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蒋勋说唐诗》,读至李商隐,心有所感。</p><p class="ql-block">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诗人写过李商隐那么多的无题诗。他总是有意的把自己和社会的世俗隔离开来,他用最孤独的方式来实现自我,就像王尔德的那只把心脏贴在玫瑰的刺上去唱歌的夜莺一样。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与别人无关,孤独也好,寂寞也罢。</p><p class="ql-block">可惜,中国的正统总是以儒家为尊崇,儒家以天下为己任。关注自身,关注个体,表述私情,过去李商隐的诗被视为艳情诗,总是被批评,责其私情太多,未能“文以载道”。</p><p class="ql-block">是的,相比李白的豪迈开阔、杜甫的民本情怀、白居易的平实悯世,李商隐确实是更多的对自己感情感受感觉的关注和描述,可又有几人没有经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的时候呢?人至中年,面对着似血残阳和满天晚霞,几人又不会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偶尔回首往事,也会发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浅吟低唱吧;为生活打拼,怕也少不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自勉自励;和友朋唱和时,应有不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时光;又有几个少年没有过“庄生晓梦迷蝴蝶”呢,怕也有不少“望帝春心托杜鹃”吧?单身奋斗的那些年,怕也憧憬过与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何当共剪西窗烛”。</p><p class="ql-block">我们固然需要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固然需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固然需要“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何尝不需要“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静谧的深夜来静静倾听另一个自己的诉说?</p><p class="ql-block">真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