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礼乐

眼中的美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以下拍摄均在2025年礼县春节期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礼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景秀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大秦帝国的发祥地,秦国最早都邑的所在地,《诗经·秦风》的原创地,三国文化的重要积淀地,“诗和远方”旅游目的地,素有“秦皇祖邑 三国胜地”之美誉。民间对龙的崇拜也是极为圣神的。“龙“也是礼县社火表演中最为重要的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舞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时,便舞龙祈雨;有的地方麦田成苗时,舞龙驱虫。龙舞历史悠久,汉代已有了形式比较完整的龙舞。据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龙”为图腾的强大氏族,由西方(甘、峡)移向东方而入中原,这就是后来的“夏”。伏羲和女娲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传说他们是兄妹,也有人说他们是夫妇。在汉代的石刻和砖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这些画像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成人形,穿袍,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身),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着;两身的面孔或正向或背向,当时的人从传说中竟认他们为始祖神,而且又成保护神,故此古人祠墓多刻有他的画像,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以能入土为安。</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夏代开国第一位君主-禹,与龙的关系的传说就多了。据传说禹本身就是龙,而他治水成功亦是龙的协助。就是禹的儿子启,也是耳朵挂着两条青龙,驾两条龙的。夏朝的文化是中国真正文化本位,心致历朝的皇帝都认是龙的化身,穿的衣服称“龙袍”,睡的床称“龙床”,皇后怀胎的胎亦叫“龙胎”,因此龙就成为中国一种神圣而尊贵的“生物”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赵晨旭,网名:眼中的美好,礼县影视家协会副主席,礼县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天水航拍协会副主席,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中职摄协会员,陇南文旅推荐官,陇南网络文明宣传大使。其“三农”、新闻类摄影作品常见于省市县及国家级新媒体,在各种摄影大赛中多次获得嘉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