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嘉峪遙望山海关,横跨万水千重山。</p><p class="ql-block">崇峰大漠逶迤远,万里长城到海边。</p> <p class="ql-block">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p><p class="ql-block">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p><p class="ql-block">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写的一首诗,说的就是万里长城第一关一一山海关。</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5日,下午3点来到山海关景区。迪魔宾馆。</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北依燕山,南连渤海,历来是中国的军事要地。作为海陆咽喉通川要塞,山海关历经了明朝的兴衰,清兵入关建立新王朝,在朝代更迭中,屹然不倒。景区的明代士兵塑像吸引游客拍照。</p> <p class="ql-block">下午15.16,我们入住紧邻“天下第一关”的酒店,窗外就是山海关城楼。</p> <p class="ql-block">酒店颇具文化特色,酒店里的“墨栖楼”是练习书法、字画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酒店文化长廊里展示的会员书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洒店餐厅的饭菜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己是人类修养生息之地。山海关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碣石港,即为我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2200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来到这里举行入海求仙仪式,后来才有了中国唯一以皇帝命名的秦皇岛市。</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古称榆关、临渝关、临闾关,在抚宁县东二十里,北倚崇山,南临大海,地势非常险要,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渝关关城,距今己有1345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征高丽(今朝鲜),自临渝班师还朝。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勘察,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关城,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使它成为关内、关外的分界,至今已有642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现已发现的明长城的起点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秦及明代万里长城。</p> <p class="ql-block">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李自成与吳三桂在此激战,吴三桂引清军入关。</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城平面呈梯形,护城河围绕其外,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冀城、威远城和宁海城七大城堡群构成。在东、西、南、北建有四个城门,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城东南隅、东北隅建有角楼,城中间建有雄伟的钟鼓楼。山海关城四座城门的外部均有瓮城,现仅存东门瓮城,整个卫城建筑规模宏伟,防御工程坚固,是明代创建“卫所兵制”的产物。而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对山海关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古城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15.23走过牌坊来到“天下第一关”西广场。</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从地形地势上: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从地理位置上:自古以来,这里四海咸通,风帆易达,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间,长城纵贯南北,山海关城紧扼隘口,扼其咽喉,位居要津,成为华北通往东北要冲,第一座关隘。古人称为“兩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说明山海关在军事上的极端重要性,突出了它扼守门户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隨着人流去登城墙</p> <p class="ql-block">沿着长长的坡道登上城墙。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在城墙之上,它与南侧的靖边楼、牧营楼,北侧的临闾楼、威远堂形成“五虎镇东”之势。放眼望去,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南望渤海,烟波浩渺,北眺长城,壁垒森严,有身临古战场之感,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关箭楼,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台高12米,城墙高13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包括吻兽),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城楼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九脊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北、东、南三面开箭窗六十八个,平时关闭,用时开启。</p> <p class="ql-block">楼内“天下第一关”匾及“山海关古建复原图”极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西面层檐的正中悬掛黑字白底,上书“天下第一关”巨幅匾额,匾额长5米多,高1.5米多,每个字都一米有余。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萧显所书,堪称古今巨作。现真迹藏于楼下,楼外所悬为1920年募制品。</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经过多次战争炮火的洗礼,尤其是1933年“榆关事变”,受到日军飞机、炮火的猛烈轰击,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城墙,城楼大部损毁,到新中国成立前己破烂不堪,几个卫星城也都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修复,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开始启动,到2009年,历经6年,投资20亿的工程完工,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恢复了明清时代的古城风貌,明代城墙建筑基本修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p> <p class="ql-block">我决定沿着城墙转一圈。于是往北前行,来到临闾楼。临闾楼建于明历十二年(1584年),是位于镇东楼与威远堂中间的重要建筑,清以后逐渐废弃。1986年重新修复,修复后的临闾楼座落于长方形城台之上。建筑面积119.52平方米,楼高10.22米,为五脊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明朝守城士兵塑像</p> <p class="ql-block">镇守过山海关的大将。</p> <p class="ql-block">关城周长4769米,城墙外部以青砖包砌,内填夯土,墙体高11.6米,厚10余米,墙体高大坚实,气势恢宏,宽阔,平坦,坚固,外高,里低。</p> <p class="ql-block">沿着宽阔的城墙路向北,来到关城东北角最北端,再往北3公里就是直通角山景区的长城,但已被关闭,想要去角山长城,必须下城,从北门出去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墙上北望,可以清晰的看到角山长城。</p> <p class="ql-block">左转进入北段城墙,再往前行,来到了山海关北城门旧址。北城门称威远门,据传是明顺治帝御赐的,“威远”谓之威震北方之意。北门顶上,城楼已荡然无存,仅剩几块石基。</p> <p class="ql-block">站在威远门城台上向南望去,穿过城中心南北的大街,可以看到南门望洋楼。</p> <p class="ql-block">沿北段城墙前进,到西北角左转,再往前行进一段距离,来到位于西面城墙中间的迎恩楼。迎恩楼与东门天下第一城楼东西遥相对应,规模相同,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因其遙向京都贵为门户而冠名,建国前失修,于1955年拆除,200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站在迎恩楼向东望去,牌坊、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从西门迎恩楼沿城墙转到南门望洋楼。望洋楼始建于明嘉靖八年(1529年),因其面向大海而得各,城楼规模和东、西兩门楼相同,匾额题字“吉星普照”。</p> <p class="ql-block">1933年1月,望洋楼在“榆关事变”中被日军炮火炸毁。现望洋楼为2004年9月动工复建,箭楼形制,砖木结构,九脊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兩间,建筑面积39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站在望洋楼向北望去,角山。</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望洋楼沿城墙向东,来到靖边楼,靖边楼为明初徐达建关时所建,是山海关城东南角楼。明成化、万历年间曾维修,清雍正年间改为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靖边楼也是在1933年1月被日军炮火炸毁。现靖边楼为1986年按明代原貌复建,楼高13.47米,平面呈曲尺形,九脊歇山重檐顶,双层砖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明代士兵雕塑</p> <p class="ql-block">从靖边楼沿城墙向北前行,来到牧营楼,牧营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是位于镇东楼与靖边楼中间的重要建筑,清以后逐渐被废弃。1987年重建,五脊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高10.22米,分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东、南、北三面共设20个箭窗。</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下看牧营楼</p> <p class="ql-block">来到“天下第一关”一一镇东楼楼南。</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展示的神威大将军炮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铸造。炮长2.7米,最大外围1.1米,口径0.1米,重2500公斤,炮身铭文清哳,系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下第一关一一镇东楼西望,牌坊,钟楼。</p> <p class="ql-block">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 <p class="ql-block">下午17.38分回到天下第一关城楼,在城墙上转一圈用时2小时03分钟。</p> <p class="ql-block">从城墙下来后路过“兵部分司”,明代的军事机构。</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住的酒店,紧邻“兵部分司”。</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晚饭后,沿着古城东西中心大道观赏一下夜景。</p> <p class="ql-block">闯关东主题文化体验馆,通过雕塑与场景再现的方式分别展示“灾荒、饥荒”等造成“闯关东”大规模迁徙的自然原因。闯关东分别从水路、陆路和铁路三种不同方式开始,到艰辛的“淘金、放山、伐木、垦荒”四大行介绍,展现了“闯”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位于城市中心的钟鼓楼属于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从不同方向看一下夜景下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再往西走是状元坊</p> <p class="ql-block">迎恩门(西门)</p> <p class="ql-block">穿过门洞走到西门外,然后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10月6日准备去爬角山长城,早晨起来后时间尚早,先在古城街里转转。</p> <p class="ql-block">酒店旁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饭店</p> <p class="ql-block">状元楼宾馆</p> <p class="ql-block">来到关城中心,穿心四孔的钟鼓楼坐落在关城南北、东西兩条主干道上。</p> <p class="ql-block">登上钟鼓楼,可以四周瞭望,古城的街巷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楼上的文昌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双层,高13.3米,重檐歇山顶。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民间认为他能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是读书文人、求功名者最尊奉的神祗,自周朝以来列入祀典,农历二月初三为其神诞日。</p> <p class="ql-block">东望“天下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街景一瞥</p> 北望远处角山,长城。 <p class="ql-block">山海假日酒店</p> <p class="ql-block">总兵府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海关古城慈憨寺,始建于元代末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几经战乱损毁,2014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凝聚着古老关城厚重历史沉淀的六百年老街:山海关古老集市柴禾市一一民俗街。</p> <p class="ql-block">节制四镇牌坊</p> <p class="ql-block">承恩驿。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乾隆皇帝当年到盛京(沈阳)祭祖,当地官员用最隆重的方式欢迎皇帝的亲临,特意把后面的王爷府装饰一新给皇帝就寢,并把驿站进行了彻底改造,为皇帝留出书房供饮酒赋诗,也是在此与刘墉一道创作了中国唯一一块君臣匾一一“祥霭博桑”,掛在西门迎恩楼上。</p> <p class="ql-block">西门迎恩楼,楼上匾额“祥霭博桑”为乾隆皇帝与刘墉所题。</p> <p class="ql-block">10月6日早晨简单的游览一下古城,早饭后10点多,经过关城北门,到角山爬长城。</p> <p class="ql-block">10.6日18.50晚上回来后,到“天下第一关”看一下夜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城墙上向南来到牧营楼</p> <p class="ql-block">望洋楼。到此结束了山海关夜景的游览。山海关在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书写了一部历尽沧桑的历史,为爱国主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