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多伦路 探索上海文化宝魂-名人街

辅琳祥

<p class="ql-block">  曾经在几年前,我去过多伦路,游览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名人街。上海三月的天气,虽已初春且有点阴冷的感觉,今天是一𠆤干冷略有微风扑面而来,也是迎接“三八妇女节”的前夕,我们好友一行结伴而行重游此地。当来到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道路、名人老建筑、各类历史人物纪念馆等仍保存完好,基本没有变化,除了周边有的环境正在改造之中,就多伦路名人街仍依旧如故,但重游多伦路打卡,有一种加重的浓浓的敬仰和怀念的情感,对这条路更加深了解熟悉,对历史名人街更加深刻亲切,对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许多历史名人更加敬重敬仰,他们曾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是值得人们缅怀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 编:辅 琳 祥</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8日编撰于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位于上海虹口区,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街道。始建于1911年,是现代文学重镇,鲁迅等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现为文化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作为虹口区“抢救文化遗产、保护故居遗址”的标志性文化工程,成为上海都市文化旅游一处引人注目的新景点。在四川北路北端与多伦路的连接处,耸立着内径高4米、宽3.8米的牌楼,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楼上方,上海市老领导汪道涵亲笔题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让人迎面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脚下,一条褐红色的呈几何型图案的弹阶路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婉蜒地把人们引向尘封许久的历史深处。</p> <p class="ql-block">  路口处的报童(多伦路原名宝乐安路)</p> <p class="ql-block">  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江苏常州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门前外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内景外侧</p> <p class="ql-block">  左联五烈士,指李求实、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位左联成员。1931年2月7日,他们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牺牲的这五位革命战士,史称“左联五烈士”。</p><p class="ql-block"> 五位烈士作为“革命文学”的代表,成为了中国文坛中的一支新锐力量,积极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初期发展。左联五烈士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但却有着同样的抱负,他们的文章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室内展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室内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内景展厅</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室内展示场景</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及中华艺术大学室内展示场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雕像《遇见》</p> <p class="ql-block">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男,本名赵平福,宁波市宁海县人,民国时期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p><p class="ql-block"> 1920年,柔石加入“晨光文学社”,投身新文学运动。1923年毕业后,柔石曾短暂任教于杭州,但因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而辞教……。从1930年2月,柔石成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并任“左联”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5月,柔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月17日,柔石因参加党的会议被捕,关押在龙华监狱。在狱中,他仍关心鲁迅先生的安全;2月7日夜,柔石与“左联”成员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四人一同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枪杀,年仅三十岁,他们被后人称为“左联五烈士”。柔石是其中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前驱战士之一员,他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历史的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p> <p class="ql-block">  丁玲(1904-1986)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沣人。</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雕像。背景建筑名一一1920</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一,甲骨四堂之一。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p> <p class="ql-block">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p> <p class="ql-block"> 内山完造 雕像</p><p class="ql-block"> 内山完造(日)(1885-1959)内山书店店主,国际友好人士。鲁迅先生挚友。日本冈山人。</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的建筑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沈尹默(1883-1971)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诗人、书法家。浙江吴兴人。</p> <p class="ql-block"> 鸿德堂</p><p class="ql-block"> 鸿德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59号,是一座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鸿德堂始建于1925年,1928年10月落成,系长老会沪北堂的新堂,为纪念美华书馆负责人费启鸿,取名“鸿德堂”。教堂的设计者是中国建筑师杨锡镠,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斗拱飞檐结构,屋顶为四方攒大屋顶,外墙仿木构架,红色水泥圆柱,檐下绘有重彩画。</p><p class="ql-block"> 鸿德堂不仅是上海市的优秀历史建筑,也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茅盾(1896-1981)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浙江桐乡人。</p> <p class="ql-block"> 结 语</p><p class="ql-block"> 如今,多伦路已成为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一处新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保留了历史遗迹,还融合了现代文化活动,成为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p><p class="ql-block">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是上海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小路,以其丰富的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而闻名。这条街上曾居住过许多文学巨匠,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他们的故居如今成为游客探索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多伦路的建筑风格多样,从石库门到新古典主义,每栋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条街不仅是名人故居的聚集地,也是上海都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p><p class="ql-block"> 名人街上多伦艺术中心的启用,在2024年12月29日正式启幕,成为上海市核心板块城市更新的标杆。该中心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进一步丰富了多伦路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名人街的文化品位,同时,拓展了多伦路名人街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莫名而来。我此次重游多伦路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名人街及文化名人的深刻了解和记忆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