凉与沙滩的温差。夏日这里是游泳和玩水的绝佳之地。此时冲锋舟无人问津,只好自行表演。退潮后的湿沙上,出现许多微小的沙球和小窝,蹲下细观,原来是许许多多如黄豆大的小螃蟹所为,它们在理家和进餐,人一接近,它们便迅速回洞。我们走沙游玩,它们在沙中选食,生物链上不能少了任何一环。</p> <p class="ql-block">银滩的夜晚常不寂寞,大型的文娱活动如演唱会等会让这里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银滩这么大,金滩呢?18日早晨我们去了金滩。在海风拂面中,我们踏上了海滨大道。大道高耸宽阔、深入大海、岸入岸出,犹如陆海中出现了一条彩带,在波动的蓝海中红黄耀眼。走在彩色的栈道上,于惬意、放松中那首歌在心中荡起: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每天晨练,在此跑步,那是绝妙之地。栈道中部还可坐凳赏花,望向海滩,这里的沙在天阴中呈现淡橙色,若在夕阳下定是金色,只是金滩的面积在银滩面前显得卑微了🤣。</p> <p class="ql-block">天阴、风大、浪急,金滩无人。我们从海滨大道(栈道)出口穿过海滨公园,穿街走巷,路过和平路上已成货摊的原法国领事馆,找到“印象1876”一一德国领事馆旧址,现已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为二层独楼,整体黄色,今为北海水彩画博物馆。我们登楼入室,其历史感扑面而来。该领事馆旧址始于1876年,1908年撤出,历时23年,这楼已有近100岁了,斑驳霉侵的外墙揭示着它的变迁史,它也见证了北海与中国的沧桑巨变。这个区域还保留着同时期的许多洋行建筑旧址,一洋行馆内文物使人有隔世感,西洋玻璃煤油灯、铜烟斗和牛角鸦片烟膏盒、腊像人物一一北海洋行签约场景复原,等等,凝眸其物,一下让我穿越到跌宕起伏的中国近代史,一时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这些旧址印记着那时通商口岸的开放程度和洋行在中国的壮大发展,它们用西方殖民霸权和市场经济规则来瓦解我们的经济体系和民生格局,使中国人民承受着血与火的掠夺和压迫,但同时也促使我们觉醒与奋起。走出黄楼,放眼北海,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北海是我们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它也是贸易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步入了北海老街。一为观赏,一为口福。老街特色不凡:近3里长、宽9米的商业老街均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街史近二百年,建筑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其雕饰工艺精美、线条流畅。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粗重厚大的骑楼方形柱颇有古罗马建筑风格。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而是东西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结晶。1927年以前,珠海路(老街)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街,店铺鳞次栉比,经营绸缎、海产品、捕鱼用品等,现在旅游产品更丰富。我们在一糖水铺老店点了几碗特色冷热饮品。</p> <p class="ql-block">午餐:鲜粉之家,我被女儿特别优待,一巨碗“全家福”鲜粉,内有整条鱿鱼、鲜虾、牛肉等,不知是营养过盛还是外因,第二天我的肠胃开始翻江倒海一一这是后话。</p> <p class="ql-block">冠头岭最典型的特征是:海浪海水波及的各种怪石上粘满了贝壳,就象大海中有不幸的巨海龟或鲸鱼,背上或身上贴满了藤壶,藤壶是活的,这里石上的贝壳都是单片,密密麻麻,附着坚固,好处是踏在石上决不会滑溜,年轻人蹦跳玩海更为稳当。北部湾的海风还是不小,我们未登筑起的冠头峰,但登上了更高的灯塔。在磕磕绊绊的大石崚石排石圆石上寻找刺激,不失快乐。海水随海浪在石缝间穿梭,清澈透明。背靠斜排的巨石上享受朦胧的太阳,别有情趣。拿开一块小石,下面会爬出一窝海蟑螂,生命会在不同环境下以不同方式衍化。石滩在千百年的海水打磨和风化中有形有色,有生命有引力。在前往沙滩跨越中,遇到当地采蛤人,她手握小铲,在水边石缝间翻查,沙石中或有小蛤蜊,采蛤人手疾眼快,我还未看清时,蛤已入桶了。</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在沿海各种嶙峋怪石上玩儿耍,这方的沙滩几无游人,长途跨石后我们独享乐土。阳光不强,白沙稍温,我躺在沙上小憩,竟然真的迷糊了一会儿。天色近晚,我们上坡绕山观景后回银滩。</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早早睡去,不知女儿吐得一塌糊涂。我次日早晨感到头不清肚不舒,毫无胃口。继而腹泄,去涠洲岛候船时仍未止。船行海中,我的胃内如船外海波汹涌,一时倒个干净彻底,顿感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入驻涠洲岛礁石酒店,临滩就海,花园海景,竹院热池,享受送餐。出门十米,脚入沙滩,麻黄树遮阳,可卧草棚,可荡秋千。海滩平缓,退潮后各种各样大小珊瑚礁石散于岸边,游船渔船远近可见。独自漫步于海滨,不知不觉我捡了一些形状各异、色彩好看的小珊瑚石。</p> <p class="ql-block">这孤零零的小岛位于北海市北部湾海域中部,东望雷州半岛,南与海南岛隔海相望,西面面向越南。它由火山喷发而成,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近25平方公里,其最高海拔79米。涠洲岛植被风茂,花繁如锦,富产香蕉,蕉小好吃。岛内人口1.5万人,85%以上是客家人。岛上有小学和中学,更奇的是这里居然有天主教堂,早期的传教士真的够厉害,为传播其信仰可谓 执着隐忍、生死不惧、无孔不入。</p> <p class="ql-block">20日早女儿与我都满血复活。早起的习惯已嵌入我的生物钟,天刚乍亮,海岸无人。身后:树木丛生,百草风茂,花开四季,果丰民淳;眼前:海风拂面,海浪轻推,一望无际,碧蓝茫茫,薄雾接天,远方一色。 我在水边听浪看鸟,先走后跑,这里可以纵情,任何发泄在大海面前都不值一提,人很渺小,大海永恒,人只是过客,何况我只是匆匆的游客🫨。正意识流中,慧燕也来到海边,两人的海滩确有情侣漫步之感。</p> <p class="ql-block">早餐有品味富营养,这为我们岛上远足打下了基础。第一个目标:鳄鱼山。观光车走大路,步行有栈道,我们无疑选择后者。上午太阳时露时隐,木制栈道栈桥曲折蜿蜒,起伏有形。走在上面,落脚有声,歇脚有凳。栈桥两侧树绿花彩,枯草春草并存,香蕉林不高,挂果不少。一路有小鸟唱歌,三叶梅红花最盛。我们常说:风景在路上,这一路栈桥的风景不美吗?!想想看,在一座远离大地的孤岛上,四面是茫茫大海,我们三人徒步纵穿小岛,木制栈桥略显沧桑,人就在大自然的生态之中。不知不觉,几千米外的鳄鱼山景区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鳄鱼山并非有鳄鱼,此山南湾西侧鳄鱼岭三面环水,为岛中半岛,状似一条在海面向前游动、张嘴欲吞食的鳄鱼,名由此得。到鳄鱼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灯塔,人们喜欢驻足留影,连体的榕树可遮阳蔽日,古炮台印记着历史的岁月。凭栏远眺,天水一色。</p> <p class="ql-block">沿石阶下行,遇汤翁台,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雕像立于半山,面向大海。汤翁在被贬后途中游览了涠洲岛,留诗赞曰“日射涠洲廓,风斜别岛洋”,涠洲岛因此扩名。下行数百台阶后见一火山口,靠山一侧三角梅花火红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步入海边栈道,栈道绕山环水,竟有1600多米长。一路奇景,火山巨石、沙岩滩涂、“龙宫探奇”、“百兽闹海”…依栏下望,才真正体会何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里可谓实证。在“月亮湾”可走下栈道,这里石小水慢,清流润石,人们可踏礁石踩海水。沿栈道继续前行,又是惊涛拍岸。栈道山侧,多为绝壁立崖,崖壁上部多被仙人掌覆盖,其状干枯复生青绿,交杂下垂;少数山壁松垮处,已被海水掏成洞窟。</p> <p class="ql-block">返回灯塔处,我已汗流浃背。坐椅观海,轻松汗消。下一站:滴水丹屏。</p> <p class="ql-block">滴水丹屏位于滴水村南岸边,原名滴水岩。把一看就知其状的“滴水岩”之名艺术化为“滴水丹屏”,是经过考量的。一触滩边的有色崖壁和壁前堆放的层石几何体,惊觉这是非人力之大手笔所为,天地造化。就像有个巨神用手掰下一块块犹如多层饼且层层色异的崖壁,把棱角槲撸一下,横竖随意放置,这让我们惊叹鬼斧神工,再看巨石如书。我们爬上顶部想翻动书页,读一下天书,里面或许藏着某种自然密码,痴心妄想。这摞书翻不动,前面多的是,找一摞崖壁滴水、阴湿一角斜摞的巨书,或许天机泄露几个字也好,白日做梦🤤。这一摞摞、一垛垛、一堆堆、一个个的似书似画、像千层巨饼、更像模板建材的尤物,令我们喜欢、着迷、不解。一岸的崖壁像是把各自的尤物摆在崖前,任其被品头论足。崖壁头顶 树茂草丰,绿植垂崖而下,植下滴水,水滴润石,丰水处崖壁金黄一片,在阳光下闪着灿灿金光,更名“滴水丹屏”不虚。</p> <p class="ql-block">滴水丹屏海滩沙细可人,珊瑚石随处可见,但人们无心赏海玩沙,都在看石观崖。崖壁处处不同,垛石千姿百态,若在夕阳下会是何等模样?据说落日时这里是观晚霞赏崖景的天选之地,余晖尽洒,海天生色,崖壁辉煌,只可惜此季多阴天。</p> <p class="ql-block">这要在夏日,我一定会畅游一番,涠洲岛是海游的绝佳之地,我们的下榻之处就是天生的游泳场。</p> <p class="ql-block">下午茶很滋润,但后面的活动不乏刺激。女儿已预定了观鲸快艇,天黑前深海观鲸是一场大戏。“鲸鱼跋浪沧溟开”,唐朝人就有观鲸雅趣。近黄昏(5点),快艇启动,每艇限人,艇速极快,坐艇尾要承受强大气流,发舞衣抖,水花生雾。艇到深海,放眼四望,追鲸快艇附近就有十余艘 ,年轻的船长们每日追鲸,经验老道,知道鲸鱼何地出没,何时进食,一经发现,众艇急追。鲸鱼行踪难定,一下潜便不知去向,再露身,艇们转头再追,这不是猫捉老鼠,这更像肉眼追踪隐形飞机。</p> <p class="ql-block">我问小船长这里的水深、这些是什么鲸,答曰水深20多米,是布氏鲸。我对布氏鲸略知一二,布氏鲸属哺乳动物,体形细长呈流线型,以集群活动为主,喜欢栖息于温暖的海域。成熟雄性体长11~14米左右,雌性略长,体重通常在10至15吨之间。体背面通常蓝黑色,腹面白色或淡黄色,头骨宽,嘴很大。食物主要以鱼类为主,偶尔捕食甲壳类和桡足类。据说涠洲岛海域的布氏鲸有70头左右,数量远超其日本海和泰国海域,这里被称为“巨鲸光园”。鲸鱼的聪明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捕鱼时它们会集体合作,从水下吐泡泡,鱼群被弄晕,大嘴一张,大口朵颐。它们还会围成一圈把鱼群先圈起来,然后集体身体右旋,压缩空间,捕食效率极高,这是这里布氏鲸的独门绝技。</p> <p class="ql-block">船长们观察海面气泡、或察看鲸鱼每十分钟左右呼气喷出的数米高的水柱而及时追踪,最明显的特征是看 成群的海鸥往哪儿聚集,鲸鱼捕食时,鱼群会慌乱逃命蹦起,海鸥们会乘机俯冲捡漏。我们也学到了这些观鲸的诀窍,我们艇上女儿拍得最好,她知道拍照是跟不上的,只能录像,同艇的人向她取经。</p> <p class="ql-block">观鲸过程精彩纷呈,刺激紧张,鲸一露头,艇艇激动,关键是得站稳,快艇会瞬间启动加速,拍照也是技术活儿。</p> <p class="ql-block">次日(21日)海滨,迎接天亮的还是我一人,这里 天 海 滩 我一人独享,浪声依旧,新的小珊瑚石上滩,海鸟们在空中寻觅,涌在滩上的浪花笑出声,我们在相互告别,今天上午离岛。</p> <p class="ql-block">可人的早餐后,留影,登上巨轮。三层客轮可随意走动,走在船舷边,才真正体会到何为乘风破浪、海天茫茫、风景这边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北海的花开得正酣,回京的飞机正等待,家在招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