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难忘的一张老照片<br> <br> 一张老照片,在整理相集时,我又看到了50年前拍摄的这张老照片,禁不住又回忆起当时的拍照情景。记得大约是在1976年,拍摄的照片主人公是空军航空兵第13团机务2中队无线电分队的王进苓同志,他是山东人,年轻,朝气蓬勃,有文化,爱美术,爱画画和写美术字,经常为连队出黑板报,是连队培养的干部苗子。<br> 当时,我已经在航空兵第13团政治处工作,担任宣传干事,拍摄时,我使用的是上海牌海鸥双镜头照相机分两次拍摄完成的,那时,还没有彩色胶卷,更没有手机和智能合成,照相使用的是黑白胶卷,照完后,也需要在暗室用配好的药水先冲洗好胶卷,用夹子夹住挂在铁丝上晾干后,再用相纸洗印照片。<br> 1974年,空军根据形势需要,组建空军航空兵第50师,命令航空兵空5师13团团部机关和十三团机务大队的机务三中队调往北京空十军,到山西灵丘飞机场组建空军航空兵第50师。我当时是航空兵第十三团司令部实习作战训练参谋,已半年多时间了,因为参加过空五师小分队在西北核试验的原因,我和十三团朱玉欣副团长两人被继续留在老部队,没有随机关调动去北京空军。</h3> <h3> 经过推荐和党委考察后,我又回到了航空兵第13团团部,调入团政治处工作,担任宣传干事。摄影是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我也是特别用心的学习,更好于服务于飞行训练的宣传需要。<br> 那一年的七、八月份,部队夏季早以着装,正好是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部队休息,好机会来了,在这之前,我听战友多次讲过照相机摄制的技术操作和程序,讲了合拍成形的艺术摄影程序过程:在平整墙上悬掛一面象床单大小的红布或黑布,用120双镜头相机,在相机镜头前面做一个半圆的遮档板,按下快门照下其中一个镜头后,再用遮挡板挡住镜头的另一半,对准景物再按下快门拍摄好另一半镜头 ;胶卷洗好照片洗好后,就是合成的拍摄技术的顺利完成。</h3> <h3> 我在团部政治处的办公室找到一块红色的彩旗, 挂在宿舍的墙上,还找来了照相用的反光板,做好准备后,约战友王进苓来到政治处的宿舍,他穿戴整齐,精神焕发,神采奕奕,抑制不住心中的高兴,因为在那个年代照个相是很不容易的,一般是要到城里的照相馆去照的,照相机也是很少见的。我给他讲解了摄影过程和对他提出在摄影中要求表现和想法,并研究好想象中出现的摄影中出现的各种效果后,进行了多种姿势的拍照。当我们拍照完成后,急忙在自己布置好的暗室里进行了胶卷冲洗和像纸的印制。<br> 成功了!合成照片的效果非常好,我们高兴的鼓掌祝贺起来!王进苓也高兴的跳起来,一边拍着手一边不停的说:好!好!谢谢!谢谢!<br>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拍摄的合成照片的尝试,以后的日子里,因为战备任务重 ,飞行训练紧张,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再进行这样的拍照尝试活动。<br> “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我们深深体会到这句职责意识和责任担当的中国传统格言。在以后的多年空军工作生活中,我都以高度自觉的态度履行着一个空军战士的责任,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下,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做好飞行训练保障工作,为了飞行训练的安全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工作着。<br> 岁月如流,弹指一挥间,时间过得飞快,将近50年了,这一张老照片的故事,还是在那红领章红帽徽的哪个70年代的事情。可惜,拍摄的多张照片我只保留下了这一张,珍惜!珍惜吧!</h3> <h3> 董曰强于2025年3月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