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历史的手臂翻开2025年日历的时候,这对于我们祁家堡中学七五届的同学们来说,意味着我们中学毕业,走出那扇校门已经整整五十个年头了。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时光过去了。伟人毛泽东曾形容三十八年过去为弹指一挥间,那五十年,还不够弹两下子手指头,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一晃就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1964年,“文化大革命”的硝烟正在兴起的时候,我们这群人跨入了学校的大门,正式开始了人生的求学旅程。温馨的校园生活也就持续了三年左右,“文化革命”的思潮席卷全国,那个时候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本,整个教学过程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然后就是漫长的学工、学农、学军,勤工俭学,下乡支农等等,九年制的教学体制让我们在校呆了十一年半的时间,荒废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p> <p class="ql-block"> 祁家堡中学七五届的同学应届毕业生应该有200多名同学,在祁家堡那个小地方,可见当年的学苗还是很兴旺的。由于当年有解放军的3235部队,二机部的工改兵241部队,还有沈空后的707厂,这些部队性质的子女们上学,有很大的流动性,我们现在依稀记得曾经从这里转学走的一些同学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时钟🕰️太牛了,他谁的面子也不给,滴滴答答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从不回头。一眨眼的功夫,七五届的老同学们已经跨入了七十岁的门槛,我们不能不对自己说一声:我老了。</p> <p class="ql-block"> 感叹时光流逝,想起了那首俄罗斯的小诗《短》,一天很短,短的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很短,短的来不及细品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回望过去的五十年,上山下乡,回乡务农,选工进城,结婚生子。如今,双亲已去,儿孙绕膝。节日之余,欢心之下,晕乎乎的二两小酒,迷登的躺在床上,那个曾经暗恋的她若隐若现,这才想起来,还有那么多事没来得及捋一捋。曾经的那么多的老同学都干嘛呢?聚一聚吧,哪怕唠他两毛钱也行啊!</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意思是说,一个母亲生了九个孩子,但每个孩子个性不同。同学之间也一样,有的好动,没事愿意会两个同学哈他二两,有的喜静,宅在家里二人转。近十年来,我们的几位女同学创立了每年的“三、八节”老同学相聚的传统聚会模式,由最初的几位女同胞,到如今已经包括男神在内的多达二十几位老同学,每年的“三、八节”之际,当春风轻拂大地,陌上花开的时节,老同学们相约在一起,“女神节”的光辉之下,大家高举金樽,共同祝愿新的一年,你我平安,万事胜意!</p> <p class="ql-block"> 在即将欢度毕业五十周年喜庆之时,今年的“三、八节”庆典如期而至,虽然部分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没能亲自莅临,但他们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老同学们的良好祝愿。</p> <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我们七五届同学属羊🐏的占比五分之一;属猴的占比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是属鸡的。属鸡的今年69岁,比较70岁大关,已是临界状态,用打麻将术语:上听了。今年“女神节”的聚会相比去年,少了近一半的同学,除了组织时间仓促以外,更多的是大家身体不好来不了。那我们有理由说,那些没来得及说的话,别不好意思了;那些没来得及办的事抓紧了!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有时间大家聚一聚,一盘花生豆,两瓶绿棒子……</p> <p class="ql-block">2024年“三、八节”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只剩那脑海中温馨的一刻。让我们永远在自己的世界里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下一次的聚会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我期待着你、期待着他、期待着所有愿意来看老同学的各位同学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我在相约的门口等你!</p> <p class="ql-block">绿荫丛林2025年3月8日于草河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