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为何有诸多的“务”字地名

灸经岐手【360°廣角拾漏镜】

<p class="ql-block">  凤翔是宝鸡的文化名城,城南方向陆续有这样一些村庄:石落务、尹家务之外,还有南务、北务、明家务、南旗务、北旗务、小旗务、礼包务、新增务、阎家务、托卜务、庞家务、雒家务,这十四个后缀为“务”的村庄散布在凤翔县彪角镇、郭店镇等六个乡镇。.这些“务”字是怎么一回事呢?</p> <p class="ql-block">  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凤翔那些带“务”字地名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话说春秋战国那会儿,秦国在雍城,也就是现在的凤翔建都。秦国为了让国家机器更强大,就在交通要道上弄了些征税的机构,当时把这些机构叫做“务”。为啥叫“务”呢?原来在古汉语里,“务”就是指税务关卡。这制度从那会儿开始,一直延续到汉唐,成了古代财政体系里重要的一环。</p><p class="ql-block"> 最开始啊,这些征税机构不是固定的,有点临时的意思,常常就是插个旗做标识,像旗务村,估计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慢慢地,它们就变成固定的驻点啦。宋代有本书叫《事物纪原》,里面写着“凡商贾之征,皆置务以掌之”,这说明这些征税机构已经常态化运作咯。</p><p class="ql-block"> 凤翔城南的渭河平原可是个好地方,它是古代“关陇道”和“陈仓道”交汇的地方,形成了一条“东连秦川、西通陇右”的商旅要道。现在还能找到南务村、北务村的遗址,它们就在这条千年古道的关键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凤翔还有个厉害的事儿,它是西凤酒的发源地。从周代开始,这儿就有了庞大的酿酒产业。汉代的《盐铁论》里说“雍城之酤,岁得千酿”,这酒税在地方财政里占的比重可大啦。为了管理酒类专卖和征税,还专门设立了“酒务”机构呢。</p><p class="ql-block"> 再看看这些“务”字地名里藏着的秘密。像南旗务、小旗务这些旗务系列地名,可能和宋代“厢军管榷”制度有关,反映出军队参与征税这种特殊现象。还有“新增务”,这说明在明代商税猛增的时候,临时增设了不少征税点。而闫家务、尹家务这些冠姓地名,说明有些征税点是由地方豪族代管的,这就是所谓的“包税制”,在《明实录》里都有记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官民共治模式。</p><p class="ql-block"> 到了2018年,在石落务遗址出土了宋代的“酒务”碑刻,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年征酒税“三千贯”的情况。《凤翔府志》里也说,明代设了“九务十八卡”,南务、北务还是重要的税卡呢。清代的地图上,标着“务”字的村落大多在古驿站周边,这也证明了它们有交通管控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这些带“务”字的地名就像一层一层的文化地层。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是咋运作的,反映了关陇地区商税制度的演变,简直就是研究古代财政地理的活化石。到了2021年,“凤翔税务地名群”还被列入了陕西省非遗保护名录呢。</p><p class="ql-block"> 总的来说,凤翔这些“务”字地名群,就像是秦制文明在基层社会的投影,也是千年商业文明的地理坐标,更是中国古代财税制度演变的活见证。它们可不止是普通的地名,就像是刻在大地上的财政史教科书,厉害着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