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在坐火车<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便快捷又安全舒适,既有</span>高铁、动车,也有普通绿皮火车。而在我小时候坐火车却没有现在这么舒适快捷。</p> <p class="ql-block"> 1958年父亲调到呼和浩特铁路局,我们一家人也都随父亲一起来到呼市。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家离车站很近,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车站去看火车。车站是一排高大的票房,门窗都是深绿色的,房顶东西两侧各有个半圆形的装饰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写着呼和浩特站。车站东边有个小花园,一个小亭子,园内种了很多花,我们常在那儿趴着木栅栏看火车进站出站。票车一进站就看到乘务员在旅客下完车后拎着水桶和大刷子洗刷车厢,每次正好刷完车就要开了,我们盼着快放假,一放假就可以跟着父母坐火车回老家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时铁路职工每年可以开两张免票,所以每年都可以坐火车。</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河北保定,放假时父母经常带我们回老家。那时没有直通列车,都得到北京换乘倒车,而到北京的票车每天就那么几趟,记得快车有44次兰州至北京,64次包头至北京,后来增加了一趟90次呼和浩特至北京和两趟慢车,如果签不上快车票就只好坐慢车。我们喜欢坐下午或晚上的车第二天早上就能到北京,可以在北京买点东西。车上每个小桌都备有公共水杯,厚厚的陶瓷杯上印有路徽和*局*段字样,列车员都定时清扫卫生和送水,大大的铁皮水壶包着棉垫,列车员拎着大水壶在运行列车上倒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点不洒,</span>每一杯都恰到好处的倒好递到旅客手中。那时车厢里可以抽烟,遇到座位挨着抽烟的周围烟雾缭绕,呛得不住的咳嗽反胃恶心但也阻止不了,只能劝他少抽点。到北京快<span style="font-size:18px;">车十二三个小时,慢车就得十五六个小时,慢车上下人多而且站站停,赶上车晚点会车让路一停不知多长时间。</span></p> <p class="ql-block"> 火车途经的车站上都有卖食品的,烧饼、面包、水果等,还有一些地方特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卓资山烧鸡,宣化葡萄很</span>受欢迎,一到大站人们喜欢下车透透气顺便买点食品,车上也有卖的但价格贵。我喜欢吃火车上的盒饭,三四毛钱一份,一盒大米饭上边一点蔬菜几片肉,在当时的困难时期可是美味了,每次坐车都让父母给买个盒饭。计划经济时期凡是买粮食食品都得要粮票,只有在火车和站台上不用粮票。</p> <p class="ql-block"> 坐着火车白天可以观赏窗外的景色,看着近处景物飞快的往后跑而远处景物却跟着火车往前走,但最终还是把它抛到后边,感到心情随着列车在前进。火车途经青龙桥站停车后再开车就会倒着开,那时不知怎么回事就问父亲,父亲告诉我因为这儿的山势陡峭,火车直接爬不上去,是詹天佑发明了人字形铁路解决了火车爬坡问题,而且这段铁路都是两个火车头牵引,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父亲还带我在青龙桥车站瞻仰詹天佑铜像,我下车看到列车真是前后都有一个火车头。</p> <p class="ql-block"> 车到北京出站后都是赶紧去中转签字,第一次看到北京站还是在它新建不久,高大的仿古建筑上还有钟表,一到整点就敲响钟声,上楼有电梯,那也是我第一次坐电梯,宽敞明亮的候车室,我看哪儿都新鲜。看到一个旅客问询处只有屏幕<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人,我</span>问父亲这个问询处没人怎么问,父亲说你站到台上服务员就可以看到你的,你去试试,我就站到台上问:“请问现在几点了”,果然里边有个清晰的声音回答道:“候车大厅墙上有表,你可以看表,”可是我在屏幕上却看不到人。签完字如果有时间父母总会带我们去天安门看看,顺便到前门外大街或王府井转转,买点东西。</p> <p class="ql-block"> 有时跟着母亲回姥姥家,姥姥家在河北藁城得在北京和石家庄倒两次车。别的站都是提前进站人等车,只有石家庄进站是车等人,车站候车室与进站口隔着一条马路,每次进站都是母亲带着我们由母子候车室提前进站,可放行完老人和小孩紧接着就放行普通旅客,石家庄站上车得过天桥,老人小孩走的慢,还没走过天桥后边的旅客就蜂拥而至,那时上车又不对号,人们都急着上车抢座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藁城站是石德线上的一个小站,从石家庄往东途经工业站、土贤庄、良村三站到藁城,每天只有一趟慢车在藁城停,而且只停一两分钟,有时车还停不到站台上,那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都还小,母</span>亲带我们又拿着东西,上下车极不方便。藁城站有一座不大的黄色票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站内平时没有什么人,只有客车停靠时才有点人气,售票窗口在车快到时打开卖票签字,旅客三三两两的人也不多,从藁城上车每次都由表弟送我们到车站,记得一次拿的东西多,表弟帮助把东西送到车上,刚上车车就开了,结果开出一站他才下车,不知他是怎么回去的。</p> <p class="ql-block"> 儿时坐火车给我的印象河北的车站与内蒙的车站不一样,河北车站大多是黄色外墙而内蒙车站多是深绿色调。那时车又少,车速慢,各项服务设施也比较落后,可它带给我童年的回忆却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 <span style="font-size:22px;">谢谢您的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