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水弓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千年渔港旁,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0593平方米,馆内有各类藏品7万多件,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它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博物馆建筑设计融合现代美学风格与中国文化元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它远看就像一艘在花海中航行的巨轮,顶棚犹如巨大的风帆。 馆内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div>“南海人文历史陈列”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div>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唐宋以来,中国政府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设府管辖;设置水师,巡海守卫;拟定地名,持续管理。 这通石碑虽然不高,但纪录了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领土的事实。 水下文物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当地政府为每一位这个海域的渔民建立档案。 “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于1996年发现,1998-1999年试掘,2007-2008年正式发掘,出水文物逾万余件,以陶瓷器为主,另有铁器、木质船板以及少量铜器残片。(海口海南博物馆保存着大量的出水船板) 通过对数万件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凸显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地位。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重点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及在南海海域的主要水下考古成果。 考古装备快速发展。 南海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增长知识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