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神说,杏梅尖旁的万春岭古道很值得一去。于是,我的小本本上又多了一个待探索的宝藏地。</p><p class="ql-block">在深山里走久了,吃过打不到车等不到公交车的苦头,所以我们探山有个执念——非必要不穿越。</p><p class="ql-block">诚如神所言,万春岭古道是僻静少有人走的线路,但毕竟路况好景又美,穿越线还是挺多。可是山上兜一圈回到出发地的环线就很少了。这也是一直延搁未至的原因。凡是走得人少的线路,必定会藏着凶险,有亭山为证。</p><p class="ql-block">老毛说,怕什么?草已枯,蛇未出。我不信还有比亭山更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闲话少叙,我们大胆驱车来到湖源高田坎——万春岭古道起点。</p> <p class="ql-block">万春岭古道又称“李唐古道”。十六国之一的西凉被北凉所灭,西凉国主的儿子李重耳避难一路从大西北逃亡到富阳,隐居栖鹤山,死后葬于此。后来他的儿子回陇西复兴,他的重孙子李渊建立唐朝。为缅怀先祖,李渊改栖鹤山为千春山,建千春寺。唐宪宗改山名为万春山,改寺名万春寺。</p> <p class="ql-block">万春岭古道翠竹蔽日,旁有山涧瀑布。神带队走的是上官深里段,但美景无出二致。夏天如果没有蛇打扰,应该是溯溪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快到万春岭了,溪流远去,竹林也换成了其他植被。</p> <p class="ql-block">可没走多远,发现竹林又卷土重来。这里本来是一片松树林,竹林慢慢由下往上在蚕食。</p> <p class="ql-block">三张照片拼贴看蚕食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登上万春岭,海拔722米。3.5公里已经爬升500多米,这个节奏非常友好。</p><p class="ql-block">在万松岭看到之前走过的钟塔岭,觉得应该再来一次把这两个地方串联起来。</p><p class="ql-block">望望深里村方向的古道,今天同样要忍痛割爱。</p> <p class="ql-block">抖擞精神,上杏梅尖。</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绝望坡。之字蛇形上山。</p><p class="ql-block">老毛说,看对面的山脊线如此清晰,都是可以走的。而我,只想着能把今天的路程走完再说呀。</p> <p class="ql-block">光秃秃的树,黑色的枝丫直指天空。这不是地狱里那自杀者的树林嚒?我不敢去动那些脆弱的枝条,真怕那里面被囚禁的灵魂叫起来,说我掰断了他的手指。</p> <p class="ql-block">黑压压的树枝间隙长着丛生的杜鹃花。虽说现在整个山坡死气沉沉,不出两个月,整个山坡就会被打扮得花团锦簇起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要来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爬上了绝望坡顶。一抬头发现前头还有一大坡。快了快了,横竖不过100多米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小山坡上,遇到一对夫妻在歇脚,他们也是从高田坎上来的,说等下原路返回去拿车。</p><p class="ql-block">我说两步路有个环线轨迹,我们不想走回头路。</p><p class="ql-block">那个男的手里举着砍柴刀,一副很专业的样子,说不可不可,没有环线可走。我心说,这么好的路你上来又下去,不白瞎了你的砍刀?</p> <p class="ql-block">1000米高的地方,开始看到地上有未化的雪。</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黄山松上挂着厚厚的雪,已冻结成冰。</p> <p class="ql-block">杏梅尖上面人山人海,都是正面上来的。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更不用说吃饭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准备了两条路,一是返回一点从后山下切到青金坞,总距离不足10公里。另有一个大环线,从后亩山画个圈再到青金坞,多出大概4公里。</p><p class="ql-block">老毛说,爬升已经结束了,后面都是下降,自然要走大环。于是,迎着大批上山的人流往下走,去找避风的地方吃饭。</p><p class="ql-block">拿砍刀的男人努力叫住我们:你们不能走环线!我回应他,我们走走试试。男人只好无奈地说,走不通的时候你们在XXX下撤,打车回来取车!他说的那个地方我根本没听明白。</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上黄山松身上也都冻着雪。雪从西北方向被风吹过来,这个方向最厚。也可能是东南方向被太阳晒化了。不时树上的冰雪轰隆落下,引发一场小规模雪崩。</p> <p class="ql-block">登山爱好者真多啊,还有不少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路过齐风口,路过往瑶坞下山的路口,往后亩山方向走。</p><p class="ql-block">老毛说,你看走大环线多好,你可以重温一下神带你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走不多远就到了后亩山登山口。我说这边上来的人怎么这么多,原来车可以直接开上来。这里700多米,只要爬300米就到杏梅尖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机耕路走,檫树在上,山鸡椒在下,开着同样嫩黄色的花。</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路口了吗?我确信这是四年前我们从横槎那边走过来,大部队在这里集合等人的地方。那天走这段机耕路可是真累啊!</p><p class="ql-block">不过老毛今天又出状况了,看起来比当年的任何人都累。这可是你选的大环线呀,走小环线的话都快到青金坞了。</p><p class="ql-block">如果知道后面的路那么难,如果知道老毛的状态那么差,我们应该及时回头,从后亩山登山口这里说不定能打到车回高田坎。</p> <p class="ql-block">但那时是抱着没有退路的观念在走的,还好一直是机耕路。</p><p class="ql-block">某生态农场的山塘里养了很大一群鸭。</p> <p class="ql-block">这时有位年轻人从对面过来,他刚从杏梅尖下来(我明白他走的是小环线下切过来)关切地说,你们现在上山有点晚呀!我们说不上山了,直接去高田坎。他说你们体力够吗?恐怕还要3小时,你们还是去盘山公路打车吧!</p><p class="ql-block">老毛嘀咕,难道我已经怂成这样,连3小时都走不下来吗?</p><p class="ql-block">他倒是没说前方没有路唉。会不会一直机耕路到高田坎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到青金坞只有一点点路。趁老毛歇息,我到前面探了一下路:机耕路是没有了,但是上山的小路还是清晰可辩。只要不是亭山那种箬叶林就好!</p> <p class="ql-block">怕什么来什么!到终点还有四五公里,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路,那又要乌漆麻黑在山上了!着急之下,我奋勇当先,发现,箬叶林就只这么一点。</p> <p class="ql-block">但是今天难缠的不是箬叶林,是干枯的芦苇。我们冲进一片芦苇丛,高得把我们都遮没了,叶子上又带刺。这时再看轨迹,发现前辈也是在芦苇丛中左突右冲。</p><p class="ql-block">老毛彻底崩溃了。仰面往芦苇堆里一躺开始自怨自艾:刚才就应该听年轻人的话,到盘山公路上打车呀!是不是不能爬山了呀,不爬山身体也不会出状况呀!</p><p class="ql-block">我没有崩溃的理由,只能如困兽般四处找路。兜了一圈,发现右前方芦苇有倒伏的迹象,再回来催老毛赶路。</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又没路了。</p><p class="ql-block">山坡早些年防风固土修了一条一条石头墙。我们走着走着到了石头墙上就下不去了。只能左走右走找地方下去。这中间的艰难一言难尽,难以言说。直到终于从右边折腾到左边,沿一块大石头滑下,算是找到了正途——沿着山脚走就对了。</p><p class="ql-block">后面的路虽然一直在茅草堆里挣扎,虽然有各种难走的路况,但路一直是清晰的,不过少有人走罢了。第一公里走了一小时十分,第二公里走了四十五分钟。</p> <p class="ql-block">终于离开了芦苇丛,天地开阔了,第三公里终于不到半小时走下来了。我一时松懈,在石头上滑了一跤,把新装的手机膜摔裂了,幸亏有先见之明贴了膜,要不裂的可就是手机屏了。</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了水库。一路我都在跟老毛说,什么时候走到这个水库,才算是走出了大山。这时才有心情看远山,层层叠叠深浅不一。</p> <p class="ql-block">老毛说,看太阳还那么高呢!听得出来,这不是埋怨我老催他赶路,而是能在天黑前下山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走在水库边恍惚有走在甘岭水库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但水库后面又是纵深的峡谷,巨大落差还形成了个大瀑布。</p> <p class="ql-block">我们爬山速度本来就慢,今天更是耗了8个多小时。但是能在异常情况下坚持走完全程,在天黑前安全出山,还是应该自我表现一下。</p><p class="ql-block">原本想去万春寺看看,这下也没时间了。</p><p class="ql-block">反正还要再来的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