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4 】 李煜 一江春水向东流

建梅

<p class="ql-block">  李煜(937—978年)南唐 终其一生41岁。精书法 工绘画 通音律, 诗文以词质为最高,也称“词帝”。他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他无心皇家权位 寄情声色山水,命运捉弄竟让他走上权力之巅,政局动荡又使他沦为阶下囚徒,跌宕起伏的一生,如何成就千古词帝的传世佳作。</p><p class="ql-block"> 阅读李煜的诗意人生,总有一首诗会令你怦然心动,总有一句词会让你泪流满面。因为诗人们描写的生活,好像还在继续,抒发的情感,又似乎是人们的所思所想,诗人们创造的文化 我们还在继承发扬。古人的诗词看似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是诗与词的存在 影响着我们生活,多了一丝诗意 多了一些文化 多了一份精彩。李煜———江春水向东流。</p> <p class="ql-block">  南京 位于长江下游咽喉之地,龙蟠钟山 虎踞石城 环山抱水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历史上共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有一个王朝在南京建都仅仅三十九载,却在中国文学历史上,书写了一篇转折性的篇章,那就是南唐。公元937年 李昪在金陵建立政权国号“齐”,公元939年 改国号为 “唐” 史称南唐。<b>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b>。出自南唐最后一位国主李煜之手。在中国古代的帝王群像中 不乏才华横溢文采卓绝者,可是能像李煜这一般写出如此情真意切 境界深远的诗篇之人 却是寥寥无几。让我们追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领略 这个集薄命君王与绝代词人一身的悲剧人物 李煜。</p><p class="ql-block"> 公元937年的七夕佳节,李煜在一片平安喜乐的节日氛围中来到这个世界,从此拉开了起伏跌宕 荣辱浮沉的人生序幕。在南唐短短的三十九年的历史中,近百位诗人两千多首诗词流传下来,其中,以李煜和他的父亲李璟以及老师冯延巳 这“二主一相”的词作最富盛名。以质朴情真,深挚浓厚的诗词风格 悲闵深远的艺术境界 独特的抒情范式,被部分学者称为 “南唐范式”。李璟挚爱文艺,当他儿子李煜需要一位老师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冯延巳推荐给他。因天赋卓著 再加上父亲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李煜的文学造诣与日俱增。因受父亲的影响,李煜少年时就对文学创作极为热情,而面对太子之争毫无兴趣,他早期创作就表现出 一种无心政事向往自由的精神趣味。李煜是李璟的第六个儿子 在太子之争上毫无优势,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将他卷入这场纷争之中,又将他推上南唐的最后一位君王呢。</p> <p class="ql-block">  李璟继位的时候,是南唐最旺盛的时候,中原也好 南方也好 各个政权都已经到了第二代国主手里,纷纷陷入了继位之争。有的是兄弟相争 有的是父子相争,而南唐的继位是比较平稳的,相对而言实力与状况 在各个政权中是最强的。因李璟就产生一种错觉开疆拓土,在朝臣们的鼓动之下 开始两路出兵,于是 南唐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其实南唐国力不足以支撑两路作战,这一场战后南唐国力大伤,正好这个时候中原的局势稳定下来,大军南下政权抵挡不住,南唐很快失去长江以北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如此复杂的局面,并没有在李煜内心掀起太多波澜,他向往没有礼法束缚 没有尘世喧嚣的清净世界,希望活在一种像神仙般隐逸安宁的清幽境地。宫廷画家卫贤创作《春江钓叟图》供奉时,李煜在图上填写了两首风格清丽的《渔父》词。<b>《渔父 一》“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 一竿纶 世上如侬有几人。”《渔父 二》“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b>重复使用 “一”字有回旋起伏的轻快韵律,像民歌反复吟唱,痛快淋漓 自由快活的把主题唱个透, 复杂而多变的政治环境,将李煜推进了充满魅力的艺术海洋。除此李煜还对书法和绘画也有极高的兴趣,并且在音乐和舞蹈的鉴赏上,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而就当李煜沉溺于隐士生活 享受其中的自由和快乐之时,萧墙之变却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元959年南唐太子弘翼病故,李煜成了太子之位的順位继承人,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p> <p class="ql-block">  公元954年,李煜一生最为快乐的一年 与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娥皇,喜结秦晋之好,他们俩在艺术追求的精神领域上高度契合,可谓珠联璧合天从人愿。周宗长女是历史上常说的南唐大周后,艺术天分很高懂书法擅长音乐,而李后主更是艺术天才 书法 实践和理论都有很高造诣,有意思的是他还擅长舞蹈,曾有大周后演奏音乐 李后主和乐而舞的逸事。</p><p class="ql-block"> <b> 《一斛珠 》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b> 构思很奇妙 描写很精细 效果也很精人,这是传统的闺情词。大周后是很有成就的音乐家,据史载她曾经找到失传唐朝的名曲《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大周后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和修养,把残谱补上在李后主的词中有反映。<b>《玉楼春</b>》“<b>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b>。 ” 《玉楼春》这首词描写南唐宫廷乐《霓裳羽衣曲》的演出,因为李煜很会享受,场面充满一种雍容华贵之风。就这样李煜和娥皇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已经走过了十年,他们可能无数次祈祷,将永远幸福快乐地白头到老吧。然而事与愿违 娥皇的身体一天不知一天,李煜的心情也随着爱妾的病情 一天天差了下去。</p> <p class="ql-block">  这时,命运为李煜推开一扇新的窗户,一位天真可爱风姿绰约的姑娘 闯入了他的视线,是娥皇的亲妹妹世人称小周后。小周后的这次入宫专程前来看望卧病在床的胞姐娥皇,李煜一下子被这个新鲜的灵魂所吸引。<b>《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b> 南唐后宫因为她 为一个会情郎的美好夜晚期待了很久很久,她终于来到画堂南边瞥见了情郎 紧紧依偎着他,半天平静不下 出来一次真的好难,教君恣意怜。也正当李煜和小周后沉溺在爱河中时,娥皇的病情每况愈下,加上爱子仲宣又意外夭折。娥皇最终病情随之急剧恶化,没过多久便含玉而眠与世长辞。娥皇在临死之前,用尽全身的力气写下了三个字 “请薄葬” 但是深爱着妻子的李煜,却违背了妻子的意愿 极尽所能为她办了一场最高规格的葬礼,并写下一篇一千多字的六朝骈体诔文《昭惠周后诔》,情真意切哀痛欲绝,是李煜留下最长的一篇抒情文。</p><p class="ql-block"> 公元961年 25岁的李煜,在风雨飘摇中豋上了南唐的王座,此时的天下大局 已经和爷爷及父亲在世时截然不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浪淘沙,天下大统成为必然的趋势。李煜豋基的时候,南唐大势已去,中原 宋已经取代了后周,尽管如此 李煜依然想在江山社稷上有所作为。</p> <p class="ql-block">  面对低落朝内士气 他打算起用德高望重的老臣来重振人心,而三朝元老韩熙载 则是李煜的第一人选。韩熙载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本意是希望以南唐为他的政治舞台实现抱负。但他的想法是和南唐先主李昪的保境安民政策是违背的,所以在先主时期没有重用。尽管如此韩熙载有很高的声望,多才多艺是引领风尚引领潮流的人。李后主想利用他的这种声望重聚人心,可他看到似乎南唐大势已去 就不那么热心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他无意政事之后,回到家中终日宴乐,李煜不甘心就派了著名的画家顾闳去观察,看看韩熙载在家到底做什么,他回来把所见所闻用画卷的形式呈现出来,他的这幅画卷就是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 这个时候的李煜一方面想有所作为 一方面他也不知该怎么做,于是他就转向了狂热的崇佛,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超自然的力量之上了。位于南京城西的清凉寺 始建于南朝,中主李璟将其扩建为清凉大道场 并多次参拜于此,当北方赵氏政权虎视眈眈 南唐面临内忧外患之时,回天乏术的李煜 开始选择逃避现实,他经常来到这里,祈求佛祖来帮助和拯救自己。就在李煜习佛避祸之时,对手赵匡胤却丝毫没有停下来,他不仅软禁了南唐特使李煜的七弟从善,而且还使用反间计除掉了南唐名将林仁肇,李煜不知所措,只能将悲愤寄托于诗文当中。</p> <p class="ql-block">  而赵匡胤的铁骑却一路南下 直捣金陵,长江已经成为南唐的最后一道防线。长江下游 水深岸阔 素有 “天堑”之称,被立国 “金陵者” 视为一道坚不可破的防线。然而事实上,这里并不都是宽阔无际,或水流湍急的天然阻碍,有许多地方 反而是易攻难守的关隘,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采石矶。采石矶南接芜湖北镶南京,它与对岸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雄伟险峻,却让江面变得狭窄,因此 在这渡江,自然比在其他地方容易得多。</p><p class="ql-block"> 当听闻北宋过江的消息,李煜终于清醒了过来,他豋上城楼环顾城外 只见江边帆樯林立,近处营旗蔽野 他恐惧地意识到,南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必须背水一战。这是李煜即位以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亲自部署兵力,抵抗入侵南唐的宋军,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 此时即便有心应战,南唐军队却已无力克敌。宋军很快就攻破金陵城阙 直逼宫府,在危城中坐以待毙的李煜,最终决定肉袒出降。《<b>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b> 幽闲深宅 国仇家恨,成就绝代才华,千古词帝字字珠玑 竞招来杀身之祸。 </p> <p class="ql-block">  现在宋都御街繁华热闹 一片祥和,曾经的李煜却留下最为屈辱的时刻,相传就是在这条街上,下跪投降 舍马弃轿 步行受降。这仅仅是李煜俘虏生涯的开始,但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巅峰的到来。从公元976年到978年的两年多时间,李煜过的是囚徒的生活,他写的词数量不多 但是每一首都是精品 都是力作,词里面有很多伤春悲秋之作,但是李煜的伤春悲秋,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b>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b>李煜描写国家繁华富丽,时间空间跨度很大 一派太平气象如同人间仙境。在这人间仙境里长大的李煜,什么时候见识过战争,可突然间那么美好的东西都不再属于自己。就在这强烈的反差之下,什么事情会是他最深刻的记忆呢,当然是与故国先境 做最后决别的悲惨时刻<b>。《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b>李煜从江南国主 沦落到北国囚徒,心里该有多少悔恨和悲伤,只能藏在心头无法说出来,这种痛苦真是一般常人不能领略的<b>。《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b>。” 李煜的囚徒生活 “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 能忘掉痛苦除了醉乡就是梦乡。眼看着一去不回的流水,看着纷纷凋谢的落花 看着即将离去的春天,李煜发出一声长叹 天上人间。在公元978年 又一个七夕节,恰好是李煜41岁的生日,宫人们在寓所为李煜拜寿,酒过三巡李煜思绪万千,想到故国旧城雕栏玉砌还在,江山社稷已被自己拱手让人,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悲愤与失落,拿起笔墨 写出无处哀鸣的心酸和伤痛。</p> <p class="ql-block">  <b>《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 春花秋月循环写出时间的永恒;春花秋月中的美好 转瞬即逝变成往事,又写出了人世的短暂无常;在永恒与短暂的折磨之中,昨夜春风吹过小楼,想起朗朗月色中的故国,一切都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绝望中逼出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景象充实阔大 具有无尽奔放的气势,令人产生共鸣。这首词很快被密报到赵光义的耳朵里,想到李煜创作的词正在江南流传,意识到只要李煜还活在人间,就是南唐死灰复燃的希望,决定要杀掉李煜。便让自己的弟弟李煜的好友 赵廷美去赐李煜一壶寿酒,因素日交往甚密自然对赵廷美毫无防备,赵廷美走后他独自对着当空明月,饮下了这杯毒酒,很快便剧痛痉挛撒手人寰,只剩下一篇篇传世名作留于后人说。</p><p class="ql-block"> 李煜被称为词中之帝,创作达到了词史的巅峰水平,不再是一种雕金砌玉,而是一种天然之美。到了宋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顶峰,最终成为与唐诗 元曲明清小说并列的一代之文学,真正影响了后世无数代人,所以说 李煜词不仅是宋词之祖 也是词坛百世之宗,不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实很难界定的是,假如李煜没有当上皇帝 那他会不会有这么高的艺术成就,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因为李煜有着独一无二的荣辱悲欢,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所以他的作品 才能够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力量,以及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虽然说李煜只活了短短的41年,但他的作品将流传百年千年,而且也将继续被人传诵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