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走了。</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起父亲日常点滴,痛苦和思念就喷涌而出。</p><p class="ql-block"> 今天清理父亲收藏的家庭资料,发现:他把我整个小学阶段得过的各种奖状都收集珍藏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文化宫小学、湖滨街小学、武船子弟小学……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存着。看到这些放了50多年、泛黄的、陈旧的、透着岁月浸润和时代印记的奖状,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武汉东西湖区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上过一段时间私熟,由于聪明好学,十多岁考入汉阳县中学读书。中学毕业,本来立志当兵保家卫国,由于生活条件差,身体健康检查不过关没能入愿。后又通过努力,考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进入当时武汉有名的重工企业武昌造船厂工作。由于业务能力突出,1975年调到杨园街新开避厂区武昌造船厂机械分厂工作。后来又是由于工作需要,再次调回紫阳湖武昌造船厂总厂工作。无论在哪里工作,由于他工作认真,业务突出,深得领导同事的欣赏。为了解决小儿子的工作问题,48岁提前退休,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同事和厂区,让小儿子顶职入厂。退休后,他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奔活于广州、深圳和武汉各个地方打工。于60岁才回家休息。</p><p class="ql-block"> 父亲个子高高的,白白净净,眉清目秀,文质彬彬。有着文人的儒雅,又有着男人帅气。年轻时爱好文艺,会唱歌、拉二胡,是单位文艺团体的活跃分子。会写诗,文笔也好,深得领导同事欣赏。一手好字端庄秀逸、沉稳细腻,我们后人无一人能与之匹敌。</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做事认真、脑灵手巧的人。70年代,家里住房面积小,人口多,为了解决大人小孩睡觉的问题,他详细准确地测量出长宽高低尺寸,亲自打磨炼造出各种尺寸的角铁、吊杆、吊钩,在家里原来的两张床辅上搭建两张阁楼,尺寸标准,高低合适,质量牢靠,五十多年稳固如旧。他心思缜密,手巧能干,泥工、瓦工、木工、机械工样样皆会,家里的炉灶火台、脸盆架、小桌子、小凳子,书架、沙发、放洗漱用品的小台架都是他亲手做。家里有起子、锤子、搬手的各种工具。70年代收入底,为了节约家庭开支,两个儿子从不去理发店,都是他自己在家给儿子理发。画图裁衣都是他亲自操刀。</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心底善良,充满孝心的人。父亲兄弟姊妹四人,早年就他一人在汉工作,父母兄妹都在老家慈惠农场。70年代收入低,他当时的工资也只有28元,每月省吃俭用都要寄10元给父母。每天过年,腊月二十几,不管是大雪纷飞,还是天寒地冻,他都要带着我和大弟回老宅看望爷爷奶奶。70年代交通不变,公交车到了易家墩就不往前开了,从易家墩到爷爷奶奶家还有十多公里路,我们都要步行前往。有一年,大雪纷飞,积雪有半人高,他带着我和大弟赶往老宅,大弟性格顽皮,不是独自跑在前头,就是姗姗落在后面,父亲也由他任性玩耍,过几分一回头,不见娃!四处张望,前后寻觅,结果,在路旁的小沟里找到他,雪己将他埋入半人深。</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极度自律节约的人。父亲一生不打麻将、不玩纸牌、不赌博、不酗酒、不跳舞,没有任何恶习。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一件衣服穿数二三十年。父亲是一个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早年出行不便,物质紧俏,在外地出差是一个非常稀罕的事情。有一年父亲出差去上海,父亲给家里所有人和表姐表哥等亲戚都买了衣物礼品,而他自己只花2元钱为自己补了凉鞋。</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家里重活累活都是他主动承担。我八岁之前,家住沙湖边一栋老砖房的四楼(顶楼),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电梯,每到酷暑时,房里闷热难耐,父亲就把床架、床板扛到一楼,一件一件、一层一层,扛下楼以后,又细心辅上席子,架好蚊帐。早上起床后,又把床架、床板扛回四楼家中,一件一件,一层一层。70年代初,还是烧煤炉子,定期要去买峰火煤,每次都是他到煤辅排队,按定量把煤买回推到一楼,又是他,一次又一次上、下楼用手把煤搬进屋,摆放整整齐齐的。这种重活累活,他从不让母亲动手,都是他自己完成。</p><p class="ql-block"> 70年代中期,他的工作又由杨园的机械分厂调到紫阳湖的武昌造船厂总厂,为了节省开支,他舍不得坐公交,上下班都是骑着他的二八大杠,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往返数年,从无怨言。</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位特别珍爱家人的人,对母亲和儿女子孙,视若生命。父亲从不舍得在自己吃穿上多花一分钱,但是,对母亲的要求,总要落实。70代,女性流行驼毛袄子,武汉没有,到上海出差前,父亲会拿着尺,将母亲的胸围、肩宽、衣长、臂长、袖口大小认真测量,详细地写在小本子。出差买回的衣服大小分毫不差。母亲以前在棉纺织厂上班,三班倒,如果上夜班,白天就要休息,此时,父亲会将母亲睡觉的房门关严,守在门口,我们姊妹谁回家,禁止大声说话,生怕吵醒母亲。他们如果出行坐公交,没座位,父亲会背站在母亲身后,紧紧支撑着母亲的身体,他担心母亲腰疼,受不了公汽的颠簸。母亲六十岁时,摔断了腿,在床上躺了大半年,白天都是父亲照顾,洗、抹、吃、喝,大小便(晚上是我照顾)。八十多岁,两老双双住院,他在隔壁病房打完针,还要颤颤巍巍地走到母亲床前陪她。</p><p class="ql-block"> 父亲将我的各类奖状收藏五十多年;我考取十四中是住读,每学期开学前,父亲会将我的行李搬运到学校寝室,同时,帮我辅好床,架好蚊帐,同学说:你爸好细心。大学毕业,又到处找熟人托关系安排工作。工作后我下班回家研究相棋,父亲嘱咐我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想法,要不断学习进取。因父亲的叮嘱,我不敢懈怠,不断求知学习,也圆满完成职场工作。</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代的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较严重的,父亲对待儿子的爱,更是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 两个儿子的学习、工作、结婚、生子全是父亲承担。又亲手拉扯养大孙女、孙子,把孙女养到十五岁。自己的老宅拆迁房过户给孙子。如今重外孙已经六岁半,重孙将于今年八月出世。父亲却没有机会看到了!悲中从来!</p><p class="ql-block"> 此生再难相见,父亲,您的身影只能在梦中寻觅。您对亲人的爱,永远温度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愿您安息,天堂无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