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长清的东部沿104 国道一线,有着一条古代的重要交通要道,俗称为“御道”。这条道路连通北直隶、鲁、苏、皖、豫、浙、赣、闽、粤等九省,从明朝起成为京城通达南方各省的交通要道,称为“九省通衢”。</p> <p class="ql-block">店台村处在泰山西北麓,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高铁、津浦铁路沿村而过。店台村何时建村没有考证。店台因临近齐长城的烽火台初名“垫台”,明代设驿站后名“垫台铺”,现衍称为店台。《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就写道:“过了河不向东南往济南府那条路走,一直向正南奔垫台而行。到了午牌时分,已到垫台。”</p> <p class="ql-block">店台村古时是一条“皇家御道”,是九省通衢之路。御道宽约两米有余,都是用青石板铺就。</p> <p class="ql-block">当年长清御道百里齐川,靳庄、长城、店台建有三处阁楼,均供奉道教中的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现在真武阁、古驿站只能从老人的口口相传中追忆旧颜,但村正中的广生桥和古槐,相伴而生已近千年,栉风沐雨,历尽沧桑,雄风依在。村中小河上的石桥,建于明朝,最初为单孔石桥,康熙59年山东承宣布政使王用霖主持重修为三孔石拱桥,之所以重修广生桥,是因为御道作为交通要道,实在太重要了,镶嵌在桥南石墙的古碑记载:“此桥不可一日无”。</p> <p class="ql-block">此桥是九省御道必经之地。后来,为方便过往行人乘凉休息、栓马、驻店,在桥的南北两侧栽植了槐树,活下来的仅存现在桥南西侧一棵,距今已有600余载。树身直径需三人环抱,树枝虬枝盘旋,翠绿茂密;树心已空,树冠直径10米左右,桥树辉映,紧密相依。</p> <p class="ql-block">鼎盛时期店台村的店铺有18家之多,有赵家店、万顺店、姚家店、潘家店、刘家店、李家店等。大寨山南曾有王乐庵、养马场、流放集中营等地名,年代久远,早已踪迹难寻了。</p> <p class="ql-block">古道旁还有古井一口,井壁石砌,水面清浅。过去井旁有松林,人称“榕松古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