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三日,天空特别晴朗。我们驱车1个半小时,经过蜿蜒起伏,峰回路转的盘山路,来到了藏在热带雨林深处,神秘古老的基诺山寨。</p> <p class="ql-block">基诺山寨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东部基诺乡巴坡村,是全国唯一一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自然村寨为依托、</span>全面展示基诺族文化的原生态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基诺族是中国56个民族里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中保留着大量原始社会的文明习俗,是一个极为罕见的由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现代社会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诺山寨的入口是一个被茂密</span>雨林覆盖的太阳鼓形状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在基诺族文化中,太阳鼓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和村寨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基诺族人相信太阳鼓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山寨里,空气非常清新,到处都是参天大树,绿阴遮天,给人一种置身于原始森林中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迈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挂满牛角、用</span>基诺传统织锦装饰的石阶路,似乎穿越了时间隧道,走进了神秘而古老的基诺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挂着牛角的木桩上书写着基诺族的谚语,每条谚语都非常有哲理,且幽默诙谐,充分体现了基诺先民的聪明、智慧。</p> <p class="ql-block">路旁,还有一把狩猎英雄才有资格歇息的“宝座”。</p> <p class="ql-block">在玛黑玛妞塑像前,身着漂亮基诺民族服饰的寨民们,为游客表演基诺族用于庆祝狩猎成功的特有乐器——“奇柯”和“布姑”。</p> <p class="ql-block">“奇柯”和“布姑”主要由质地坚硬的毛竹、黄竹制成,“奇”喻意“小”,“布”喻意“大”。当猎手们捕获到猎物后,便随手砍下竹子,根据猎物的大小制作“奇柯”或“布姑”,并一路演奏直到寨子,以告知乡亲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表达庆祝</span>。</p> <p class="ql-block">这尊仰卧大地的美人雕像,就是基诺族的传说中的始祖——阿嫫腰北,被基诺族人奉为创世女神。在基诺语中,“阿嫫”意为“母亲”,“腰”意为“大地”,“北”意为“创造”,因此“阿嫫腰北”也被称为“创造大地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传说女神“阿嫫腰北”对当时的世界很不满意,决定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她先把一对名叫“玛黑”和“玛妞”的亲兄妹放入一个太阳木鼓中,然后变出七个太阳把大地烤焦,又发起洪水淹没旧世界。所有的生灵毁于一旦,只剩大鼓里的“玛黑”和“玛妞”随波漂流,当洪水退去后,兄妹破鼓而出,相亲相爱便有了基诺族。“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解释为“舅舅的后人”或者“尊重舅舅的民族”,所以基诺人认为舅舅就是父亲,他们都是舅舅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寨中心竖着一个高大的图腾柱。基诺族人信奉万物有灵,相信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地有地神,世界万物都有灵。为求氏族成员的安全、生产丰收、消灾祛病,故以祭祀祈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p> <p class="ql-block">山寨中有一个基诺文化的体验项目:“攸乐攸乐”的实景演出。场面非常壮观,从激昂的基诺民族乐舞,到古老的刀耕火种、狩猎酿酒的技艺,再到绚丽的服饰展示和独特的习俗文化,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基诺族的智慧,<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基诺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最精彩的莫过于基诺族的太阳鼓舞,节奏欢快、气氛热烈,身着民族盛装的姑娘、小伙个个充满着青春活力,令观者无不为之喝彩!</p><p class="ql-block">太阳鼓舞已被确定为西双版纳州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基诺人热情大方、浪漫好客,在这里有专给游客提供的免费的烤肉和水果。</p> <p class="ql-block">表演结束后,邀请游客一起到舞台互动共舞。</p> <p class="ql-block">方圆六百平方公里的基诺山,古称攸乐山,也称攸乐古茶山。该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古茶树树势苍老,树龄均在300年以上。当地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基诺人至今还保持用传统方式煸炒茶叶。</p> <p class="ql-block">热情好客的茶农邀请游客到家里做客,边品茶,边讲述基诺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望着远处茫茫的茶树山,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站在通往山寨的高处长廊中,遥望蓝天白云,恰似触手可及,美妙无比!</p> <p class="ql-block">基诺族的传统习俗都非常有特性。其中特懋(mao)克节是基诺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意为“过年”。节日持续三天,第一天祭鼓,第二天祭铁房,第三天备耕。在节日期间,基诺族会举行传统歌舞表演、橘子“大胃王”比赛、射弹弓、斗鸡、套鸭子等互动游戏,不仅展示了基诺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更<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载着基诺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span></p> <p class="ql-block">山寨里家家户户家中都悬挂着马蜂窝,据说是用于避邪。</p> <p class="ql-block">基诺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纺织的砍刀布就是基诺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之一。基诺族传统织锦技艺先后被列为市级、州级非遗项目。基诺族服饰以大自然作为图案,如山川、日月、花草等,极尽所能的展示大自然赋予万物的一切颜色。</p> <p class="ql-block">“尼高卓”在基诺语中意为“寨父寨母”,这里原是村寨长老住的地方,现在改为基诺族生产劳动、生活用器的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悬挂着多个年代的村寨长老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巨大的蚂蚁堆。传说蚂蚁堆是阿嫫腰北创造新世界时留给祖先的,蚂蚁堆是土地的神灵。</p> <p class="ql-block">因基诺族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们依旧保留着原始古朴、粗犷豪爽的生活习性,在很长的历史岁月里,他们没有文字,刻木记事。</p> <p class="ql-block">鸡毛信是基诺族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使用的传递信息的物件。鸡毛表示事情紧急,辣椒表示事情十分紧急,火炭表示事情已经达到了非常紧急的程度。辣椒和火炭通常表示发生武力冲突。人们只要看到送信者手中的鸡毛、辣椒、火炭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何时何地均务必前去援助。</p> <p class="ql-block">基诺族早年的住房俗称大公房,高不过七八米,长度却有三四十米,甚至达五六十米,犹如一道长廊。大公房是氏族之家,居住着若干个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小家庭。小家庭的个数越多,大公房的长度越长。大公房是基诺族父系氏族集团的标志物,村寨内有多少个父系氏族集团,就有多少幢大公房。至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基诺族的住房一直是父系氏族共居。大公房一直保留至20世纪60年代。进入70年代以后,氏族共居的大公房逐渐被单家独户居住的“干栏“式木楼所取代,昔日的大公房已成为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大公房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塘,有多少个火塘,就代表有多少个家庭。</p> <p class="ql-block">寨子里还摆放着许多寓意美好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山寨中,每一处都散发着基诺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山寨小径是用石刻圆盘,竹条插编铺就而成,穿梭于曲径通幽之处,恍若隔世般仙山幽谷。</p> <p class="ql-block">在台阶上晒太阳的两只小蜥蜴,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瞅着过路的游客,一股“我掉了尾巴也不怕”的神气!</p> <p class="ql-block">举目遥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仿佛在诉说着基诺人古老的传说,憧憬着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原生态的基诺山寨,不仅随处可见史前文明的印记,而且还是现代文明的窗户和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基诺族完成了从原始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华丽转身,基诺人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