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实在不敢说看完了这本书,不是没有翻完,而是不敢谓之读懂,甚至不敢说懂了一些。什么是大概念?什么是大单元?什么是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我彷徨困顿。带着学习的心思,诚意满满的读了一遍,意犹未尽,再读一遍,仍是彷徨。在活页本上做了很多笔记📒,仍是困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做好卓有成效的课时教学,因为非如此,大单元教学就是无本之木。可是我偏又说不出“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具体是怎样的,由此,则似乎更加缺乏丰富的大单元教学实践经验。甚至,常常因教错别字、教解题等说不上学科核心素养却又与分数密不可分的矛盾,陷入自我怀疑。我总觉得自己是人文学科的老师,却好像逐渐失掉了人文底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没学会提取大概念,还没学会写融合大概念的教学目标。书读了两遍,不会的还是不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一个长期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更好的提问者。提问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强弱,能提出问题证明学生在积极地思考。提问是探究的代名词,标志着学生正在主动进行知识建构。要想让学生真的能提出问题,就需要激活他们的生活体验。我们常常认为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缺乏基础知识,但事实是,他们学不好常常是因为缺乏丰富的体验,或者说他们的日常体验没有得到充分激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情况可能是:成绩好的学生大多在补课,缺乏生活体验,是刷题机器;成绩不好的学生则连基本的常识也不会,汉字不能识,张嘴便是粗俗的网络语言,眼神空洞,坐在课堂如坐针毡。我茫然于如何激活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理论性太强,实例又极少。似乎没有缓释我的困顿,反而使我更加茫然无措。deepseek火爆全网后,传出deepseek安慰一线教师的鸡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你不需要马上成为振臂一呼的英雄,但可以成为“渐进式变革者”,每学期悄悄增加5%的素养教学比重,用三年时间完成温水煮青蛙式的课堂进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有的老师会被这碗鸡汤治愈。而我,含泪饮下这碗鸡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