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横亘于云南西部中缅边境,是横断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世界物种基因库”闻名。这里冰川、火山、峡谷地貌交相辉映,跨越五个纬度带,海拔落差接近5000米,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完整垂直生态系统。</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核心通道;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盐马古道中的险道;这里曾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高黎贡,人类的"双面书架",一面陈列着自然,一面陈列着人文。我们所走的林家铺﹣南斋公房﹣百花岭短短21公里穿越线,只是这个庞大"书架"中的小小一页,也只是高黎贡自然人文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南斋公房路线,海拔约3200米,是西南古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的险要地段。它最早形成于唐代,起初是南诏国的官道兵站,常有军队驻扎。元代时,官道改线,此地由腾冲地方管理,曲石江苴明善堂扩修庙宇,救助行人,并得名南斋公房 。</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1942 - 1944年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在此浴血奋战,山顶现存碉堡与战壕,诉说着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如今,南斋公房线路成熟安全,吸引众多徒步爱好者前来,重走历史之路,感受岁月沉淀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2月12日早上,我们来到了起点——林家铺,到管理处交了进山许可证后,照例在起点处打卡。从左往右依次是:山羊,晴榎,云兮,开心妹,荷洋,羊嫂,雄嫂,还有拍照的雄哥。一行8人,开始了这次的高黎贡山穿越之旅。</p> <p class="ql-block">起点处设有路标,标明了方向以及路线,由此我们知道,高黎贡山南斋公房穿越路线包括18个点,一路上行翻越过雪冲垭口后,到达南斋公房,随后一路下行,直达保山隆阳区的百花岭后行程结束。路线清晰,难度适中,非常适合短线徒步。</p> <p class="ql-block">随着一条石板小路的出现,我们开始了今天的行程。初升的太阳撕破厚厚的云层,将柔和的光线投射于山林之中,原本寂静的山林忽然焕发了生机一般,变得一片明媚。初入山林的我们,对这片陌生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光影交错中的绿藓,阳光笼罩下的树叶,初次邂逅的马缨花……都生机盎然摇曳在我们面前,带给了我们别样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眼尖的荷洋一眼就认出了蜿蜒生长于路边的石斛,引起了我们的第一波惊叹!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石斛,此时居然随处可见,绿油油自成一景。再往前,看到它们沿着树干肆意生长,相互缠绕,竟搭成一道独特的拱门,翠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诠释着自然的密码。我们忍不住停下脚步,拿出手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这与大自然美好瞬间的邂逅,也将这份独属于山林的惊喜永久留存。</p> <p class="ql-block">行不多远,就看见了此行的第一个打卡点——海拔2492米处的花卷石。这里共有两块大石头,因外形酷似花卷而得名,层层叠叠的页岩构造,犹如花瓣般卷曲堆叠,纹理清晰可见,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与地质的变迁。它独特的造型,在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仿佛大自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花卷石后,是一段长长的竹海。许是海拔不太高的缘故,这里的竹子几乎都是一人多高的笤帚林,细细密密,遍布山林,我们从竹海之间走过,耳听着山风拂过时竹叶沙沙的摩挲声,平添了几分惬意。</p> <p class="ql-block">竹海的尽头,迎来了第二个打卡之地——撒马坝。据说,该处地势平缓,当年马帮上山下山途经此地时都会在此地休息,人搭锅做饭,马下驮吃草,故称"撒马坝"。</p><p class="ql-block">马帮的故事,早已在历史的烟云中湮没,眼前之地,荒草丛生,遥想当年人喊马嘶的一片欢腾,却如今,只剩一块刻印“撒马坝”的石碑,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有的喧腾。</p> <p class="ql-block">日头越来越高,地势也渐渐在拔高,随着石板路的延伸,岗房出现在我们面前。</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茶马古道上的岗房,源于马帮运输的现实需要。古时,这条崎岖蜿蜒的道路是重要贸易通道,承载着茶叶、盐巴等物资的运输。马帮长途跋涉,沿途需应对恶劣天气、陡峭山路,还要防范野兽与盗匪。岗房应运而生,作为安全庇护所,为马帮提供短暂安歇,在收取一定费用后,还护送马帮穿过最危险的路段。它不仅是赶马人的休息站,还能存放货物,传递信息。历经岁月变迁,岗房见证了无数马帮的身影,成为高黎贡山独特文化符号,诉说着往昔的商贸繁荣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入山渐觉林已深!我们不断的深入,高黎贡山原始森林的气息逐渐变得浓浓郁郁,参天大树越来越多,林子越来越密,光线逐渐变暗,有的地方阳光斑斑驳驳,有的地方竟无法穿透进来,不时传来鸟儿此起彼伏的叫声,我们感受到了户外人最喜欢的绿树阴浓。</p> <p class="ql-block">而和原始森林气息一起扑面而来的,还有镌刻在这条古道上的茶马古迹。历史已经久远,我们没有刻意去探寻马帮的故事,但当双脚真切踏上这片土地,那深深嵌入石板的马蹄印,还有沿途林立的指路碑,都像是在无声诉说往昔的辉煌。古旧的石板路,在岁月摩挲下光滑又斑驳,每一道纹路都似是马帮匆匆而过的足迹。在这原始森林的怀抱中,茶马古迹宛如一部部无言史书,不用刻意解读,其厚重与沧桑,就已随着林间的风,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 ……</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茶马古道上,每一块石头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其中,最特别的当属撑腰石。它是马帮和旅人在漫长艰苦路途中的精神寄托。赶马人背负着沉重货物,脚步被崎岖山路拖累,腰酸背痛时,他们会寻来树枝、石块,稳稳撑在路旁巨石下。这一撑,是对前路顺遂的祈愿,期盼石头能为自己“撑腰”,分担重负。年复一年,这些石头承载着无数赶马人的希望,静静见证着古道的兴衰,成为茶马古道独特又温暖的文化符号 。</p> <p class="ql-block">越往里走,地势越见险峻。在最为陡峭的地方,有一名为“强盗房”的地方。左边岩壁陡立,右边峡谷幽深,道路一侧有巨石突兀横在路端,只能容人畜单独穿行于缝隙中,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成为当年劫匪出没抢劫过往行商的地方,故名曰:强盗房。迄今尚存有人力修砌的石阶,通向密林深处劫匪的老巢。</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过此地时,看着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路,再看转弯处赫然矗立的巨石,想象当年马帮行到此处进退失据叫苦不迭的情景时,也不免为他们扼腕。</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面欣赏着高黎贡的原始风貌,一面品味着茶马古道的马帮历史,于行行摄摄中来到了“板壁岩”。这是一面巨大的峭壁,垂直高度数十米,如削的崖壁上,苍苔遍布,仿佛诉说着岁月的风雨侵袭……而在岩壁下方,却令人遗憾的堆积着许多垃圾,成为了与这厚重历史感格格不入的有碍观瞻!</p> <p class="ql-block">于古道而言,板壁岩是独特的存在。它仿若一堵天然巨墙,拔地而起,壁面平整,如被鬼斧神工雕琢。曾几何时,马帮途经此地,被这壮观景象震撼,也将它当作行程坐标,为疲惫的赶马人提供天然庇护,风雨来袭时,人们躲于岩下,生起篝火,听着马嘶,稍作歇息。岩上岁月留下的痕迹,是青苔的蔓延,是风雨侵蚀的斑驳,默默见证着古道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此时海拔是2857米,离最高点3200米的雪冲垭口还有300多米的提升,之前相对平缓的坡路到这里突然变陡,一路蜿蜒至此的石板路在这里也变成了很厚的青石相叠,层层向上延伸……因为跨度较大,行走间多了一些气喘吁吁!</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林木随着海拔的提高渐渐远去,迎接我们的是低温环境下的衰草枯杨,入目满眼荒凉……肆意而起的大风携着刺骨的冰凉席卷而来,让我们在猝不及防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高黎贡的大风呼啸……脸上一片冰凉,耳朵吹得生疼,手指开始僵住,想着没有多远就能到达雪冲垭口,懒得添加衣服的我们把外衣帽子往头上一套,低着头往上赶!</p> <p class="ql-block">接近山顶的地方,意外看到了路面结冰!!再看旁边的一条小小的沟涧,居然也是冰面覆盖,原想着不过是昼夜温差太大所致,却没想到区区海拔3000左右的垭口,居然也是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雪的所在!!这一点,在我们第二天原路返回到这里,却骤然遇到簌簌而下的雪粒子时得到了充分的验证!</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最高点——雪冲垭口!最费力气的爬升路段结束了👏👏👏站在垭口上,想起了小德说过的话:“今天你走过了所有的弯路,此后人生尽是坦途”😅😅😅回望身后,尽管垭口上寒风呼啸,浓云密布,但远处的腾冲坝子道路津梁历历在目,上空晴朗灿烂,如同此时此刻我们的心!</p> <p class="ql-block">翻过垭口,我们心心念念的南斋公房赫然在目!带着对它的好奇,我们奔它而去……</p><p class="ql-block">一座相对独立的小院,院门进去是一个院子,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貌似灶房的地方,院子右边台阶上方,是三间相连的主体建筑,中间屋子大门敞开,供奉着类似山神的牌位,左右各一间早已无人居住的屋子。墙壁由厚实的石块堆砌,历经风雨侵蚀,有了岁月的斑驳,却依旧坚固。</p><p class="ql-block">我们到时,这里有粗糙的木桌、简陋的火塘,烟熏过的墙壁……透过岁月的云烟,依稀看见赶马人歇脚时的体温与疲惫……</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唐朝,最初是马帮往来的重要驿站,为长途跋涉的赶马人提供庇护。高耸的地势与险要的地形,赋予南斋公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易守难攻,保障了过往商队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作为这条路线的居中点,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这里都代表着上坡路已经走完,接下来的行程都相对轻松。所以,这里成为穿越者们午餐地点的首选,两个可用来烧水的黑乎乎的大茶壶,屋檐下挂着的一些肉干,桌上放着的一些咸菜,平台上甚至还没被用完的矿泉水……在这里,可以补充水源,可以生火取暖,可以避风挡雨,这对于已经很疲惫的我们来说,简直不要太舒适👌🏻👌🏻</p> <p class="ql-block">刚从南斋公房出来,就遇到了几个拿着麻袋往上走的人,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保山隆阳这边高黎贡管理局的,定期上山捡拾并清理垃圾。看着他们气息不平一样疲惫的样子,对比腾冲那边一路可见的垃圾和这边打理的干干净净的古道,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有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才有我们惬意的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原本肆虐横行的风,在我们下坡几十米后消失的无影无踪,茂密的原始森林又接纳了我们。层层的浓绿代替了矮小枯黄的植被,重重叠叠蜿蜒在我们眼前,脚步变得轻快的同时,内心也开始雀跃起来!</p> <p class="ql-block">户外徒步的“虐”,在于对未知行程的忐忑不安,在于翻山越岭道阻且长的艰难跋涉,在于遭遇各种未知天气时的泥泞狼狈……户外徒步的“乐”,也在于和无限风光邂逅时的惊喜,在于独自行走中与自己对话之后的释然,更在于和志同道合队友们风雨同舟后的会心一笑,共享美景后的刻骨铭心,畅谈回忆时的意犹未尽……因着那份甘苦自知的沉浸,和得偿所愿时的愉悦,我们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此刻,穿梭在蜿蜒小径上,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光影斑驳;空气里氤氲着清凉,每一次呼吸都满是草木的清新,不远处有鸟叫声此起彼伏,给森林更添静谧……我和开心妹贪看景色,走在了最后,雄哥好耐心地陪我们走着,不时给我们拍个照打个卡,未离未弃……</p> <p class="ql-block">远远的,看到羊嫂坐在一棵树下等我们,原来已经到了当年马帮坐下休息的“懒板凳”了!自然,我们也一一坐下,效仿古人之态,惬意地感受了一把“懒板凳”上的慵懒之态!</p> <p class="ql-block">竹林清幽!当那一片片的竹林逐渐映入眼帘的时候,带给我们的,是铺天盖地的满目清凉!修长的竹子像是被精心雕琢的碧玉长笛,一节节向上延展,身姿挺拔而优雅,顶端纤细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低吟浅唱。阳光艰难地穿过层层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片静谧之地增添了几分梦幻。</p> <p class="ql-block">“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真正踏入这片竹林,才深刻理解了这份执着与偏爱。置身竹林,便是与惬意撞个满怀。那修长的竹,那翠绿的叶,静是一幅画,动似一首诗,动静之间,风雅自然流露!让身为过客的我们为之迷醉,林间静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p> <p class="ql-block">沉浸在竹林带来的惬意之中,我们一路向前。作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高黎贡山,果然不愧“自然书架”之称:迎客杉树冠硕大,独树成林;黄心树树形独特,寓意优美;孔明茶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一路走,一路看,目不暇接中,来到了永定桥。</p> <p class="ql-block">在高黎贡山深处,隐匿着一座饱经沧桑的永定桥。它横跨于湍急的黄竹河之上,宛如一道坚韧的纽带,连接着两岸的岁月。桥身单孔石拱,是历史镌刻的印记,青苔与藤蔓肆意攀爬,为其添了几分古朴与神秘。桥下,黄竹河水奔腾不息,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周边丛林茂密,遮天蔽日,阳光艰难地穿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这座建于光绪年间的古桥,承载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商贸往来,见证过无数行者的脚步,在岁月中沉默坚守,散发着独有的历史韵味 。</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此休息,打卡,周围茂密的树木,更显清幽的环境,似在映衬着石桥的古朴与厚重……</p> <p class="ql-block">南斋公房到百花岭这一段,坡路平缓,但路程较长,最明显的便是永定桥前往百花岭岗房的路,有悠长悠长的缓坡,也有悠长悠长的横切路面。已经接近下午5点,许是有些疲倦的缘故,亦不知两步路是如何计算距离的,这3公里的距离愣是走了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岗房之后,便先后到达了大风包和二台坡,到这里,原始森林的气息逐渐变淡,茶马古道的氛围也逐渐淡去,指引我们的,不再是曾经马帮种种,而是高黎贡的地形地貌。我们知道,我们逐渐走出了茶马古道,走出了那段独特的历史……回望刚刚走过的路,耳畔却依稀还回响着马铃声声!</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终点——旧街子。坐车出去的时候,在出山口,按例交了出山证明,证明我们已经安全出山。听开车的小哥说,如果不交这个证明的话,管理局的人会误以为我们还在山上,误以为迷路或是出了意外,还要组织人山上寻找……不禁感慨高黎贡山管理制度的严谨!👍👍👍</p> <p class="ql-block">徒步高黎贡山,就像翻开一部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碰撞的鸿篇巨著,这里有充满勃勃生机的原始森林,也有浓郁厚重的茶马古道氛围;它是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也是自然与人文的碰撞;它诉说着岁月的厚重,也彰显着生命的蓬勃……每一步迈进,都是对未知的叩问;每一次抬眸,都收获不同的惊喜;每一回驻足,都邂逅别样的风光;每一次触摸,都感知岁月的纹理。她用她的雄浑与宁静,教会我们敬畏自然,也让我们在与山水的对话中,找到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安宁与力量 ,借以消融生活中的琐碎与繁杂!</p><p class="ql-block">美哉,高黎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