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山麓的星星 第九章 鹅倌的荣耀

<p class="ql-block">  西南岔场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有一栋平房,是西南岔唯一的商店。商店里吃的、喝的、布料、针头线脑、铁锹、洋镐、油、盐、酱、醋、雪花膏、笔砚纸墨等等什么都有。</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时候,商店的地中间,还有一个双炉眼大铁炉子,这个大炉子烧黑色的煤炭,有时炉子局部会被烧得通红,热热的。炉子周围有几个长条木板凳 ,经常有一些人坐在那儿烤火聊天。商店的负责人是王阿姨,她也乐得有人在那儿玩,没人买东西的时候,她也会拿个板凳坐在炉子边烤烤火,凑凑热闹。</p><p class="ql-block"> 去年冬天小鬼当家的日子里,峤也经常到商店烤烤火,听听那些大人们说的趣事,当然商店里饼干、鲁果、罐头等美食也经常在头脑中产生很多幸福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姐姐们上学、妈妈上班以后,峤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意思,有时就去西南岔商店玩玩。乍暖还寒的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商店门外朝阳,往往比里面要暖和一些。门外还有一个原木堆,家属队的人们没事了,就坐在那里晒太阳、聊天。峤也经常在那里玩玩,而且在这里玩,妈妈下班路过时,可以马上发现,然后开心的跟着妈妈一块回家。</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妈妈刚下班路过商店,见峤和一群家属队的妇女坐在那玩,就凑过去,一块儿坐了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爸爸下葬那天,因为墓地和妈妈起争执的贾主任,他老婆,也刚好路过。坐在原木堆上的吕大娘,就招呼贾主任的老婆也过来坐会儿。</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贾主任的老婆说:“我又不养汉,又不卖X的,去那儿坐什么?”那些家属都有老公,只有峤的爸爸刚刚去世。此话一出,大家都懵懵的,然后,她们都把目光集中在妈妈身上......</p><p class="ql-block"> 说时迟,那时快,妈妈立刻向贾主任的老婆走过去,挥起手就朝贾主任老婆的脸上抽去,只听“啪、啪”两声,贾主任的老婆当时还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妈妈抓住她的头发,往地下按,并且一边拳打脚踢,一边说:“敢欺负老娘,你错翻眼皮,你再说一遍,我听听......”</p><p class="ql-block"> 贾主任的老婆全没招架之力,只喊:“救命!”</p><p class="ql-block"> 峤吓坏了,从来没见过这阵式,拽着妈妈喊:“别打啦......”</p><p class="ql-block"> 原木堆上的吕大娘和几个家属看了一会热闹,议论着:“活该!看她以后还敢欺负人不!”然后走过来拉仗......</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离去让妈妈变得更坚强,更有力量,从此贾主任的老婆再也不敢欺负人了,再见面都低着头走。</p><p class="ql-block"> 家里的老鼠又一次成灾,这次是在外屋地,碗架柜下面的墙角开了个老鼠洞。晚上进屋来翻弄吃的,吃够了就出去,想抓它,你却抓不到。下药,它不吃;下夹子,它不上;把这个洞堵上,它再开个洞进来。家里剩的食物,很难保全。</p><p class="ql-block"> 早晨妈妈起来说: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爸爸生前梦见的那个灰衣男子,站在大屋地中间冷笑着说:“哈哈哈,这会儿,你也是一个人了,舒服吧?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妈妈讲完,听的峤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心里感觉怯怯的。</p><p class="ql-block"> 家属队的吕大娘,年最长,见多识广,听说这件事后,告诉妈妈“八斤猫避千年鼠!”,并把她家一只大狸猫借给妈妈。</p><p class="ql-block"> 这只大狸猫,真的好大,而且性情温顺,峤都有点抱不动它。长着一身黑白相间条纹的毛,趴在人怀里,暖暖的,一会时间就打起“呼噜”,懒懒的,好像是睡着了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妈妈说,狸猫在骂“包公”,于是又把《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讲给峤听了一遍。狸猫在骂“许送,不送,包老爷杂种!”</p><p class="ql-block"> 为了留住这只大狸猫,峤把心爱的饼干拿出来喂它,它懒懒地睁开眼睛,眼仁是竖着的一条缝,好像并不感兴趣,闻了闻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是,当大狸猫来到外屋地的碗架柜下方时,一下子打起了精神。在昏暗的架子下面,眼睛瞪得溜圆,原来竖着成一条缝的眼仁,也变圆了,而且幽蓝发亮。它轻手轻脚地在碗架柜低下走来走去,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趴下。半下午的时间一动不动,晚上吃饭时,想喂喂它,它也不吃,继续坚守它的岗位。</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睡到半夜,峤听见外屋地,吡了噗隆的响声。第二天一早,大狸猫不见了,峤去小屋,发现炕上有个仅剩后半身的老鼠。老鼠的尾巴象根油锯锉,屁股胖胖的有北大荒白酒瓶那么粗。从此峤家的鼠灾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原始森林里的小山村,生态资源丰富,山上东北虎、黑熊、狼、狐狸等猛兽并不稀奇。鹿、狍子、野兔、野猪等小动物就更常见了。还有一种臭名卓著的小型肉食动物,就是黄鼠狼。</p><p class="ql-block"> 人们为了吃点鸡蛋、鸡肉,几乎家家都养鸡。除了冬季,天太冷了要把鸡收到鸡架里,搬回家;其他季节只要外面不是很冷,鸡都是散养的。晚上或喂食的时候,主人嘴里打着“的、的、的”响声或直接敲敲鸡食盆,鸡们听见声音会飞奔回家。</p><p class="ql-block"> 为了区分这是谁家的鸡,除了可以用不同叫声呼唤自己家的鸡,还要用个小布条绑在鸡翅膀跟里面。</p><p class="ql-block"> 鸡的散养给了黄鼠狼可乘之机,林场里偶尔会传出,谁谁家的鸡又被黄鼠狼给吃了。</p><p class="ql-block"> 狗的领地感特强,会在自己的居住地周围标记自己的气味。它把包括主人在内,所有家当都认为是自己的财富,如果有异类进入它的领地,它会坚决捍卫,所以狗几乎也成了林场里家家的标配。</p><p class="ql-block"> 峤家没有狗,邻居赵大爷家的老黄狗生了一窝狗宝宝。小狗满月了,其中有一只黄色的小狗,体型虽然比别的狗狗小点,但耳朵是竖起来的,特精神!经赵大爷同意,这只小狗就被妈妈抱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小狗刚满月,毛茸茸的,走起路来像个在地上慢慢左右晃动的毛球,特招人喜欢。妈妈期待它长大了,虎虎生威看家护院,就给它起个名字~“虎子”。狗虽然能看家护院,但黄鼠狼有时还会有可乘之机。</p><p class="ql-block"> 一物降一物,猫能捉老鼠;狗会看家护院。传说中有一种素食动物---“雁鹅”是个千年老道,专辟邪灵的黄鼠狼。于是很多人家只要在外面散养鸡、鸭的,就要养几只大鹅。大鹅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趾高气昂,仿佛就是家禽们的老大,它的领地感同样很强,而且会集体保卫家园。如果有异类入侵,几只大鹅会一块低下头,伸长脖子,扇动翅膀,嘎嘎大叫驱逐异类。黄鼠狼一定是吃过大鹅的亏,只要鸡、鸭、鹅同养,鸡、鸭身上有大鹅的气味,黄鼠狼就会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 峤不合群,离开托儿所后成天在外面一个人玩。除了在商店附近玩,有时也会去卫生所,看陈大夫怎么给人看病、打针;去学校,听姐姐们怎么唱“学习雷锋好拔牙”,为什么要“拔牙”,搞不懂;去小修所看大人们维修拖拉机、汽车;去发电房,看杨大爷怎么发电;甚至去家属队的猪圈附近,看猪怎么生活。有一次看见一头猪跑到外面了,峤想起了电影中,将军骑马的画面。于是就走过去,骑到猪身上。猪一跑,峤慌了,猪毛、猪耳朵都抓不住,结果在圆滚滚的猪背上,摔了下来。整个林场,能去的地方,峤都去了。</p><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时节,也是家禽的孵化季节。有一天林场来了个人卖鸭仔、鹅仔,妈妈就买了几只鸭仔、鹅仔回家。和峤商量:“以后这几只鸭仔、鹅仔,由你来负责放养,给它们找食儿吃。就是哪里有它们爱吃的东西,就把它们赶到什么地方去,等鸭、鹅长大了,公的冬天杀了吃肉,给你吃第一块;母的下蛋了,给你吃第一个......”</p><p class="ql-block"> 姥姥在的时候,“这孩子命苦、可怜”的词语,常挂在嘴边。峤走到人前,好像总是被人怜悯,或被调皮孩子取笑欺负,峤讨厌这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峤更喜欢在托儿所帮妈妈叠纸、帮妈妈哄小朋友开心时。被小朋友们需求的感觉,被别的家长称赞后的认同感。峤不喜欢被怜悯,喜欢被需要、被认同!</p><p class="ql-block"> 当个鹅倌,放鸭放鹅,这是帮妈妈做事情,而且以后还有“第一块肉、第一个蛋”吃,峤心里面甭提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心灵手巧的妈妈,用爸爸的白色孝布,给峤做了一件包红边的坎肩,这件衣服峤太喜欢了,整个夏天都舍不得脱下。</p><p class="ql-block"> 鹅倌上任的第一天,峤穿着那件红布包边的白坎肩,手里拿根,一人多高的梢条,赶着一群鸭、鹅,到处给它们找食物。</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鸭、鹅的眼神不好,还是峤太小。拿根梢条左挥右舞的,但它们总是不听话。要想让它们去一个地方,得费好长时间。峤想起了电影里,赶马都要用鞭子,自己手里的梢条头上要绑根鞭子,也许它们就会听话。第一天废了好大的劲才把这群鸭、鹅赶回家。</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峤找了一根儿,妈妈做衣服剩的红布条,绑在梢条一头。第二天,这根绑了红布条的梢条,就像个魔法棒!鸭、鹅们,就能很容易理解,峤发出的各种指令。</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峤总是把鸭、鹅赶到路边吃那些青草,一天下来要走好多路。有一天看见路边有个池塘,就把它们全赶到池塘里。当想回家时,它们却不愿意上岸,一直到天擦黑了,它们才不紧不慢,一摇一摆地上岸来。峤心想:这个地方不能再来了,容易失控。</p><p class="ql-block"> 不知过了多少天,峤找到一个好地方,就在家属队的猪圈附近。第一、猪吃食的时候,鸭、鹅会围着猪食槽子捡一些残羹冷炙;第二、附近有个苞米楼子,苞米楼子四脚着地,上面放置好多苞米。虽然苞米离地面较高,鸭、鹅在下面够不到,但老鼠、小鸟进到苞米楼子里面,它们用餐后,会有一些脱落的苞米粒 ,掉到苞米楼子底下的地面上!这些掉下来的苞米粒,可是鸭鹅的美食。而且它们吃饱了,可以趴在苞米楼子下面的阴凉处休息。</p><p class="ql-block"> 这个夏天一直到秋天,身穿红色包边白坎肩的峤和这群鸭、鹅成了西南岔的一道最靓的风景;这群鸭、鹅长得最大、最漂亮!峤因此得到过无数的夸奖......</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晚上,峤赶着这群鸭鹅刚回到家,就看见妈妈和西南岔林场的会计孙阿姨在家。妈妈也没和峤商量,就抓了一只最大的鹅给了孙阿姨,让她拿走。</p><p class="ql-block"> 峤立马就懵了,不是留给我吃肉、下蛋留给我吃的么?怎么这就送人了?脸涨得通红,像爆炸了一般,哭出声来。一边哭,一边说:不给、不给……</p><p class="ql-block"> 送走的是峤这一夏一秋的成果!送走的是寂寞的玩伴!送走的是将来的蛋和肉!为什么就不征求一下峤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后来妈妈说,那是卖给孙阿姨的。一来卖的钱可以补贴家用,二来孙阿姨特别喜欢你,喜欢你养的大鹅,你忘了么,孙阿姨还给过你一个面包。</p><p class="ql-block"> 那群鸭子全是公的,鹅有三只是母的,四只是公的。妈妈说话算数,这年的冬天一上冻,就把公的都杀了。鹅肉炖土豆还没出锅,香味就飘的满屋都是。吃饭时,妈妈先挑了一块大鹅肉,放到峤的碗里,这是盼望已久的奖励。峤吃到嘴里,感觉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东西!仿佛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心想:妈妈和姐妹们能吃到鹅肉,都是我的功劳!</p><p class="ql-block"> 转过年的春天,那三只大鹅,好像要下蛋了,它们依旧是早晨去家属队猪圈附近觅食,晚上回来。可是,它们把蛋下到哪里了呢?妈妈让峤注意点。</p><p class="ql-block"> 经过仔细侦查,峤找到了,鹅们下蛋的窝,而且当鹅再次下完蛋后起身的时候,峤惊喜地发现了四枚大鹅蛋!于是把衣服襟向上翻转形成个兜,装上四个大鹅蛋兴高采烈地就往家走。</p><p class="ql-block"> 鹅倌的经历让峤获得了第一块肉、第一枚鹅蛋。实际上让峤感到无比荣耀的是,摆脱了姥姥留下的“怜悯”,感觉自己是个被需要的英雄!那些肉、蛋提高了整个家人的营养水平!这种成就感是最得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荒山麓的星星》起名后,于2025年3月23日正式上线…… 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黑龙江省完达山脉大荒山麓的时空,为创作源泉…… 通过孩童的视角看世界……力争呈现一部科普的、唯美的、历史的、励志的,纪录片一样的叙事散文…… 欢迎各界有缘的朋友品阅指导……)</p> <p class="ql-block">  AI鉴赏</p><p class="ql-block"> 这篇《鹅倌的荣耀》写得非常精彩,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成长主题。以下是我对它的鉴赏:</p><p class="ql-block"> 一、鲜活的生活画卷与地域风情:</p><p class="ql-block"> 细节描摹精准:开篇对西南岔商店的描绘,从商品种类到冬日炉火旁的社交场景,再到原木堆上的晒太阳闲聊,都极其生动具体,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特定的时空——东北林场的生活环境跃然纸上。吃食、用具、取暖方式、人情往来,无不透着真实感。</p><p class="ql-block"> 独特的林场生态:对老鼠成灾、狸猫捕鼠、黄鼠狼偷鸡、养狗护院、养鹅驱邪等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林区特有的生态链和生存智慧(“八斤猫避千年鼠”、“雁鹅是千年老道”的民间智慧),更勾勒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紧密而微妙的联系。苞米楼子、猪圈、散养家禽等场景,都是林场生活的典型印记。</p><p class="ql-block"> 时代背景与生活艰辛:物资相对匮乏(饼干、罐头是奢侈品)、丧偶家庭的经济压力(卖鹅补贴家用)、孩童的孤独(峤不合群,四处游荡),都自然地融于叙事之中,展现了特定年代林区生活的艰辛底色。</p><p class="ql-block"> 二、立体的人物塑造:</p><p class="ql-block"> 峤:主角峤的形象塑造得最为丰满立体。</p><p class="ql-block"> 敏感与倔强:他内心敏感,厌恶被怜悯(“姥姥的怜悯”),渴望被需要和被认同。这种心理动机是他接受“鹅倌”职责的核心驱动力。</p><p class="ql-block"> 好奇与探索:他好奇心旺盛,几乎跑遍了林场所有角落,观察各种人和事(商店、卫生所、学校、小修所、发电房、猪圈),甚至尝试骑猪,展现了孩童的天真与冒险精神。</p><p class="ql-block"> 智慧与成长:放鹅过程中,他遇到困难(鸭鹅不听话)会主动思考解决(绑红布条作“魔法棒”),会寻找最佳放牧地点(猪圈附近),展现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从最初的懵懂、害怕(目睹母亲打架、鼠灾噩梦)到承担放鹅责任,再到最终收获“第一块肉”和“第一枚蛋”的巨大成就感,他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情感真挚:对鹅被送走时的愤怒、委屈和心碎(“送走的是寂寞的玩伴!送走的是将来的蛋和肉!”)描写得极具感染力。吃到鹅肉时的幸福感,以及找到鹅蛋时的兴奋和自豪感,都无比真实动人。</p><p class="ql-block"> 母亲:形象刚强坚韧又充满母爱。</p><p class="ql-block"> 刚烈护犊:面对贾主任老婆的恶毒侮辱,她瞬间爆发,以雷霆手段反击,展现了为母则刚的强悍,也奠定了她在林场不再受欺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智慧与温情:她懂得利用资源(借猫、买鹅仔),会讲故事(狸猫骂包公),心灵手巧(用孝布做红边坎肩),更懂得用“责任”和“奖励”(第一块肉、第一个蛋)来引导和激励儿子成长。卖鹅补贴家用是现实所迫,但事后对儿子的解释和信守承诺(冬天杀公鹅给他第一块肉),体现了她的不易和对儿子的爱。</p><p class="ql-block"> 脆弱与坚韧并存:梦见灰衣男子的情节,透露了她内心的恐惧和压力,但整体上她展现的是面对生活重压的顽强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配角点睛:吕大娘(仗义执言、见多识广)、贾主任老婆(刻薄恶毒)、孙阿姨(喜欢峤)等配角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有效推动了情节发展和烘托了环境氛围。</p><p class="ql-block"> 三、深刻的成长主题:</p><p class="ql-block"> 核心主题:尊严与价值感。文章最打动人心的,是峤通过劳动(当鹅倌)实现了从“被怜悯者”到“被需要者”和“贡献者”的身份转变。姥姥的“命苦可怜”标签是他想摆脱的阴影,而放鹅的成功让他获得了“被需要的英雄”的自我认同和“无比的荣耀”。结尾的点睛之笔——“这种成就感是最得意的!”——直指人心,深刻揭示了劳动创造价值、责任带来尊严的成长真谛。</p><p class="ql-block"> 生命教育:饲养动物、观察自然(猫捕鼠、鹅下蛋)、面对死亡(父亲的离去、杀鹅吃肉)等经历,都是峤认识生命、理解生活的重要课程。</p><p class="ql-block"> 独立与责任:独自放鹅的过程,锻炼了峤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四、精妙的叙事手法:</p><p class="ql-block"> 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孩童放鹅的“小事”,折射出丧偶家庭的生活艰辛、孩童的心理成长、林场的人情世故等宏大主题。</p><p class="ql-block"> 对比强烈:父亲的死亡(孝布做坎肩)与生命的繁衍(孵化鹅仔);被怜悯的孤独与放鹅成功的荣耀;失去鹅的伤心与吃到鹅肉的幸福;灰衣男子噩梦的阴冷与鹅蛋带来的喜悦。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情感张力和主题表达。</p><p class="ql-block"> 象征与隐喻:</p><p class="ql-block"> 红边白坎肩:由父亲孝布制成,是哀悼的象征,也是新生活的起点(劳动、责任、荣耀的象征)。峤整个夏天都舍不得脱下,象征着他拥抱这份新身份带来的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绑红布条的梢条(魔法棒):象征着孩童的智慧、掌控力以及对责任的驾驭。</p><p class="ql-block"> 鹅蛋: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成长的勋章,更是生命延续和希望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语言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带有东北方言韵味(“错翻眼皮”、“吡了噗隆”、“的、的、的”唤鸡声),贴近人物身份和生活环境。叙述流畅,既有孩童视角的纯真好奇,又不失成年叙事者的沉稳洞察。对动物神态、动作的描写(大狸猫的专注、虎子的可爱、鹅的趾高气昂)尤其生动传神。</p><p class="ql-block"> 结构完整:从商店闲逛、家庭变故(丧父、受辱、鼠灾),到获得帮手(猫、狗),再到接受放鹅任务、经历困难与成功、感受失去与收获、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荣耀”,结构清晰完整,首尾呼应(开篇的孤独游荡与结尾的“被需要的英雄”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 总结:</p><p class="ql-block"> 《鹅倌的荣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乡土文学(或儿童成长文学)片段。它以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东北林场独特的生活图景,塑造了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峤),并通过一个孩童放鹅的经历,深刻而动人地诠释了劳动创造价值、责任带来尊严、成长源于付出的核心主题。文章情感真挚饱满,细节生动丰富,叙事技巧娴熟,语言质朴有力,结尾的升华尤其精彩,点明了“荣耀”的真正内涵——不是外在的奖赏,而是内心获得的价值感和尊严感。这是一篇兼具生活厚度、情感浓度和思想深度的佳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