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毒草并非自然界里含有毒素的植物,而是“文革”时期的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及学术著作等等。这些意识形态里的产品被判定为“毒草”,或被打成“大毒草”,是因为当时认为这些东西宣扬封、资、修腐朽反动落后的思想观念,毒害人们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文革”初期我上小学,当时在我们中间流传一个故事,是一株“毒草”,也是一道考试题。别人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听过了要问你为什么说这个故事是一棵“毒草”?好像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可见“毒草”毒害人们的思想,转变人们的观念,培养人们的意识,是采取了不动声色潜移默化的方式。借一句电影台词来形容,就是:“悄悄地进村,开枪的不要。”美化一点的说法:“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比喻不太贴切合适,却也有点异曲同工之妙。“毒草”之毒不知不觉就浸入了你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我把故事简单的复述如下,你若有兴趣,就亮出你的答案来吧!</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一个财主特别爱听故事。一天一个乞讨者上门要饭,财主说你以乞讨为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你若能说一个好听的故事给我听,我听的满意了一定赏你。乞讨者说:“那好,我说一个故事,你听了如果叹息了,就算你输了,你要多多给我饭食。”财主满口答应。故事如下:</p><p class="ql-block">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只大黄狗,这只狗颇通人性,很忠诚,看家护院很是尽职,这家人十分喜欢它。一天男主人下地干活了,女人见几个月大的娃娃睡着了,就到门前不远的河边洗碗洗菜去了,大黄狗蹲在院子里守护家园。突然屋里传来娃娃的啼哭声,大黄狗急忙转身跑向屋里。原来一只大老鼠正在咬娃娃的耳朵,大黄狗“嗖”地冲上去一下子咬住老鼠。将老鼠咬死后弃置一旁,又连忙舔舐流血的耳朵。正在这时夫妻俩回家了,见此情景怒不可遏,不及冷静细想一怒之下打死了大黄狗。</p><p class="ql-block"> 财主听到这里,情不自禁深深叹息一声:“可惜,可惜,冤枉了一只好狗啊!”</p><p class="ql-block">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你嗅到了“毒草”的味道了吗?如果你懂了这个故事的用意何在,那你的阶级意识很强,你的意识形态里的政治性相当敏感敏锐。</p><p class="ql-block"> 故事从来都不仅仅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万花筒,你看到了这种形状的花朵,他看到了另一种色彩的图案。以该故事为例,有人认为是批评夫妻俩遇事不冷静,错杀了好狗,告诉人们遇事多观察多考虑,勿冲动;有人认为是批评年轻的母亲,虑事不周,大意无脑,将小孩一个人放在家,脱离了视线监管看护范围,酿成灾祸。两种不同的看法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但这主题不够“资格”成为“毒草”,相反是有正面的积极的警醒人的良好作用。</p><p class="ql-block"> 只有揭开这个故事的面纱,人们才会惊叹普通的故事隐藏着的真实意图,感叹作者用心良苦。</p><p class="ql-block"> 2025.3.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