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类与鹿的关系历史悠久。在远古时代,性格温顺且集群生活的鹿类动物就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猎食对象。在中国华东地区一处拥有一万年历史的人类遗址中,麋鹿骨骼的出土数量甚至超过了家猪,可见当时麋鹿在中国古人的食谱中是何等的重要。自古以来,由鹿类动物衍生出的人类文化多种多样。从东方的“福禄寿喜”一词中“禄”与“鹿”字的同音象征意义到九色鹿的传说,从西方的狩猎文化到圣诞老人驾驶的驯鹿车,鹿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体现在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圣诞老人驾驶的驯鹿车</p> <p class="ql-block">公园门口</p> <p class="ql-block">从1862 年到1875年,戴维(36岁到49岁)在中国共逗留13年,向世界公布了所见之麋鹿,大熊猫、金丝猴、珙桐(David tree)等。</p> <p class="ql-block">麋鹿,古称麋,俗称四不像。法国神甫戴维1865年在北京南海子获得标本。北京南海子由此作为麋鹿的科学发现地即模式种产地,以志纪念。</p><p class="ql-block">麋鹿苑建于1985年,是为迎接麋鹿还家而成立的北京鏖鹿生态实验中心管理的科研场所。麋鹿苑又称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为了响应国家科教兴国号召,1996 年,又作为科普场所对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园内悠闲的麋鹿</p> <p class="ql-block">夏天最凉爽舒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麋鹿苑入口栈桥</p> <p class="ql-block">“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p><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先人有关鹿的最早讴歌。鹿作为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和麝科的动物,是旺盛发达的食草兽,是生物进化的奇遇记。</p><p class="ql-block">全球鹿类约有50种,而东亚特别是中国是世界鹿类的起源中心。鹿类动物一路角逐,进化扩散,走向了世界各地。我国是鹿的种类最丰富的国家,现在还拥有各种鹿类动物20余种,这是华夏子孙值得炫耀的。</p><p class="ql-block">“龙蛇隐大泽,麋鹿游丰草。”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起源于200多万年前,曾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地带。</p><p class="ql-block">“麋鹿传奇”展览从呦呦鹿鸣、与国同兴、东方神鹿三个单元叙述了麋鹿的起源进化、形态特征、生活特性、历史文化等;讲述了近代以来,麋鹿科学发现、本土灭绝、海外漂泊的艰辛历史;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麋鹿重引进回归、种群复壮、恢复野外种群等使麋鹿得到成功保护的辉煌成就。</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入门处</p> <p class="ql-block">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重建了这一过程。</p><p class="ql-block">鹿类的远祖是生活在始新世末期(约3800多万年前)的古鼷鹿,它也是现代鼷鹿与长颈鹿的祖先。到了约3000万年前的中新世,出现了现代鹿类的直系祖先一-始原鹿,由此发展出了现代的鹿科动物。有角的鹿是从中新世开始出现的。这些鹿当中有一些类群完全灭绝了,但也有一些类群留下了后代。到更新世时,鹿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并一直持续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鹿科动物是由古鼷鹿演化而来,已有上千万年的进化历史,是偶蹄动物中进化比较成功的一支。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从体型到角型,从习性到生存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分化。在鹿类的演化过程中,鹿的体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雄鹿头骨上的鹿角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且角的形状逐渐从简单变得复杂。在这期间,曾经出现过一些相貌奇特的鹿,它们大部分没有留下直系后代,这让人不得不感叹于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与无情。</p> <p class="ql-block">欧洲巨大角鹿,已灭绝。</p> <p class="ql-block">鹿类动物,确切地说是指反刍亚目鹿上科的动物,包括“鹿科动物”和“麝科动物”两大类。目前,全世界共有鹿类动物约50种,其中包括“鹿科动物”40多种,“麝科动物”约4种。</p><p class="ql-block">中国幅员辽阔,拥有高原、森林、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是鹿类动物的发源地和演化中心之一,是鹿的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从体型巨大的驼鹿、马鹿,到身材娇小的麂(jǐ、獐(zhāng)、麝(shè)等,中国现存的鹿类动物共有 20余种,分布于全国各地,种类数量占世界鹿类种类数量的 40% 以上。麝类、麂类和獐等小型鹿类绝大部分产于中国,而黑麂、麋鹿、白唇鹿等还是中国的特有物种。</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麋鹿属出现过5个种,蓝田种、晋南种、双叉种、台湾种、达氏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麋鹿是达氏种,其他几个种均已灭绝。</p> <p class="ql-block">北京现生麋鹿种群分布点:北京麋鹿苑、北京动物园、北京大兴野生动物园、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最大的鹿与最小的鹿</p> <p class="ql-block">狼、猪、麋鹿肠道长度对比示意:</p><p class="ql-block">食肉动物的盲肠不发达,肠道(小肠、大肠和结肠)约为体长的3-5 倍,狼的肠道约4米;</p><p class="ql-block">杂食动物的盲肠发达,肠道(小肠、大肠和结肠)约为体长的4-9倍,猪的肠道约16 米;</p><p class="ql-block">食草动物的盲肠特别发达,肠道(小肠、大肠和结肠)约为体长的10-30 倍。麋鹿的肠道约 40米。</p> <p class="ql-block">同大多数动物一样,鹿类动物的一生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尽力活下去,另外一个则是繁殖一一把自己的基因更多地传下去。它们毕生的所有行为,都是为这两个目的服务的。</p> <p class="ql-block">产仔</p> <p class="ql-block">交配</p> <p class="ql-block">反刍</p> <p class="ql-block">舐犊</p> <p class="ql-block">哺育</p> <p class="ql-block">公鹿争斗</p> <p class="ql-block">小麋鹿塑化标本</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汀·奥斯瓦尔(1930.9.21-2011.7.11)生于德国。他倾尽毕生精力致力于狩猎和鹿角藏品的收藏与贸易。经他收集的鹿类藏品涉及全世界20余种鹿类动物。在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家中,他还建立了私人的鹿角博物馆。2007年,在参观过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后,奥斯瓦尔先生与该馆建立了联系,并于2010年将其收集的约3600件鹿角、鹿头骨、鹿皮等藏品转让给了该馆。</p> <p class="ql-block">多数的鹿类都长角。鹿角和牛角或者羊角是不同的。鹿角是骨质的“实角”,基本上每年生长一次,脱落一次。而牛、羊类的角属于“洞角”,由骨质心与角质鞘构成,终生生长,且不脱换。</p><p class="ql-block">当鹿角刚刚长出的时候,它们看起来就像是鹿的头上隆起的两个包。正在生长的鹿角中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主要由软骨构成,鹿角表面上还覆盖着一层长着茸毛的皮肤。这个阶段的鹿角一般被叫做“鹿茸”。鹿角的生长速度很快,从开始生长到长成只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长成的鹿角将会骨化变硬,其中的血管和神经收缩。这时,公鹿会蹭去鹿角外边的茸皮,坚硬锋利的鹿角便形成了。</p> <p class="ql-block">梅花鹿茸</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另外一个展览</p> <p class="ql-block">北极狐</p> <p class="ql-block">赤狐</p> <p class="ql-block">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狍</p> <p class="ql-block">长耳鸮</p> <p class="ql-block">各种漂亮的蝴蝶标本。</p> <p class="ql-block">苑内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每年换一组新的雕塑,参观时正赶上兔年。</p> <p class="ql-block">南海子公园去过很多次了,但博物馆经常吃闭门羹,正好赶上北京搞博物馆月活动,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谢谢围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