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博物馆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每一个中国人,一生一定要来一次的地方~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博地上五层,地下两层,一共有48个建筑,馆内一共有143万余件藏品,面积有快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来的时候两样东西一定要准备,一双舒适的鞋还有饭和水,来这里建议要从上往下看,下午看地下一层避开人流高峰,地下一层是精华上午人太多,它是按照年代旧石器时代到夏商西周再到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国博的展厅,国博里面有20件必看文物,件件都是稀世珍品,好几件都被确定为不允许出国展示的珍贵文物,所以只有在国内你才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也是我国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你没看错他就是我们课本里的后母戊方鼎,现在改名了,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人称青铜之王,体现了中国那个时候青铜器技术真的是遥遥领先。</span>号称国博第一镇馆之宝,是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它造型气势恢宏,饰纹精美雄壮霸气,刻饕餮之纹,寓意无穷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红山玉龙,这条龙给了那些不承认中华上下5000年文明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他就是红山玉龙,更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距今约6000年左右了。从发现这个红山文化龙形玉器开始,我们就被称为龙的传人。这些重大发现,也将中华文明史整整提前了1000多年,也让很多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我们5000年中华文明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子龙鼎,是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人最大的一件,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戴龙字最早的青铜器,子龙鼎与后母戊鼎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鼎中之鼎,何其壮观。</p> <p class="ql-block">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这是整个展馆唯一一件排队参观人气最旺的展品了,1957年,北京定陵出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美的凤冠,凤冠上有4000多颗珍珠和100多颗天然红宝石,都是当年从国外进贡来的。这大量的珍贵材料,让它能在400多年后依然鲜艳夺目。而在这鲜艳的背后,却是残忍的杀戮。为了保证色泽鲜艳,用的是点翠工艺,就是要从活的翠鸟身上拔羽毛,裁剪整齐,再一根一根粘上去。据说翠鸟脖子后面只有28根这样的羽毛,羽毛取完翠鸟就会死亡,这还不是所有的羽毛都能用,这样的一顶凤冠大概需要2000多只脆鸟。</p> <p class="ql-block">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商朝晚期青铜器,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四羊方尊之所以特别出名是因为它太美了,且身世太坎坷了。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个器物的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善良,知礼,孝顺等等,而尊在青铜器里面属与酒气,像这么复杂的尊,肯定是祭祀的时候用来放在祭坛上的。据说他被交易过很多次,其中一次被出价38万袁大头,啥概念?在民国时期,2000多个袁大头就能在北京王府井买一套四合院,所以这东西现在起码500个亿起步,在中国青铜器中作为被交易过的,这可能是最贵的一件了。</p> <p class="ql-block">大盂鼎,清朝时出土于陕西岐山,西周时期用来煮肉的炊具,现存的最大青铜鼎之一也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境文物,刻在顶上的铭文,是目前已知的记载测命里最早,直观地再现了西周早期时周人的原始话语,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件面具出土于四川广汉南兴镇三星堆遗址,通高85.4厘米,宽78厘米,双目呈柱状前伸,达9厘米长,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面具的造型独特,体现了古蜀人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p> <p class="ql-block">‌三彩黑釉陶马‌,又称黑釉三彩马,是唐代贵族的豪华坐骑,出土于1972年河南省洛阳关林,这匹马高66.5厘米,长84厘米,全身施以黑色釉,唯有马面、鬃、尾和四蹄为白色,鞍鞯为绿、黄、白三色相间,整体造型矫健有力,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云纹青铜西尊,是西汉时期的铜器,犀牛昂首助力肌肉发达比例准确,身上的花纹儿是用黄金和白银镶嵌而成的,犀牛的腹中是空心儿的,里边可以装酒犀牛口,右侧有一圆管儿,握住犀牛尾巴,轻轻抬起时酒就会流出。由于这件国宝啊,是在茂陵附近发现的,所以猜测是盗墓者遗漏的。</p> <p class="ql-block">击鼓说唱佣,1957年出土于四川,这个俑非常喜感,抱着一个演鼓正进行说唱表演,表情极具感染力,生动的演绎了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古人的精神状态,所以要说这说唱起源于中国东汉的四川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骆驼载乐佣,1959年出土于陕西,看着骆驼上面的三名湖人和两名汉人组成了当时的跨国男团,就是有一点儿不好。你们看中间这个人衣服上的绿釉,滴到了下面人的脸上和帽子上,让人家这一绿啊就是1000多年。唐三彩呢,是作为名器随葬用的,而他更是见证了丝绸之路反映了当时唐代的经济,文化以及湖汉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金缕玉衣 这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链服,只有皇帝死后才能使用,两汉时期最为兴盛通体都是用玉片制作的,玉片之间是用金丝编织连接的,所以它叫金缕玉衣,此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过焚烧后的结余之物,但色泽更为缤纷。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span>当时的人觉得玉能保证尸骨不朽,所以死后要穿着这件衣服下葬,这件金缕玉衣也是首批禁止出境的国宝级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青柚瓷连花尊 : 青釉瓷莲花尊在我国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它的作用相当于江南地区的谷仓罐,也就是随葬品,因为这一时期佛教盛行,莲花纹就被广泛地用于器物装饰,莲花代表的是净土,寓意是吉祥,纯净。</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宋(960-1279年)菩萨头戴贴金花童冠,正面中间置阿弥陀佛坐像。面庞丰润,神态慈祥,具有庄重高雅之美。宋代倡导含蓄内敛、趣味高雅的审美思想,佛像雕刻也注重突出这种艺术意境,通过神圣、庄重、高雅的形象传递出富含哲理、普度众生、超越凡念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陶鹰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雕塑珍品,据说出土的时候被误认为是积食盆喂鸡的,但其实,它是古人用来装食物或者祭祀用的。2001年,他被带到瑞士为北京申奥的成功出了一份力,还差点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是彩绘罐鱼石斧图陶缸。这些图案可是中国最早的彩陶画,距今同样有6000多年的历史。带你穿越回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记录祖先的智慧生活,而它的实际功能就是一件沉睡地下的骨灰壶。</p> <p class="ql-block">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西安,虽然它叫盆,但它可不是古人洗手洗脸的,而是新石器时代时儿童的棺盖。看上面这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图案是彩陶艺术的精品,也是国家禁止出境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16.2厘米,宽6.18厘米。</span>上端钻3个圆孔,边缘还刻有沟槽,似为镶嵌之用。主体部分镂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旋纹图案,并内填“T”形花纹。下端共有17个细密的梳齿。象牙梳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还发现了象牙筒,可能是装梳子的用具。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p> <p class="ql-block">虢季子白盘,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商周时期盛水器,是一件用以记功、记事,流传给子孙后代的祭祀礼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铭文语言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p> <p class="ql-block">七牛虎耳青铜贮贝器: 是西汉时期古滇国的青铜器,出土于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贮贝器的器身呈筒形,中部束腰,腰部设有对称的虎形耳一对。器盖上铸有七牛,其中六牛环绕于器盖边缘,一牛伫立于青铜鼓上,显得格外突出。‌</p> <p class="ql-block">西周利簋,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周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件文物也是国家禁止出售展览的珍贵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青铜贮贝器‌: 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它们主要用于贮藏海贝,象征着财富、权贵和地位,同时也是祭祀先祖的重要器物。青铜贮贝器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古滇国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习俗。‌</p> <p class="ql-block">彩绘武士石刻: 他就是中国首次通过国家之力叫停了国外拍卖会,从海外无偿追回来的震怒门神,大名鼎鼎的海归天王,他身披铠甲,手挂长剑,俨然是一副武士的装扮,但头顶凤鸟,脚踏神牛,又是佛教中护法天王的形象,他出现在墓葬中,具有很强守护意味和象征意义,尤其是在汉白玉上上了颜色,头盔护心镜都是金色,最高等级的黄金甲,凡此种证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他就是当年比安禄山和史思明势力还要大的义武军节度王处直,河北曲阳王处直墓是五代考古上的一项重要发现。墓室修建在一块三面环山的风水宝地之中,为前后两室的双室墓。整个墓室绘满了精美的壁画,尤其18 块用曲阳汉白玉浮雕出的散乐、奉侍、生肖、武士等石刻,为罕见的五代艺术珍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是这个墓在历史上多次被盗,</span>其中两块“彩绘武士石刻”因被盗。2000年3月,一个曾在中国美术学院当壁画老师的画家,在美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看到了这件即将要被拍卖的国宝,而他曾经的研究课题就是王处直墓的雕像和壁画,于是他把情况火速报给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又跟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很快专家就确定这件拍品就是1994年王储值墓中失窃的镇墓武士门神中的一件,美国人一听当然不乐意了,还打死不承认,于是我们中国的专家直接拿着王处直墓里的土和武士佛身上的土送去做了化验,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铁证如山。最后美国司法部门作出裁决,没收拍卖会上的文物无偿还给中国。</p><p class="ql-block">无巧不成书的是,另一半门神的收藏者,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先生也看到了这个消息。他立马联系到了中国的文物部门,说他自己也有一副类似的浮雕,只不过和这个图案不太一样,他那个是头盘卧龙,脚踏麋鹿,此时专家们心里已经有数了。这两尊门神刚好就是一对,安先生也无比爽快,当即就决定把他收藏的这副门神归还给我们。就这样,这对流失海外的落难兄弟去国外转了一圈,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希望更多流失海外的早日找到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郑和铜钟又称三清宝殿铜钟,祈求出海平安之意,明宣德六年(1431),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其所建长乐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此钟通高83厘米、口径49厘米、厚2厘米、重77千克,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钟钮为双龙柄,钟肩表面浮印十二组云气如意纹,腹中部以云水波浪纹为母题,还铸有铭文、八卦、云雷等字纹;主纹饰上部环绕一周八卦纹,共五组,其中第二、四组各铸有“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铭文。铜钟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每字1.8厘米,加标点为:“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回往平安吉祥如意者。”</p> <p class="ql-block">国博古代玉器,国博古代玉器展让人大开眼界!这些展品单元深入探寻了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了玉器从饰品到神器、礼器的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这展览是展示玉器的发展历程,更能领略到古人对美的追求和精湛的工艺。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玉器涵盖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不同历史时期玉器的特点和艺术风格。例如,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制品主要以装饰品和礼神法器为主,体现了远古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宗教情怀;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商王朝,玉器更多地象征权力和财富;西周时期,玉器成为礼制和道德的化身;东周、秦汉时期,玉器制度发生了变化;隋唐至明清,玉器逐渐成为俗世珍宝,承载了人们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中国玉器的制造工艺和文化内涵,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朝,玉器工艺达到了巅峰,精美繁复到让人目不暇接。那个八面带人物纹花的杯子,简直刷新了我对玉器的认知!还有楼阁人物金簪的玉雕版,简直是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的玦形龙、妇好墓的神鸟、战国的螭虎食人佩,每一件都让人惊叹于古人的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精美展品,能够感受到中华玉文化的丰厚历史积淀、多元内在气质、鲜明时代特征和持久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这里竟还有铜镜展‌,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审美之旅,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丰富历史、文化价值和科技成就。展览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详细的介绍和精美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早期智人阶段到现代人出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新石器时代人们,通过平静水面或容器内静止的水面映象,来满足照面装扮的需求‌。</p> <p class="ql-block">铜镜的历史,包括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以及铜镜在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等文明的普及情况‌。</p> <p class="ql-block">国博四楼南区的古代瓷器展,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辨识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史上的伟大发明。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的1000多年,咱们中国就已经能够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了,中国的瓷器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那会儿叫原始瓷,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再往后就出现了唐代的南清北白,宋代的五大名窑,以及元明清的异彩纷呈,尤其是以青花和釉色瓷最具特色,大家耳熟能详的景德镇也逐渐发展为全国的制瓷中心。</p> <p class="ql-block">到了元代的时候,青花瓷就成为元代瓷器的代表种类,并且这个时期呢,景德镇制瓷中心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这件元青花双凤纹的玉壶春瓶,就是景德镇烧制的,你看这个腹部前后都绘制了两只腾飞的凤凰,空白处配的是缠枝纹花纹加以点缀,青花发色浓艳纯正,凤的图案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钧瓷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表面釉色上,人们在釉料中加入了红铜配方,让釉色自然窑变犹如天成。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就是钧瓷。青花云龙纹罐、青花双凤穿缠枝莲纹玉壶春瓶等这些青花瓷器展示了元代和明代青花技艺的精湛水平,纹饰生动自然,釉色鲜艳明快。</p> <p class="ql-block">这件玫瑰紫釉海棠式的花盆,是清宫旧藏,外底刻有重华宫的字样,这是乾隆皇帝当年命令宫廷造办处刻上去的,说明这个花盆在清朝时就已经成为乾隆收藏的古董了,他把花盆放在了他和富察皇后成亲的重华宫。</p> <p class="ql-block">汝窑天青釉盘: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釉色为“雨过天青”,是宋代极致美学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此器口沿镶铜扣,通体施天青色釉,釉面有细小开片纹。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故传世品很少,被视为稀世之珍,此盘原为清宫旧藏。</p> <p class="ql-block">青花海水云龙扁瓶,由景德镇御窑厂制造的。它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面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用青花饰以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道。</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白地褐彩云凤纹罐,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展示了元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p> <p class="ql-block">唐英款青花串枝莲纹觚,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烧造,佛前五供之一。此器高大精美的形体,秀丽流畅的青花纹饰,展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有绝对纪年铭款,是乾隆早期的标准器,为“唐窑”青花瓷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可以说,元明清就是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的光辉,人们在那里创新不断,并且耀眼古今。</p> <p class="ql-block">古代瓷器这个展厅展出了3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而且很多都是传世珍品,所以来国博这个站不容错过。</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展: 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这次展出的精品中有古朴的印度佛造像,也有精美的藏传佛造像,还有一些流失海外多年,现在回归祖国的石窟佛造像。</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雕观音菩萨头像‌:宋代艺术之魂,观音菩萨头戴贴金花蔓冠,面庞丰润,神态慈祥‌。</p> <p class="ql-block">菩萨头戴高花冠,面目清秀,神态安详,双目下视,似以无限悲悯的神情关注着人间。身披帔帛,帛带绕臂飘逸身边。胸饰璎珞,下着长裙,长裙色彩鲜艳,覆座垂地。菩萨右手持莲花,左腿下垂,足踏山石,极富生活情趣。这样的观音不再是高居神坛的神,而是可亲近、可交流的一位心灵使者,是善的代表、美的化身~ 宋代木雕佛像,追求美而不娇、端庄含蓄、朴素无华的自然之美。该雕像十分注重形象塑造,呈现出高雅和飘逸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石雕菩萨坐像-唐-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菩萨颈佩项饰,上身斜系帛带,下身穿贴体长裙,呈游戏坐姿。造像为宽肩细腰,胸部与腹部微微隆起,显露出肌肤的丰腴柔润。菩萨坐像姿势优美,雕刻细腻,线条柔和,是盛唐时期石雕佛造像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石雕佛坐像-北魏-山西大同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佛像为高肉髻,面形略长,身穿双领下垂式袈裟,右侧衣缘敷搭于左臂上。造像面部流露出恬静而温和的表情,使人有亲切之感。此像源自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坐落在山西大同城西,于北魏时期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开创了中原地区石窟寺开凿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1956年,在晋宁县石寨山古墓葬群中发掘出一枚金质印章,上镌四个篆字“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的发现,把古滇王国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眼前。研究证实,公元前100年左右,西汉时期,汉武帝发现了滇王国,赐予滇王金印,并在此设置益州郡,将其纳入版图。滇王之印的出土,印证了古滇王国的存在,以及被汉朝纳入版图的历史。滇王金印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为珍贵馆藏。</p> <p class="ql-block">英国望远镜</p> <p class="ql-block">千年曲阳石雕,他终于来到国家博物馆了,这是曲阳石雕首次走进国家博物馆陈展。也许你对它比较陌生,从满城汉墓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他们以无声的形象描绘民族的尊严,宗教的前程。</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选取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曲阳石雕遗珍,同时也展出了当代曲阳匠人与时俱进,独具巧思的优秀诗雕作品。著名的五代时期军阀王储之墓被盗以后,这尊武流落到了美国。2011年5月23日,美国海关总署终于放行这尊彩绘武士,才回到了祖国。另一尊由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捐赠的。</p> <p class="ql-block">出色的雕刻属于世界级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佛像照相艺术的巅峰时期,佛像造型肃穆高雅,动态微妙流畅,体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艺术融合。</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力量,那种力量能够洗涤心灵,净化灵魂,让人在喧嚣的世界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还有河北国务院的镇馆之宝,千年彩绘浮雕散月图,图中一共有15个人物生动表现了五代时期贵族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跟随展览一同探索曲阳石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品味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那些凝固在石雕中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钱币展”精选了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的一千八百余件珍品,展示了从原始海贝到方孔圆钱,再到清末机制铜、银元的发展历程。这些钱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丰富内涵,还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历史价值‌:古钱币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枚钱币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例如,北宋的“崇宁通宝”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繁荣,而南宋的“建炎重宝、元宝”则体现了时代的动荡‌2。通过研究古钱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王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古钱币上的文字往往由当时的书法名家书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北宋的“崇宁通宝”由宋徽宗赵佶亲自书写,其书法瘦金体独具特色‌2。此外,古钱币的铸造工艺也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收藏价值‌:古钱币收藏不仅仅是对物质价值的追求,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收藏古钱币可以让人们与历史对话,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学术研究价值‌:古钱币展为研究中国钱币学、货币史、商业史和经济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展览中的许多钱币品相完好,是研究这些领域的重要资源‌。</p> <p class="ql-block">很多人来国博,是奔着“古代中国”来的,我也不例外。但“屹立东方”展有它恢宏大气的名字和在整个国博的C位设计,走入其中,更是升起一种作为中国人的扬眉吐气之感。</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有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国徽、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灯笼等。</p> <p class="ql-block">《1949屹立东方》是一部深刻再现国共内战及新中国诞生历程的纪录片,它不仅以生动的历史影像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和平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整个展更像一本厚重的大书,记录着历史,让游客们得以回望来时路,展望新未来。</p> <p class="ql-block">参观国家博物馆,真的是一种享受,你能感受到书本上的文字阅出了字面,课本中的插画它真实的出现在了眼前,你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知识的闭环,透过展柜仿佛是这个时光交错,泱泱华夏沉浮千年,如果这些国宝会说话,他们一定会带着很多精彩的故事穿越时光的洪流和我们见面,我们也一定会洗耳恭听那段历史的沉淀,这也是我们人生一定要来一次国博的最大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国家博物馆,由衷感叹:国博归来不看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