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三八节。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民盟美兰区总支组织到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的采风活动。</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该革命区陈列馆中又见到这件《艰苦岁月》的雕塑复品。这件作品原作应该是我在1985年广东求学时在中国美术馆看美展中见过介绍。作品作者为潘鹤。 潘先生1925年11月出生于广东南海,是中国著名的雕塑家,被称为东方罗丹。</p><p class="ql-block"> 为了创作这作品,潘鹤先生深入海南采风,在搜集素材中,被海南游击队在战争年代,革命低潮阶段,孤军在孤岛奋战二十多年的坚韧不拔精神所震撼,于是决定从艰苦场面来表现,后将创作形式定为雕塑并最终入选展出。《艰苦岁月》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6年创作 。 比例为47×40×55㎝,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雕塑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形象。老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身形瘦削却筋骨强健,正吹着笛子,嘴角微溢着笑意,面容坚定,体现出老革命者的不平凡经历和坚定意志。少年战士亲昵地倚坐在老战士身边,右手托腮,入神地倾听笛声,仰首遥望远方,眼中充满对革命胜利的遐思,展现出年轻革命战士对美好未来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构图形式:采用三角形构图,形体起伏波澜,手法自由。通过一老一少年龄、性格、动态和情绪的对比,以及笛子和步枪的摆放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作品富有流动感和节奏感。 </p> <p class="ql-block">在语言上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真实地再现了战争年代红军战士的形象,包括他们的外貌、神态、穿着等,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p> <p class="ql-block">从作品脚指骨骼的微小变化刻划是和人物的面部表情相联系,笔者认为这是在雕塑艺术中很难表现的地方。而潘先生使作品达到了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在作品中注重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想化的加工提炼,通过老战士吹笛、小战士倾听的情节,展现出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主义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征。</p> <p class="ql-block">该作品及有教育意义:成为各类中小学美术欣赏教材的必收录作品之一,是弘扬革命精神、培育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典范之作,让青少年能够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作品《艰苦岁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现位于海南省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陈列馆也安置了这件作品,作品永远激励着新一代献身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广大学生。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永远学习,值得借鉴的必不可少的巨作。</p> <p class="ql-block">邢述评简介:</p><p class="ql-block">海南乐东黄流人,特级美术教师,曾被教育部聘为高校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评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