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2月27日下午,宋慧贞名师工作室开展课例观摩探讨活动。观摩的课例是夏俊丽老师带来的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画示意图》,夏老师是张齐华老师社会化学习的践行者。 在简单地介绍小组合作的规则以后,夏老师就组织同学们开展学习共同体内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共同体共同研讨的问题第一个是“一个长方形鱼池的宽为20米,宽减少了5米,面积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习共同体在小组长精心组织下,先由一位同学介绍题目信息和问题,讲解他的做题思路,20÷5=4,150×4=600(平方米)。有同学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让20除以4?怎么理解呢?这位同学很自信地介绍说,我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先把长方形鱼池沿宽平均分成4份,每份5米,那么,宽减少了5米后,减掉的面积就是整个平均分成了四份中的一份,所以,鱼池的面积就是150的四倍,列算式计算就是150×4=6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共同体的其他同学听完他介绍的示意图后,表示理解。接着,大家开始研究第二个问题:一共有6个方阵,每个方阵5行,每行5人,其中,每行里有3个同学穿红色衣服,每个方阵有3行同学穿红色衣服,其余的同学穿黄色衣服。问题是穿黄色衣服的同学有多少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共同体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要画出示意图来帮助计算,先计算一共有多少人,6×5×5=150人,再计算红色衣服的人数,3×3×6=54人,最后计算黄色衣服的人数,150-54=96人。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完成组内共学以后,学习共同体的组长组织成员完成当堂检测的题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质疑深化环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提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画图理解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有想法,有的同学说信息太多,画图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示出信息。还有的同学说,为了方便理解条件和问题,理解数量关系。画图可以让信息和问题都更清楚直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个问题,示意图为什么要这么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说,通过画示意图,把信息标注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同的图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线段图来解决和差倍问题,示意图解决面积问题。它们虽然有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帮助我们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个问题,画示意图时有哪些注意点?学习共同体内的同学认为,要认真书写,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注意点梳理下来。画图时要用直尺,铅笔,标出信息和问题,这样不会画错;画完图以后,要和题目中的信息对照一下,检查一遍看有没有画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个问题,除了示意图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比如画表格,圈画关键词,点子图,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以后还会用到假设法等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老师在解决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后,继续问道:你们还遇到什么新的问题?遇到了什么困惑?组内过关,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们在汇报在组内过关中遇到的问题时,不仅便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情,还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审题等习惯培养和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摩课例之后,老师们评议课,共反思、同学习,畅所欲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胡晓瑞老师:目标的设计特别适合学生,“我会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题”该简便的简便,正确解读只有四个字,但前面就说的更具体了,分析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准确划分,这样的目标设计既具体又清楚。各环节结束,夏老师总会做以简单的小结。最后的总结中,夏老师又引导学生对于共同体进行评价,这种正向的引导,激发学生团结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蔡水兵老师:在我的研究中有温馨提示,这些文字提示,既是对目标的反复提醒,使孩子对重点更为深刻,又是提供的学习支架。除文字提示外,还有图示的提醒,这些支架,都能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单。夏老师在组内共学阶段会着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去做,如倾听、补充等,提醒组长要组织有序。在课的结尾,谈收获的时候,夏老师还专门提醒收获既可以谈数学上的,也可以谈其他的,即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情感态度、责任心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文静老师:在课堂上,学生不太会借助画图等策略去分析问题,这其实是我们没有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夏老师的这节课,不管是从组内共学还是质疑深化,将前后知识对比勾连,让学生去明确,在面对几个问题的时候,去采用哪些方法或者怎样去画图等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支架,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课堂小结包括对共同体的评价,我们平常可能更注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学生有没有达成学习目标?老师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对于共同体文化的凸显,我们可能做的还不够。和同伴学习,向同伴学习,助同伴学习,这样的一些理念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渗透,共同体建设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我们今后课堂所要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佳玉老师:在社会化学习中,质疑深化环节是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的,如何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学生的问题教学呢?常规课堂一般会先解决长方形鱼池的事儿,然后从中引出画图策略。而夏老师的课堂上,先解决了为什么研究画图这个问题,虽然学生提的问题中没有提到长方形鱼池,但夏老师在引出第二个问题,示意图为什么这样画时,巧妙的以长方形鱼池这个问题为例,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研究画图策略了。夏老师的板书设计值得学习,从开始的示意图作为支架,到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完善,结合具体例子,由文字到示意图的转化,凸显出画图策略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晓青老师:板贴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夏老师在每一次学生回答完之后,并不着急告诉学生他的回答是否正确,去做出一个判定,他都总会先问一句,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是大家都解决了,她就不再多说,课堂上老师充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文培老师:学习单的设计选题非常的巧妙,这道题目一题多解,很适合画示意图,它既可以从面积求解,又可以从倍数关系求解,包括方阵的题目,都给到了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这提醒我们在讲课的时候,策略性的课堂,选题就很关键。夏老师的课堂,学生很会提问题,为什么要画示意图?示意图为什么要这样画?在解决问题中画示意图是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清楚直观,对分析数量关系很方便,而且能把信息显示到图里面,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分析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丹丹老师:在组内共学阶段,组长有这样的引导语,大家现在把这几种方法都记录在自己的学习单上。反思我们班的组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组员去纠错的意识不是特别强,或者说他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没有给组员充足时间去补充、订正。在共学这方面,以后要做出培训和提醒。在解决组内过关题目时,夏老师问,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去分享汇报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这不仅可以更好的去了解班里的学情,也能为全班同学在对某个知识或者审题上做出一些强调,便于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穆媛媛老师:在积的变化规律学习中,就有关于画图的题目,我们当时找了不同类型的题,在一节课里对比讲解,但学生期末测评正确率并不高。如果能够像夏老师这样,单独把线段图拎出来讲,把画图等策略帮助学生去总结、提炼,学生在活动操作中、通过讨论,对于这种类型的题更容易突破。这个班的学生发言特别积极,学生要么在说他的解决方法是怎样的,要么就补充这种方法是怎样的。当学生的发言说不到点上,夏老师特别会将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转换,将学生的问题引到重点上来,这时学生就点点头,这让那个学生更自信,因为他觉得,我也说到了,下一次他可能发言会更积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晶晶老师:夏老师的话语非常的简洁,并没有去重复学生的话,基本上只是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提醒、总结,在课堂上只是去引导、去组织。夏老师给学生提供的课堂氛围非常轻松,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放松。想说的就直接拿起话筒说,说完之后又会有其他学生补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明星老师:之前上课的时候,总是有这样的困惑,要把学习单上的内容重新再说一遍吗?但是这样,学生前面十几分钟的共学意义就体现的不是很大。质疑深化之前,夏老师从八个小组问题中,只选了四个问题,这些问题的选取值得借鉴,贴合目标。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画图才能解决,这就凸显画图的意义,便于理解清晰,直观分析数量关系。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画,就可以和两个例题结合起来解答。以前班里学生谈收获,都是在说学习上的收获,夏老师的课堂在最后谈收获时提到共同体、利他思想等,这一点启发比较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丽亚老师:夏老师特别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管是目标的设计,去激励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共同体的成长,特别能从发展学生的目标去评价、去设计。我们以后还得加把劲去培养组长,按照原来的培养方法,如开开会教给组长一些方法,相互学习学习,把这些都做起来,如果每个班都有这么厉害的组长,老师们就会变得轻松一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工作室主持人宋慧贞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宋校长对成员们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她希望老师们能坚持学习,继续追随张齐华老师的步伐,在班级中积极开展社会化学习,建设好学习共同体,边实践边探索边交流,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