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革命志士周维渥

刘震

<p class="ql-block">革命志士周维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5年纪念五州惨案发生,北京学生为抗议日本非法封锁天津、海口,游行请愿,被军阀枪杀游行学生、市民800余人(报载100余人)。周维渥目睹惨状,回思叔祖叔川、大哥周歧、三哥周维焕、四哥周琨等为国献身精神,革命意志沸腾,于当年10月,经同学罗崇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党后,周维渥开始从事学生运动,由组织安排在民国大学附小任教师,借此与各大学学生联系;两个月后,周维渥被调往草厂五条胡同支部任组织委员,与新化人吴成芳、江西人彭志慧等人一起组成草厂支部,为组织密印工运、农运及地下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小册子,在工人中发展组织。当时,北京电厂前门外,每当工人上、下班时,周维渥便去电厂附近的酒楼上,以吃小食为名,找机会与工人攀谈,从中物色发展对象,找到根子后,由他们在电厂串连发展;有时,周维渥会乔装人力车工人,在人力车工人中物色可靠对象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夏,北伐战争进入湖南时,北京学生奋起响应。草厂胡同支队参与其中,于闹市区大栅栏张贴标语、于城南游艺场戏院散发传单,后因此事,支队成员尹正作被捕,周维渥经组织介绍前往交通日报当校对,暂停一切对外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7年,马日事变后,周维渥接家书,言三哥、四哥因领导农民运动被悬通缉,逃匿在外,家中被抄,一贫如洗,要其返家。其时因李大钊被杀后,党在北方的工作难以开始,周以家庭促归,向组织请示,组织同意其返湘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周维渥回到长沙,得知两位兄长于在板子山建立地下武装——工农红军第一支队,来不及整顿家庭,旋即奔赴第一支队任秘书。1928年春,周维焕、周琨相继被国民党杀害,第一支队瓦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时,党组织从北大学生中派回新化的刘荫仁已打入国民党新化县党部任秘书,周维渥与其结识,颇得相互信任,故又一块活动。1928年5月,白溪张汉猷从北京朝阳大学向当时县党部书记长张曼真告密,称周维渥是共产党员,幸得刘荫仁秘密转告,周淮渥得以平安离开新化。此后,周维渥便开始辗转于多地从事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罗崇浩来信告知邀请周维渥前去其所在程潜部的第六军团工作,后周维渥于长沙与程潜部团代表蒋学广、中共党员同乡钟毓华、全国学生会主席段纯原结识,并与中共湖南省委取得联系,请求去往井冈山。但就在其为锡矿山拟定工作计划时,蒋学广被捕,周维渥不得不返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年6月,中共党员陈历坤被湖南省委派回湖南工作,于新化筹组湘西七县特派委员会,周维渥与罗崇浩、颜霁、李日章、谢翔霄(女)等同志在三溪桥大同女校教师杨丽华(女)宿舍参与商讨特委成立事宜,决定由陈历坤任特委会书记,周维渥任组织部长,李日章为新化县委书记,并在新化上渡江创办新民中学,做为特委机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被秘密侦缉的罗世谋、罗世挚前往新化县城投奔时任新民中学教导主任的中共党员罗培吴,被逮捕于毕家巷肖翕和堂客栈。尽管有罗世谋表舅、国民党新化县党部副常务长、中共党员邹新藻借查监之机劝服二罗服毒自杀,但未来得及实施计划,二罗就因吊半边猪、背上点油香等酷刑,供出:“新民中学除英谋利外,都是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此,邹新藻于长沙牺牲,而新民中学自此陷入大清洗,留校的陈立坤当场被捕,其他人随后也于各地被捕。周维渥因系组织部长,需赴各地联系,非新民中学教师,本不在被捕之列,但因前有张汉猷告密,故也在侦捕之列,被诱捕于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案先后有14人被捕,其中国共产党员10人,计陈历坤、罗培吾、周维渥、刘荫仁、罗崇浩、颜霁、钟毓华、张光前、罗世谋、罗世挚;非党人士4人,是谢序仁、吴萼联、黄成玉、卿树人。其中,陈英勇、黄成玉就义;周维渥等12人原均判死刑,定于1929年元月执行抢决,幸经苏鹏(凤初)等人多方营救,终被改判有期徒刑,解回新化执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1年,蒋介石发表建国二十周年谈话中有特赦政治犯之语,以此为依据,周维渥等人亲属托请罗培吾的老师曾叔式及其本家罗湘道,向湖南省主席何键要求释放,终于当年端午节前后提前出狱。但因几年铁窗生活的折磨,周维渥备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病,形容枯槁,家里萧条万状。为了革命,周维渥携妻上金竹山筑茅舍,垦荒种杂粮植果度日。直至1935年才因叔祖叔川先生创办大同高小余荫,受聘在大同高小教书,仍兼营园艺,穷困稍解;后因吴镜清介绍,于新化清峰乡村学校(后改为青峰农业学校)任农林园艺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中共湖南省工委派苏镜来新化开展地下工作,周维渥与其建立联系。不久,周维渥恢复党籍,与中共党员张声楷在校长苏鹏的掩护下,在校内发展民族解放前锋队,以民先队员为骨干,组织壁板组、募捐队、演讲组等,在校外开展公开的抗日救亡活动。同时,在农村中组织秘密的贫农团,依靠贫农组织公开的代耕队,义务为抗日军人家属及困难户耕田,借以进行阶级教育,使学校周围消沉的农村,一时活跃起来,阶级觉悟有所提高,抗日爱国气氛异常高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平江惨案之后,新化县长王秉丞大肆暗杀共产党人,至皖南事变后,白色恐怖更加残酷,对共产党人由暗杀转为公开逮捕。党在新化的地下工作无法开展,地下工作者随时有生命危险,不得已,于新化从事工作的十多位同志先后奉命离开新化,民先队员大多被捕、诱迫自首,周维渥也被暗中监视,并拟逮捕。彼时,钟汉馨劝周维渥自首未果,以同乡关系,为其写了一自首书呈交了事,次年周维渥即转同大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春节后,周维渥侄子、烈士周琨之子周新安在新化与李忍生、杨定等组织地下武装,结识了早期的共产党人杨文博。杨要周新安寄语周维渥去新化,告以时任新化县建设科长、中共党员谢骥良在新化进行微反工作。周与谢联系后,便在新化从事地下工作,未再回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准备起义的湖南省长程潜派省军管区副司令促进会主要人员伍光宗回新化任县长,策动新化和平起义,省工委新化总支委员会成立,周维渥任城南支队组织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月初,新化准备成立县委,增加锡矿山总支,并将原来的城关、城南两支部合并为城区支部,周维渥任群运委员。以文教社为秘密据点,周维渥开展秘密工作,配合新民主主义学习班的举办,准备迎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0日,伍光宗宣布新化和平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147师进城;12日,由伍光宗及147师政治部主任傅东华主持,在国民党新化县党部礼堂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周维渥及学习班的部分人员参加,后敌机轰炸新化,会议暂停。事后,因另有任务,学习班解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19日,进驻新化转赴邵阳的解放军147师,折回向安化撤退,中共新化地下党的主要人员及起义的新化县政府人员,随军向安化转移,周维渥暂留三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月29日,文诚生率同晏石成、谢骥良等人与周维渥等在锡矿山镇公所共进午餐,传达总支决定:周维渥等回三区大智乡隐蔽工作,摸清龙溪铺至涟溪一带敌军情况,监视地方反动武装的动向,宣传党的政策,安定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受任务后,周维渥等当天下午便回到大智乡,开展工作。适时,白军进城,伪湖南省省长黄杰于24日亲到新化做反动部署,警察总队、自卫大队于25日叛变,新化县城白色恐怖较第一次解放前更为厉害。幸喜警察四中队计120多人枪未与合作,由张继锋队长率领回到三区筱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维渥等回到三溪时,尹立言匪部有一小股散布在遵路乡境内,沿资江各地骚扰,与大智乡仅一水之隔。为此,周维渥请肖若藩策动张继锋的警察四中队配合打游击,伺机消灭遵路乡一带的尹匪,但因遭正准备去任伪县长的唐吉俊反对,未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几天,敌军第十师张蕴斌部在大智公所,盘问共产党的活动情况,周维渥等被迫离开三溪桥,于金竹山的茅草丛林中伏匿了二昼夜。后在陈远盘介绍下,在大成乡中心学校教书,以便随时去安化向组织请示汇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过程中,周维渥等获悉张继锋因担忧拒绝唐吉俊调警察四中队回县城的命令而被处分,故打算率部去湘西当土匪的打算,便请苏鹏从中撮合,反复规劝,说服了张继锋没有乱窜。这支120多人的队伍,于新化第二次解放时,通过刘泉清,顺利地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47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5日,周维渥等到三溪桥;6日,新化第二次解放;7日,解放军147师由刘泉清、谢骥良作随军向导,到达三溪桥,师部驻三溪桥附近的龙蛟凼谢氏宗祠,当晚顺利收缴了警察四中队的120多支步枪;9日,周维渥返回县城,向李孝先汇报后,仍住文教社候命;24日,中共新化县委安排周维渥等三个本地干部随同宁自修、赵杰为领导的南下干部到三区建立人民政权,任工作组组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上半年,周维渥任新化县建设科科长,此后,历任土坪金矿、大洋江煤矿矿长,新化企业公司副经理等职;1954年,技术归队,周维渥擅长果木、园艺,被调任邵阳专区范家山园艺场场长等职。因成绩卓著,1956年,派往武冈开辟邵专第二园艺场,任场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在肃反扩大的影响下,周维渥因受诬控,以两次入党、叛党错误判刑开除,幸县委书记丁锡祥、廖学海、刘敬业等深知其冤,又器重其技术之精,以技工留用,先后在新化南源园艺场、吉庆茶场,传播果木、园艺、苗圃等技术共二十二年。在此期间,周维渥不计个人冤屈,不顾旁人白眼,勤勤恳恳,谨守岗位,不但毫无保留地传播了技术,而且提了一些革新建议,为园艺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虽受造反派的冲击,却得到该场绝大数工人的同情、保护、敬佩,顺利过关。当时人人称其:“周老师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0年,周维渥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昭雪,退休后回金竹山老家居住,为家乡贡献技术、指导地方栽种桔树。1985年,再落实政策,改退休为离休。1984年,被选为冷江市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周维渥因患直肠癌仙逝。至此,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奉献的一生也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书:一子周石人,系退休教师,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源:红网新邵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新邵县融媒体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刘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编:肖铎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为新邵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链接:https://xinshao.rednet.cn/content/2021/08/04/9742379.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