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最南端的春城-滴水苗城屏边</p><p class="ql-block">聚居着苗、汉、彝、壮、瑶等17个民族,是中国单列的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p> <p class="ql-block">昨晚入住屏边县城,今天去参观滇越铁路“人字桥”</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简介</p><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是20世纪和西方最早在中国修建的四条铁路之一。第一条是英国于1876年在上海修建的吴铁路;第二条是俄国于1897-1903年修建的东清铁路:第三条是德国于1899-1904年修建的胶济铁路:第四条是法国于1901-1910年修建的滇越铁路。滇越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也是如今中国唯一营运的米轨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影响的铁路工程,曾以“卓绝设计、奇险施工、浩大工程”的桂冠与苏伊土运河、巴拿马运河并称“世界三大工程奇迹”。</p><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1901年开工,1910年完工,历时9年,总里程854公里。因铁轨轨距1米,俗称米轨铁路。迄今已近百年,在这条百年铁路上,货运列车至今仍在隆隆前行。从昆明出发,跨过河口的中越铁路大桥往南行,一路呼啸。一天一夜可直抵越南的港口城市海防。铁路在法国人营运的30余年期间,法国借助蒙自海关碧色寨分关的便利条件、通过该铁路共运走云南大锡234242吨,获取的利润超过了三亿法郎。</p><p class="ql-block">1940年日本占领越南,中国政府下令拆除碧色寨至河口铁轨,炸毁中越铁路大桥,以防日本沿滇越铁路侵犯中国。1943年中法断交,滇越铁路昆明至河口段回归中国政府管理,1950年改建为碧色寨至河口公路,1956年铁道兵修复碧河段铁路,并改滇越铁路滇段为昆河铁路。</p> <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人字桥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波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是滇越铁路标志性工程。桥长71.7米,宽4.2米,高102米,桥面离谷底深泓线高102米,为肋式三铰拱钢梁桥,由两万多件钢铁部件组装而成,总重180吨。 </p><p class="ql-block">建造历史</p><p class="ql-block">★设计与承建:始建于1907年,由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建筑公司工程师保罗·波登设计并承建。</p><p class="ql-block">★施工过程:施工环境艰险,工人需在悬崖峭壁上凿岩放炮,用绳子系在半空中作业。1908年6月28日三角拱肋上弦固定,7月18日准确合龙,12月6日完工。</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交通意义:是滇越铁路咽喉要道,1910年滇越铁路滇段开通,2004年年运输量达750万吨,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p><p class="ql-block">★历史见证:见证了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等众多重大事件,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工程价值: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工程奇迹”,被列入《世界名桥史》,是研究滇越铁路及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文物保护</p><p class="ql-block">1998年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7年被公布为铁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有专门的护桥队。</p> <p class="ql-block">到了景区入口走上栈道,一片挺拔的松树屹立道旁</p> <p class="ql-block">火车穿越百年铁桥(据当地村民介绍中午11-12点半,下午5点左右)</p> <p class="ql-block">穿过崎岖的山路去往蒙自碧色寨</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景区</p><p class="ql-block">碧色寨—古老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碧色寨自然村,地处犁耙山蜿蜒向西伸展的一段缓坡,地名叫“坡心”。是古时候从蒙自到草坝、大庄、开远驿道上的必经之地。原来俗称“壁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1909年4月15日,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把火车站建在这里。驻足远眺,蒙自坝、草海坝和长桥海的四季景色、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才有了“碧色寨”这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从此,火车站与这个小山村同名,在当时的国内、外地图上赫然显现,声名远播,名扬海内外。</p><p class="ql-block">碧色寨,记载着中国革命、民族崛起和工业文明的历史,铁路文化、护国运动、抗战文化、马帮文化、商贾文化和西南联大在这里交融,奏出一曲悲壮、动人的乐章。碧色寨,见证了百年沧桑巨变,说起它的历史,漫长而又曲折,就象这两条古老、铮亮的铁轨,在蓝天下悠然神往地走进大山深处。</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1903年,《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签订,法国攫取滇越铁路修筑权和通车管理权,1909年铁路通车至碧色寨。</p><p class="ql-block"> ★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通车,碧色寨成为滇越铁路云南段的第一大站,也是个碧石铁路的起点站,迅速成为云南进出口贸易的中转站和国际商贸中心。</p><p class="ql-block"> ★1959年,碧色寨的寸轨被拆除,它不再是滇越铁路与个碧石铁路的枢纽,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碧色寨火车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修建的火车站之一,车站站房为红瓦黄墙的法国式砖木结构建筑,历经百年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 </p><p class="ql-block">★大通公司旧址:建于1912年,曾包揽了滇南地区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转运业务,现为碧色寨滇越铁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哥胪士酒店旧址:曾是碧色寨繁华的象征之一,许多商人、旅客在此停留,现在是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纪念馆的旧址。 </p><p class="ql-block">★红土网球场:是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由法国人从意大利运来红土建造。</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火车站简介</p><p class="ql-block"> 从1910起滇越铁路通车后的30多年时间,米轨滇越铁路与寸轨个碧石铁路在碧色寨交汇换装,使碧色寨火车站成为云南两条铁路的转运站,每天有40余对列车在此经停,云南85%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都要在碧色寨集散中转。火车的汽笛声和搬运工的号子声昼夜回响在山中,待运的大锡、煤油、钢铁、糖、茶叶、纺织品等装满了仓库;洋行、咖啡馆、百货公司、邮政局、酒店、客栈、马店四处林立。在这里汇聚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和各种行当的人群,国内外商号、公司应运而生。碧色寨一分为二,一边是中国式的商号、民居建筑,另一边是法国式的火车站、公司建筑,东西方文化在方圆4平方米的小山村碰撞,吃面包、喝咖啡、品红酒、美奶牛,甚至打网球都在这里兴起。那时在国内大城市见不到的西洋生活,在滇南碧色寨山村却习以为常。</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景区</p><p class="ql-block">北回归线标记点</p><p class="ql-block">在碧色寨车站主楼门槛下,有一块刻着BM149标记的石台阶,后面还有法国工程师尼弗礼士刻的一个图案。据中国和法国天文台专家考证得出: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归线测量标记点。从这里开始,北回归线穿过了15个国家和地区,在云南省内有双江、墨江、个旧、蒙自、西畴县(市)。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当天的正午时分,站在太阳光下面会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产生“立杆无影”天文现象。2018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把碧色寨命名为“北回归线坐标点,东经E:103°2'38”;北纬N:23°27'5””。</p><p class="ql-block">据民间传说:年轻的夫妻俩在太阳转身的北回归线上吸收阴、阳之气,就会生双胞胎。许多新婚夫妻站在这个北回归线标志点上,面向对方,双手十指紧扣,持续99秒,就能一生一世、相爱永远,还有生龙凤胎或双胞胎的机缘。而且百年滇越铁路也寓意百年好合,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车站“三面钟”</p><p class="ql-block">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站房正面的墙上,都安装了“三面钟”,又称“子母钟”。1910年制造,是法国钟表工人的杰作。钟体高2.43米,宽40厘米,厚21厘米;钟座高75厘米,宽40厘米,由木材、玻璃及金属等制成;钟盘上用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识时间,还有PAUL GARNIER、PARIS等厂家、产地和品牌标识;母钟钟面直径25厘米,面向站房里的工作人员。子钟钟面直径46厘米,其两面朝外,面向站台上的旅客;三面钟是传统的重铊式机械钟,靠涡卷弹簧、卷簧,俗称发条驱动,重铊从顶端降至底端一次的周期是15天,即每15天需要手动上一次发条,周而复始地转动;三面钟用一组机芯带动,同时运转,确保旅客和车站工作人员看到的时间是一致的,不会有误差。如今,人们来到碧色寨车站,都要在弥足珍贵的“三面钟”前观赏、拍照。“三面钟”也象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两条铁路的兴盛、繁华与萧条。2004年,经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二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保留的法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个碧临屏铁路简介</p><p class="ql-block">个碧临屏铁路,全长177千米,轨距600毫米,因途经个旧、碧色寨、临安(建水)、石屏等地,史称“个碧临屏铁路”,简称“个碧石铁路”</p><p class="ql-block">这条铁路线原为“滇越铁路”的一个附属规划路网,为及时遏制法国铁路向矿山及周边延伸,1912年,滇南绅商联名上书时任云南都督蔡锷获准后。于1913年成立了个碧石铁路有限公司。于1915年4月开工建设,至1936年10月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 它创下了中国运营铁路的几个之最:铁路轨距最小,仅600毫米;运行速度最慢,平均时速25千米:修建时间最长,长达21年另5个月:机车和车厢最小,仅为准轨铁路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此铁路从倡修筹款到全线修建通车,经历了从满清到民国改朝换代的动行驶中的寸轨火车荡,在运营时期经历抗日战争的洗礼,上世纪50年代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后收归国有,1970年后,遗留鸡街至个旧间33千米线路保留600毫米的寸轨,称为“鸡个支线”,延续运营至1991年1月全面停运;而其蒙自至宝秀间144千米经技术改造为1000毫米的米轨铁路。</p> <p class="ql-block">个碧石铁路是永恒的爱国丰碑</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滇越铁路给云南带来了生机、繁荣与屈辱,而个碧石铁路却成就了云南人乃至中华民族的尊严、</p><p class="ql-block">自豪与骄傲。个碧石铁路全长176.975千米,从1915年动工,至1936年全线通车,历时21年。个碧石铁路是600毫米的寸轨,主要是不与滇越铁路接轨,防止被法国人侵吞了运输和管理权。几经周折,先是由法国人修,后来由云南人自己修;名称先是“个碧铁路”、继而“个碧临屏铁路”,最后确定为“个碧石铁路”;资金从官方与民间合办,最后由民间自筹、自办,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与辛酸。</p><p class="ql-block">1990年,个碧石铁路停运,寸轨小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云南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是</p><p class="ql-block">全国最小的铁路,是全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也是全国运行速度最慢的铁路,更重要的是全国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在法国殖民者挤压中国的时候,有力地抵御了对云南矿产资源的掠夺。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民族精神的典范,是一座永恒的爱国丰碑。</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红土网球场位于云南省蒙自市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内,是“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p><p class="ql-block">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至碧色寨,法国人在距巴黎约9000公里外的云南蒙自发现了与巴黎近似、适合建红土网球场的松软、渗水性好的土壤,于是在此修建了红土网球场。</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30日,“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认证仪式在云南蒙自举办,该球场获此殊荣。</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已晚,公园已关门,没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