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思夢想的埃及行(下篇)- 02.2025

Chaoying

<p class="ql-block">上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对几座金字塔和开罗城的参观,本文将带您领略尼罗河畔的风土人情。</p><p class="ql-block">尼罗河是非洲的母亲河。这种形容也许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而埃及人则尊称它为父亲尼罗河。它的流向由南向北,途经非洲十一个国家。它全长 6700 多公里,与亚马逊河并称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p><p class="ql-block">尼罗河在古埃及的经济、社会、农业和宗教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干旱貧瘠的沙漠不断向四周扩张,把人类逼入尼罗河沿岸狹長的綠洲地帶。从阿斯旺(Aswan,法文Assouan)附近的第一瀑布到开罗以北的三角洲地帶,这条狹長的肥沃地帶也千差萬別,有些地方仅寬一公里,而有些地方则寬二十公里。在三角洲地区,呈网狀分布的尼罗河支流形成寬二百五十公里的肥沃泥土区域。</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开罗乘飞机前往阿斯旺,随着飞机的升空,脚下的城市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广袤无垠的沙漠与蜿蜒的尼罗河。从飞机上往下看,阿斯旺以南的尼罗河水域变得异常宽阔,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湖泊般的景象。这一切的变化,都归功于那座宏伟的阿斯旺大坝。</p> <p class="ql-block">在阿斯旺,尼罗河展现出了它最雄伟壮丽的一面,碧波荡漾的河水与背后绵延无尽的沙漠沙丘交相辉映,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安排在一艘高达五层的豪华游轮上,这样的游轮在尼罗河上据说每天有超过百艘穿梭往来。尼罗河宛如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联起埃及的古老文明与现代繁华。</p><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换乘小船,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向着南方缓缓前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游人稀少,河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这里是鸟类的乐园,成群的水鸟在河面上轻盈掠过,或栖息于芦苇丛中,为这片宁静的天地增添了几分生机。小船轻轻穿梭在芦苇丛中,船上的人享受着无比的宁静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們看到兩個努比亞的小男孩在河上嬉耍。他们纯真的笑声随着河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努比亚村落。</p><p class="ql-block">努比亚,这片被岁月轻抚的隐秘天堂,在古埃及辉煌的史册中常被淡忘。它静静地横卧于埃及南部至苏丹北部的尼罗河流域,是一块蕴藏着多元文化与历史交融的神秘土地。在这里,每一粒沙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每一阵风都吹拂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传统村落的一大特色是房屋紧密相连,以此减少街道上的热量积聚。屋内墙壁常饰以华丽多彩的壁画,而建筑则以拱形屋顶和鲜艳的外墙色彩为标志,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结合。与埃及其他地区未完工式的房屋不同,努比亚村落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精致追求与对传统的深情守护。</p><p class="ql-block">在努比亚人中,饲养埃及河里的爬行动物是一项古老的传统:男人们驯养爬行动物,并喜欢向好奇的人炫耀,以此作为力量的象征。更主要的是在努比亚地区,鳄鱼被认为是神圣的存在,人们会驯养鳄鱼,以示对神的敬意。</p><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的这户人家,养了三条鳄鱼。这也是我第一次抱鳄鱼。还好,是一条年幼的鳄鱼。</p> <p class="ql-block">自从阿斯旺修建了水坝,就沒有野生鳄鱼的出没。</p><p class="ql-block">修水坝虽然好处众多,如:210 万千瓦/年、洪水得到控制、干旱被消除、航运得到改善、耕地面积增加、三季收成取代一季收成等等,但它的负面影响则更多。它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五十万努比亚人背景离乡。</p><p class="ql-block">水坝形成的湖泊还淹沒了許多历史古迹。其中就有阿布辛贝(Abou Simbel)神庙的原址。为了保护努比亚的古迹,政府將神庙迁移,离開受到威胁的遗址,以便它们能够在尽可能靠近原址和相同方向的地方再次展出。新址比原先神庙的位置高出六十五米。</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贝神庙是由两座历史悠久的神话神庙组成的建筑群,距离阿斯旺有兩百多公里,靠近苏丹边境。它分为左边的大神庙和右边的小神庙,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神庙建于十九王朝(公元前 1260 年左右),是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ès II)为纪念他在卡德什(Qadesh)战役中的胜利而建造了这些建筑,用于祭祀他以及埃及诸神和他的妻子奈菲尔塔利(Néfertari)。</p><p class="ql-block">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努比亚最重要、保存最完好的考古發掘遗迹,见证了古埃及的伟大,甚至比吉萨金字塔还要神秘。如果不谈它宏伟的雕像和精美的壁画,只讲每年两次的阳光穿透神庙深处,照亮神像的奇观,就为这座古老建筑增添了无尽的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大神庙的正面由多座雕像、浮雕和楣饰组成。 其中最著名、最具纪念意义的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從年輕到老的四個二十多米高的巨型坐像。 </p> <p class="ql-block">小神庙的正面有六座 10 米高的雕像描绘的是王后和她的丈夫。 王后脚下是王室夫妇的孩子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也是第一次有神庙供奉法老的妻子。</span></p> <p class="ql-block">游完神庙,我們驱车返回阿斯旺。途中还顺便參观了阿斯旺水坝发电站,这是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帮助修建的,因此它也成为了冷战时期国际合作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午餐后游轮順水而下,傍晚時分停泊在康翁博(Kôm Ombo)附近。途中,我们目睹了一场壮丽的日落——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将天空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尼罗河的河水倒映着这绚烂的天色,仿佛天地之间被一片金色的帷幕笼罩。</p> <p class="ql-block">距停船处五分钟的路程,有一座箸名神庙:索贝克和荷鲁斯(Sobek et Horus)神庙。它建於公元前二世紀,是专门用来祭祀鳄鱼神<span style="font-size:18px;">索贝克</span>和鹰神荷鲁斯的神庙。 该神庙部分已经毁坏,部分坍塌到尼罗河中。</p> <p class="ql-block">导游特意安排我们在傍晚时分参观神庙。此时,神庙的灯光已然点亮,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神庙周围砂岩围墙上那幅栩栩如生的壁画。画中不仅精细地刻画着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医疗和外科手术器械:精巧的钳子、锋利的剪刀、各式手术刀具等,其精细程度与现代医疗器械相差无几;更令人震撼的是,壁画还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人类对分娩姿势的科学认知——画中的产妇采用蹲坐姿分娩,这种姿势至今仍被现代医学证实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自然分娩方式。难以想象,这竟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结晶!如此超前的医学认知水平,不仅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更让人对先人的智慧肃然起敬。这些壁画仿佛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医学的惊人成就。</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在船上享用晚餐时,游轮已悄然起航,继续朝着北方徐徐前行。夜幕低垂,船身轻轻划破平静的河面,在星光闪烁的苍穹下,留下一道银白色的航迹。尼罗河的夜晚静谧而深邃,仿佛时间在此刻放缓了脚步。在梦境的轻抚中,船已悄然抵达埃德福(Edfou),仿佛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完成。</p> <p class="ql-block">天还未破晓,我们便匆匆踏上了前往荷鲁斯神庙的路途。这座神庙巍然矗立,供奉着古埃及人极为崇敬的鹰神荷鲁斯。荷鲁斯象征着天空与王权,曾是古埃及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守护神。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神庙的辉煌逐渐黯淡。特别是在罗马皇帝统治时期,异教崇拜被严令禁止,鹰神的祭祀活动也随之被迫中断。祭司们因恐惧生命的威胁,不得不停止延续千年的神圣仪式。岁月无情,神庙失去了往日的荣光,祭祀场所逐渐被风沙和尼罗河的淤泥掩埋,沉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p><p class="ql-block">直到 1798 年,一支法国探险队才重新发现了它巨大的塔楼的顶端。 1860年,法国著名埃及学家奥古斯特-马里埃特(Auguste Mariette)决定着手对遗址进行清淤工作。于是,荷鲁斯神庙从地底深处缓缓浮现,仿佛在沙漠的神秘魔力庇护下,它得以逃脱岁月的侵蚀,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两只头戴双冠的巨型猎鹰守卫着神庙的入口。 它们高傲威严的姿态似乎在向游客宣告:"荷鲁斯是这里的主宰"。</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神庙中缓步走出,清晨的宁静已被打破,游人的身影渐渐涌入这片古老的圣地。这又是一個繁忙的一天!而我们也带着对荷鲁斯神的敬畏与对古埃及文明的赞叹,继续踏上旅程。</p><p class="ql-block">游轮向卢克索(Luxor,法文Louxor)方向行驶。兩岸的棕榈树点缀在金色的沙丘之间,翠绿的枝叶与无垠的黄沙形成鲜明对比。加上远处依偎在尼罗河畔的村莊,低矮的房屋与高耸清的真寺,這一切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静谧而悠远。</p> <p class="ql-block">當游轮在靠近埃斯纳(Esna)时,船速缓缓放慢,准备通过一座发电站旁边的水闸。这座水闸上下有九米落差。游客們纷纷湧上在甲板,好奇并期待的等待这一过程。</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些商贩划着小船靠近我们的游轮,热情地向在甲板上的游客展示各式各样的纺织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如果双方达成共识,小贩就将两件装在塑料袋里的商品抛上游轮:一件是顾客选购的商品,另一件则用来装钱。顾客选好商品后,再把钱袋扔回小船。这种独特的交易方式,既有趣又充满地方特色,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到了!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临近停船泊位的卢克索神庙,稍後我將介紹這座神庙。</p><p class="ql-block">卢克索是现代城市的名称。而它在古埃及時被称为:底比斯(Thebes)。</p> <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参观了卡纳克(Karnak)。卡纳克的名字源自阿拉伯语“al-Karnak”,意为“坚固的城市”。实际上,它是由三座围墙环绕的神庙群组成的。从塞索斯特里斯一世(Sésostris I)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到托勒密王朝(Ptolémaïque, 约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0年)的两千年间,历代法老在这里建造、拆除和改建了无数的小礼拜堂、神庙和塔楼,最终形成了宏伟的卡纳克遗址。卡纳克是位于底比斯的阿蒙(Amun)神庙的现代名称。根据古埃及人的信仰,底比斯是世界的诞生之地,而阿蒙神通过卡纳克神庙与人间进行沟通。</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最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后来逐渐与太阳神拉(Ra)融合,成为阿蒙-拉(Amun-Ra),象征着宇宙的创造力和太阳的力量,成为众神之王。</p><p class="ql-block">阿蒙神庙的规格之大能裝下巴黎圣母院。它长 103 米,宽 52 米,有 134 根柱子,每根柱子高 22 米。</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原本共有十七座方尖碑。 其中两座仍矗立在遗址上。另外两座在两千多年前被分別运往罗马和君士坦丁堡(现名伊斯坦布尔),这充分体现了古罗马和拜占庭帝国对埃及文化的推崇。其他 13 座方尖碑则在废弃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的方尖碑高约 30 米,重达 325 吨。</p> <p class="ql-block">卡纳克的方尖碑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古埃及文化的瑰宝。它们是由一整块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在竖立方尖碑时,古埃及人并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而是通过精确的工程设计和力学原理,将方尖碑稳固地竖立在基座上。它们历经风雨,依然屹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千年而</span>不倒,向世人展示着古埃及文明的智慧与力量。站在这些方尖碑前,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在尼罗河畔,大多数神庙都垂直于河流而建,然而卢克索神庙却与众不同,其轴线与尼罗河平行。导游向我们解释道,这种独特的布局暗示着卢克索神庙可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卡纳克神庙建筑群的延伸部分。</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建于公元前 1400 年至公元前 1000 年,由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Aménophis III)和拉美西斯二世(Ramsès II)下令建造。 前者修建了内部,后者修建了外部,并增加了立面、巨像和方尖碑。 神庙长 260 米,供奉阿蒙神及其家族的其他神。</p><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相距不到三公里,由狮身人面像大道连接,大道两旁曾经有六百多座狮身人面像。这也从另一面证明了卢克索神庙曾是卡纳克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巴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是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于1836年赠送给法国的礼物,而这座方尖碑原本矗立在卢克索神庙前。</p> <p class="ql-block">随著夜幕降临,这一天的行程在星光与波光中画上了句号。我們在游船上靜靜休息,耳边只有輕輕的水聲,一夜无話。第二天一早,晨光熹微,我們迎來了嶄新的旅程,這是盼望已久的热气球漂游。</p> <p class="ql-block">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热气球同时升空的场面,堪称壮丽非凡。此时,已有一些热气球率先腾空而起,点缀着晨曦中的天际。</p> <p class="ql-block">当我們的热气球起飞时,太陽正緩緩的从地平线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滿大地,热气球在晨光中越升越高,彷彿与太阳一同甦醒。整個天空被染成了溫暖的橙紅色,云霞如同被点燃般絢丽。田野尽头,那一线闪著微光的水帶子,正是美丽的尼罗河,靜靜流淌,映照著天际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下面图片中山脚下的那個山谷,就是今天我們要參观的帝王谷。</p> <p class="ql-block">很幸运,我們的热气球正好经過一座古老的神庙。从高空俯视,神庙的轮廓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严而神秘,彷彿時間在此停驻。石柱与遗跡在阳光下闪耀著历史的光芒,让人不禁想像千年前这里的繁华与輝煌。这种俯瞰的视角,彷彿让我們与历史对话,心中湧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感动。</p><p class="ql-block">经过反覆在Google maps上查找和照片对比,我終于最后确定了这个神庙是地处迈迪内特哈布(Medinet Habu)的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神庙,有三千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同团的法国朋友并未与我们搭乘同一个热气球,因此他们所看到的景色也截然不同。当我向他们展示我拍摄的录像时,他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感叹道他们飞越的只是一片甘蔗地,远不及我们所见的美景壮观。</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的参观是帝王谷。</p><p class="ql-block">对古埃及法老而言,其统治生涯的巅峰时刻莫过于最终与诸神同列的神圣时刻。正是这种死后成神的信仰,使得帝王谷成为了古埃及最为神圣的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帝王谷坐落于卢克索城附近位于尼罗河西岸,是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1070年)众多杰出法老的安息之地。这些伟大的统治者毕生追求荣耀,即便在死后也未曾停歇,他们的陵墓的建筑构造与内部装饰无不体现着精妙绝伦的设计理念、卓越非凡的工程智慧以及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共挖掘了六十多座(64座)堎墓,但是現在只有十幾座開放用於參觀。我們參觀了四座,按照先後順序分別是:法老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KV2)、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陵墓(KV6)、法老拉美西斯一世的陵墓(KV16)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的陵墓(KV9)。KV後面的數字表示挖掘時间次序。</p> <p class="ql-block">1. 法老拉美西斯四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2. 法老拉美西斯九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3. 法老拉美西斯一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4. 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和六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每位法老都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装饰方案,这些方案虽植根于传统构图范式,却无不彰显着对艺术独创性的极致追求,深刻体现了统治者的个人审美倾向与宗教理念。根据在位期间可支配资源的多寡,特别是统治时期的国力状况,这些装饰的复杂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较为简约者可能仅以一部宗教典籍为蓝本,而奢华者则往往融合五六部不同典籍的精髓,创造出高度精致的艺术综合体。</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便是这种奢华装饰的典型例证。这位法老选择重新启用原本为其前任拉美西斯五世建造的陵墓,这一决定背后的动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陵墓内部装饰极尽奢华。</p> <p class="ql-block">每一位统治者,无论其才能多么卓越,都需要得力的辅佐者共同承担治国重任。距离帝王谷仅数公里之遥的王后谷、贵族谷与工匠谷,正是这一历史事实的最佳见证。这些墓葬群中保存的丰富文物与壁画,生动记录了这些杰出辅政者的职业生涯、社会地位与荣耀成就,正是他们的智慧与奉献,与法老们共同谱写了古埃及辉煌的历史篇章。</p><p class="ql-block">鉴于时间有限,我们最终选择参观工匠谷,这里的墓葬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场景描绘而闻名。正如人们所言:"艺术源于生活,精于民间",这些由普通工匠创作的壁画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为我们呈现了古埃及社会生活的鲜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如何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目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全球性课题。当前,过度旅游带来的拥挤问题正严重威胁着卢克索地区的法老及随行者的遗址。在极端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遗址内部由游客带来的湿度时常达到饱和状态,导致可怕的微生物黑斑持续侵蚀着这些无价的壁画艺术。</p><p class="ql-block">埃及文物局局长曾发出警示性预言: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帝王谷的陵墓可能在150至500年内永久消失!这一惊人言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有专家建议埃及借鉴法国拉斯科洞穴的保护经验,通过建造高精度复制遗址来满足游客需求。这种"以仿代真"的保护模式,既能有效减少原址的人为损害,又能为后世完整保存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在尼罗河西岸的探访中,最令我们震撼的莫过于位于卢克索以北约六十公里处的丹德拉(Dendérah)小镇旁的哈托尔(Hathor)神庙。這里远离众多游客,是安静欣赏古埃及文明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在埃及神话中,哈托尔是爱、美和欢乐女神。这座供奉爱、美与欢乐女神的神庙,以其保存完好的浮雕、绚丽的色彩和精妙的天文天花板而闻名于世,堪称托勒密(Ptolémée)时期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有历记记载:现在的哈托尔神庙始建于公元前 54 年 7 月 16 日,这一天是一年一度的天狼星日出之日。</p> <p class="ql-block">踏入神庙内部,我们无不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绚丽的色彩历经千年依然鲜艳,精妙的天文图在天花板上熠熠生辉。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让我们不禁屏息凝神,由衷赞叹古埃及工匠们超凡的技艺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导游向我们详细讲解道:哈托尔神庙令人惊叹的色彩复原工程主要完成于新冠疫情期间。当时,一支由专业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团队,采用最精细的修复工艺,使用特制的小刷子,历时数年对神庙的每一寸墙面进行了小心翼翼的清理。这种精益求精的修复方式,不仅成功去除了几个世纪以来积累的尘埃及污染物,更让神庙原本鲜艳的色彩重见天日,为后人完整保存了这座托勒密时期建筑的艺术精髓。</p><p class="ql-block">我们以哈托尔神庙作为尼罗河两岸风光之旅的终点,为这段旅程谱写了完美的休止符。</p> <p class="ql-block">不容否认,埃及旅游中确实存在一些消费陷阱。最典型的莫过于金字塔区的骆驼照相骗局:商贩以极低价格(约3欧元)吸引游客骑骆驼拍照,但下骆驼时却会索要高额费用(可达100欧元),正所谓"三欧上驼,百欧下驼"。</p><p class="ql-block">另一种常见套路是导游导购骗局。导游会先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可能是关于某件工艺品的传奇来历或某个家族的传承,以此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然后将游客带到特定商店消费。即便像我们这样经验丰富的旅行者,也需要格外小心才能识破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而那些缺乏警惕性的游客则会被骗,比如我们团里的一位法国女士,竟然在一家香料店花费了600多欧元购买食品佐料,真不知这些调料要用到何年何月。</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些都是旅行间的小插曲, 与古埃及文化帶來的冲击相比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埃及的旅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探索,一次感官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说:"在埃及,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发现,每一眼都是一次千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果您感兴趣而且沒有看过本文的上篇,这是鍵接:</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62g99i"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眠思夢想的埃及行(上篇)- 02.2025</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謝謝您的观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完成于北京時间2025年3月9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想我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