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编后语

庶人

<p class="ql-block">代序</p><p class="ql-block"> 马国亮(加拿大)</p><p class="ql-block">许湛荣,一个在七、八十年代活跃于台山文坛的业余作者,以新诗崭露头角。一旦与缪斯结缘,便诗心强大、诗思不断,激情喷湧,佳作频频……他是一个执着、坚韧、勤奋的诗者,默默的在现代诗园中辛勤耕作,以淳朴率真的风格,从农村唱到教坛,从五邑侨乡唱到太平洋彼岸的温哥华,诗情不竭,讴歌不息。</p><p class="ql-block">水滴石穿,涓涓汇流,日子见工。年逾七旬的他,近又推出其第四本个人诗集《海韵》。选入的所有诗作由著名方家翟玉珍翻译成英文,是一部中英双语版个人诗集。</p><p class="ql-block">"今日天涯寄孤旅,他朝入海作涛声。"行文至此,台山梅如柏诗长写小溪的诗句翩然而至,它恰如其份地抒说许诗人在诗歌领域的探求进取的情景:孤旅,既是路漫漫其修远的流程,也是诗艺由俗(浊)到滤清、由浅薄到精湛、人由卑微到名声大噪的预示。涓涓小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汇入浩瀚的大海,环流世界……琅琅的低吟小唱,终化作气势磅薄、風情万端的《海韵》……</p><p class="ql-block">诗海泛舟,意兴阑珊,诗歌的殿堂,又多添了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p><p class="ql-block">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恭喜文友许湛荣又登上另一座高峰。并冀其锲而不舍,继续攀越一个个新高点。</p><p class="ql-block">附[译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翟玉珍(子墨),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英语教师。热爱文学,喜欢书法、绘画。许多书画作品获得省、市级最高奖项及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2022年10月,参加中华诗人百强赛并获殊荣,诸多诗歌发表于《诗刊》《新时代》《青年文学家》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代序(马国亮)</p><p class="ql-block"> 认识老兵,始于同一文艺台。也是这个机缘,先后在温哥华、卡加利有好几次聚会。自然就稔熟起来,了解与时俱增,从他的为人、品性及其作品。</p><p class="ql-block"> 纵观《老兵新韵》的内容题材,都是从过往的生活积甸中提炼出来的。七十年代投笔从戎,迄今已逾五十余年。经军队熔炉的淬炼锻造,奠定了军人的情操、气质。他的作品,在军旅生活的回忆中,坦诚率真、直抒胸臆、平白自然、朴实无粉饰的文风处处可见。一个老兵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的抒写,教人荡气回肠。"巍巍天山埋忠骨,千里跋涉祭英灵",在远涉二千公里拜祭战友林维胜的作品,拨人心弦,赚人热泪。</p><p class="ql-block"> 在部队,他是个尽忠守职的好战士;解甲归田,是个造福梓里的领头人;移居海外,他是个</p><p class="ql-block">赤诚游子。身份的更迭,爱国爱乡的性品情怀不变。</p><p class="ql-block"> 他是酷爱文学,一个有禀赋的诗者,生活的诗情不竭,讴歌不息。"跟着岁月的脚步,奏响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歌。"从故乡唱到校园,从军营唱到太平洋西岸,所见所闻所感,都弥漫诗韵的芬芳,俨如嗅到一股股淡雅的清新。</p><p class="ql-block"> 他自诩为老兵,亦以此为荣。他坦言在文艺创作道路上的探索,自认永远是一名新兵。"心中有坦荡,脚下自从容",他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攀爬、迈进!从他先后的作品中,清晰地看到他进步与成熟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故乡《老树》中"而今独立斜阳里,笑看红尘铁骨身"诗句,正是作者的自画像。这棵老树青春不老,生机盎然,新芽勃发,虽有点稚嫩感,但葩蕾缤芬。</p><p class="ql-block"> 做为作者的文友,为《老兵新韵》的印刷发行深感欣慰、鼓舞,尤翼在余生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生命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这方。回首处,各种生活的碎片,将在人生的长廊中砌就一道道永恒、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此为代序。</p><p class="ql-block">[序者一一《侨都艺苑》丛书副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代华人八友诗文集》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侨都文苑丛书之一《当代华人八友诗文集》出版了!艺苑轻寒仍犹在,一枝红梅报春来。继之,将又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有幸参与该书作品的收集、编辑工作,对八位作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了解。文学之旅,路漫漫其修远兮。著书立说,它是某个路段的一个里程标记、驿站。在这里,与他们相遇了,也是一种难得的缘份。同路人不说行外话,以下谈些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八友之中,王益石、蔡乙健曾有过面见之缘,与其它的六位是从文如其人的法则中获得一鳞半爪的认知。除程国栋以外,七个都是不同时段移民不同国度的侨都人一一海外游子。他们的背景、经历、阅历、文化素养虽各有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秉承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以安身立命的方块字("流浪他方万里遥,谋生异域数年漂。乡言汉语心常记,海角天涯系紧锚。"炽昌的诗句贴切体现他们的共同意念。)在生活的积淀中打捞、感悟,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大量的可圈可点的精彩诗文。他们都在退休之龄,仍行其所乐,情有所寄,在文学之旅的文径诗山上攀援不息。孔子曾赞颜回: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们也不改其乐,在物质丰裕精神荒瘠的异邦默默地笔耕着,比那些耽迷于物欲、铜臭的人,多几许超然脱俗的飘逸和风雅。</p><p class="ql-block"> 他们的作品,处处流淌着游子对祖国、故乡眷恋的情怀,缕缕乡愁,悱恻缠绵,撩人感慨共鸣。"家山迢万里,游子倍思亲。"(王益石《重阳》)"长积乡愁药不医"(陈咏隆《闻鸡偶得》)"乡音是我们的标记"(刘超群《乡音》)"故乡何处是,回首泪沾巾"(老兵《忆故乡》)"偏要逢人诉说,难解是离愁"(谢寿南《水调歌头.老来乐》)……鸟栖旧林,鱼溯故渊情怀的抒写,在作品的题材中占相当比重,不忘本忘源,是人生最基本的优良底质。</p><p class="ql-block">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本含贬义,比喻在行家面前露本事。窃以为应给它加一层褒义,敢于班门弄斧,才能知道自己的斧利不利、斧法合不合规范。且把八友集当做彼此互相交流、切磋的场地,扬长避短,祛腐立新,砥砺前行,登上更高的台阶。陈咏隆、王益石不失为近体韵律诗的佼佼者,造诣深厚,著作丰饶。能者师之,是后学者应秉持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赞的是,旅美乡亲朱女俊,仅小学学历,文学的道路上,是一位执着、锲而不舍的进取者。她以平白质朴无华的笔调,写下一篇篇自传体式的记事,予人以真善美的正能量。国内作者程国栋只有初中文凭,他对文学追求矢志不移,创作了不少意象新颖、有生活气息的现代诗,正是有志者事竟成。</p><p class="ql-block"> 纵覧侨都文苑丛书的作品,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下里巴人的通俗。芳草繁花,各显姿采,适得其时。也许它们只是一朵朵卑微得连名字也喊不出的小花,但它们曾装点过这个时代的风采,为侨都文坛增光添色。</p><p class="ql-block"> 生命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友们,以饱蘸豪情之笔,恣意挥洒吧!期待更多的好作品问世!</p><p class="ql-block">[执行副主编马国亮于2023年.3月杪]</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