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坦荡,行无疆;自驾在路上。(十九),(2018年)走.读绍兴城。

荒原秋树

<p class="ql-block">绍兴是历史的城市,绍兴是文化的城市;绍兴是有着书香、有着酒香的城市;所以,在绍兴城的旅游是在走进历史,是在读一本文化的书卷。</p> <p class="ql-block">5.17,晴。高温暴晒;气温38度。</p><p class="ql-block">没有预料到这次来到绍兴天气会这么热,真的是老天要“考验”我?人在很多的时候只能学会接受和妥协,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在我内心的设想中,来到绍兴该是适逢雨天,沥沥的雨不紧不慢的下,走在石板平整的街巷之间,看着雨滴落在河中溅起小小的花;河中乌蓬船上座着撑着艳丽雨伞的女子缓缓而动……</p><p class="ql-block">然而,老天让我在这晴好的天气来到这小桥流水的绍兴;我也只有走在这烈日当空的石板路上,无怨的任凭热汗淋漓;无悔的奔走于夏日阳光正盛的街巷之间。</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天气只有缩短行程,只有敷衍的从徐渭的青藤书屋走过。</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徐渭老先生的字我也认不全,看他的诗也是一知半解。</p> <h3>走进一条深深的,寂寞的长巷,映入眼前的是古旧的门楼;门边的四个字我认识:青藤书屋。</h3><h3>青藤书屋藏在古街深巷,置身市井民居,只有一池,一屋,一院,一丛竹,一口破井,除了屋子里不是太多的书画,别无所有;但它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渭一生清平,晚景凄凉。然而他又是天纵英才,一生孤傲,从来没有为生活而苟且。</h3><h3>有幸来到他的居室一睹他的墨宝,算是我之幸事。</h3> <h3>青藤书屋是徐渭给他老板胡宗宪写《镇海楼记》得到的赏银置下的。《镇海楼记》六百字。六百字买一楼,是徐渭文章值钱?还是那时房价低?</h3> <h3>徐渭的诗。</h3> <h3>在我记忆中周恩来故居在淮阴,而且我前后去过两次。怎么在绍兴也有周恩来故居?看了弄明白:绍兴是周恩来祖居,周恩来的祖父在淮阴做师爷带家眷定居淮阴。周家是绍兴旺族,是绍兴师爷世家。总理不能算是师爷;总理是人民的公仆。</h3><h3>周恩来故居,贺知章祠门票合计18元。</h3> <h3>周恩来平祖坟:</h3><h3>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召来在京亲属,专门给他们讲述家史:“曾祖樵水公的坟,人家来信问,已经破烂不堪了,准备重修,人家不肯深埋。我告诉他们不准修坟,要平坟,起码不准修。”同时,他也指出“平坟的问题,也不能由我一个决定,以后如有机会到绍兴,我要找本家开个会,把坟平了”。后来,绍兴的周氏族人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周家在绍兴的几处祖坟都平了,棺木全部就地深埋。</h3><h3>1965年的旧历除夕周恩来派侄儿周尔萃回到故乡淮安,做通周家有关亲属的思想工作,说服了淮安县委和地方干部群众,将他家在淮安东门外的七座祖茔全部平掉,棺木就地下沉,坟地也交给了当地生产队耕种。后来他又说服绍兴有关族人,将留在绍兴的祖茔也都平坟还耕。</h3> <h3>贺知章祠。</h3><h3>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墨,顷刻间写成好文章。</h3><h3>尤为不易的是他是属于老干部退休。退休是当时的皇帝还率百官为他送行,无怪乎是唐朝盛世,果然政治昌明。</h3> <h3>安昌古镇。门票五十。</h3> <h3>天下师爷在绍兴,绍兴师爷在安昌。</h3> <p class="ql-block">天气太热,游人很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镇风景很好。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本应该是烟雨朦朦;可是眼前五月的阳光,猝不及防的热烈,这阳光的盛情驱离了我想像河畔酒家的浪漫和温情。</p><p class="ql-block"><br></p> <h3>空寂的街巷诉说着悠悠的岁月……来了,又走了的是像我一样的游人。</h3> <h3>像深井一样的胡同是不是有很长很长的故事?</h3> <h3>阿婆在这里座了多少年?临河的风吹走了她曾经如花一般的青春岁月。</h3> <p class="ql-block">安静的古镇在逆光之中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安祥</p> <h3>大善塔,是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所在,是我们步行从酒店去仓直桥吃晚饭的偶遇。塔很古老,经历几度兴衰;如今,大善寺早已经成了商场,只有塔还孤单的立在原处。介绍说:此塔曾有徐渭,张岱撰写的楹联;有陆游撰疏记其事。清咸丰年间,塔刹、腰檐、楼阁均毁于兵燹,塔身犹存。</h3><h3>只有在此看到了一些张岱留下的痕迹。</h3><div><br></div><div><br></div><h3><br></h3> <h3>这是仓直桥街另一家人气很旺的绍兴菜馆。相较之于阿丘十碗头,阿丘顾客多是绍兴本地人,就餐环境要差一些;这里游客较多,吃饭需要排号,等餐。</h3> <p class="ql-block">5.18。晴,午后转阴。</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五,今天要去上海,女儿已经给订好了酒店。</p><p class="ql-block">今晚可以看到女儿了。明天女儿休息可以小聚。</p><p class="ql-block">这是女儿上班入职后我第一次来看她,是在离开家乡的另一个城市相聚。</p><p class="ql-block">客路他乡与家人相逢相聚自会有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这次来到很喜欢的绍兴城,因为天气的原因,也因为行程的时间有些仓促,很多的地方没有能去成,有些遗憾。只有等下次了。</p><p class="ql-block">在离开绍兴之前今天还打算去两个地方:书圣故里,东湖。</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地方都很特别,都有着绍兴特有的文化背景;都有绍兴独有的风景和气韵。</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座落在蕺山,相近有条街巷叫做飞笔弄。</p><p class="ql-block">飞笔弄走出了一位影响近代中国教育的伟大人物——蔡元培。</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誉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弃翰林而从教;主张要有良好的社会,必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要有良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故居砖木结构,三进三重每进都是三开间,中间天井相连;整个院落高墙院深,气势不凡,非是一般家庭能有的居所。可见当年蔡元培家是有钱人家。</p><p class="ql-block">大多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必是富家子弟,所以一个人的学识、修为和造就,包括对社会和世界的贡献,仅仅靠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是有局限性的。</p><p class="ql-block">环境造就人是有其道理的。</p> <p class="ql-block">这些都是蔡元培先生在北大任校长时网罗的学界精英。简单一数绍兴老乡不少:周树人,周作人兄弟,马寅初,竺可桢……</p> <p class="ql-block">我听不懂绍兴话。绍兴人对我说要了解绍兴的历史应当从蕺山开始,我不知道是哪里。到了书圣故居看见蕺山街的路牌才知道是这里。蕺山街是一大片的老房子组成的街巷,街巷之间有一条流动的小河,街巷都是石板铺砌。书圣故里就在蕺山街旁蕺山之下蕺山公园之侧。有鵝池,墨池,戒珠讲寺,提扇桥;山顶上还有文笔塔,蕺山亭。因为不想上山就没有上去。</p><p class="ql-block">景区只有蔡元培故居门票5元,戒珠讲寺收5元钱的香火钱。</p> <p class="ql-block">绍兴古称山阴,“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p><p class="ql-block">魏晋名士风流,山阴王谢两家更是无出其右。书圣练字的故事自不必说,雪夜访戴的王子猷何其的洒脱?谢安的侄女,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之才华、情义;其悲情凄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每一次看这些故事都会让我对绍兴有一份好奇,有一种穿越古今的敬慕!</p> <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是一个特别的所在,我们武汉有一个东湖,而且朱老总还说过:东湖暂让西湖美 东湖定比西湖强,西湖离绍兴东湖更近,但是绍兴东湖确是不同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p> <p class="ql-block">与其说绍兴东湖是湖到不如说它是一个大的园林。有幽幽碧水、有曲径通幽,有树木,有小桥,有山、有石、有洞,有崖壁上郭沬若的题诗……</p> <p class="ql-block">泛舟湖上,穿行曲折的水道;别有洞天,山重水复。</p> <p class="ql-block">亭台楼阁,白墙黑瓦倒映水中;绿柳如丝摇摇摆摆,随风而舞;石壁如削,傲然耸立;石洞如窟,回声似泣。</p> <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门票50元,乌蓬船票85元。</p><p class="ql-block">东湖介绍说: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面得名。自汉代取,民工相继在此凿山取石。我心里想蕺山街那铺街造房的石头是否取自于此?</p><p class="ql-block">至隋越国公扬素(就是和瓦岗寨秦琼力战的那个?)造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陶渊明第四十五代孙,清末会稽明士陶浚宣看到这里风情绮丽,便筑堤围湖,使堤外是河(古运河),河内是湖,湖中有山,山中藏洞。又历经数代百年间的装点,东湖宛如一个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其内山、水、洞、桥、堤、舟楫、花朩、楼、台、亭阁俱全;融秀、险、雄、奇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离开绍兴,奔赴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