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胸鹟(wēng)莺 (英文名:Yellow-breasted Warbler,学名:Phylloscopus montis),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常与混合鸟群一同觅食。繁殖季节在1月至7月间,常见于印尼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筑巢于河岸洞穴中,每次产卵2枚。</p><p class="ql-block">体长9.5-10厘米,体重约5克。具深黄色下体,冠羽、眉纹和耳羽呈栗色,侧面有黑色冠纹延伸至颈背;上体橄榄绿,臀部和尾上覆羽转为黄色;双翼有两道由中翼和大翼覆羽尖端形成的黄色条纹;尾羽暗棕色,边缘橄榄绿;喉咙和下体深黄色,胸部有少许栗色条纹;翼下覆羽黄色;虹膜深棕色,有明显的白色眼环;上喙深棕色,下喙肉黄色;腿肉褐色,足底较浅。雌雄相似,幼鸟整体较暗淡,头上的栗色不延伸至胸部,侧面冠纹定义不清晰,下体颜色较淡。</p><p class="ql-block">发出一系列高音、细弱的音符,如同‘zizizizizizi-azuuuu’,音调先上升后渐弱,每分钟重复5-6次,其间穿插尖锐的‘chit chit’声。与栗头鹟莺的歌声有相同的超凡脱俗品质。</p><p class="ql-block">与栗头鹟莺的区别在于整个下体均为黄色,栗色帽覆盖耳羽,羽毛中无灰色,尾巴无白色。不同亚种差异较小,主要体现在头部栗色的范围和强度。</p><p class="ql-block">以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在森林边缘的下层或中冠层积极觅食;偶尔会下降到低矮的灌木丛,但通常在中冠层的叶丛中觅食。会悬停取食叶子下的昆虫,也进行快速飞扑捕食。在非繁殖季节,常与游荡的混合物种群相伴。</p><p class="ql-block">繁殖信息有限。在马来半岛,繁殖期为1月至7月;雄鸟在6月和8月的弗洛勒斯岛上处于繁殖状态。据报道,会在河岸边的洞穴中建造穹顶状巢穴。已知产卵数为2枚,但无更多细节。</p><p class="ql-block">分布于远东地区的马来半岛、大巽他群岛(除爪哇岛)、弗洛勒斯岛、帝汶岛(小巽他群岛中部和东部)和巴拉望岛(菲律宾西南部)。在中国,见于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