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东北与西南就是两个大对角,曾经在2012年来过一次广西,因为距离太过遥远,以为这片土地再也难踏上了,可命运偏偏眷顾了胖九。在2016年11月再次来到广西,并且探寻了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一次领略了桂西北的人文美景、第一次见到了112岁高龄的老寿星。</p> <p class="ql-block"> 从南宁出发,大约四个半小时的车程,路比较好走,在巴马县城吃过简单的午饭后我们直奔“百鸟岩”景区。</p> <p class="ql-block"> 百鸟岩位于甲篆乡烈屯西北面的莫斋山下,又名“水波天窗””,洞中岐洞岔道不可胜数,被称作“洞中九寨”。进洞后有“三名三暗”,仿若“三天三夜”,英国探险队曾来此探寻后感叹:在此洞可体会到在地球上消失三天三夜的感觉!百鸟岩是个独特的地下河溶洞,也是神奇的大自然几亿年留下的鬼斧神工之作。</p> <p class="ql-block">乘船入洞,三角形的洞口把洞外的青山、绿竹、船影定格于水中的倒影,水光山色,绝好的屏保!洞中钟乳石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或象老人、或象猴子、或花或树,亦人亦仙,任由你的想象空间无限。洞内没有灯光,随着深入,每隔二、三百米就会有一自然形成的日光射入,包括月光天窗、世外桃源、别有洞天,而人,仿佛穿越在光影时空之间;洞的尽头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裂痕石缝形成“人”、“人”、“寿”三个字,给这长寿之乡增添了一分神秘的色彩。坐在游船上抬头看,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只能看到空中那一小片天空,要想见的更大的天,只有出去再看!</p> <p class="ql-block"> 巴马之所以这几年名声遐迩,是因为这里的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比例高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2009年后,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达81人,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800多位,而巴马县城2012年统计总人口才27万,常住人口仅6万人。造就巴马长寿现象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地磁、空气、水、阳光、食物。当地的这五个因素和古代地理中的阴阳五行相互对应。地球上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据科学考证:人们在恰当的地磁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液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免疫力提高,能协调脑电波,提高睡眠质量。</p> <p class="ql-block"> 离开百鸟岩我们到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这个长寿村拜见百岁老人,也沾沾长寿的福气、了解一下村里寿星们长寿的秘诀。在村口,巴盘村全体村民在2013年为黄鸿林先生刻立的一幅石碑映入眼帘,黄先生来此看到村民地处半山腰来回挑水不方便,动“见善则迁”良知,自愿捐助巴盘引水工程,村民也念其功德,立碑为誌,由此可见当地民风的纯朴,见善速行,知恩图报。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就有7位,是“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200倍。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位于长寿村103号的112岁老奶奶黄妈坤(生于1905年、清光绪30年)家,每人给老人家包了个小红包送给老寿星,祝福她健康长寿,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在巴马,空气中负氧离子很高,巴马县城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大约2000个以上,盘阳河两岸达3000个,著名景点水晶宫、百鸟岩、百魔洞竟高达50000—70000个以上。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长生素”,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还能改善调节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状态,镇定安眠、稳定情绪;能够促进人体的生物氧化功能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另外对老年人的常见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p> <p class="ql-block"> 离开长寿村我们来到甲篆乡坡月村的百魔洞体验“吸氧”的经历。百魔洞位于村子西侧,被中英联合考察队称作“天下第一洞”,洞的平均高度80米,宽70米,主游路程4000多米。盘阳河从百魔洞下流过,养育着世代生活在巴马的各族人民。百魔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受溶蚀作用的石灰岩形成各种地貌,奇峰林立、百态万千,这在贵阳的龙宫、本溪的水洞、张家界的黄龙洞都很常见,由于百魔洞内极高的负氧离子含量、当地人长寿的传奇,使得国内外很多“候鸟”来到这里居住,早晨提桶来到洞口打水,在洞口聊天、跳舞唱歌,进洞内吸氧,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污染煎熬中的城市里,负氧离子也就500个左右,可是,小小的巴马面临这种发展与保护的难题,该何去何从呢?曾就有人戏谑地说“危楼高百尺,手可伸对门;不敢楼边过,唯恐砸到人”,说的是无序开发,长寿乡的尴尬与瓶颈,希望这里能够保护好,发展好!行走在洞中,深吸气,呼气;再深吸气,反复吐纳,忽然产生了退休后来此居住一段时间的想法,要知道,这里比较不错的房子,拎包入住那种,每月租金不超过1000元。</p> <p class="ql-block">当晚住在巴马县城,出去逛了逛,一个市民广场有些人在唱歌跳舞,街边商铺比较冷清。第二天早晨起了个大早,沿着街道溜达,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不平整也不宽阔的小马路边有一家卖“多彩饭”的小摊引起胖九的注意:金黄色、紫色、黑色、白色多种颜色刚出锅的米饭散发着浓郁的米香,令人垂涎欲滴,沿街挑担子卖青菜的农妇一双双警觉的眼睛搜索着“城管”,看来城管的威力确实大,在这么偏远的小镇也是让小贩惊的色变。</p> <p class="ql-block">上午驱车来到此次巴马之行的最后一处景点“仁寿源”景区参观。位于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这里是巴马长寿文化发源地之一,清代光绪皇帝曾亲名广西提督学院赠送“惟仁者寿”的寿匾给当地126岁高龄寿星邓诚才故居。在山庄门口,热情的瑶族姑娘们依旧以“拦门酒”挡道,不喝不让进庄。胖九耍了个小聪明给大家拍照才得以幸免,一幅“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的楹联似乎代表者庄主为人处世之道。其实在巴马体验长寿的秘诀就是好水、好空气、好食物、好心情,好食物就是健康简单的食物,没什么污染,至于好心情,不说你也懂的。</p> <p class="ql-block">巴马有一种说法就是每个人一辈子的粮食是固定的,如果身体不好就是生命快终结,所以就要“补粮”,有“瑶王”向天神祈祷,为粮食开光祈福,延长人的寿命。我们也加入了这个仪式之中,先买一些当地的粮食,写上家中老人的名字,由瑶王开光祈福后代给远方的老人,希望他们长寿。在免费平常了村里的滋粑、米饼、豆腐花后,全村热情的瑶家姑娘小伙子们给我们表演了一场原滋原味的民族歌舞,此刻,我仿佛也成了一个巴马人。</p> <p class="ql-block">巴马之行,虽然说是探寻长寿之旅,实际上更是给胖九上了一堂洗涤心灵的功课。长寿者多为生活规律、简单的人,这里“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好多人都没走出去过更别谈什么欲望了,加之水、阳光、空气都是“绝配”的大自然打造了这里独特的天地。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来这种环境下静静心、清清肺,远离喧嚣之染,悟悟脑海凡尘中的”“拧巴”和“看不开”,努力将自己归于平淡、再平淡些,虽然外面的世界变得纷乱,但生活还是要有些朴素的样子。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做一些有趣儿的事情度过自己的后来几十年岂不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