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眼千年,探秘木兰陂的不朽风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行游记之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文字:花好月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朋友一路南下旅行,很快就到了莆田。来之前朋友们在做攻略中提到去莆田要到木兰陂,说实在的,我对莆田,并没有什么印象,根本就不知道莆田能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景点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问朋友:“木兰陂(bēi)是什么?”朋友说:“你去过成都的都江堰吗?”我说:“去过呀,我曾被那恢宏壮观的都江堰所震撼。”他说:“你知道吗,木兰陂就是莆田壮美的都江堰。”我听后很是惊讶, 原来这里也有一个与成都的都江堰齐名的水利工程啊,带着一种欢喜和强烈的好奇心,加快了前行的脚步,期待一看究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月时节的莆田,如同北方的春季,虽然不是普花众开,却也有很多花在争艳。木兰陂面积广阔,绿草如茵,芦苇摇曳。沿溪还有垂柳和古树,在北方供作花养的三角梅,还有一种不知名的树开着一朵朵娇黄的花,在这里就是绿化树栽种在路边,且花开满树,新艳夺目。一路鸟语花香,沿着这条优雅别致的小径继续向前走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莆田之行,我们只为神奇的木兰陂而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踏上木兰陂水闸门的石道上,满心期待能饱览这古迹的独特风光,本想近距离感受它的古朴韵味,可刚走没几步,现实就给了我沉重一击。这石道窄得离谱,我的脚稍一偏就会悬在边沿, 而沿边儿露出的是汹涌的溪水,每落下一步都得精准拿捏位置,像在走钢丝,往下看一眼,眩晕感便迎面袭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恐惧瞬间攥紧我的心脏,双腿抖得像筛糠,不听使唤。我本就恐高,这时风也来凑热闹,呼呼地刮着,吹得我东倒西歪,感觉随时都会被吹落下去。我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重重地坐到陂头的青石板上,眼泪也掉了下来,此时脑袋一片空白,满心只有逃离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办法,我只能坐在石面上,用手死死抠住地面,一点点地朝桥边挪动,朋友在岸边看到我这副狼狈模样,又好笑又担心,哭笑不得,便快步走来,伸出手将我搀扶到了岸边。当双脚重新踏上坚实地面的那一刻,我长舒一口气,这场“惊魂动魄的过桥记”终于画上了句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莆田,史称兴安、兴化、莆阳等,曾经是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莆田,也是闻名海内外的妈祖文化发祥地,很多人来莆田都会去湄洲岛领略妈祖文化的魅力。而我莆田之行,更是想看一看千年前的伟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莆田境内有一条河,那条河发源于福建仙游县的仙西村,进入莆田市后,再经木兰陂至三江口入兴化湾。这条河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经流量为九亿多立方米,明明是一条规模的河,却起了一个木兰溪的名字,听起来像一条小河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木兰陂至三江口段为26公里的感潮段,1958年建成的东圳水库位于延寿溪中下游常太镇境内。而这里要说的木兰陂位于距莆田城区约4公里的木兰溪下游,它是拦腰截断木兰溪的一座古塬,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资料记载,曾经的木兰溪汇集了自永春、德化、仙游的三百六十六涧水,奔腾入海。因受海潮影响,时常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极大的灾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造福一方,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变卖家产携金来此,选择在樟林村旁的将军滩垒石筑陂,历经三年的艰辛努力,因陂址选在上游出山口,陂体工程刚建成,就被洪水冲垮,钱四娘悲痛欲绝,愤而投河殉陂,时年19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年纪轻轻便有远志,实在是不得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长乐进士林从世继钱四娘筑陂志,携资十万缗(缗,古时钱的计算单位,一缗钱即一串铜钱,每串一千文),择址于下游温泉重新筑陂,也被潮水冲垮,十万缗钱打了水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侯官人李宏与僧人冯智日再次主持筑陂,陂址选择在钱四娘和林从世筑陂遗址之间溪水广阔、平缓的木兰山下,历经八年大陂终于建成。因陂建在木兰山下而得名“木兰陂”。古人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我们今人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兰陂,作为宋代大型水利工程,规模宏大,包括陂首枢钮工程、渠系工程和沿溪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丛横钩锁迭筑。陂全长219米多,33座高7.5米的石柱陂墩,32孔闸门,陂的南北两端,建有总长500多米长的护陂堤。陂的右侧修干渠120余公里,沿线建陡门、涵洞等三百多处,支渠无数,灌溉南北洋田万余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后,历朝历代先后数次维修,保存至今。木兰陂的建成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今仍造福一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兰陂不只是水利工程,也是连接木兰溪两岸的必经之路,给两岸民众的经济、生活、交流带来了极大方便。</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建陂者的公德,木兰溪南岸建有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祠庙,遂进入钱妃庙、李长者庙、冯大师庙瞻仰。该庙群现在已经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收藏有多块碑石。其中有明代以来名人撰写的历次修陂碑石、1962年郭沫若参观木兰陂后写的《咏木兰陂》诗碑等。新中国成立后,木兰陂得到保护和整修。1958年新建木兰倒虹吸管,把东圳水库的水引进木兰灌区,扩大灌区面积十余万亩。</p><p class="ql-block">木兰陂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兰陂也是首批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古代水利工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陂坝之上,眺望那奔涌却被驯服的溪水,我深深折服于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巧妙利用。他们没有现代的高科技设备,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却创造出这一泽被后世的水利奇迹,将汹涌的水患化为滋润农田的源泉,使莆田从此成为鱼米之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