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的“九段线”之二

善厨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战期间,我国的南海岛礁曾被日本占领,直到战争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我国收回了被占的西沙和南沙各岛礁。后进行了树立主权碑、调整群岛名称等工作。1947年正式审定南海地图,次年2月,便发表了南海“十一段线”的明确位置,并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二战后,我国收回南海诸岛得到了相应法理支持和国际认可,因此,周围国家对当时“十一段线”的画法并未提出过任何异议,苏联、日本、法国等国家出版的地图上,也明确标注了十一条断续线之内海域属于我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直到1953年,我国在与越南的海上边界进行了重新划分,于是取消了“十一段线”在北部湾的两段,改为“九段线”。此后,我国对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且依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我国将南海的“十一段线”改为“九段线”的举措,主要原由是考虑了与越南国家的友好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越南自1945年9月2日宣布独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进行了艰苦的抗法战争。1954年7月,越南北方获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国统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1961年起,越南开始了进行抗美救国战争。1975年5月南方全部解放,最终实现全国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国南海的“十一段线”,是由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司长——傅角今主持划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划定背景:“十一段线”是在1948年划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中国在南海的海域权益边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背景:1946年,民国政府设立内政部方域司,筹划收复南海诸岛,并调整了各群岛的名称。同年,国民政府特组织了一支舰队,由海军上校——林遵率领,前往接收南海诸岛,并在岛上树立了主权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傅角今的贡献:他作为方域司司长,主持了南海的勘界工作,并绘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图上标注了“十一段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可以说,“十一段线”的划定,是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的工作成果,特别是傅角今司长的重要贡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傅角今(1895—1965 下图),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县级)市人。他中学毕业后返乡任小学教师;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半工半读。曾到德国留学及法国进修;先后在长沙一中、二中任教,著有《中学地理》教科书;后任湖南省政府秘书处统计室主任、复旦大学教授、继任国民政府内政部技正、方域司司长等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北师范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西安分会理事、西安市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终年70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民国内政部成立方域司,傅角今担任司长。他在任期内最具意义的一件工作,便是在1946年主持接收南海诸岛并进行了南海的勘界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位于西北大学(陕西省西安市)长安校区城市与环境学院南侧的傅角今铜像。2022年11月9日上午,在西北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西北大学为傅角今的铜像落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55岁的傅角今进入西北大学地理系工作,曾任地理系主任、西北大学副教务长等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遵(下图),1905年8月出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一个海军世家。其父亲林朝曦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曾任烟台海军学堂教习、烟台海军学校教官、南京海军雷电学校教官、南京海军鱼雷枪炮学校学监,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舅父也在海军供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外,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正是受到祖辈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林遵从小就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对海军情有独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4年,19岁的林遵以优异成绩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1926年,在校期间,林遵与中共党员郭寿生相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29年7月,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决定派遣首批学员赴英留学,林遵得以入选。1934年8月学习期满回国,先后在国民党军舰服役,后被调到福州马尾海校当队长、“自强舰”副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遵任国民党海军“永绥”军舰代理副舰长。1941年林遵因率领海舰抗日有功,擢升海军上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林遵受命为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上校副武官,同时被临时调任国民党海军驻美国舰队指挥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7月,林遵任国民党海军进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收复并命名了“永兴岛”、“中建岛”等,完成了西沙群岛地图测绘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至此,收复西沙群岛的任务初告成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8年2月,林遵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驻防长江地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4月23日,林遵率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舰艇30艘、官兵1271人,于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天,第三野战军前委根据中央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这一日也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同年5月,林遵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林遵所率的起义舰艇和官兵成为建设人民海军的重要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1年1月,林遵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教授会主任,后任海军系副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5年9月,林遵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7年,林遵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副院长,并由刘伯承元帅推荐,参加《辞海》军事条目的编审工作,为培养合格海军人才作出重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5月,林遵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8月,林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海舰队党委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遵还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7月16日,林遵因鼻咽癌复发,在上海逝世,享年74岁。遵照他的生前的遗言,其骨灰撒在东海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林遵逝世后被批准为烈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林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6年7月,林遵受命率国民党海军前往接收南海诸岛,并在岛上树立了主权碑的行程中,当时的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受国民党政府委托,随舰队参加了这次行动,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分,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实地测绘结果,郑资约绘制完成了“国民政府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图、石岛图及南海诸岛新改名及旧名称对照表”,后编入《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1947年11月由上海商务书局正式出版。在该书中,他在中国南海地图上画出一条“U”形段线,以标明中国南海疆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书问世后,成为研究南海问题最为重要的参考文献。其重要价值体现在:附图《南海诸岛位置略图》确定了中国海疆轮廓,是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南海诸岛位置略图》为南海海域划界、定名,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当今中国坚持南海主权九段线的重要来源,是我国维护海洋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海诸岛地理志略》的价值不仅在于实地勘察了南海诸岛并改了岛名,还有郑资约对南海及岛屿战略价值的认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图,1947年11月印行的《南海诸岛地理志略》一书原本。该书的收藏者、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表示,愿将该书原件无偿捐赠国家公藏机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郑资约(1907—1987 下图),今河北省衡水市人,是郑际唐(乾隆年间进士,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曾任山西学政。工书法,精篆刻)之子。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后赴日本留学,入东北教育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入威斯康星大学研究所肄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国后,历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及国内外大学地理系主任及教授。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接受南沙群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台湾后,任中国文化学院地理研究所教授,并在岛内外多所大学任教。1987年,他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80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本篇文稿的关键词:十一段线、九段线、傅角今、林遵、郑资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图文摘自百度资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整理谨向原著者致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