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p><p class="ql-block">而“生趣教育”恰是指向育人,</p><p class="ql-block">活泼泼地育人,</p><p class="ql-block">育活泼泼的人。</p> <p class="ql-block">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学在瑶海,活力教育”十大行动2025年工作要点,深入推进全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持续深耕“五育并举融合一体化”创新实践,精心培育“生趣教育”特色品牌,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与育人水平,2025年3月9日,临二小全体教师和瑶海区各校的德育负责人和班主任代表相聚在临二小荟萃厅,共同触摸“生趣教育”的脉搏,探寻"儿童观察"的智慧之光。</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诚邀德育正高级教师、《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温州市名班主任、温州市优秀教师、温州市“未来教育名家”培养对象王红梅老师做“儿童观察:生趣教育的密码”专题研究报告。</p> 聘任仪式·共启新章 <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丁元春为王红梅老师颁发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生趣教育”研究学术指导专家聘书。这份沉甸甸的聘书,是理念的共鸣,更是责任的传承。</p> 专家报告·破译密码 <p class="ql-block">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生趣教育”构建了“三生三趣”的育人体系,即唤醒学生之兴趣,激发创生之乐趣,鼓舞人生之志趣。而唤醒学生之兴趣首先就要求老师们作为儿童的研究者;而“观察”就是研究儿童的必修课。王红梅老师是如何将“观察”融入日常教育之中的呢?</p> <p class="ql-block">王红梅老师在专场报告中,凭借深厚的教育情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教育智慧的盛宴。她强调 “关系” 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第一要素,以全身心的投入打造和谐师生关系,成为陶冶学生情感的咨询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实践中,王老师巧妙运用视觉思维、情景思维、关联思维、同理心思维、亮点思维这五种工具。例如,面对课堂上学生玩蜗牛的情况,她运用同理心思维,理解学生对蜗牛的喜爱,以情景思维创设蜗牛当课堂听讲小明星评委的情境,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自创《蜗牛妈妈寻子》的故事,借助关联思维,将学生与蜗牛妈妈的情感相连,进行生命教育。</p> <p class="ql-block">在班级管理与课程设计上,王老师从心出发,成为班级课程的设计师。她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发个性化微课程,利用亮点思维挖掘学生闪光点,开展多彩的颁奖仪式。在多元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她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做联结世界的策划师,系统设计班级育人目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支架。王老师的教育实践,为现场的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展现了教育智慧的无穷魅力与强大力量。</p> 思维碰撞·共燃星火 <p class="ql-block">鲜活且满含生命温度的教育案例,或如春风润心,或似明灯引航,凝聚着教育者的心血与智慧。这些宝贵经验如石投湖,在老师们心中激起涟漪。怀揣热忱与困惑,老师们以问题为舟、思考为帆,共溯教育长河,而王红梅老师凭借专业知识与耐心解答,如同领航者,助力老师们解开疑惑,驶向更广阔的教育天地。</p> 凝思启新·致远而行 <p class="ql-block">在这场教育思想碰撞、经验交融的研讨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是虔诚的探索者。当鲜活的教育案例映入眼帘,当精妙的观察策略被深入解析,思维的火花就此点燃。</p> <p class="ql-block">红梅盛开,香气自来。</p><p class="ql-block">在红梅老师的教育故事里,我们也曾在自己的班级里看到过这些人的影子,但相比之下,自己的处事还不够温度。原来,有“温度”的教师,必须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用心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温度”的教师,还要理解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多样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有“温度”的教师,善于激励和引导学生,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力。红梅老师的“5个设计思维”,让生趣教育走得更有方向、更有方法,“阅读和行走”,学会观察,学会改变,让我和孩子们更好地同行。</p><p class="ql-block">此次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管理思路,也让我更加明确了班主任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将把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p><p class="ql-block"> ——蒯琳琳</p> <p class="ql-block">温暖的笑容,知性优雅,不禁对这次活动充满期待,事实不虚此行。王红梅专家用具体实例呈现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结合心理学家理论指导,她的爱心流淌在每个细节里。</p><p class="ql-block">作为老师,我们渺小,我们改变不了很多,可是我们可以影响他人。</p><p class="ql-block">而作为师者我们需要低下身子观察孩子,用系统的分析解锁教育密码。转化思维方式,改变行为方法。</p><p class="ql-block">阿德勒曾说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社会兴趣。”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过程。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不谋而合。 </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力量,引导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沈荣群</p> <p class="ql-block">坐在荟萃厅的第七排,王红梅老师PPT上跳动的"整理教育"四个字,像一束光穿透了我习以为常的教育日常。那些被试卷压弯的书包角、晨读时游移的目光、作文本上潦草的字迹,突然在理论的光照下显影出更深层的隐喻——原来教育最动人的生长点,往往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p><p class="ql-block">王老师将"整理"定义为"对生命痕迹的凝视与重构",这一解读令我心头震颤。当她说"凌乱的课桌是未梳理的思维,褶皱的作业本是未被尊重的学习过程"时,我忽然想起班上那个总丢三落四的孩子——他的周记本里分明藏着细腻的星空观察笔记,却因潦草的字迹和涂改的墨团被淹没。原来我们惯用的"批评-纠正"模式,恰恰掐灭了孩子内心秩序生长的火苗。"整理教育"让我看见:教育不是强行修剪枝丫,而是帮每棵树找到自己的生长方向。</p><p class="ql-block">"创课班主任"的概念如清泉涤荡心灵。王老师说:"教室不是流水线车间,而是生命博物馆的策展现场。"这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班级管理——整齐划一的座位摆放是否压抑了合作的可能?统一要求的笔记格式是否切断了思维的个性脉络?当教育空间允许存在"暂时性混乱",当图书角的书籍能按"主人公心情"而非中图法分类,或许孩子们会像报告视频里那个整理"情绪收纳盒"的女孩一样,在触摸自己心灵褶皱的过程中,悄然完成对世界的温柔整理。</p><p class="ql-block">走出荟萃厅时,我突然觉得教育或许也该有这样的智慧:不是阻止落叶飘零,而是教会每片叶子在纷飞中看见风的轨迹。王红梅老师的"整理教育",让我触摸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那是对生命痕迹的珍视,是对成长节律的敬畏,是在看似无序中守护万物生长的勇气。这场报告不是终点,而是一把打开教育新维度的钥匙,它让我相信:当我们学会用整理的目光凝视教育,每一粒微尘都能折射出银河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郑奕慧</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加王红梅专家“生趣教育”培训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培训中强调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兴趣,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培养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让我意识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连接是教育成功的关键。这次培训启发我,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彭韬</p><p class="ql-block">听了王红梅老师的讲座《生趣教育—儿童观察:生趣教育的密码》,我深受启发。王老师通过丰富的班级管理案例,生动地展示了“设计思维”在生趣教育中的应用。她强调通过直观、有趣的方式与学生达成共识,提倡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约定,而非单向规定。这种互动式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还能抓住教育契机,有效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 ———朱艳琳</p> <p class="ql-block">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置身于这场“儿童观察:生趣教育的密码”专题研究报告中,我深深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包围。从王红梅老师的分享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和精妙的观察策略,如同一束束强光,穿透日常教育管理的表象,直抵教育的核心与本质。</p><p class="ql-block">在处理课堂玩蜗牛这类棘手问题时,摒弃传统简单粗暴方式,而是从学生情绪切入,巧妙创设情境,让教育充满温情与智慧,这为在座的教师提供了绝佳范例。在班级管理与课程开发方面,无论是开展特色班级活动,还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发德育课程,都紧密贴合学生成长需求,真正做到了以儿童为中央。</p><p class="ql-block">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交流,为他们搭建更多成长平台,推动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如此,才能培育出更多有活力、有温度、有智慧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p><p class="ql-block">——贺冬梅</p> <p class="ql-block">今日我们以观察之名相聚,明日更要以赤子之心践行。当我们学会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教育的每个瞬间都将绽放活泼泼的生命之光。愿我们永葆教育者的好奇与敬畏,在生趣教育的沃土上,育见未来,育见希望!</p> <p class="ql-block">观察儿童,</p><p class="ql-block">让我们捕捉儿童的思维宝藏图;</p><p class="ql-block">观察儿童,</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从儿童的“心”思考;</p><p class="ql-block">观察儿童,</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通过“可视化”的语言,说服学生的心;</p><p class="ql-block">观察儿童,</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帮助孩子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p> <p class="ql-block">图:郑奕慧 文:孔令飞</p><p class="ql-block">初审:孔令飞</p><p class="ql-block">复审:贺冬梅</p><p class="ql-block">终审:丁元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