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热恋的故乡》是中国歌坛的经典名曲,由孟广征作词,徐沛东作曲,范琳琳首唱。这首歌曲收录在1987年的合辑磁带《中国迪斯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中,首次全国发行后迅速风靡大街小巷,成为80年代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该歌曲以朴素的语言、高昂的旋律和激情的演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1988年,该曲获得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通俗歌曲优秀新作品奖第一名,1989年3月,入选《歌曲》杂志评选的“1988年全国十大金曲”。时隔多年,这首经典的歌曲依然广受欢迎,2008年10月,获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金曲”勋章。</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徐沛东谈话摘录:</p><p class="ql-block">《我热恋的故乡》这个歌词我很喜欢,它不但立意新鲜、内涵丰富,而且它以强烈的真实感情启发了我的创作欲望。我选择了河北梆子作为音乐素材,是因为它具有高亢豪放的特点,比如,这几个四个大跳,给人一种奋进向上的感觉,在曲式结构上,我采用了,从而使歌曲一气呵成,而节拍和节奏的处理,我采用了多数乐句的后半拍,使旋律产生一种 像江潮澎湃一样的流动感,在乐曲快结束时,</p><p class="ql-block">我才使用了正拍的乐句,这样就更加深了歌曲的主题,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配器是歌曲创作的重要一环,我采用了迪斯科的节奏形式,是为了体现时代感,而及中国传统的四五六和声手法一幕,会使作品既具有流行歌的风格又不失我国民族音乐特色。总的来说,《故乡》这支歌是我在通俗歌曲创作上追求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一点点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并不美</p><p class="ql-block">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p><p class="ql-block">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p><p class="ql-block">依恋在小村周围</p><p class="ql-block">一片贫瘠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收获着微薄的希望</p><p class="ql-block">住了一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生活了一辈又一辈</p><p class="ql-block">忙不完的黄土地</p><p class="ql-block">喝不干的苦井水</p><p class="ql-block">男人为你累弯了腰</p><p class="ql-block">女人也为你锁愁眉</p><p class="ql-block">离不了的矮草房</p><p class="ql-block">养活了人的苦井水</p><p class="ql-block">住了一年又一年</p><p class="ql-block">生活了一辈又一辈</p><p class="ql-block">哦...哦...故乡,故乡</p><p class="ql-block">亲不够的故乡土</p><p class="ql-block">恋不够的家乡水</p><p class="ql-block">我要用真情和汗水</p><p class="ql-block">把你变成地也肥呀水也美呀</p><p class="ql-block">地也肥呀水也美呀</p><p class="ql-block">地肥水肥水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从1988年开始,众多的男女歌手纷纷演唱《热恋的故乡》这首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西北风热潮,而范琳琳开发的这种西北风演唱方法,也被当时的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我热恋的故乡》从此成为中国流行歌曲经典之作,久唱不衰。该作品1988年获全国青歌赛作品一等奖第一名,中国十大金曲第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喜爱的歌”。中国词界泰斗乔羽说:“广征一首《我热恋的故乡》掀开了中国歌词创作的新一页。”被称为中国流行歌曲沙龙的北京大木仓国际音像公司的经理刘伟仁先生说:“在沙龙里创作、推出并流行的‘西北风’的第一首作品就是《我热恋的故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评议:“这首歌,第一次唱出了真实的故乡,这首歌让我们思索,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中华民族这样热爱自己的家乡!这首歌让我们直面真实的生活,激起了大家对生活真挚的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