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1日此次旅行的第26天</p><p class="ql-block">街边的早餐摊早已升起袅袅炊烟,香味四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过文昌宫</p> <p class="ql-block">再次走走看看,又来到了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有许多称谓,中国民间故宫,山西紫禁城,华夏民宅第一宅,还有蜚声遐迩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所以有人说,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以其特有的姿态伫立在一片连绵的山脉间,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结构隐一个“王”字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成为众多影视拍摄基地,例如:《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熬年》和《吕梁英雄传》等十余部电视连续剧在此拍摄。此外,山西晋中历时三年打造了晋商晋剧《王家大院》,该剧以王家大院厚重的历史文化遗存为背景,讲述了灵石王家历经六个世纪、鼎盛二百余年的治家精华。2015年,晋剧《王家大院》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8年9月20日,晋剧《王家大院》走进国家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文昌东公交站乘坐(灵石7路)到灵石东站公交站 票价:2元</p> <p class="ql-block">乘坐灵石东站G624到介休东站的高铁 票价:6.5元 时间:12分钟</p> <p class="ql-block">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正式建制始于公元前514年,历史上曾是晋国的重要城市,介休有“三贤故里”之称,分别是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东汉时期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的文彦博。此外,介休还是中国最大的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三贤故里</p> <p class="ql-block">介休素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琉璃烧制技艺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三贤广场的琉璃四狮抬瓶取谐音寓意“世世太平”“时时太平”“事事太平”“四时太平”,它体现了人们对太平、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承载着“以匠人之心、祈风调雨顺、镇四方平安、愿世世太平”的美好愿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也展现了非遗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介休市博物馆~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三贤大道三贤广场旁边,博物馆免费开放,但参观者需携带个人身份证入馆。</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9737件,主要分为青铜器、瓷器、陶器、书画、古钱币等十三个类别,其中不乏有西周铜簋、西汉新莽铜镜、明宁斋绢本特大山水中堂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品,也是中国仅存的祆教建筑。</p><p class="ql-block">祆神楼始建于北宋,由北宋名相文彦博主持建造,最初是祆神庙的一部分。祆教起源于古波斯,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也被称为“拜火教”。明嘉靖年间,祆神庙被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年间又遭大火,现存建筑为康熙、乾隆年间重建。</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结合的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凸”字形布局。楼体高约25米,看似两层,实则因腰部设平座色栏,上方覆盖重檐,共有四层。四根通柱直接支撑上层梁架,山门与戏台巧妙叠构,楼顶采用十字歇山式设计,檐下四个方向均突出山花,造型独特,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木制斗拱也十分精美,饰以龙、象等雕刻,还有许多传统古代建筑中看不到的犬头、驼头及畏兽等浮雕图案,展现出非凡的木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的琉璃艺术堪称一绝,楼顶的瓦件和脊饰全部采用琉璃制品,色彩斑斓,瑰丽壮观,充分展现了介休作为琉璃之乡的高超琉璃烧造工艺。</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介休城隍庙曾被介休粮站占用,庙门前山门影壁、琉璃狮子全被拆除;20世纪60年代介休晋剧团占驻,我们去时,门前都变成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了……</p> <p class="ql-block">作为祭祀城隍的场所,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城隍神的崇拜和信仰,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内涵。</p>