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樊芮彤 </p><p class="ql-block"> 相传,从前有一只神鸟飞到了人间,却不幸被猎人射杀。天帝知道后,大发雷霆,便下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放火烧死人类。天帝的女儿知道后,十分不忍心,于是就偷偷来到了人间,告诉了人们这个消息,让人类在这一天挂起各种灯笼,放起烟花。果然,天帝信以为真。后来,人们就将正月十五定为了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砰砰!”一声声鞭炮声响起,人们迎来了热闹无比的元宵节。一大早,人们便早早起床,穿好新衣鞋帽,来到了村委会的大院里。院中,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条“龙”,这是村里的人们,一人一笔,合力绘制的,瞧!这条“龙”多威风啊!浅绿色的身体上,一片片龙鳞闪着银白色的光,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龙须随风飘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一会儿,村长来了,隆重的“起龙”仪式开始了。村长给“龙”磕头、上香,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村人民平安喜乐,无病无灾!仪式之后,舞龙队员们举起龙杆,去挨家挨户的舞龙了。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规矩,凡是龙走到的地方,青年男子们都会替下举龙头的队员,举着龙头绕一圈。这便称作“耍龙”,要知道那龙头可足足有100多斤重。这样做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能够撑起家里的重任。待大家都“耍”完后,也该是深夜了。</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人潮汹涌中,秧歌队伴着鼓点走来了。“咚咚咚,咚咚咚!”鼓手卖力地敲着鼓,越敲越有劲。秧歌队的女孩儿们拿着花篮,扭着,舞着。人群中,有一支队伍分外显眼,人们称他们为“高跷”,“高跷”们踩着近两米的高跷,有的扮作道长,拿着浮尘,边走边捋他的白胡子;有的扮作关公,手拿大刀,威风十足;有的扮作老太太,手中提着花篮,为大家分发糖果……</p><p class="ql-block"> 在元宵节,最熟为人知的习俗莫过于吃汤圆了。不论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或是能够流利表达的大孩子,还是拄着拐杖的老孩子,一听到汤圆,谁不是两眼放光呢?将芝麻馅包进雪白的皮里,丢到锅里煮煮,让它在锅里游泳似的起伏着,单看他那笨拙样,就足以让人馋的直跺脚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小口小口的吃着呢。此时,这将不仅仅是汤圆,这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盼,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吃完元宵,人们又来到了街上。猜灯谜,赏花灯,看“龙吐火”……真是应了那句“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明月当空,月光照耀着人们笑容洋溢的脸庞,好一个火炽而热闹的元宵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蒙古年</p><p class="ql-block"> 莎林娜</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一个由于历史原因而误解重重的地方,但他却一步步“汉化”,失去了一些自己的风俗。但在我的家乡,一个四面草滩的边城— —达尔汗茂明安,却极为罕见地保留了很多内蒙古人特有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蒙古人对于火,是依赖的。依赖的同时,却也不失尊敬。在蒙古地区,四季都刮着寒风,一年四季都要比大多数地方冷许多,火,便成了他们猎猎寒风中渴求的星星温暖,也是风起火散,便是满眼熊熊的可怕。所以,他们对火,带着一份由衷的真诚与敬仰。</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蒙古人的大年时分,不祭其他,独祭拜火神。</p><p class="ql-block"> 一方白色祭台,一篇流传千年的请火神祭文,一群虔诚的祭拜者,一年一度的祭火。喇嘛点燃火种,火舌在经低沉的经文中燃烧着,一次次向空中跳跃着,舔舐着寒风。火逐渐向祭台边缘蔓延,却在祭台边缘停下来,温和地燃烧着,带来缕缕的光线和温暖,火焰的中心 不时传来木柴断裂的悦耳轻响。</p><p class="ql-block"> 在旧时,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几乎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草场,每逢每年祭火的时候,喇嘛会挑选出一匹烈马,在它的脖颈上献上哈达,他便成为了“火神使”。无论他吃了谁家的草料,踩了谁家的草场,无人会怪它,也无人会赶它,反而会善待它,甚至引诱它来吃自家的草。因为人们认为,如果“火神使”吃了自家的草,新的一年便不会再找自家的麻烦,一年到头,顺顺溜溜。</p><p class="ql-block"> 别再以为蒙古族的饮食单调,逢年过节,他们也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在祭火仪式结束后,离开的人们会先去喇嘛那里领取一份八宝饭。饭于正午时分做好,尚带着一丝来自寺院的渺渺余温,饭上饰有红枣、江米以及红绿梅子丝,五颜六色,甜甜腻腻,带着一份化不开的浓稠,深得小孩子的喜爱,浓稠到难以分离,甜到令人发指。但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来自陌生人的,浓的化不开的祝福呢?</p><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迷信,但这,难道真的不是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真正的和谐吗?人们渴求平安美好的生活,但他们对自然抱有的是尊敬而不是侵犯,是简单的赤诚,是一份毫无做作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喜迎春节</p><p class="ql-block"> 杨梓桐</p><p class="ql-block"> 年,它好像一桌色香味浓的菜肴。从腊月中旬至除夕前一天,越靠近它年味就越浓。这几日的寒冷虽然让街上的人们瑟瑟发抖,但在满地红色中,人们迎春的热情却愈发浓郁。龙形对联,各类鞭炮、礼花,各种灯笼,在街边巷前随处可见,人们忙着挑选这琳琅满目的年货,我们一家也不例外,抱回了许多年货。</p><p class="ql-block"> 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我们就愈发兴奋,因为新年眨眼就到了。踩着新年的鼓点,踏着新春的琴音,直到日历悄然见底。除夕这一天,街上人头攒动,红灯笼高挂,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街道仿佛成了一片热闹的海洋。我在欢声笑语中与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p><p class="ql-block"> 厨房中烟雾缭绕,香气四溢,尤其在水开后咕嘟咕嘟的锅中,金黄的猪肉,鲜红的虾仁,翠绿的韭菜,各种馅料交织,化作一颗颗即将苏醒的“精灵”,慢慢从锅中探出了头,有的宛如金元宝,寓意着财源广进;有的则像小船,承载着家人团圆的美好愿望;有的形似月亮,寄托着大家对来年圆满的祝福。锅中的饺子更是让人垂涎三尺,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香滑的面皮包裹着鲜美的馅料,伴随着亲情与祝福,温暖了整个夜晚。</p><p class="ql-block"> 时针缓缓指向十二点,门前的烟花冲向天空,瞬间,七彩光芒洒满大地,而春节除夕燃放烟花爆竹,更是有着古老而有趣的传说。古人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花、炸响,人们为驱赶年兽、祈求平安,便渐渐将放鞭炮、烟花这一重要习俗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随着春节钟声的敲响,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春天。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是家的团圆,是文化的传承,更是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天庭上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误入了人间。不曾想被一个猎户给射杀了,天帝知道后火冒三丈,让天兵降临人间于正月十五日放火,把人类全部烧死。天帝的女儿知道了不忍心,于是偷偷降临人间,让他们在正月十五日悬起花灯,放起烟花。天帝看到了,果然被骗,最后这演变成了一种节日。取名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到了。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就已经有鞭炮声了,各色的花灯已经被工人们挂好了。在我们这里约在九点到十一点钟就会有一支秧歌队来街上表演,快看!角色已经入场了:有时不时翻几个跟头的孙悟空,有刚从别的小摊里拿水果吃的猪八戒,还有骑在马上的唐僧,这角色一起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去。之后是一对大爷大妈,他们穿着花布衣裳,摆着手绢齐步走过,突然,一个狮头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啊!”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人群中表演他自创的舞蹈。</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公园,走九曲。走九曲,是当地的特色习俗虽然我对这一习俗的理解并不算太深,但按我的理解来看,应该是在这一天中把下一年的弯路都走完,在新的一年中,顺顺利利,吉祥如意。并且每走上几个弯,就会有一个门,经过这个门,就会有一个相应的祝福,比如说有些门上印着紫气东来,有些门上印着吉祥如意,有些门上印着事事顺利。并且这里面的路弯弯绕绕,如果你不仔细看路,随便走的话,还真有可能撞到红线上。初春的天很快就黑了,不一会儿,各色的花灯已经亮起,并且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纸做的灯,有玻璃做的灯,还有一些灯,上面印着祝福的话语,或者是各种卡通图案,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花市灯如昼。”微微眯起眼,星星点点的灯光会让你还发现还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砰”的一声,原来是礼炮已经响起,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的礼花交织在了一起,时不时一朵花放完之后,剩余的余焰会炸开成一朵朵更小的花,美得令人窒息,还能听见有一些人在许愿,小声念叨着,虽听不见具体是什么,肯定是祝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平安,快快乐乐。</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还必须吃元宵。一提到元宵,谁不是嘴里立刻出现一种甜腻腻,软糯糯,滑嫩嫩的感觉呢?元宵一熟就遭到了全家人的疯抢,直到家人们的肚子俨然成了一座座小山丘,才肯停下筷子,唠会儿张家的长李家的短,那时候便是一幅《全家其乐图》。在对着窗外美丽的烟花,向其他人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事事顺利。</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但是过起节来毫不含糊,不比别人差。</p><p class="ql-block"> 杨敬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除夕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馨月</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给人的感受便是火光在黑夜时绽放;除夕夜,人们对光明与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在这一天,轰的一声爆发出来,炸开了锅,炸响了天;除夕夜,人们在无尽的长夜中等待着期盼着新的一天,新的生活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除夕夜第一个要绽放的烟花便是年夜饭了,家家户户在烟花星星点点的照耀下,在炊烟袅袅的飘散中,在灶房步履匆匆,进进出出,满头大汗的同时又不忘喜笑颜开,红色的春联与一个个红色的残影相映成趣。终于一盘又一盘大菜,1秒又1秒,仿佛是打着节拍,卡着点在碗筷叮铃当啷的和声中,在烟花冲上天的爆响中,一碗一碗被端上了桌“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鱼,肉丸子来咯!让一让,让一让!”还有饺子嘞,别闲着呀,孩子们快端上来!”又是一阵热热闹闹的叫喊在夜空下成型,最后飘到千家万户,这或许就是烟火味成了形吧!在红灯笼洒下的流光中,连味道似乎都有了形状,是金色的,像水波潺潺,在空中荡漾着,荡漾着,"白嫩的饺子真成金元宝了!”小孩儿大呼说,“这才好哩!寓意招财进宝”有人接了茬。人们杂七杂八的围在饭桌前叽叽喳喳,“你们瞧!”有人大声说,红色的红烧鱼泛着金光,绿色的豆芽菜熙熙攘攘,挤成一堆又一堆,成了深绿色,晶莹的饺子白里透红,仿佛是一群娃娃,把金元宝举到我们面前,寓意大人财运亨通,寓意整个家族儿孙满堂。弟弟一大块一大块夹着肉,一口醋一口料的往嘴里塞,父亲一脸无奈的看着他,奶奶的不停往我和妹妹的碗里夹菜,还笑眯了眼,说“多吃点儿,多吃点儿!”</p><p class="ql-block"> 那吃完年夜饭后呢?这除夕夜就结束了吗?不,不,不!除夕夜的第二场烟花马上盛开了。</p><p class="ql-block"> 只见啊,窗外的父亲燃烧着的柴火一把把塞进燃烧着的笼子里,哦,那是旺火,只见姑姑耐心的向弟弟借是转旺火的寓意:“转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扫去霉运,迎来幸福,所以你转的时候可要好好转呀!”笼子里的火烧的更艳,更美了,仿佛一条火龙,在流光溢彩的“漆黑”中张牙舞爪,他的鳞片仿佛就是那奔腾着的烈焰,在空气中飘然翻转,红色的火光晃的人眼疼,炽热的温度仿佛也传到了心中,他的眼睛仿佛就是那与黑色交织的金色,在空中闪烁着,闪烁着,仿佛是在眨眼,黑色的煤炭到处迸发,火焰的金光与它交织。大家迈着轻快的步子,手牵着手,拉住彼此,祝福彼此,笑声聚成了一片,有弟弟的稚嫩,有大人的成熟,也有所有人的祝福。烟花的光,火焰的光在他们的明眸中映射,在他们含着星光的眸子里飞舞,点燃了整个星空,他们笑弯了眼,火光把他们的脸庞照的通红,光在他们的脸上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片暖色。除夕夜的黑色,家家户户让它有了光泽,让它流光溢彩,我们转啊转,转来了新年的钟声,转来了美好的春天,转来了我们所期望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是啊,多美好的日子,多美好的夜晚,在这流光四溢的除夕夜,烟花绽放,承载着我们这个家庭的期望,承载着我们这个小县城的希望,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祝愿,这不正是一种对新生活的期望与追求吗?这种习俗会传承下去,传承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社火表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潘弈茹</p><p class="ql-block">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如放鞭炮、踩高跷、逛九曲等,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社火表演。</p><p class="ql-block"> 社火表演前,人们望着那约有十米多高的社火,叽叽喳喳谈论不休。</p><p class="ql-block"> 社火表演前,高跷队首先表演,敲鼓的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襟飘带舞,里面的人物也非常的多,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可大家最期待的还是社火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表演开始了,社火被点燃了,刹那间,社火好像变成了火红色,天空也好像被点燃了,开始变得模糊,好似化掉了一样。随着主持人的一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马上社火的上空就出现了一个龙形的图案,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了起来,烟花蹿上了天空十分的绚烂,烟火偷偷的跑上了黑色的幕布,接着在幕布中炸开来,星火向下坠像流星一样,有一律,金黄色的烟花有清一色碧绿圆形的烟花,有通通都是粉红色的烟花,各种各样,这些烟花如昙花一现般,美丽而又短暂,真可谓是“纷纷灿烂如星坠,燿燿喧豗似火攻”三角形的社火越烧越旺,烧的火红火红的火焰的温暖渐渐渗入人们的心中,火焰的光芒照进人们明亮的眸子中。</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这社火可是大有来头的!”我十分不解,母亲见了说:在月十五这天,因为人们把神乌给射杀了,玉帝知道后生气的下令要在这一天烧死人们,于是有人想到放社火,这样玉帝就会以为人间起了大火;后来社火这一习俗一直被后人流传。”听了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场社火表演十分的震撼人心,不过美好暂的时光总是短的,我即是再想看也只能到明年了。社火的寓意是红红火火,福星高照。</p><p class="ql-block"> 它的存在是人们心中最重要,最有分量的风俗活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瑾瑜</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年”就会伤害老百姓,害得人们不敢出门,一位老爷爷发现“年”害怕红色和响声,并告诉大家。于是在“年”又一次到来时,人们在门上贴上大红纸,敲鼓敲盆,吓跑了“年”,第二天早上人们互相庆祝道喜,庆贺大家过了“年”关。后来贴大红纸,敲鼓敲盆就演变成了贴对联,放爆竹。互相问候,道谢则演变成了拜年。</p><p class="ql-block"> 春节马上到来,在除夕这一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期待已久的新衣,家家户户门前都贴着春联,挂着灯笼,世界仿佛被涂上了红颜料。妈妈忙碌的准备着年夜菜,院子中满是酒肉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夜晚来临,除夕的高潮也就到了,饭桌上摆满了有着各种美好寓意的美食。其中我最喜爱的便是饺子了,毕竟一提到饺子,谁不是眼前就立刻呈现出一个个圆滚滚的金元宝呢!把馅料包入面皮中,放到锅里,让他上上下下淘气的翻转,单看他的淘气样儿,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蘸着酱料,大口大口的吃呢!在一盘盘饺子里会藏有一枚银币,吃到它的人往后一年都会好运连连。</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吃完年夜饭后就该放烟花了。天空的黑布上被画满了朵朵艳丽的烟花,耀眼夺目,它们像是万千流星,带着光亮划破寂静,转瞬间又化作星星点点洒落,留下的只有那一抹绚烂的余晖,如昙花一现,美丽而短暂。人们仰头望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火树银花间,温馨与快乐交织成最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人们都在守岁,鞭炮声此起彼伏,从未停歇,零点的钟声响起,与电视中的春晚重合,新的一年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些习俗中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每次回味,都让人心生暖意,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元宵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馨</p><p class="ql-block">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我的家乡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这里不仅有辽阔的草原和壮丽的阴山,还有许多具有特色的风俗,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闹元宵”活动了。</p><p class="ql-block"> 包头的闹元宵习俗由来已久,据说是为了庆祝春节的结束,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红灯笼,吃元宵,寓意团圆美满。而最热闹的,莫过于晚上的闹元宵活动,人们会走出家门,聚集在广场上,观看舞龙,舞狮,扭秧歌等表演,共同庆祝这一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闹元宵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九曲黄河镇”,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艺活动,由365盏灯组成,象征着一年365天,人们沿着灯的路线走,寓意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安健康。此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的表演。场面热闹非凡。记得去年元宵节,我和家人一起参加了“九曲黄河镇”的活动,夜幕降临,灯阵点亮,整个广场仿佛变成了一片灯海。我们随着人流缓缓前行,耳边是欢快的锣鼓声,眼前是五彩斑斓的灯光,心中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走完灯阵后,我们还观看了舞龙表演,表演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精神抖擞地举起了巨龙,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舞龙表演正式开始,表演者们跟随着龙珠的引导,开始灵活的舞动。巨龙龙头随着龙珠的起伏而摇摆,龙身则随着龙头的动向翻滚,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配合默契,仿佛每个人都是这场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巨龙在空中腾云驾雾般的飞舞着,时而高高跃起,仿佛要冲向云霄,时而低低俯冲,仿佛要贴近大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龙灯在夜空中飞舞,仿佛一条真龙降临人间,让人不禁为之惊叹。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尖叫,孩童们兴奋跳跃,大人们目光炯炯,共同沉浸在这传统文化盛宴的震撼与喜悦之中。</p><p class="ql-block"> 包头的闹元宵不仅是一场热闹的庆典,更是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它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文化的深厚。我希望这一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我们的家乡风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节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杨书宇</p><p class="ql-block"> 从春节的大年初一开始, 不论是南方的大人、北方的小孩、东边的青年、西边的老人,到了这一天,都不约而同地去走亲访友地拜年,而我们也不例外,一大早,我们就坐上车、迫不急待地来到了姥姥家。</p><p class="ql-block"> 姥姥早就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了,门口也贴着两排红艳艳的春联还挂起一排大红灯笼。我们到来时,舅舅他们也来了, 接着我们坐在沙发上、炕上、桌子边、大伙唠着家常,分享着喜悦、说着张家的长、李家的短、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而我自然要拜年、收压岁钱啦!我对舅舅90度鞠躬,双手贴着裤缝,带着微笑说:“舅舅新年快乐!祝您在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心想事成!”对姑姑说:“祝您永远貌美如花!”又对姥爷说:“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家听了边笑边夸我懂事,并把红包大大方方塞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我美滋滋地数着红包时爸爸走过来,看了眼红包后神秘地说:“你知道为什么过年给小孩红包吗?”我说:“这个当然知道啦!小时候你就给我讲过,很久以前有个叫" 崇”的妖怪,会在春节这几天来伤害小孩、使小孩生病,有一年,一户人家为保护小孩、便给了小孩包着红纸的铜钱,晚上,“崇”来伤害小孩时,刚碰到小孩手里的钱便发出一阵光吓跑了“崇”,从此人们效仿也给小孩这样的钱来“压崇” ,逐渐演化成了压岁钱。</p><p class="ql-block"> 到了晚上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看烟花,外面的烟花不断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接着只见一道道五颜六色的烟花飞上天空,有黄色、绿色、橙色、粉色,多到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看不到的,烟花冲入天空后犹如一朵花绽放开来,开出五彩的“花瓣”后留下一阵烟雾,便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春节的习俗也就好比这烟花,虽然只能带来一时的美好,但真正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瑾瑶</p><p class="ql-block"> 在从前春节这天可谓是人心惶惶,听老一辈人说,“年”兽会在春节出没,到村里来吃人,借时人们就会躲到山上,这样也不是办法,终于有人发现年兽的弱点,于是村中人们开始在门口挂丘福、灯笼、吃年夜饭、放鞭炮来下年兽,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过年之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大人上街,说是陪大人,其实是到街上看看耍画儿,黏着大人买拌嘴儿,小孩子快活,大人可是真忙,他们要给家中贴红福,买年菜,扫家尘。</p><p class="ql-block"> 在春节这天,家人将饺馅儿和面准备在桌上,一起来包饺子,小孩一想到香喷喷的饺子,嘴里就止不住的往出流口水,把肉、虾、菜、蛋放在盆中,用筷子粘粘糊糊的拌在一起,加上几勺油,屋里尽是清香味,大人们会把一勺勺饺子馅儿放在饺皮的最中央,包出花边,小孩儿也来凑热闹,站在凳子上,向盆中拿坨面,象征地揉几下,像模像样的把面擀开,挖上一勺馅儿,结果弄得满手小面块,包不好就当大人的“好”饺子,看着一个个饺子下入锅中,香气被一点点放大,小孩站在灶屋外,咽咽口水,眼巴巴的看着锅,就那样静静的等。</p><p class="ql-block"> 到了夜晚,一桌美味佳肴摆开,等了一下午的小孩当然卖不住寂寞,夹起香喷喷的饺子,咬一口,香气随馅咽入肚中,各色馅料相近成趣,一家人围着桌子欢声笑语,小孩收到“压岁”钱,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窗外烟花绚丽绽放,那光芒耀眼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却又舍不得闭上,各种形状的烟花轮番上演,有的像一条条银色的瀑布倾泻而上,有的像星星一样在空中闪耀,还有的像盛开的杜娟,让人目不暇接。春节这天夜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印在人们的眼中。</p><p class="ql-block"> 春节是美好的节日,在千言万语的祝福中,在火红的灯笼中,在每个幸福的人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