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8日上午,在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南京墨之轩书画院诚挚邀请,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江南诗词学会会长,南京雨花书画院院长邹大耳先生,来画院做“写意花鸟画的技法与指导”专题讲座,由何院长主持,本院30多位书画艺术爱好者聆听了讲座。</p> <p class="ql-block">邹老师首先讲:中国的写意画主要是由点、线、产生的面,点和线的放大就变成了大小不一的面,在画画的时候把点线组合不同的物象,这样就有了艺术语言。</p><p class="ql-block">画面要有虚实(留白),作画时要有全局观念,笔在手上要捻转提按,在纸上上下左右滚动起来,像跳舞一样。</p> <p class="ql-block">要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学会画一片竹叶,变细长就是柳叶、变短肥就是桃叶、枇杷叶等,通过叶子来辨识花。</p> <p class="ql-block">画枝干,25公分一定要换方向,不能一笔拉到头,要有长短要有交破。</p> <p class="ql-block">画草,123三笔,两个一靠,形成疏密。</p> <p class="ql-block">画画要有意境,诗能够弥补画中的不足。</p><p class="ql-block">意境:可泛指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自然本身或个人情调境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本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p> <p class="ql-block">"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境"又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物我两忘"的不同审美规范。“唯能立意﹐方能造境”形成了"意境"之不可言,亦不可不言。</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绘画历来都讲究意境美,这包含了画家对客观物象的看法和主观思想。反映了画家作画不受客观事物的局限,讲究物的传神。</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以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p><p class="ql-block">黄宾虹作了进一步阐释:“惟绝似与不似于物象者,乃真画。”这些观点都阐明了画家对物象的认识规律,以及画家追求新的意境和对自然物象进行的主观处理。</p> <p class="ql-block">传统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画家根据创作需要,对物象进行概括取舍,以达到以神写形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讲座中时常听到会意的欢笑</p> <p class="ql-block">邹老师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图片进行对比讲析,以及书画爱好者们带来的作品肯定优点的同时,也客观的指出不足和建议,道出写意花鸟画的技法与意境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墨猪”不只表现在浓墨里,淡墨没有虚实也叫“墨猪”。</p> <p class="ql-block">园林山石,要有侧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房顶瓦片可画可不画,如果要画,须浓中有淡,淡中有浓,不能形成墨猪。</p> <p class="ql-block">邹老师在用毛笔示范比喻</p> <p class="ql-block">再比如这幅青铜与牡丹画,如果换成青铜古鼎与双勾水仙,就产生了虚实反衬的哲学意象</p><p class="ql-block"> 通过青铜古鼎与双勾水仙的并置,构建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青铜鼎以细密的铸造纹路、斑驳的铜锈肌理呈现“实”的质感,其敦实的器型承载着商周青铜文明的历史重量,象征权力、礼制与文明的具象化存在。而双勾水仙则以淡墨勾勒轮廓,花瓣与叶片以虚灵的线条浮动于画面,仿佛融入留白的虚空之中,暗合文人画“意在笔先”的写意传统。</p> <p class="ql-block">虚实相生的空间诗学</p><p class="ql-block">鼎的实体占据画面中心,水仙则以散点透视分布四周,形成“实中有虚、虚中孕实”的视觉节奏。空白处的气流感与鼎身的厚重感共同构建出“大象无形”的东方美学意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主题解析:文明与自然的永恒博弈</p><p class="ql-block">青铜鼎作为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其“实”的凝固性与水仙“虚”的生命律动形成张力。鼎的锈蚀暗示时间对文明的侵蚀,而水仙的素洁则隐喻自然生命力的永恒循环。</p> <p class="ql-block">历史维度的精神超越</p><p class="ql-block">通过材质对比(金属的冷峻与水墨的温润),作品将青铜文明的历史纵深与文人画的精神追求并置。水仙的“虚”既是对鼎之“实”的解构,也是对历史重量的诗意超越,最终达成“以虚破执”的哲学境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画以器物与植物的对话,完成了对文明本质的当代叩问——在物质文明的坚实基座上,精神超越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于虚灵的审美空间之中。</p> <p class="ql-block">再比如《猫与小鸡图》图的品析:</p><p class="ql-block">①是否表现 猫的独立与小鸡的脆弱:猫常象征神秘、机敏或自由,而小鸡代表新生、纯真或需要保护的生命。两者组合可能隐喻“力量与柔弱”的共存,或表达对脆弱事物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②是否表现天敌与和平:猫是小鸡的天敌,若画作中它们和谐共处,可能象征打破常规、超越对立的和谐关系,或表达“放下敌意”的主题。</p><p class="ql-block">如例举的画(猫鼠图)题为《都是地球的主人》,这就有了主题境界了。</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书画家们还在意犹未尽之中。</p> <p class="ql-block">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画院迎来了开年第一讲。邹大耳先生在花鸟画领域造诣深厚,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精湛的绘画技艺为其作品注入了灵动的气息,笔墨间尽显自然神韵。</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讲座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滋养,为新一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用掌声再次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感谢画院精心安排组织的本次讲座!感谢邹大耳先生!祝女同胞们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何院长就本次讲座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乙巳新年第一讲,</p><p class="ql-block">座无虚席人满堂,</p><p class="ql-block">大耳倾囊来相授,</p><p class="ql-block">恰似春风送芬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