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面约一公里处,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是唐代地方政权“南诏国”和宋代“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及佛教中心,也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古刹。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p><p class="ql-block">我曾两次到过大理崇圣寺参观游览,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个人所见和感受介绍给朋友们,希望大家喜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坐落于苍山迎乐峰之下,寺院依山势而建,坐西朝东,背后是巍峨的苍山,前面是浩瀚的洱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不仅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所著《滇游日记》中的三塔寺,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天龙寺的原型,还是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所崇之“圣”指的是“观音”,因为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的崇拜之风极为盛行。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佛教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历史上崇圣寺宏伟壮观的庙宇建筑,因战火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几乎全部被毁,仅有三塔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幸运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崇圣寺重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至此,崇圣寺终于改变了百年有塔无寺的状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大理崇圣寺,将北方皇家建筑的金碧辉煌与南方园林建筑的精致秀美融为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宇鳞次栉比,</span>集唐朝以后历代建筑之精华,其壮观程度堪称全国之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崇圣寺规模宏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单体寺院,其中轴线长达四公里,这在全国寺庙中也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大理崇圣寺已被命名为“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景区面积约5.6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为1000亩,<span style="font-size:18px;">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span>(下图为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以崇圣寺山门为界可以分为“寺前区(也称“三塔景区”)”和“寺内区”两部分。以下就分别介绍一下景区的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寺前区(三塔景区)主要景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大门,首先来到的是“寺前区”,即三塔景区,这里主要有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雨铜观音殿等建筑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东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位于景区中轴线台阶之上的三塔。作为历史上崇圣寺五大重器唯一传世的古迹,它们历经了千年风雨,依旧屹立于此,成为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其中最前方正中的大塔名为“千寻塔”,它与南北两个小塔三塔鼎立,气势宏伟壮观,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修建以来,已经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主塔千寻塔,已经在苍山洱海间耸立了1200多年。其间,经历过有资料可考的地震30多次,三塔依然挺立在大理的土地上,成为“永镇山川”的完美风景,也成为了大理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塔中的大塔千寻塔,通高 69.13 米,底方 9.9 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 16 级。千寻塔塔身笔直挺拔,线条简洁明快,其密檐的层叠结构精巧而规整,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气势。塔身上的浮雕装饰精美细腻,展现了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南诏野史》记载和专家的推测,崇圣寺三塔中的主塔千寻塔,修建的时间应该在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间(约公元836年至846年间),即南诏时期;而南北两座小塔,应该修建于宋朝(约公元937年至1253年间),即大理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北小塔均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42.17米,</span>塔身纤细修长,八角形的塔身造型别致,每一层的密檐都轻盈灵动,富有韵律感。小塔的雕刻工艺同样精湛,塔身上的佛像、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彰显出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洱海自身就是一条地震断裂带,建塔以后地震不断,至少有30次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对三塔有较大的影响。据记载,明正德年间的地震导致大塔开裂,1925年地震导致三塔塔刹破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历经风雨沧桑,多次遭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但依然屹立不倒,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古人建筑智慧的伟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塔的修缮和保护,为后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佛教文化以及当地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三塔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和保护,最后一次是1978-1981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三塔的主要病症是塔身倾斜沉降,尤其是南北两座小塔:据有关单位观测资料显示,南小塔整体向西北倾斜2°26′,北小塔为西南倾斜1°43′。</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座古塔堪称大理地标,佛教盛行大理的见证,也是是苍山洱海的胜景之一。1961年,崇圣寺三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三塔不仅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佛教艺术和古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展示。游客在参观时能够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拍摄三塔的最佳地点,是景区东南方三塔倒影公园的“三塔聚影池”,在这里可以拍到三塔和池中的倒影,许多游客会在这里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三塔的后面是“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钟楼位于三塔景区内,原名为胜概楼,始建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为重檐木构建筑,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楼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钟楼内供奉着“南诏建极大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这座大钟是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6年---1872年)的战乱。</p><p class="ql-block">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重建南诏建极大钟钟楼、重铸建极大钟。现在重铸的建极大钟,是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登上三层钟楼,站在观景台上远眺洱海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崇圣寺周边</span>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洱海风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眺望大理古城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丽的洱海湖畔风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了钟楼继续往里走就是三塔区内另一座著名建筑——“雨铜观音殿”。原观音殿始建于公元899年,相传里面供奉的铜观音菩萨在铸造时,铜已耗尽还未完成,忽天降铜珠雨,人们用这些铜珠铸完观音像,故名雨铜观音。原观音殿已经不复存在,现雨铜观音殿为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雨铜观音殿兴建于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但在清咸丰年间因大火毁坏,后经多次修复。上世纪六十年代,雨铜观音像被当作“四旧”砸碎回炉。现在的雨铜观音殿是1999年在原址上扩大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建的雨铜观音殿,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殿内供奉着铜铸的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雨铜观音殿内居中处有一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11吨,</span>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制作的。观音神态庄严静美,慈祥妩媚的女性脸颊,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左手持净瓶,右手食指似正在点甘露水救化众生,颇具大理早期观音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雨铜观音殿前,可以看到看到三塔和南诏建极大钟钟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寺内区(山门里)主要景点</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崇圣寺山门为界,进了山门就进入了整个景区的后半区,这里也是狭义的崇圣寺的范围。游客来此可欣赏重建后的崇圣寺,其主要有:崇圣寺山门、天王<span style="font-size:18px;">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span>、罗汉堂、祖师殿和千佛廊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宏大的建筑群。</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崇圣寺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在2004年,大理市文化局斥资1.82亿元人民币,对崇圣寺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工作,并于2005年竣工。重建后的崇圣寺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080平方米。重建的寺庙建筑基本都在崇圣寺山门之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理崇圣寺山门是崇圣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门是游客进入寺院的第一道门槛,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山门前的汉白玉龙雕和铜狮增添了庄严和威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山门上的“佛都”匾额是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不幸在清朝战乱中被毁,现在的匾额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沈鹏题写。山门上的“崇圣寺”三个字则由欧阳中石题写。门联由元代僧人念厣题写,内容为“伟矣!具苍洱大观,到此邦才知此地;果然!是西南名胜,非斯塔莫称斯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门前精美的汉白玉龙纹阶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门前威武的铜狮俯视着前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崇圣寺山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天王殿、弥勒殿、十一面观音殿、大雄宝殿、阿嵯耶观音阁、望海楼等建筑,其中第一座建筑是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为仿明代单檐虎殿顶建筑,采用庄严的龙凤和玺彩。殿内中间供奉的大黑天神像高5.7米,两旁则供有5米高的四大护法天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弥勒殿在天王殿后面,虽然规模不大,但建筑风格典雅,黄色琉璃瓦非常显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一面观音殿,为仿明代重檐五开间建筑,殿内供9米高的十一面观音像及观音八化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崇圣寺等级最高,处于寺院中心位置的建筑。崇圣寺大雄宝殿是仿照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而建造,宏伟壮观,金碧辉煌。重檐庑殿顶,九开间三层台基,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以《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中“释迦牟尼佛会图”布局,正殿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像,在佛像的两侧有四位菩萨,从左至右分别是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像前面的两位侍者是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和二弟子阿难尊者。(因大殿内禁止拍照,故下面两图为网上下载,特此说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处于核心位置</span>,因释尊英勇无畏,法力无边,故称为大雄。崇圣寺大雄宝殿也是信众礼佛、游人游览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的后面是“九龙浴太子喷泉”。喷泉以九龙浴太子传说为题材,将九龙和太子用石雕精心地雕刻成一组景观,并采用石雕和喷泉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浴佛的真实效果。</p><p class="ql-block">九龙浴太子的传说:释迦牟尼出生的时候,母亲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路过蓝毗尼花园时,进园游览。到了繁花盛开的婆罗树下时,感到下腹疼痛,释尊从摩耶夫人右肋出胎,此称树下诞生。释尊出生后,就能行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此称“步步生莲”。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意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正逢天雨香花,天上九龙飞来,吐水为太子沐浴,此称“九龙灌顶”,这天是农历四月初八,也称“浴佛节”或“佛诞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龙浴太子喷泉的后面是“阿嵯耶观音阁”,它是一座四周环林的仿唐代高台三重檐楼阁。阁中供有一尊12米高的阿嵯耶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而阿嵯耶观音是白族密宗的主尊观音,也是大理特有的观音,又被称为“云南福星”、“细腰观音”、“大理观音”。(下图为网络照片,特此说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崇圣寺内还有财神殿、罗汉堂、祖师殿、药师殿、千佛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圣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历史遗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贴士】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分为前区三塔和后区崇圣寺两部分,全程来回约7公里,全部游玩时间大约需要3-5小时。如果您想要节省时间和体力,可以在景区入口处乘坐电瓶车直达大雄宝殿,然后参观九龙浴太子喷泉、阿嵯耶观音阁、大雄宝殿等景点后,再从上往下游览。这样会很省体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