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夫妻俩国庆自驾游第八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窑洞、黄河壶口瀑布、陕州地坑院

萍萍

<p class="ql-block">10.16号早上8点出发往延安杨家坪</p> <p class="ql-block">9点到达延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因杨家岭景区车位已满,只能过杨家岭隧道停在延安纪念馆停车场,再步行行去杨家岭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景区: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北杨家岭村,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旧址整体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礼堂: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党中央在延安期间,先后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陈云、李富春、杨尚昆、邓小平、王若飞、董必武、吴玉章、凯丰、王首道、王明等近20位领导人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红色书屋2023年4月30日,杨家岭红色书屋红色书架正式揭牌。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等5家出版单位向杨家岭红色书屋赠书。</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办公厅:1939年秋开始修建,1941年建成。为中央办公厅三层办公楼。1</p><p class="ql-block">楼的造型像似飞机,人们通常也叫“飞机楼”。第一层西边的大房子是会议室,也是中央首长的饭厅。东边的大房子原是中央作战研究室,后为中央图书馆。中间的房是党总支办公室和党委政策研究室。第二层是办公室,一间大房子是厅务会议室。第三层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室,这里讨论通过许多重要议题。</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毛泽东旧居:1938年11月,毛泽东从凤凰山麓迁居至此。在此期间,他不仅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还制定了旨在度过抗日难关的十大政策。同时,他创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以及《整顿党的作风》等重要著作。在接见中央党校学员时,毛泽东强调延安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并身体力行地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克服物质困难。他以身作则,开荒种地,为全党树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曾耕耘的菜园:在延安的岁月里,毛泽东不仅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曾在自家的菜园中辛勤耕耘。那片菜地,见证了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立场。</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朱德旧居:1940年5月,朱德从太行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并入住于此。他积极协助毛泽东领导抗战,同时专注于边区的经济建设。在此期间,朱德深入视察了各类工厂,踏勘了荒沟地带,精心制定了经济发展规划,并撰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等重要文章。此外,他还指挥359旅前往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使得该地成为“发展经济的前锋”。</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刘少奇旧居:1942年12月,刘少奇从华中地区返回延安,并入住于此。在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他担任了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以及中央研究局局长等多项职务,并肩负起华中地区的工作重任。为了纠正党内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推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刘少奇在此期间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中央妇女运动会: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挂牌成立,李富春、王明、蔡畅、邓颖超等曾先后担任委员会书记。在党中央的指引下,该委员会积极发动各党派、各阶层妇女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致力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边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的全面发展。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她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统一作战部旧址:1939年4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在延安成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延安时期,该部门与中央城市工作部进行了合并,共同致力于统一战线工作。然而,随着1947年3月的撤离延安,该部门经历了迁址与更名。</p> <p class="ql-block">10.15号中午12点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平坦开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铜像由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连基座通高8.15米,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38亩,主体建筑面积29853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开放有《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铸魂—延安时期从严治党》《伟大长征 辉煌史诗》《强基——延安时期党的组织建设》《不忘来时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5个大型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面积达10677平方米,展线长度为1200米,共展出珍贵文物2021件(组)、照片900余张,展览有红军长征胜利到陕北(雕塑)、整风学习、“窑洞对”、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生产、群星璀璨(场景)、干部学习、转战陕北(雕塑)、1973周恩来回延安、组雕“旗帜”“窑洞对”等艺术品场景26项,有直罗镇战役(3D裸眼技术)、瓦窑堡会议、红色电波、延安时期的对外交往、延安文艺座谈会、马栏纸动态制作流程、投豆选举等科技多媒体互动展项40项</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中央党校礼堂的“实事求是”石刻是近现代的一件展品,现收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骑过的小青马: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室,陈列着一匹马的皮革标本。满身白毛中杂有少许斑点,首尾长187厘米,高132厘米,它鞍銮齐备,四蹄直立,马头高仰,那栩栩如生的神态,好似正在等待出征的主人,一旦抖动缰绳,就会扬蹄而去。这就是毛主席在转战陕北时骑过的小青马。</p> <p class="ql-block">大生产运动树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思想‌。</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妇女旗帜:是川陕苏区妇女独立武装的旗帜‌。1933年2月川陕苏区建立后,昔日受压迫最深的巴山劳动妇女在党和苏维埃的政策法令保护下,获得了平等自由,享受了和男人同等的地位,其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她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打土豪、分田地,并有许多优秀妇女拿起刀枪,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独立团、独立师,谱写了川陕妇女解放史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1973回延安:1973年6月9日上午9时30分,身患重病的周总理来到了阔别26年的延安,他也成为建国之后,唯一重回延安的高层领导人。</p> <p class="ql-block">10.15下午1.50分号离开延安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途径宜川市壶口镇曹家庒村,苹果🍎之乡买了一箍苹果3元/斤30元</p> <p class="ql-block">傍晚5.30分到达壶口瀑布游客中心停车场用餐驻车</p> <p class="ql-block">开启十月自驾游之D15:</p><p class="ql-block">1.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p><p class="ql-block">2.延安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0.16号早上8点在服务中心购票,60以上免门票,观光车40元/人。乘观光车至壶口瀑布景区</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千米,孟门5千米。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连,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达15—20米,夏、秋之际可达45米。在洪水时,洪流滚滚,涌出深槽,瀑布就变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p> <p class="ql-block">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蒸云接天,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十数里外可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壶口瀑布处骑毛驴拍照,作为黄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著称,它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而毛驴,这一古老而质朴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它代表着勤劳、坚韧与纯朴。</p> <p class="ql-block">拍照留念,不仅是为了记录下这一瞬间的美好,更是为了将这份独特的体验永远珍藏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于中午11点游览黄河壶口瀑布结束,后乘景区大巴至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随即驾车继续前进,途径公安检查口。</p> <p class="ql-block">中午11.15分到禹门口黄河桥收费站</p> <p class="ql-block">禹门口大桥:禹门口大桥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交界处,跨越龙门石山,连接东西两岸,距北面上游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2)跨黄河大桥约56千米,距南面下游龙门黄河大桥约6.6千米2</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下午12点进入山西万荣西服务区用午饭后休息</p> <p class="ql-block">下午2.30分下三门峡高速</p> <p class="ql-block">2.30分到达陕州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它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入口巷道</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围墙</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城门</p> <p class="ql-block">陕州地坑院百味巷小吃街引进陕西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陕州十碗席”,它就地取材,经济实惠、荤素搭配、汤菜兼有、独具风味,让游客在游玩之余还能享受一把舌尖上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上面游乐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百家姓墙:中华百家姓展示了中文姓氏的图腾,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在原始人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脉上的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邮局</p> <p class="ql-block">陕州历史</p> <p class="ql-block">陕州诗话</p> <p class="ql-block">陕州古迹</p> <p class="ql-block">陶底沟文化</p> <p class="ql-block">营造技艺馆</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概述</p> <p class="ql-block">武举力石</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文献</p> <p class="ql-block">家具日用木制品</p> <p class="ql-block">纺织车</p> <p class="ql-block">泥人坊</p> <p class="ql-block">农耕劳作工具</p> <p class="ql-block">杂贷铺</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茶馆</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滚石音响</p> <p class="ql-block">捶草印非遗研习馆:捶草印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印染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把一种野生植物“芊棒棒草”采摘回来,夹在白棉布里摆放成花型图案,然后铺展在石头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渗印在白布,形成白底绿花的图案。有了这种技艺,朴素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粗布制品</p> <p class="ql-block">据专家考证,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向全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县地坑院村落照片。</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6</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p> <p class="ql-block">很别致的小门楼</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挖有三个渗水井,是专门排雨水和污水用的。</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即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地坑院的构造其实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6米~7米深,长l2米~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为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10~14个窑洞,工程量2000个土方左右。窑洞高3米左右,深8米~12米,宽4米左右,窑洞两米以下的墙壁为垂直,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从地面上往下看院子</p> <p class="ql-block">下午4.30分游览结束在'景区停车场🅿️驻车🚘休息</p> <p class="ql-block">念馆</p> <p class="ql-block">开启十月自驾游之第16天</p><p class="ql-block">1.黄河壶口瀑布:感受千军万马奔腾的气势</p><p class="ql-block">2.河南陕州地坑院:形成了“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60后夫妻俩国庆自驾游第八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窑洞、黄河壶口瀑布、陕州地坑院景区游玩结束。谢美友们的关注与阅读!为了留住美好的回忆,特做此美篇保存。本篇拍摄于2024.10.15-16号,制作于2025.3.9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