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目送

辛茹沚水(拒聊)

<p class="ql-block">  昨天婆婆过八十岁生日。之所以说“生日”,而不说“大寿”,是因为根本没有什么排场,只不过一家人聚在一起简简单单地吃了个饭而已。</p> <p class="ql-block">  前天晩上,小叔、儿子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回来了。下午14:00多,儿子要返京,我就送他到车站等公交车。</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我目送着儿子上车、刷卡,目送着公交车缓缓开动,消失在左前方拐弯处,才默默离开,心里又想起了龙应台《目送》里的那段话——</p> <p class="ql-block">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p> <p class="ql-block">  《目送》这篇文章,第一次还是从儿子高中时候的一份语文试卷的阅读题读到的呢。读完以后,我的内心一下子被震撼到了。因为文章所描绘的场景,正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正在经历的,或者即将经历的……</p> <p class="ql-block">  小学一至三年级,儿子都是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读的。四年级的时候,儿子要转学了。我送他到新的学校。进了校园,他就和其他同来转学的同学一起,“噔噔噔”跑上通往礼堂的台阶。我在后面喊着“慢点”,而他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我在后面怎么也撵不上……</p><p class="ql-block"> 分好了班,我把儿子送到他所在的班级。当时正在上英语课,儿子进了教室,老师就把门关上了。我本想把他送到座位上,嘱咐他几句再离开,但肯定是不行了,只能通过门上的玻璃目送着他走到座位上去……</p> <p class="ql-block">  2014年,儿子考上了大学。报完到,把行李放到宿舍里,然后我们从一条长长的路走出校门,去买(吃)早点。儿子只拿了包子,把豆浆给了我,然后转身往回走。走了几步,我喊了一声,嘱咐他把随身物品保管好。我以为在那么喧闹的大街上他听不见,但他却回过头来,答应了一下,然后继续往前走。走到天桥的中部,他向我们挥了挥手;走下天桥的时候,他又朝我们这边看了一眼,然后转身向校门走去。我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  这又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也想起了龙应台《目送》里的另一句话——</p><p class="ql-block">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