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参战老兵工作座谈会

上海咏和公益、中网视红色文化专栏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9日,上海普陀区咏和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涂平顺组织“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参战老兵工作座谈会”。出席参战老兵: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张建群、钱文荣,援越抗美参战老兵戴顺初、郑忠详、许伟刚、包国樑、朱荣华、黄兆成、须永根、李光意、沈志强,原上海市民政局宣传处处长丁慧荣、八路军后代张海燕及网络部常务副主任张宗针。</p> 座谈会内容:总结2024年的工作,并布置2025年的工作安排。 <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次对过往历史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所有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里,为了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复兴,挺身而出、英勇奋战的老兵们表达最崇高敬意的盛会。</p> 会议的核心,不仅仅是向这些历经沧桑的英雄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更是为了深入挖掘并传承他们身上那份不朽的革命精神——那是一种在极端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坚韧力量;那是一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无私大爱;那也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力图让那些鲜为人知却感人至深的战斗故事重现光辉。每一名老兵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他们的故事里,蕴含着无数次的生死考验、智勇双全的战术运用,以及战友间深厚的袍泽情谊。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个人英勇事迹的记录,更是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崛起的伟大历程。 座谈会还特别强调了对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扬。通过老兵的亲口讲述、影像资料的展示以及后续的教育推广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让他们深刻理解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的表现。我们将这份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让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张建群老兵感言:上海普陀区咏和公益文化发展中心、退役老兵红色记忆馆,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幅画面都诉说着英雄的故事。对我而言,这里不仅是一个展览的空间,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涂平顺理事长,您用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这些老兵打造了一个可以回望过去、激励后人的圣地——退役老兵红色记忆馆。它正继续书写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篇章,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无数战友的身影,在历史的长卷上熠熠生辉。是您的红色记忆馆,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让我深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人记得我们曾经的付出,总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故事。涂平顺理事长,您不仅是退伍军人的楷模,更是新时代的英雄。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誓言,让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让爱国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许伟刚感言:在2025年新年伊始,我应邀来到上海普陀区咏和公益文化发展中心、退役老兵红色记忆馆及老兵之家,参加了援越抗美部分立功老兵的座谈会。刚一进门,我就被楼梯两侧以及长达一百多米的走廊中的布置深深震撼。内容极为丰富,从我党、我军第一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介绍,到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图片、影像和文字阐述,一应俱全。这些展示让我们这些与会者仿佛亲眼见证了历史的重现,这更加激发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我们虽已年迈,但一定要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并且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确保老一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永放光芒!<br>为此,我对创办咏和公益文化发展中心以及老兵纪念馆的涂平顺馆长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深深的谢意!希望这样的红色教育基地能够持续办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我也希望能得到区、镇有关方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让这红色教育基地越办越好! 戴顺初感言:我多次参加了上海普陀区咏和公益文化发展中心、退役老兵红色记忆馆举办的红色公益活动。每当我走进百米红色走廊,都深感心情愉悦,仿佛又一次走进了当年战火激荡、兵营遍布的援越抗美战场。身临其境,我朝气蓬勃、精神焕发。走廊中一幅幅英雄事迹的画作和英雄的形象,激发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要求我们务必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涂平顺理事长,为我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心为红色传承呕心沥血,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也是我们八十多岁援越抗美老兵心中的榜样。<br>这是上海一个特殊的红色教育基地,我希望它能越办越好,不断发展壮大。更希望得到市、区各级领导和组织在各方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场地提供上的支持,让这里成为全国红色教育的一面鲜亮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